第九章 软性战争是当代世界大国竞争的主要方式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发生的各种类型和性质的战争超过200多次。但这些战争按规模来说,绝大多数是小规模战争,中等规模的战争仅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东战争等。其主要特点:1.战争的战区一定是被严格约束在有限的地区内;2.战争的规模层次范围被有效地得到控制;3.世界大国对战争具有绝对的操控能力,战争规模不会失控。出现这种战争状态,一是各种民族矛盾、领土争端、意识形态差异、宗教教派冲突、经济利益争夺等国家间的竞争所引发;二是由于人们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教训的反思的结果,大家都不愿意看到重新出现世界大战。
当中小规模的战争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时,另一种新型的现代战争形态,正在成为现代世界大国竞争采用的主要方式,即:软性战争。
以软实力的竞争较量为主的软性战争,已经成为当代大国竞争的主要方式,并将是一种常态化的未来大国博弈方式。大国之间的软实力较量的软性战争,并不是固化疆域的大国之间的较量,甚至已经没有固定的阵地,而是几乎无处不在,时刻发生着。苏联及其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是软性战争的经典之作。南美国家经济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东欧北非西亚颜色革命、钓鱼岛局势恶化、南海局势紧张、美国封锁“围猎”朝鲜和伊朗等,都是软性战争的不同表现形式。
软性战争是什么样的战争
软性战争是个什么概念?又是什么样的战争?软性战争是相对于暴力形式进行的战争而言,是用不流血的手段,非暴力的形式,或不公开的对抗性手段,达到瓦解对手,瓦解一个团队,瓦解一个企业,瓦解一个产业,瓦解一个党派,瓦解一个民族,瓦解一个国家的破坏性结果的竞争行为。这也可以称之为是以软实力较量的竞争型战争,是一种智慧型的文明手段的战争。
软性战争常用隐蔽曲折的手段:
1.或是利用对手自身的错误和缺点;
2.或是利用对手内部出现的矛盾和混乱;
3.或是策动对手内部的分裂和动乱;
4.或是利用众多对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5.或是挑动多个对手之间进入无法回避的互相恶斗,消耗各个对手的力量;
6.或是利用对手内部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的时机;
……
利用上述各种手段,软性战争是要在对对手如团队、党派、企业、民族、国家中,或在他国与他国之间,引导其发展到难以被阻止的、可以随时发生的破坏和崩溃的行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破坏性行为,确实是看不见的隐形的战争。
软性战争的类型,可包括信息战、网络战、间谍战、外交战、文化战、媒体战、贸易战、疫苗战、金融战、货币战、科技战、控制战、经济战、人工病毒战,等等。
软性战争所能起到的作用,是用上述各种手段和方法,从精神上摧毁对方的意志,摧毁对方的思想阵地,造成对方的阵地人员的思想混乱,使其对自身对局势严重误判,导致对方内部分裂和内斗,达到不战自溃,不战而胜的目的。美国最喜欢用软性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所采用的手段是:
1.通过各种正规的,更多是通过非正规的信息渠道,散布虚假信息,造谣抹黑对方,制造对手阵营的混乱,使得对手阵营内部严重分裂,以致发生动乱,甚至引发其内部决裂决斗。例如,当这种预期的情况在某个国家出现后,美国乘机介入,扩大事态,支持反对派反对党,扶植美国的势力,以美国的影响力控制局面,把反对派反对党控制在手里,根据情势发展的需要,给予反对派反对党资金、情报、武器、人员、舆论、外交等各方面的帮助,把事态引导到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或者引导到美国直接控制下的局面中。
2.通过美国控制的世界性媒体,大力宣扬美国的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渐进地全面抹黑、批评、否定对手的传统文化,造成对手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卑,甚至文化自虐,摧毁对手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削弱对方文化对美国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进入对手地域的抵抗力。
世界的丰富多彩,就是因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的不同形成的。然而,世界上的很多矛盾冲突,也常常是因为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或者各个国家民族文明的差异造成的。美国要控制世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用美国的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和控制世界。
对美国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的最大抵抗,往往就是来自于其他各民族或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摧毁一个民族,或者摧毁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都采用发动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那样野蛮的大规模军事进攻行动的方式。用软性战争摧毁对手的民族传统文化,就是美国采取使用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式。
只要在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中,出现严重的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虐现象,就为美国文化的顺利进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虐的结果,往往就会导致民族自卑和民族自虐现象,甚至出现民族的自残等各种自我毁灭的行为。当这种文化自卑自虐导致民族自卑自虐的现象发生时,就是美国的价值观文化长驱直入,占领这个民族或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阵地的最好时机。
3.用信息战、网络战、间谍战、外交战、文化战、贸易战、经济战,在一些对美国实现全球战略推进过程持抵制的民族或者国家里,制造民族分裂,制造宗教矛盾和冲突,制造社会动荡,煽动街头骚乱,引发暴力冲突。策反所在国里的反对派重要人物,为美国服务,听从美国调遣。美国在东欧、西亚北非地区,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取得了美国所希望的颜色革命的结果。
任何一个出现分裂、动荡和冲突的民族与国家中,都必然会有一定的社会势力,会主动寻找外部力量的支持,这就为美国介入其民族和国家及其所属地区的事务,培养亲美势力,或者培植直接为美国服务的势力,建立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因为对于想投入到强大的外国势力怀抱中的某些势力,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当然是有些人的首选。美国由此就可以轻易地达到主导某个党派、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把他们渐进地引入到难以阻止的、可以随时发生的破坏和崩溃的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垒,最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获得全面胜利,可以说是美国实施软性战争胜利的绝对经典之作。但在苏联崩溃的过程中,在将苏联直接解体的摧毁性攻击中,人们只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子,而并没有直接看到西方国家出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垒,通常人们称之为“冷战”。其实,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的领导下,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一指挥下,联合发动的对苏联的软性战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除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发生过直接的对抗,就从来没有过完全直接公开的武装对抗。
对于彼此能够毁灭对方的两个超级大国,公开的武装对抗,在谁都不是一件可以被接受的事。所以,进行软性战争,成为美国的必然选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先是利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国内的异见分子,利用他们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和共产党的不满,从资金和舆论上扶持他们。
美国通过民主基金、福特基金、洛克菲勒基金、爱因斯坦基金、卡内基基金、索罗斯基金等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组织,在进行学术研究和支持“自由”、“民主”的名义下,积极资助那些极力推广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苏联和东欧的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智囊、高级智库。通过这些国家中的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智囊和高级智库,对他们的政府和执政党进行洗脑,使一些苏联和东欧的领导人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全面私有化的市场经济理论,可以根本性地解决他们国家中存在的所有经济问题。当新自由主义理论被部分苏联领导人接受后,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沙龙等传播渠道,再大力对全体民众洗脑,并帮助和利用异见分子和反对派的力量,攻击他们国家的文化和政府,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反对派势力形成一定的规模后,逐渐及至攻击苏联的社会制度,以及共产党执政党体制。
在文化战线进行软性战争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还展开战略性的对以苏联卢布为核心的东欧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金融战争。虽然苏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苏联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定价权。因为苏联虽然是个强大国家,却不懂得怎么掌握商品的定价权,苏联和东欧没有资本市场,没有国际商品交换的定价市场。美国同中东石油主产国商定,用美元进行石油商品结算货币。丰富的苏联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价格的定价,完全是由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决定。也就是说,苏联的石油天然气的定价主导权在华尔街和伦敦,掌握在美国和英国垄断资本集团的手中。当时,美英把国际石油价格压得很低,一桶石油只有一美元多,压低到苏联企业无利可图,使苏联石油生产量越大亏损越大。长期亏损经营,致使苏联用石油换外汇,用卢布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平衡财政,用外汇到国际市场购买国内紧缺的生活消费品以满足需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彻底失败。
当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美国就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特权,滥印美元到全世界任意采购美国所需要的矿产资源、生活消费品,引进各种美国所需要的人才,制造美国经济虚假繁荣的景象,完全蒙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全世界。美国滥印美元,制造经济虚假繁荣景象,也为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推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新自由主义已经扩散和弥漫在整个苏联和东欧的意识形态领域时,美国又借用苏联和东欧共产党内外的反对派之手,推行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的反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改革”。
戈尔巴乔夫激进的“新思维改革”,就是被美国新自由主义彻底洗脑的表现。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后果,造成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金融经济陷入严重困境,致苏联卢布急剧贬值,使20世纪60年代1∶2的苏联卢布与美元的兑换价,突然贬值到3500卢布兑换1美元,这急得连太空上的苏联宇航员都在催促家人赶快把卢布兑换成美元,更加剧了苏联的通货膨胀和卢布贬值的速度。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引发了对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不满。
当时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是把苏联卢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货币的。用美元还是苏联卢布作为储备货币?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金融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立场选择的问题。苏联卢布的大幅贬值引发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不仅对苏联这个国家,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质疑和反对。这反过来又更加剧了国内外对苏联卢布的抛售和贬值速度,最后苏联卢布贬值到了相对20世纪60年代的几十万分之一。此时的苏联社会极度混乱,经济陷入崩溃之中,离婚、酗酒、吸毒、卖淫、赌博、自杀、家庭暴力等各种社会问题发生率大幅增长。
在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引入思想混乱、金融动荡、经济崩溃的同时,美国加紧推行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宣传,大量策反和收买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府及其高级领导人,甚至成功策反当时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对美情报部门的高层负责人,使其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与此同步,在舆论、资金、外交、情报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共产党内部反对派的力度,使亲美势力或受美国操纵的势力,顺利进入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要害部门和领导层,甚至占据最高领导层,以至于使美国的“颜色革命”操盘手、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家,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成了苏联和东欧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座上宾、高级内参和政策制定者,后来甚至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的名义,公开成为苏联以及俄罗斯国家进行全面“改革”的设计师。
通过这样的软性战争,美国就成功地使对手陷入难以被遏制的、随时可发生的被破坏和大崩溃之中。美国用不流血的、非暴力的手段,轻而易举地摧毁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在前台表演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们还以为自己是“改革”的胜利者,却不知自己成为一手摧毁自己国家的打手。
被美国软性战争操控的在“战场”上自相残杀的人,往往难以察觉自己所扮演的真正角色,这些被操纵被控制的选手,往往只在乎自己个人或者自己的团体党派眼前的利益,在乎一时热血沸腾的情绪宣泄,在乎非理智的胜利快感。自相残杀的人们常常不知道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在他们的情绪宣泄之后会有的后果,这些人中的很多人也许到死都不知道被人操纵被人愚弄的真相,不知道悲剧是怎么发生的。当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为自己的“改革”胜利沾沾自喜时,发出由衷大笑的则是美国以及西方国家阵营的战略精英们。
很多著名的苏联异见分子和反对派人士,一些苏联共产党内当时激进的改革派人士,在看到苏联崩溃后的独联体国家的各种经济金融混乱、金融寡头控制社会、民族精神崩溃、国家解体后由强转弱、民众更加悲惨的生活、原苏联加盟国之间互相残杀的景象后,很后悔自己过于激进的行为给民族和国家带来的灾难。著名的苏联异见作家、1970年诺贝尔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回到他梦寐以求要改变的祖国,面对戈尔巴乔夫要给他授奖,和解体以后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命令授予他最高国家勋章时,索尔仁尼琴都坚决地予以拒绝,他说:“我无法从一个将俄罗斯带进一个如此可怕的困境的政府手中领奖。”但索尔仁尼琴们的一切悔恨,都已经不能改变悲剧的结局。倡导“新思维改革”的原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最后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后来看到苏联崩溃后的悲惨景象,也在各种场合后悔地表示,他设想的改革不是现在他所看到的局面。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是苏联的失败,是美欧软性战争的一大胜利。
软性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动战争的战略家们的战略目标,在这种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清的。只有导演这场软性战争的人才知道结局,其他人往往都是龙套演员。绝大多数的人往往要到战争的失败者发生悲剧后看到最终的结果,才会体悟到这些战略家们的高明。
在苏联崩溃的过程中,苏联也有很多理性的人看到未来的悲剧结果,企图阻止悲剧的发生,如时任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对未来局势的善意提醒警告,当时都被当作笑料。1991年8月苏联所有强力部门首脑联手发动政变,极力想阻止苏联崩溃悲剧的发生,但是,这一切试图阻止苏联崩溃悲剧发生的努力都成为徒劳。因为当悲剧已经像海啸一样地袭来,谁也没有能力予以阻止。
美国发动软性战争,不仅仅是针对苏联这样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手。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长远战略,美国对盟友同样也会采取软性战争的手段。
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美元的强劲对手。早在欧元诞生之前,美国的战略家们就明白,欧元将会成为美元的未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所以,在欧元还处于筹备阶段,美国资本集团就发动了一场场狙击欧元诞生的战略行动。1992年9月发生的以索罗斯基金为首的美国资本集团强力狙击英镑的行动,和1994年年初发生的攻击德国马克的行动,就是典型的美国软性战争在金融领域中的一种表现。
当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核心国家与其他欧元筹建国的领袖们在兴致勃勃地准备迎接欧元诞生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美国资本集团却正在策划阻止欧元诞生的重要战略行动。
欧洲共同体国家于1991年12月制定的《马斯特里赫条约》与1979年建立的欧洲汇率体系,其中存在严重的缺陷问题,这为美国的资本集团所利用,为他们发动一场场金融大战埋下了隐患。
由于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只要有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存在,要求各国的汇率恒定在规定的波动区间内,就一定是勉为其难的。但如果没有外力的巨大干预和攻击,欧洲共同体各国的汇率还是可以保持平衡的。一旦遇到外力的严重干预和攻击,欧洲共同体各国汇率这种脆弱的平衡必然会被打破。以索罗斯基金为标志性的美国资本集团,就是利用欧洲共同体汇率脆弱平衡的底线,在1992年9月发动了一场意在扼杀欧元诞生的、对英镑的狙击战。最后,以英国首相梅杰宣布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英镑退出欧元筹建国体系为标志,宣告以索罗斯为头狼的美国资本集团对英镑的攻击大获全胜并鸣金收兵。
1994年初,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资本集团集结了一倍于攻击英镑的更大规模的资金和兵力,发动了对德国马克的大规模攻击行动。德国人精于金融战并有严格的纪律,严守秘密,结果在1994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那一天,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反击行动,打得索罗斯们落荒而逃。若非德国的有力反击,击败美国资本集团对德国马克的强力攻击行动,索罗斯们一定还会发动对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的攻击行动。如果索罗斯对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等计划中的攻击行动,都能像攻击英镑那样顺利,欧元的诞生就会遥遥无期,甚至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欧元。
欧元诞生以后至今,美国从来没有放松过欧元对美元的强大竞争力的警惕。自发生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大海啸以来,美联储滥发美元的行为,致使美元的信用和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遭受巨大的质疑,并受到欧元的强劲挑战。美国认为,不能因为美国自身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让欧元从中渔利。
如何摆脱欧元的挑战?当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已经开始时,美国政府就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利用欧洲金融经济与美国金融经济的紧密联系,拉欧洲发达国家共同救市,直到华尔街金融海啸大爆发,把欧洲所有发达国家一起拖入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随后,在欧洲发动一场债务危机,用欧洲人自己的手打败欧元。
在欧洲债务危机刚开始显现还没有爆发时,美国通过他们控制的舆论,就给“欧债危机”国家排列了一张张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序列表,图谋以此推倒欧元。为此,美国通过舆论攻击“欧债危机”国家的经济,极力夸大欧洲债务危机的后果,通过美国资本集团控制的世界评级机构下调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投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中做空欧洲国家债券,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发布负面言论,催促投资资金撤离欧洲市场等各种手段,使得部分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演变成整个欧洲经济体的金融经济的危机,力图将欧元置于崩溃的境地。
美国的这种软性战争,不仅用于对外的战略中,也常发生于美国各资本集团之间的残酷竞争中,如2008年发生的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雷曼兄弟公司是一个百年老店,从1850年成立以后,不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成为一个全球性多元化的商业银行,并成为一家担任几十个国家政府及其地方政府部门财务顾问、拥有几百家大型跨国公司客户群的大型财务咨询公司。该公司多次被世界性权威商业杂志评为世界最佳投资银行,公司最高市值曾达6000多亿美元。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当雷曼兄弟为仅仅300亿美元的周转资金焦头烂额时,只要有人伸出援手,就可以使雷曼兄弟转危为安,而且,当时已经有金融机构愿意提供帮助,使雷曼兄弟摆脱危机。但早就对雷曼兄弟虎视眈眈的其他美国资本集团,如群狼般地对其进行了一场乘机落井下石的战争,用看不见的手杀死了雷曼兄弟。是谁杀死了雷曼兄弟?就像谁是杀死肯尼迪总统的真正凶手一样,将永远是个谜。因为杀死雷曼兄弟,没有硝烟,没有血迹,更没有痕迹。但那些真正杀死雷曼兄弟的“杀手”,就是他曾经的竞争对手,这是毫无疑问的。
超级大国苏联为什么会突然崩溃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美国与苏联,就开始了40多年争霸全球的行动,最终以苏联在1991年解体的结局而告终。
苏联在冷战中以突然解体的方式惨败,使很多人感到意外。无论是西方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客,还是反共产主义的大师、美国总统的俄罗斯问题顾问、西方国家冷战战略的设计师们,甚至是苏联国内的“民主派”、“自由派”、异见分子、“未来俄罗斯革命的前瞻者”、苏联的各级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都没有想到苏联的危机和解体会来得这么快,一个极其强大的超级大国会这样诡异地灭亡。
苏联为什么会突然崩溃?苏联的突然崩溃,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苏联突然崩溃的内部原因是:
1.最高领袖个人意志决定一切的政治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健康完善的集体领导体制,导致苏联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缺乏必要的民主意识,使苏联陷入到最高领袖个人独裁的境地。苏联最高领袖的个人错误,常常导致国家全局性的错误,导致所有领域的全面错误,使最高领袖的个人错误无限扩大化,并且还缺乏制约最高领袖的权威和约束其权力无限化的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斯大林的卓越领导下,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战争环境中,形成军队式管理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为斯大林树立个人绝对权威和个人独断专行的政治经济管理方式,形成了客观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这种最高领袖独断专行的体制,导致谁敢对最高领袖提出意见,哪怕是正确的意见,都可能被定性为反党反革命分子或反党反革命集团。这种独断专行的体制是苏联历史上发生大量政治清洗的冤假错案的社会条件,也是形成后来苏联发生严重的腐败,社会主义道德溃败现象的社会条件,并成为导致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崩溃重要原因。
正是这种最高领袖独断专行体制的延续,为后来出现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新思维改革”,把苏联共产党最终引向崩溃,把苏联最终引向解体的方向,形成了必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使得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推入崩溃灾难的极端行为,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制止。
2.苏联长期实行死板僵化的完全计划统筹经济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使苏联的经济社会缺少必要的持续的活力,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和苏联的生产企业丧失了必需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苏联实行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发展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战后用20多年时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就迅速把苏联建设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是,苏联领导人死守书本经典理论框框,画地为牢,严重忽视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完全排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国民经济缺乏持续的生命力和必要的国际竞争力。与西方世界的长期隔绝,使苏联的经济管理者根本不懂得西方资本主义市场,更严重缺乏与西方资本主义集团进行市场博弈的经验和技巧。所以,苏联在与西方国家的市场博弈中,总是处于被动和下风。
3.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兄弟国家施以唯我独尊的政治管理体系,对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施以独断专行的霸权主义的外交战略,导致苏联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内部矛盾激化,造成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严重分裂和苏联共产党的孤立。
尤其是苏联共产党对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野蛮干预行为,与中国共产党在边境地区的刀兵相见,彻底激化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苏联这种粗暴干涉兄弟党和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行为,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的后果,既打击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分化了社会主义伙伴国家的团结力量,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分化和攻击社会主义阵营有了利用之机,又恶化了苏联的国际外交处境,严重损害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的国家信誉,严重消耗了苏联的国家实力。
4.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渗入,扰乱了苏联的意识形态阵地,完全颠覆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苏联的主导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瓦解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完全丧失了必要的警惕性和防御能力。在文化战线等领域,毫无防备地积极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分化瓦解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忘记了国家竞争的残酷性,把党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引导到一切为了自身个人利益,一切为了钱而奋斗的社会氛围中,使自己走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设下的圈套。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崩溃很多年后,在对德国《明镜》周刊记者的访谈时说,那时包括他自己在内,大家都是“一群白痴”。其造成的后果是,在美苏之间的国家竞争中,苏联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被西方国家严重误导,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完全颠倒,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占领了苏联的政治经济思想舞台,甚至盲目引入西方国家的所谓“经济专家”治理苏联经济,设计和改造苏联经济管理制度,导致苏联经济进入不可逆转的混乱状态。事实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的“新思维改革”时,当时的苏联经济并没有糟糕到危机的程度,恰恰是“新思维改革”才把苏联经济推入了危机之中。
5.苏联共产党和国家最高级领导层的很多人,被西方国家成功洗脑和收买,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极配合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瓦解行动。从现在已经披露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在苏联瓦解的过程中,当时的苏联共产党内部和政府部门中,有很多重要人物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内应和帮凶,主管当时苏联意识形态的领导人,已经公开成为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组织者和帮凶。很多政治投机分子成为当时的国家政治明星和经济学领域的明星,他们假借“改革”之名,引进大量西方国家的间谍,在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过程中,互相配合实行对苏联进行瓦解之行动,自己乘国家混乱之势,瓜分国有资产和国家财富。当时担任对美国进行情报工作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的最高层中的一些负责人,都已经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苏联的内奸问题之严重可想而知。
6.在苏联境内,俄罗斯对内各加盟共和国长期进行家长制的严厉统治,使苏联国内的俄罗斯民族与其他加盟共和国中各民族的民族矛盾非常严重。苏联国内民族矛盾从尖锐到激化,是引发苏联解体的导火索。“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很多国家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们涌到苏联定居,成为少数民族。俄罗斯民族对加盟共和国长期实行家长制的统治,日积月累的积怨,使俄罗斯民族与加盟共和国原住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日愈加深。这种民族矛盾被西方国家利用,成为分化与解体苏联的催化剂,加剧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苏联的解体,是从波罗的海三国要求独立开始的。这些加盟共和国提出要求“社会民主、独立自主、社会公平”的口号,从而引发了社会的骚乱动荡,喊出“俄罗斯人是占领者”、“立陶宛是立陶宛人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是爱沙尼亚人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是拉脱维亚人的拉脱维亚”的口号,使社会政治矛盾演变成民族矛盾,演变成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进而演变成为各个加盟共和国与苏联核心国家俄罗斯的国家之间的矛盾。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出现的分裂解体的倾向,采取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的态度。之后,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起而仿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催化剂。
7.苏联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取得政权后,没有形成和建立严格的政治监督机制和必要的民主管理制度,党的领导人和政府部门特权阶层的腐败行为逐渐泛滥,严重损害了苏共原来在民众中的高大形象和执政权威,严重腐蚀着苏共的执政基础。就是因为苏联执政党和政府中的特权现象和腐败现象蔓延,一旦遇到社会危机或社会动荡时,人民不满的怒火,必然像火山爆发一样,把貌似强大的苏联大厦,在突然间就可以摧毁。
苏联突然崩溃的外部原因是: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地利用了苏联国内的异见分子和反对派势力,对苏联的共产党和政府形象形成沉重的打击,使苏联老百姓失去了对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绝对信任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二次大战结束后就开始把苏联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开展一场旷日持久的冷战。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各个西方国家情报机构联手,从政治、舆论、文化、外交、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苏联国内的异见分子和反对派势力积极支持与帮助,把苏联的异见分子和反对派势力塑造成苏联的“民主力量”或“民族英雄”,逐渐把他们变成自觉或不自觉地配合西方国家摧毁苏联的同盟军,变成替西方势力攻击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别动队,从内部瓦解苏共和苏联。
2.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苏联实施全面渗透,使苏联共产党原来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完全颠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开展意识形态的宣传攻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个人利益至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价值观,逐渐取代了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原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理想,并成为苏联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原来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民众追求全民幸福的共产主义目标,成为社会大众和很多共产党员的嘲笑对象。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体系彻底崩溃,苏联各级官员的腐败现象普遍滋生,个人享受主义泛滥,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利用“改革”之名,以权谋私,瓜分国有资产,造成怨声载道。
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功实施了对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利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裂,打击苏联的威信。由于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存在长期的思想理论论争、路线斗争、领土主权之争等矛盾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介入离间社会主义阵营创造了客观条件。
4.美国资本集团利用西方国家控制的世界资本市场,对国际商品价格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将苏联经济推入被西方国家所控制的轨道中。资本市场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谁控制了国际商品价格,谁就能主导世界资本市场;谁控制和主导了世界资本市场,谁就掌握了世界金融与经济的命脉。在苏联拥有大量黄金储备时,美国联手西方十多个国家,打压国际黄金价格。苏联主要靠石油天然气出口换取外汇,必须参考国际石油价格,美国金融资本集团就将国际资本市场的石油天然气出口价格,压到苏联生产成本价格以下,使得苏联生产石油天然气生产不仅无利可图,而且长期陷入亏损境地,外汇收入长期逆差,国民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5.美国利用战略竞争方式,刺激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消耗苏联国力。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一个国家财富的体现之一。苏联的外汇资金来源,主要靠出卖各种资源,出卖技术,出卖生产产品换取的。美国的外汇资金来源,主要靠滥印美元换取,因为美元本身就是国际储备货币,美国的外汇储备是无成本的国家实力“财富”,美国可以用滥印的美元,去换取任何国家的外汇。消耗苏联的外汇储备,就是消耗苏联的实力财富。引诱苏联进行大规模军备竞赛,就是消耗苏联的国家财富,消耗苏联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和平时代,过度发展军备,就是对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就是对国力财富的巨大消耗。武器是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一旦过时,就要再次耗费资金进行处理,必然对国家财富实力造成无效益的消耗。美苏之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引发苏联军费开支的大幅增长,造成苏联国家实力空前的大消耗。
6.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卢布展开全面的金融战,使卢布大幅贬值,彻底摧毁了苏联的金融与经济健康必须依存的国家经济基础。苏联卢布的大幅贬值,使得围绕在苏联周围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其他盟友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绝望。原来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和企业,都把苏联卢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随着苏联卢布大幅贬值,使各社会主义盟友国家的大量外汇资产财富完全付之东流,这些国家政府和人民对苏联的怨恨可想而知,他们逐渐一个个从苏联(俄罗斯)的盟友,变成了苏联(俄罗斯)的敌人。国际外交力量的巨大变化和倾斜,加剧了苏联根基的动摇。
7.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功利用了苏联高层之间的矛盾,不仅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而且组织派遣间谍,渗透进苏联执政党和政府高层之中,激化苏联高层的权力争斗,导致苏联执政党和政府的瘫痪,引发苏联共产党政权瞬间突然崩溃。苏联最高层的权力争斗白热化的典型表现,就是发生在1991年的“8·19事件”,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新思维改革派”与由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强力部门领导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之间的矛盾公开化,造成社会动荡不可收拾,导致苏联政局和社会秩序完全失控。
当苏联的经济出现一定危机之时,苏联国内弥漫着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怀疑之风,美国用新自由主义向苏联的执政党和人民抛洒迷魂药,以致在苏联(包括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的政界、学术界、文化界膜拜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成风,似乎只有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才能够给苏联的经济指明发展方向。苏联在思想理论和经济领域,全力转向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引进美国经济学家诊治苏联经济疾病,开出各种整治苏联经济的改革方案。在美国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全面私有化彻底市场化的500天休克疗法的结果,直接把苏联引入了政治经济的彻底崩溃。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高潮与低潮,本来苏联的经济出现一定时期的低潮,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苏联解体时的苏联的金融与经济,并没有陷入到危机的状态。2008年以来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比当初苏联发生的经济萎缩严重得多,新自由主义并没有能够解救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最后,美国也不得不放弃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不得干预市场”的荒唐理论,采用比社会主义更“社会主义”的救市手段,救助美国经济,救援美国资本市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常常出现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经过一定的时间的调整,经济还会自然回复到增长的轨道。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但是,把经济出现一定的必然性调整问题,引申到政治领域,进而质疑苏联共产党政权统治,就必然变成一场政治灾难,变成苏联崩溃的国家灾难。
8.美国完全控制了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究竟与美国有着怎样的深层关系,是很值得探讨深究的,这有待于将来更多的档案的秘密资料的解密。从目前已经披露的资料分析,戈尔巴乔夫至少是个非常幼稚不成熟的政治家。
戈尔巴乔夫登上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和苏联总统的最高权力峰位,有着非常偶然的因素,由于当时其前任的几个苏联最高领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相继去世,戈尔巴乔夫突然成为领军人物。他后来的种种表现说明,他显然并没有做好成为最高领袖的必备素质和精神准备。
苏联是由最高领袖决定一切的国家。如果控制了戈尔巴乔夫,等于控制了苏联。1991年“国家临时状态委员会”发动“8·19事件”,他们企图制止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引向错误方向,阻止对苏联局势危急情况失控趋势,避免苏联走向瓦解,想要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此时的戈尔巴乔夫躲在别墅里与外部的联系和求援,已经不是求得苏联内部力量对他的支持,而是直接向美国求援,向美国当时的总统老布什报告情况,这充分说明了戈尔巴乔夫这个人的本质。在戈尔巴乔夫被“紧急状态委员会”软禁的时候,戈氏直接求助的是美国总统老布什这件事本身,就可见苏联的领导层已经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其实,在苏联瓦解的几年之前,美英等国就已经掌控苏联变局的主导权。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提前几个月已经在加拿大的一次秘密会议上,向西方某些国家通风报信,让这些国家做好准备,以防在苏联出现解体的突变局势时,不要猝不及防。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苏联的消亡,是一场内外勾结的、以“改革”之名进行的瓦解苏联的国际行动。
强大的苏联,在“改革”的名义下解体消亡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给苏联带来的是毁灭,给俄罗斯带来的是崩溃性的灾难,给苏联原各个加盟共和国带来的也是灾难。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变成了支离破碎的17个国家。因为领土纠纷,在苏联原加盟共和国之间,发生了互为敌人的残酷战争:被西方大国控制下的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俄罗斯境内的北高加索—车臣地区武装的地区战争;乌克兰内乱与俄罗斯的敌对矛盾激化。因为经济倒退了几十年,俄罗斯和原各个加盟共和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增加,实力大幅降低。俄罗斯以及原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大幅降低。
大多数苏联的异见分子、反对派、“民主派”、“自由派”、普通苏共党员、苏共领袖、苏联民众,都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原先狂热追求的目标。苏联人民在“改革”后的反思中得到一个结论是,他们的改革狂热被某些势力利用了。很多人对“改革”后的结局,表示非常后悔。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改革派”和索尔仁琴这样的“异见分子”都认为,这不是他们所要的改革。
苏联的“改革”,把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后,贫富差距日愈扩大,政治寡头控制了国家,经济寡头控制了经济、控制了生产资料和各种资源,金融寡头控制了金融和资本市场,大多数人变成了穷人。
苏联的解体,是西方国家发动的软性战争获得胜利的杰作。它永远解除苏联对西方国家的强大战略竞争的压力,改变了现代世界格局,也改变了未来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的博弈
实现美元控制世界金融货币体系和全球资本市场,从而达到以此控制整个世界经济,是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核心。
金融货币领域的博弈,是美国与世界各国博弈,尤其是与世界大国博弈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金融货币的博弈,是关系到美国经济和美元经济体的世界地位,甚至攸关美元经济体本身及与之竞争的各个大国经济或经济体的生死存亡。
目前与美元最有竞争力的货币就是欧元。与美联储最有竞争力的央行就是掌握欧元命运的欧洲央行。
美联储为了掩盖其滥发美元的秘密,早就停止对外公布美国广义货币的M3。从肆无忌惮地出台QE政策,到无所顾忌地公布出台QE3、QE4,是一个美联储与世界各国央行博弈的过程,尤其是与欧洲央行的一次大博弈。
虽然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对美联储的“直升机上撒美元”的货币政策多有诟病。但在二次美联储实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国经济依然难以走出衰退的情况下,自2011年上半年起,美国舆论就开始造势,依旧期望美联储推出QE3。2012年8月30日至31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央行领导人会议在美国怀俄明州杰克森霍尔举行。此次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令很多人感到失望,失望之一,就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因为事务繁忙”缺席会议。
由于美联储以前滥发货币,造成美元泛滥,已经为美元信用危机留下严重后遗症。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再毫无节制地实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必将对美元信用造成更严重打击。毕竟美联储已经实行的二轮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的“扭曲操作”,假如持续用扭曲的操作向整体经济传导,不仅会造成美国经济的扭曲,还将会为未来美元的信用和美元危机留下无穷后患。
美联储在2007年9月开始,将利率由5.25%,急剧降至2008年底的零至0.25%,此后利率就一直保持在这一历史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失效,失去了利率调节金融经济的空间,继而接连出台了三轮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已经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现危险的信用危机,也为美国的国家信用危机和未来的美元信用危机埋下了伏笔。
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倒闭后,华尔街金融海啸冲击了整个美国金融市场。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开始实行第一轮定量宽松政策,从美联储宣布之日的一周后,将从陷于金融危机的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手中,以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购买最高达1000亿美元的直接债务,此外还购买了最高达5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以支持证券和金融市场。这是美联储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救援措施的启动标志。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决定再购买金融机构最高达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以稳定资本市场,回购最高限额达100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以扩张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美联储由此扩大了第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
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美联储在第一轮定量宽松政策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包括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和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也就是说为金融系统和市场注入了1.72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
但是,美联储实行的第一轮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公开化的货币政策操作,释放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并没有对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达到任何刺激复苏的效果,美国经济依然处于严重衰退下滑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迫不及待地出台了第二轮超级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11月2日至3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了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会后发表的声明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QE2: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这个声明表示,美国当前生产和就业状况改善的步伐依旧缓慢;受制于高企的失业率和微弱的收入增幅,美国民众的消费意愿虽然有所提升,但也受到抑制,企业增加设备和软件投入的增幅比当年初放缓,新房开工量依旧低迷。
美联储当天同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美联储将在此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将延续把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以购买国债。
美联储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就是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美联储通过买入债券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提速。美联储公布的将逐月实施6000亿美元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还是延续了前一阶段靠大量发行美元、大规模地“从直升机上撒钱”的救市方式。
然而,人们看到的是,美联储的两轮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使美国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没有使美国经济成功复苏,反而因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给美元留下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世界各国对滥发的美元的未来充满了疑虑和恐惧,对美联储滥发美元表示出不满,并纷纷采取联合行动,以规避由滥发美元所造成的本国资产财富损失的风险。国际评级机构因此在2012年下调了美国的3A信用评级等级,惹得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对评级机构火冒三丈。
在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美联储采取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收效甚微,却给其他国家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等冲击。超级宽松货币政策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新增的流动性也没有迅速进入美国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是流入金融机构和海外,催生了新的国际商品的资产泡沫。其实,连续实行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美元的信用危机的风险是不可估量的。
金融市场上的美元指数处于微妙的状态,美联储对公开推出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不谨慎从事。我多年来一直强调,美元指数70点是个很重要的关键技术点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美联储一直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尤其是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以后,美联储实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更使美元未来充满危机,市场对美元信用疑虑重重,各国都在采取措施,防止受到美元危机的再次伤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现在这样的时刻,如果轻率启动更加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就可能导致美元汇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大错。
自2007年以来,美元指数一直在70点上方不远处徘徊。如果美元指数一旦有效跌破70点整数关,美元将出现大幅贬值。因为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货币投机资金或投资性买卖,一般都是按照技术趋势进行操作。全球金融市场每天几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动,一旦突破重要支撑线下行,是任何人为力量都难以逆转的。
70点整数关,相当于美元的生命线。跌破70点关键位,美元会迎来一场很大的麻烦。这不仅会引发市场的大量抛盘和美元的大幅贬值,而且会使美元的债券发行、承销、出售出现大问题,美元的命运可能由此迎来历史性的转折,将会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对美国的经济复苏,造成严重的后果。
正因为美元指数70点整数关是如此重要,美国才对自己的铁杆盟友——欧盟的经济及其货币——欧元,发起猛烈的攻击。因为欧元是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的最主要的交易对象,对美元指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场席卷欧洲的“债务危机”,造成欧洲国家政治、经济、金融的大动荡,并引发欧洲各国出现游行、罢工、示威、骚乱等现象,甚至在欧盟国家也是此起彼伏。这种欧洲社会动荡现象的结果,是人们纷纷抛售欧元,使美元指数脱离僵持于危险的70点整数关盘整行情而艰难上行。
每当美元面临70点的紧要关头,美联储和美国总统金融安全委员会神经一定会高度紧张,必然出手大动作,如联手世界四大央行共同救市以阻止美元的指数下滑等。美国甚至出动政府、中央情报局、军队等各方面的力量,在全世界进行各种联手行动。
保卫美元的70点指数关,对于维护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维护美元的霸权,相当重要。显然,在美元指数处于70点整数关上方岌岌可危地徘徊时,美联储对于出台宽松货币政策,是必须倍加谨慎的。
对美国来说,虽然打击欧元有利于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尤其是能够在短期内彻底打垮美元的最大竞争对手欧元,如果欧元崩溃,就是维持美元霸权的最大利好。但是,欧盟国家都是底子尚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国家,不是短时间内轻易可以被打倒或击溃的。尤其是欧盟国家意识到欧元崩溃将会给欧洲经济政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决心团结一致,共同抵御,这就更增强了欧元抗打击的韧性。
美国资本集团期望短期内击溃欧元,欧元经济体国家也出现了“欧债危机”,但导致欧元崩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并没有如美国的某些战略家和经济学家们所预期的那样出现。美国经济复苏,又离不开欧洲市场,过分打击欧元,欧洲经济长期陷入严重的衰退和混乱,既会对美国的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使美国与欧洲的盟友关系出现裂痕。因此,美国必然要对欧元暂缓放手。为此,美国高层对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释放救市的言论、美国评级机构将希腊的信用评级意外调高,就是一个信号。这或许意味着“欧债危机”也将临近尾声。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欧洲经济金融企稳,欧元走势强劲反弹,美联储再推出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就有可能会使美元指数再次逼近70点整数关,这对美元无疑是一个自杀行为。美联储不能不谨慎对待新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
美联储必然会考虑到,美元如果再出现逼近70点的危险行情,那么美联储再要召集世界四大央行共同救市,未必会得到积极的响应与支持。2012年全球央行行长会议,罕见地出现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因“事务繁忙”而无法出席,就是一个警告信号。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缺席全球央行行长会议的背景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2年8月24日答复美国国会众议员艾萨询问货币政策走向的书面信件中说,美联储此前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得了提振经济的效果。美联储将紧密关注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动态,如果有必要的话,将进一步推出宽松货币政策举措,以刺激美国经济更快增长。美国这种只为美元和美国利益着想的做法,明显损害了其他经济体的利益。伯南克的此番言论一出,德拉吉就立即以“事务繁忙”的理由,以缺席全球央行行长会议来回应伯南克。同时缺席的还有6名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成员,几乎就是一个集体退场。
尽管德拉吉确实有繁忙的工作安排,但一个重要的欧洲央行行长,缺席一个重要的全球央行行长会议,6名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成员同时缺席,这不同寻常的举动,其中的意味,只有内行的人才能懂得。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想要公开推出新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怎能不三思而行?
其实,美联储虽然在怀俄明州杰克森霍尔世界央行行长会议之前没有公开推出QE3,但用被称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的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卡尔.E.瓦什的话来说,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11年秋季,从旧金山联储开始购买短期国债,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实行。第三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美联储出售短期国债,从而支持它购买长期国债,释放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在卡尔.E.瓦什教授看来,美联储用这种货币政策,很清楚地帮助市场了解了中央银行放出的信号。但必须看到的现实是,美联储的这种信号“比较隐晦,不是很专业的金融学者和市场人士所能够接受到的,或能够理解的”。
为了抗衡伯南克的“直升机上撒美元”的滥发美元政策,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2012年9月7日,出乎欧洲银行核心人员之外的所有各国金融专家和市场人士的意料,率先公布比美联储更激进的欧洲央行“无上限购买欧洲国债”的政策和计划。德拉吉行长宣布,欧洲央行将实施名为“货币直接交易”的债券购买计划。根据该计划,欧洲央行将购买无上限的冲销式债券以稳定市场,债券期限主要锁定在1—3年的短期国家债券上,以欧元的“无上限印钞”计划,对付美联储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
正因为欧洲央行已经公开挑战美联储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实行比美联储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更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也因为美联储已经在开始实际操作的QE3,其信息“比较隐晦,不是很专业的金融学者和市场人士所能够接受到的”,对市场和社会的影响力欠佳,所以在2012年9月13日,伯南克也就无所顾忌地公开推出QE3,继而在2012年底推出QE4,从此美联储与欧洲央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公开博弈。
美国M2没有完全体现美元的发行量与存世量
关于中国与美国的货币发行量问题,在中国媒体上争论颇为激烈。争论的焦点,一是中国的M2与美国的M2的数量之比;二是中国的M2与中国GDP的比率,同美国的M2与美国的GDP的比率的差距。
首先,用中国的M2与美国的M2的统计数据,进行人民币与美元的发行量以及存世量之比,是不科学的。因为中国的人民币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美元是在世界各国可以自由兑换、并且在很多国家中可以自由流通的国际货币。
美国的M2反映的是在美国经济体中的货币流通量与存世量,即基本在美国的银行金融系统中周转的货币流通量和美元存世量。在美国经济体之外,还存在一个比美国经济体更庞大的美元经济体。但美国经济体与美元经济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美联储发行的大量美元,在美国经济体之外流通,在美国银行金融系统之外周转,并不统计在美国的M2之中。美联储发行的美元,很大一部分在美国经济体之外的一个更大的美元经济体中运行、流通、沉淀。美元的很大一部分用途是:
1.用于国际石油结算,占美元发行量的55%左右。正因为这个因素,才有“石油美元”之说,才有美国“为了石油而战”的战争。从美元与石油的重要关系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美国“为了石油”发动的战争,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美元而战。
2.《布雷顿森林条约》把黄金与美元形成定量的换算公式后,使美元与黄金结成特殊的关系,由此造成美国之外的其他很多国际资本市场的国际黄金交易的货币结算,如在伦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一些开放型的国际黄金交易所交易的部分黄金交易的货币结算,用的是美元。
3.美国之外的一些国际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国际铁矿石、钻石、铂金、白银、铜、铝、粮食等商品交易,还有一些国家的股票交易,如上海B股等,都是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4.现在一些小国家不具备自己发行货币的能力,不发行国家货币,就直接用美元作为其国家货币。
5.大量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跨国企业(包括美国的公司),虽然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但在美国境外和美国银行金融系统以外结算的美元,并没有完全体现在美国的M2中。
6.大量的美国之外的他国企业美元存款和老百姓美元存款,存在美国以外国家银行的美元储备货币,并不被统计在美国的M2中。
7.在美国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外国现货商品交易的现金交易的流通货币。
8.大量的外国旅游者手中的美元。
在2008年前,国际资本市场中65%以上的国际商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现在,虽然很多国家之间避免汇率换算的损失,开始推行本币结算方式,但至今国际资本市场接近50%左右的国际商品,依然还是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这些在美国及美国金融银行体系以外的资本市场中的国际商品结算的美元,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体现在美国的M2中的。如果把美国经济体之内与之外所有在流通和沉淀的美元加起来,美元的发行量远远大于人民币。
因为美联储发行的大量美元,并不会完全体现在美国的M2中,所以,中国的M2与美国的M2就没有可比性。中国的广义货币是完全体现在中国的M2中,而体现美国广义货币的M3,美联储作为严格保密的数据,现在不向外公开。
有些人把M2等同于货币发行量或存世量,这种简单的逻辑推理,对于一个不是国际货币的国家货币来说,具有一定参考性。但把美国的M2等同于美元货币发行量或存世量,这对于国际货币的美元来说,绝对是错误的。
其次,因为美国M2没有完全体现出美元的发行量和存世量,用中国的M2与中国GDP的比率,去同美国的M2与美国的GDP的比率进行差距性比较,就失去了准确的基本比较参数,这种差距比较法的结果一定是失真的、错误的。
美元的发行总量至今是严格保密的。针对美国货币超发的严重现象,在2011年,美国彭博新闻社通过对美联储从2007年9月到2009 年3月的21000笔的央行交易的追踪研究后得出结论:美联储在此期间,秘密向大型银行注资77700多亿美元。彭博新闻社隶属于资金雄厚的彭博信息公司,因此,依据美国的《信息自由法》,在美国最高法院与美联储和代表美国大型银行利益的资金清算所协会打官司,依据他们掌握的美联储29000页文件原始交易记录,迫使美联储公开向大型银行注资的细节秘密。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到国会作证时,不得不承认美联储瞒着国会,从2007年9月到2009年3月,秘密向美国金融机构注入了77700亿美元的事实。这个数字的公布,连美联储的前高官们都大吃一惊。
这个事实表明,美元的发行,并不完全体现在美国的M2的统计之中。如果美元的发行量和存世量都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美国的M2中,美联储的前高官们必然早就了然于胸,何至于大吃一惊?美国的金融家们和市场分析人士也必然早就对此严密观察了。由此也可见到,美联储发行美元的保密程度之严。
以2010年的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兑换价1比6.5左右计算,美联储秘密向美国金融机构注入的77700亿美元,就相当于50.5万亿人民币的汇市价值。仅仅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承认的这个数字,就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60多年至2009年的总和。中国用30多年的辛苦奋斗血汗换来的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也不及美联储在两年不到的时间超发货币的一半。
这就是美国不惜一切手段维持美元霸权的根本目的:让全世界的人拼着命地去赚美元,美国只要轻松地多发一些美元就可以了。过去,印制美元,还有美元的纸张、刻板、油印、制作、运输、保管、保安等各项成本。现在已经电子化的美元,多发的美元的成本几乎是零。人们要多少,美联储就可以滥发多少。美国需要多少国际商品,只要多发一些美元,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世界各国去购买。把世界各国的人,变成美元的奴隶,用美元统治世界。
有人制造“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已超过美国的货币发行总量”舆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迷惑不懂国际金融货币秘密的社会大众,更是为了转移世界各国对要求改革不合理的美元霸权的现行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关注,为了转移各国对滥发美元和美元债券的视线。
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到改革不合理的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重要性。特别是美联储利用美元霸权滥发美元,引发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大海啸,造成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全世界更增加了改革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秩序的紧迫性。倘若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已超过美国的货币发行总量、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货币,那用“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货币”的造谣者的“好心话”来说,还有什么改革现行美元霸权的世界金融货币体制的必要?中国还会有改革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动力?
制造“中国货币发行量已超过美国货币发行总量”舆论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丑化人民币的国际形象,阻碍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国际化步伐。
随着中国经济的30年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家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作用已经举足轻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与如何调整,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影响已日益凸显,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大大提高。很多国家已经把人民币当作国家的储备货币,很多外国企业和普通民众也已把人民币当作了自己必备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货币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有人制造“中国货币发行量已超过美国货币发行总量”的谣言,就是为了抹黑人民币,丑化人民币的国际形象,阻挡人民币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