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岸关系的历史源流

两岸关系的历史源流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台独”活动是台湾社会的毒瘤,始终构成对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威胁。改革开放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走过了曲折漫长的30年风雨历程。

一、两岸关系的历史源流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中国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且迄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

1.台湾问题与中国内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统治集团退据台湾后,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形成台湾与大陆对峙的局面。

2.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二战后,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3.“台独”活动

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归中国版图后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今天。“台独”活动是台湾社会的毒瘤,始终构成对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威胁。

“台独”活动的产生有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原因,也是美国、日本反华势力支持下的产物。从历史上说,日本军国主义是“台独”的始作俑者。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即策动一些日军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台独”组织;同时,驻台日本右翼军人发动“台湾独立”事件,即为“台独”活动的发端。蒋氏父子统治时期,台湾当局采取打击“台独”活动的措施,“台独”势力在岛内难以生存,不得不转移到海外。

1951年、1956年“台独”分子先后分别在日本、美国建立组织。至60年代中期,日本是“台独”势力的大本营。当时在日本的“台独”派别众多、组织复杂,其中以廖文毅为首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独”组织。60年代未至70年代初,随着中日关系发展,特别是1972年中日建交之后,在日本的“台独”组织逐渐衰落,“台独”活动的重心由日本转移到美国。1970年1月,“台独”分子彭明敏逃往美国,而统一指挥“台独”活动的“世界台湾人争取独立联盟”(即“台独联盟”)亦在美国成立。此后,美国成了“台独”活动的大本营。在美国反华势力的庇护和支持下,在美国的“台独”势力在70年代进一步整合,有了较大发展。中美建交以后,一些“台独”组织继续在美国活动。他们用各种方式游说美国议员,争取通过提升美台关系的议案,鼓吹“台湾加入联合国”,并组织各种宣传“台独”主张的活动。1995年李登辉访美得逞,也包含了这些“台独”组织的势力所起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岛内“反蒋民主”运动兴起,“台独”分子披着“争民主、争人权”的外衣大肆活动。80年代中期蒋经国开始推行“政治革新”之后,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民进党成立之初,是各种反国民党势力的复杂组合,但领导权基本上被“台独”分子把持,“台独”思潮在该党内泛滥。该党一大通过的党纲即主张台湾前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以后,该党又陆续通过一些决议,宣称“台湾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台湾国际主权独立”等。1988年以后,在台湾当局的姑息与纵容下,海外公开的“台独”组织加强向岛内渗透,在美国最大的“台独”组织“台独联盟”迁回台湾以后集体加入了民进党。1991年10月,民进党召开五大,公然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暨制定新宪法,应交由台湾人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列入党纲。1992年5月,“立法院”修改“刑法”,废除“刑法第100条”和“国安法”,使鼓吹和从事非暴力的“台独”活动合法化。

从此,台湾当局实际上已不禁止“台独”活动。一些“台独”分子通过选举,有的进入了“国民大会”、“立法院”和“省、市、县议会”,有的掌握了一些县、市政权。各种“台独”组织进行名目繁多的分裂活动,主要有制定“台湾共和国宪法草案”、“新国族”、“新国歌”和推行所谓“公民投票运动”,并且积极争取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鼓吹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1994年3月,民进党籍“立委”在“立法院”的专门委员会一读通过了“公投法草案”。陈水扁上台后,顽固坚持分裂立场,在台湾岛内大肆进行“去中国化”活动,导致“台独”势力进一步发展。他还肆意煽动仇视大陆,“对抗中国”,竭力挑衅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的时间表,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各个“台独”组织在各个时期所宣扬的“台独”论调形形色色,但其基本主张是:“台湾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以后台湾法律地位未定”、“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人民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及“台湾前途由台湾住民自决”。

(二)两岸关系曲折发展的三十年风雨历程(1978—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走过了曲折漫长的30年风雨历程。海峡两岸实现了人员往来逐年增多,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周末包机常态化和海协会、海基会重新开启对话等良好局面,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得到稳步推进。

上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确立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的对台方针。实现了由“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发展演变,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继1978年8月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中国政府决定从1979年1月1日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使美国政府正式与台湾国民党政府“断交”。美国政府停止了与台湾国民党政府持续了几十年的正式往来,宣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毛泽东主席1958年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就如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治主张,也就是现在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并于1979年元旦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愿望和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提出了开展国共第三次合作、开展“三通”和开展学术、文化和体育交流的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毛泽东主席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却很好地解决了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问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法律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解决,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范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势力的“台独”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地危害着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针对“台独”势力肆无忌惮地疯狂活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团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变化,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台独”活动。2005年元旦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处理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2005年3 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胡总书记于4 、5 、6月份分别邀请了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到大陆访问等一系列活动,对有效遏制“台独”活动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与此同时,祖国大陆从台湾民众的实际利益考虑,向台湾释放了一系列充满善意的政策,使台湾社会各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大大增加,从而严重挫败了“台独”分裂势力进行的“入联”、“公投”等分裂活动。

日益频繁的两岸交往交流和经贸发展,是两岸人民增进了解、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因素,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重要举措。开展两岸交往交流,促进两岸经贸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1987年10月,台湾国民党当局迫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和台湾200万国民党老兵强烈要求返乡探亲的强大压力,放宽了两岸人员往来的一些限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台湾同胞敞开大门,真诚欢迎台湾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来祖国大陆旅游观光和进行各种交流活动。台湾同胞回大陆进行各种交往交流的人数逐年增多。30年来,两岸交往交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7—1991年为单向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台湾当局仍然顽固坚持1979 年4月蒋经国提出的“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只允许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和旅游,不允许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和旅游。

1992—1994年为双向交流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台湾当局被迫逐步放宽限制,祖国大陆赴台交流人员开始增加,并在台湾实现了科技、文化交流,两岸之间双向交流出现了可喜局面,但由于限制较多,交流活动数量有限。

1995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两岸交往交流、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1987年来大陆的台湾同胞只有3万多人次,1988年为45万人次,1992年突破100万人次,2000年突破300万人次,2007年突破500万人次。30年来累计来大陆的台湾同胞超过5000万人次。自1992年至今,大陆同胞赴台交流人数逐年增加,累计超过20万人次。不论是交往交流人数,还是交往交流人员的层次都在不断提高,交流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交流渠道也逐步稳定和规范。

台湾在资金、技术、管理和营销方面有较强优势,大陆在劳动力、土地及市场方面有明显优势。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可以较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两岸经贸交流势头强劲。1992年,台湾当局僵化的大陆经贸政策受到冲击,台湾当局通过了《对大陆地区从事投资和技术合作办法》,被迫放宽了对台湾企业界投资大陆的一些限制。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台湾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缓解了岛内劳动力不足,增加了台湾的外汇储备,得到了台湾民众的普遍认可。尽管1996年9月李登辉不顾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提出了“戒急用忍”的政策,限制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给两岸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尽管陈水扁上台后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然而,两岸经贸交流的势头锐不可当,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愿望空前高涨,两岸经贸交流如火如荼。目前,祖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成为台湾经济发展十分倚重的巨大市场,祖国大陆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个百分点。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苏州、深圳和东莞等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台商的大量投资。据统计,30年来,来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项目超过7万个,合同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投资领域扩展到工业、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的众多方面。经过30年两岸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两岸交流已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大覆盖面的良好局面。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湾同胞期望海峡两岸和平稳定和发展双赢。大陆对台湾人民释放的各项善意和两岸经贸发展给台湾人民带来的实惠,得到了台湾人民的认可和肯定。在2008年3月21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把选表投给了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充分说明“台独”活动在台湾是不得人心的。5月20日,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采取了“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两岸发展策略,以发展经济造福台湾人民为宗旨,大力推进两岸交往交流和经贸发展。调整充实了海峡交流基金会组织机构,任命前国民党资深副主席江丙坤担任海基会会长,为两岸重启了对话与和谈的大门。马英九主动兑现选前对台湾人民的承诺,于7月4日正式开放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观光,促成了台湾民众渴望已久的周末包机直航常态化,使两岸交往交流更加便捷。大陆方便也积极回应两岸发展出现的新局面,主动邀请承认“九二共识”的台湾各界人士到大陆观光旅游和开展经贸活动。两岸关系正在朝着两岸人民期望的方向稳步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两岸炎黄子孙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党中央确立的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一定都能够圆满实现。

镜头:世界各地华人反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研讨会

img2

(三)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也是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于两岸开展交流交往。谁否认和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两岸关系乃至亚太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两岸来往必须以政治互信为基础,以中华民族最高利益为原则,建立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之上。

1.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经由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中国政府自1979年开始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的要点是:争取和平统一,但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早日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统一,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国的主体(中国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统一后台湾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和行政人员驻台;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不需借助外国力量。上述方针和政策贯彻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精神,也充分尊重了台湾同胞当家做主、管理台湾的愿望。

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迄今,两岸敌对状态并未正式结束。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两岸统一,中国政府有权采用任何必要的手段。采用和平的方式,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和团结,是最好的方式。中国政府于1979年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时,是基于一个前提,即当时的台湾当局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中国政府考虑到长期支持台湾当局的美国政府承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也有利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在实行和平统一方针的同时始终表明,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并无义务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和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是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必要的保障。采用武力的方式,将是最后不得已而被迫作出的选择。

对台湾而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标志着承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这就使两岸双方有了共同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找到解决双方政治分歧的办法,实现和平统一。如果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图谋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那就使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不复存在。

对美国而言,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就要切实执行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三个公报和美方的一系列承诺,就应当只与台湾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的关系,反对所谓“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以及“一中一台”,不阻挠中国的统一。反之,就破坏了中国政府争取和平统一的外部条件。

对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而言,台湾海峡局势一直与亚太地区的安定密切相关。有关各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利益。

中国政府积极地真诚地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统一。为了争取和平统一,中国政府一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举行两岸平等谈判。充分考虑到台湾的政治现实,为了照顾台湾当局关于平等谈判地位的要求,我们先后提出了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两党谈判可以吸收台湾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等主张,而始终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中国政府还提出,可先从进行包括政治对话在内的对话开始,逐步过渡到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解决正式谈判的名义、议题和方式等问题,进而展开政治谈判。政治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进行规划。1998年1月,为寻求和扩大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政府向台湾方面明确提出,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政府希望,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双方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2.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分裂势力蓄意破坏一个中国原则。1988年,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他多次公开表示,台湾当局的基本政策就是“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我们一贯主张中国应该统一,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李登辉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相继鼓吹“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现阶段是‘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而且自食其言,说他“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李登辉还纵容、扶持主张所谓“台湾独立”的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迅速发展、“台独”思潮蔓延。在李登辉主导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实际的分裂步骤。在台湾政权体制方面,力图通过所谓的“宪政改革”将台湾改造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以适应制造“两个中国”的需要。在对外关系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以制造“两个中国”为目的的“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活动。1993年以来,连续七年推动所谓“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在军事方面,大量向外国购买先进武器,谋求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变相地与美、日建立某种形式的军事同盟。在思想文化方面,图谋抹杀台湾同胞、特别是年青一代的中国人的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挑起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误解和疏离感,割断两岸同胞的思想和文化纽带。

1999年以来,李登辉的分裂活动进一步发展。5月,他出版《台湾的主张》一书,鼓吹要把中国分成七块各自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区域。7月9日,他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企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破坏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的基础,破坏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李登辉已经成为台湾分裂势力的总代表,是台湾海峡安定局面的破坏者,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也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种种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95年6月李登辉以所谓“私人”名义访问美国后,中国政府果断地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并对美国政府公然允许李登辉访美、违背美国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的承诺、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进行了严正的交涉。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能力,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台湾同胞进一步认识到“台独”的严重危害。李登辉在国际上进行分裂活动受到沉重打击。美国政府还明确承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更加坚决的斗争。针对台湾分裂势力企图通过所谓“法律”形式落实“两国论”的活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指出,这是一个更加严重和危险的分裂步骤,是对和平统一的极大挑衅。如果这一图谋得逞,中国和平统一将变得不可能。这场斗争形成了海内外中国人同声谴责“两国论”的强大声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政府也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对台湾“三不支持”的承诺。台湾当局被迫表示不会依照“两国论”修改所谓“宪法”和“法律”。

但是,台湾分裂势力仍在企图以所谓“制宪”、“修宪”、“解释宪法”或“立法”等多种形式,用所谓“法律”形式实现在“中华民国”名义下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台湾分裂势力一贯图谋破坏中美关系,挑起中美冲突和对抗,以便实现他们的分裂图谋。

陈水扁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不断采取挑衅行动,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台独”分裂活动,遭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与严厉谴责。对此,我们的观点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为了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制止分裂活动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绝不动摇、绝不妥协、绝不含糊,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事实证明,台湾海峡局势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为了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为了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仍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不变,但是,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的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中国政府和人民完全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绝不姑息、绝不坐视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任何分裂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3.两岸关系中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海峡两岸并非两个国家。台湾当局支持其制造“两个中国”的主张,包括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的所谓理由无非是: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已经分裂分治且互不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未统治过台湾,1991年以后台湾也已产生了与中国内地没有关系的政权体制。这些理由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也绝对不能得出台湾可以以“中华民国”的名义自立为一个国家和海峡两岸已经分裂为两个国家的结论。

(1)国家主权不可分割。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只能有一个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的中央政府。如前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已经享有和行使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主权。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由此,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也从未改变。

(2)国际社会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的结果。海峡两岸尚未统一,这种不正常状态的长期存在,并没有赋予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权利,也不能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目前的问题是台湾分裂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要改变这种状况,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的。

坚决反对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台湾分裂势力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这是徒劳的。首先,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在国内法还是在国际法上,都已经是明确的,不存在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应自决的前提。其次,“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而不是指属于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属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而不属于台湾一部分人。第三,历史上台湾从未曾成为一个国家。1945年以后,台湾既不是外国的殖民地,又不处于外国占领之下,不存在行使民族自决权的问题。总之,自1945年中国收复台湾之后,就根本不存在就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台湾的前途只有一条,就是走向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而决不能走向分裂。任何人以所谓公民投票的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其结果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两德模式”不能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台湾有些人主张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后又重新统一的所谓“两德模式”来处理两岸关系。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误解。战后德国的分裂和两岸暂时分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不同:(1)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1945年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被美、英、法、苏四个战胜国依据《鉴于德国失败和接管最高政府权力的声明》及其后的波茨坦协议分区占领。冷战开始后,德国统一问题成为美苏两国在欧洲对抗的一个焦点,在美英法占领区和苏联占领区分别相继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显然,德国问题完全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是内政问题。(2)两者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不同。德国的分裂,为二战期间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而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必须将窃取于中国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3)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两个德国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并存。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李登辉上台前的台湾当局和李登辉上台初期也承认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因而,德国问题与台湾问题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照搬“两德模式”解决台湾问题。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中国政府主张两岸谈判最终目的是实现和平统一,主张以一个中国原则为谈判基础,是为了保证实现谈判的目的。而“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以及“两国论”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不是谈统一,而是谈分裂,当然不可能被中国政府接受。只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台湾方面关心的各种问题。中国政府相信,台湾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对外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通过政治谈判,最终在和平统一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4.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中国政府对于国际社会普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表示赞赏。我们于1993年8月发表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在第五部分“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中,阐述了在有关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的关系、国际组织与台湾的关系、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通航、与中国建交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等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在此,谨重申有关立场和政策。

台湾无权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后,联合国组织中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已经获得彻底解决,根本不存在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的问题。台湾当局声称联合国2758号决议只解决了“中国代表权问题”,没有解决“台湾的代表权问题”,要求“参与联合国”。这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行径,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及有关联合国决议,遵循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准则,不以任何方式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只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其他国际组织。

对于某些允许地区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政府已经基于一个中国原则,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性质、章程和实际情况,以所能同意和接受的方式对台湾的加入问题作出了安排。台湾已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分别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和亚太经合组织等组织。1992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理事会主席声明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台湾可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世贸组织在审议接纳台湾加入该组织时,应坚持上述声明确定的原则。上述特殊安排,并不构成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国际活动仿效的模式。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向台湾出售武器,或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应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向台湾出售武器,或帮助台湾生产武器。

中国政府以一个中国原则对待台湾的对外交往活动。台湾当局极力在国际上推行所谓“务实外交”,扩大所谓“国际生存空间”,其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要坚决反对。同时,考虑到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中国政府对台湾同外国进行民间性质的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并在一个中国前提下,采取了许多灵活措施,为台湾同外国的经贸、文化往来提供方便。例如,台湾可以以“中国台北”的名义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中。事实上,台湾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广泛的经贸和文化联系,台湾同胞每年到国外旅游、经商、求学和进行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人员多达百万人次,年进出口贸易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这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不影响台湾同胞从事民间的对外交流活动,并未影响台湾正常的经贸、文化活动的需要。

中国政府保障台湾同胞在国外的一切正当、合法权益。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维护台湾同胞在国外正当的、合法的权益。中国驻外国使领馆一向把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台湾同胞的意见和要求、保障台湾同胞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同胞更能够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充分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目前,161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并且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与中国青年对话时表示,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国不会改变这个政策和态度。奥巴马说:“我认为两岸已经有了这个现象,我们非常支持这样的进程。”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两岸关系改善,而且非常希望继续看到两岸不断改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