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态势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态势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建立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ECFA,标志着两岸在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上迈出历史性步伐,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6月9日,马英九出席妇女企业协会餐叙,再次强调两岸必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态势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2009年,关系全面改善。2010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指导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2010年6月29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举行两会恢复协商后的第五次两会负责人会谈,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附件。一年来,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及更稳步调迈进,呈现“两岸交流全面化、发展步调平稳化、两岸合作制度化、两岸互利协调化”等新态势。

1.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1)两岸双方坚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立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建立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政治互信的深化又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2)国共两党高层互动机制不断深化。2010年以来,两岸执政党高层互动热络,沟通顺畅,形成机制,极大地增进了国共两党政治互信,确保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3)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大幅缓和,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一年来,大陆在台湾涉外事务上展现诚意,加强沟通,妥善安排,在处理台湾扩大国际参与、涉外偶发事件、台湾“邦交国”等一系列问题上取得进一步成效。

(4)两岸沟通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两岸已形成“政党主导,官民结合,多轨并进,多方位沟通”的协商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规划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1海峡职工论坛12日在厦门举行。200多位来自海峡两岸工会界和劳动界的代表围绕“提升职业技能,造福两岸职工”主题展开交流。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纪检组组长、书记处书记王瑞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郑道溪,海峡两岸劳工发展交流协会理事长侯彩凤、中华两岸劳动关系发展交流协会理事长姚江临等出席论坛。

王瑞生表示,在两岸经济关系迈入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新阶段,大力提高两岸职工素质,切实提升职工技能,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环节。在提升职业技能、造福两岸职工方面,两岸工会和劳动界大有可为。

2.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重大突破

两岸协商制度化,是两岸关系正常稳定的最具体表现,是为两岸交流构建基础的重要工程,而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2010年两会协商机制进一步深化,体现五大特色:一是权威性逐步提高。二是专业程度稳步提升。三是协商议题拓宽,更加注重民生。四是过程更趋平和。五是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多台湾民众的理解与肯定。

3.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

(1)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ECFA,标志着两岸在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上迈出历史性步伐,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6月9日,马英九出席妇女企业协会餐叙,再次强调两岸必须和平发展。与到场人士进一步探讨执政三年多的政绩表现,马英九谈得最多的还是两岸关系。两岸必须要和平相处、和平发展,因此要尽快处理两岸关系。

(2)两岸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监理备忘录》(MOU)201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6月签署ECFA,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出现新的突破。一方面,台湾银行在大陆的办事处纷纷申请设立分行,并正式开业。另一方面,大陆金融机构首次入岛。

(3)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1月— 11月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727个,同比增长21.9%;实际利用台资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0%。据台湾“经济部”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台湾当局共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101件、金额达1.35亿美元。

(4)两岸贸易快速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1月— 11月海峡两岸贸易额达1317.6亿美元,同比增长37∶6。预计全年两岸贸易总额将达1500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将首次突破300亿美元,自台进口将突破1000亿美元,标志着两岸贸易迈上新台阶。

镜头:王毅南京会见江丙坤实现两岸经济交往新的突破

img3

4.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

(1)两岸文教交流领域拓宽,规模扩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两岸文化交流内容遍及教育、出版、宗教民俗、新闻传播、民间艺术及地方特色等各个领域。文化交流的专业性、组织性和机制性不断增强。

(2)两岸文教交流层级不断提升。2010年9月2日— 8日,文化部部长蔡武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身份在台展开“文化之旅”,创下两岸恢复交流23年来大陆文化界人士访台最高层级纪录。同时,在大陆合理安排下,台湾全面参与上海世博会,这是台湾时隔40年后再度参与世博会。

(3)两岸教育双向交流得到深化。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2009年7月10日中午在长沙黄花机场迎接前来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行时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动力,也需要文化动力。大陆首度开放台湾“顶标级”学生入学,为台生就读大陆一流高校开启了大门。台“立法院”于2010年8月19日正式通过“陆生三法”修正案,正式承认大陆学历,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学,开启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新纪元。

5.两岸社会交流加深,人员往来频繁

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两岸执政党出台了一系列方便民众交流交往的务实政策,极大地推进了两岸社会交流。一年来,两岸社会交流与人员往来呈现“规模扩大、层级提高、领域增多、渠道拓展、快速平稳”等发展态势。2011年“第三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陈靖姑祖庙所在的福建古田县举行,两岸数百名信众齐聚祖庙,共祭与“海上女神”妈祖齐名的“陆上女神”临水夫人陈靖姑,祈求两岸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目前,台湾奉祀顺天圣母临水夫人陈靖姑为主神的宫庙有300多座,奉祀陈靖姑神位的宫庙有3000多座,信众达1000多万人。

6.两岸军事互信展开积极探索

2010年,大陆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岸可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的讲话精神,与岛内有关机构、团体及人士积极沟通。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两岸军事交流主要以两岸退役将领为主,他们以参访、学术研讨会和黄埔校友联谊等方式进行交流,双方就加强军事文化交流、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共同维护海洋主权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岛内外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

王毅:2011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们希望2011年两岸关系能够“稳中求进”。所谓“稳”,就是要维护两岸关系改善的重要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所谓“进”,就是要继续本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思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

镜头:两岸科技、经贸、文化交流缩影

img4

img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