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俄新核裁军条约无法解除全球和平危机
2011年2月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德国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交换了经美俄两国元首签字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新条约》)批准文件,这标志着美俄新的核裁军条约生效。国际社会对《新条约》的生效普遍关注,《新条约》反映了双方在核裁军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积极姿态,对两国核战略安全及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美俄战略核力量的削弱,更没有解决双方在安全领域的诸多分歧,两国的战略博弈还在激烈的对峙中,实现“无核世界”仍是“路漫漫”。
(一)美俄核裁军的最新进展
按照美国军控专家的估计,美俄两国的核武器大概占全球总数的98%,因此,当前全球核裁军的重点是美俄两个核大国的双边深度核裁军。但是两国在核裁军方面进展并不是非常的顺利。
1991年7月,经过长达10年的谈判后,美苏两国终于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性武器条约》(《STARTI条约》),条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至2009年12月5日到期,将双方各自的核弹头数量控制在1700~2200枚之间。截至2008年7月1日,俄罗斯核武库规模为4138枚核弹头和839个发射装置。2009年6月,美国还有近5200枚核弹头和798个发射装置。可见《STARTI条约》执行情况良好。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不久,就表达了试图与俄罗斯共同努力另立军控条约的殷切希望。2009年7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俄罗斯,期间,双方就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共识,并签署了规定两国新条约内容的框架性文件。此次根据两国总统签署的框架性文件,俄美应尽快结束新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起草,以便双方签署并批准这一条约。新条约规定,在其生效7年后,俄美各方的核弹头战略运载工具的数量将降为500~1000个,核弹头数量将降至1500~1675枚,具体数字将在两国后续谈判中确定。根据新条约,俄美双方将自行决定本国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构成情况,两国只能将进攻性战略武器部署在本国境内。俄美将成立旨在解决条约实施问题的执行机构。
2010年4月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两国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取代了美国与苏联在1991年达成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已于2009年12月过期失效)以及2002年达成的《莫斯科条约》。新条约期限为10年。在接下来的10年中,俄罗斯和美国只能在各自境内部署进攻性战略武器。根据新条约,俄美双方需全面制裁冷战时期部署的核弹头与飞弹数量。与2002年的《莫斯科条约》相比,两国须各自减少1/3的核弹头数量,将各自的核弹头数量控制在1550枚以下。同时,将洲际弹道、飞弹发射器、潜舰发射弹道飞弹发射架及配备核武器的重型轰炸机等战略武器运载工具的水平降低50%以上,总数以800为上限。
梅德韦杰夫认为,俄美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欧洲和全球来说都非常重要”,他将决定未来的全球核裁军进程。他希望,两国条约的签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近数年全球范围内的裁军进程、合作进程、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进程”。美国总统则表示,这是美国“头一次将防止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放置在其核议程的首要位置”。而之所以选择在布拉格签署条约,是因为奥巴马1年前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告了他“无核世界”的构想。
(二)新条约的积极意义及其不确定性
1.条约的签署和实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两国核武库“相互确保摧毁”的超杀能力。新条约使能够瞄准俄美两国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减少30%,姑且不论俄美两国裁减下来的弹头是否销毁,这至少意味着俄美两国降低了被核突袭的潜在威胁,心理上更有安全感了。
2.新条约将使俄美的战略核力量更具透明度和可预见性。随着新条约的实施,俄美两国将更多地掌握对方战略力量的部署情况。俄美两国仅靠国家技术手段无法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核武库状况,也无法确定导弹携带的弹头数量。而现在新条约的现场视察规定允许一方的核查人员仔细检查另一方的战略导弹状况,这将有助于俄美两国了解未来10年对方战略核力量的走势。
3.新的核裁军条约将加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基础。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武器国家保证要进行核裁军,而无核武器国家不谋求获取核武器。新条约表明,美俄均承诺履行其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新条约在2011年5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前夕签署,有利于强化核不扩散机制,当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在建立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进程中的强势地位。2011 年4月8日签署的新条约达到了为奥巴马的“无核世界”做注脚,为4月12日美倡导召开的世界核安全峰会造势的目的。新条约使美拥有了更多的政治资本,要求其他国家按照美的意愿,建立美国治下的核不扩散体制,同时给诸如伊朗和朝鲜等有心染指禁脔的国家以震慑。
4.新的核裁军条约有助于俄美关系的“重启”。在过去的40年间,每当俄美在战略武器控制问题上取得进展,都会对两国的双边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2009年初,奥巴马政府主动回应了俄罗斯在战略武器控制上的关注。例如,俄一直建议美将战略运载工具纳入条约限制的范畴,但遭到布什政府的拒绝,现在奥巴马接受了俄的建议。美政府此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塑造更为积极的俄美关系,有助于助推两国在诸如阿富汗和伊朗问题上的合作。自俄美两国启动核裁军谈判以来,俄在上述问题上已给予美不同于以往的帮助。
5.新的条约提出了今后俄美两国将进一步裁减核力量的前景。奥巴马已经明确表示,此次签署的核裁军条约将是全面核裁军进程的第一步。他希望继续与俄谈判,进一步减少战略核武器的数量,并首次提出了解决战术(非战略)核武器的问题。新条约提供了一个进一步裁减核力量的框架。
尽管新条约具有以上积极意义,但美俄两国国内都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美国内对该条约的批判之声主要来自某些共和党人和军方的保守派。他们的担心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担心实际部署的核弹头低于1700~2200枚将影响国家核威慑力。以美前战略司令部总司令理查德·米斯为代表的军方领导人坚决反对超越美安全界限的战略削减,认为如果实际部署的核弹头低于2000~2500枚,就无法满足对已列入美核作战计划————“统一联合作战计划(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al Plan,简称SIOP)”的既定战略打击目标的有效威慑。
2.担心新条约限制美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虽然新条约并未限制已有的或计划中的美导弹防御系统,但明确指出进攻性战略武器和防御性战略武器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相互联系。条约的反对者以此推断,俄借此条款将可能阻挠美发展导弹防御计划。
3.担心新条约限制美在弹道导弹上部署常规弹头。新条约将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上安装的所有弹头都视为核弹头。一旦美俄决定将某些战略弹道导弹的核弹头改装为常规弹头,这些弹头将一并计入条约规定的1550枚弹头限额。这不同于新条约对处理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和重型轰炸机的相关规定:倘若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和重型轰炸机被转换为只执行常规任务,那么此类战略系统将不被计算在800和700件发射器的限制之内。
4.担心因减少遥测手段和终止在俄沃特金斯克的驻留监测会弱化战略削减的核查机制。
在俄罗斯,新条约的反对者则认为,在条约的谈判过程中俄始终受制于美,并未达到最重要的战略目的,即利用美的外交困境和奥巴马政府急于重启俄美关系的心理,将美导弹防御计划与战略核武库的裁减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力争在新的核裁军条约中融入一个类似1972年签署的《反导条约》的条款,全面限制美导弹防御计划。但是对于美国而言,继续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显然要比与俄达成新的核裁军条约更为重要,因而在条约谈判的进程中始终不肯在反导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尽管新条约中也指出了进攻性战略武器与防御性武器的关联性,但是条约不含有对试验、发展或部署美现有或计划中的导弹防御项目或美现有或计划中的远程常规打击能力进行限制的条款。这使得梅德韦杰夫总统不得不在俄美两国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的当日,单方面通过了一个关于反导问题的声明———如果美反导系统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对俄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俄有权单方面终止新核裁军条约的实施进程。实际上,无论有没有这样的声明,俄都将有权单方面决定退出该条约,正如美在布什政府时期有权决定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一样。俄反对条约的人还认为,归根结底,新条约是为奥巴马的“无核世界”论服务的。如果真有一天全球实现了无核化、世界没有核武器了,那么美传统的常规军事力量仍然是全球最强大的,美不仅不必担心美本土会遭受摧毁的威胁,而且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军事行动将更加自由和肆无忌惮,因为美军事基地再也不会遭受核攻击,美超级大国地位将不再受到任何有力的挑战。
(三)“无核世界”仍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2009年4月5日,奥巴马提出,美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一个“无核世界”,美国政府将为实现这一长远目标而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并首次向世界勾勒了“无核世界”的梦想。但有专家指出,全球因核衍生的问题十分复杂,不是简单的构想可以解决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运行了40年仍未成正果,足以说明难度之大。可见,奥巴马的构想恐怕很难实现。
1.美俄仍然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核武器和先进的攻击性武器。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约有2.3万枚核弹头,合并爆炸能力相当于15万个当年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的核弹头就有2.2万多枚,而且两国各有2000多件核武器处于危险的高级戒备状态。仅美国拥有的核武器,就足够毁灭地球几十次。其实,自核武器问世以来,世界军事大国就把其作为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核技术、核武器的研制开发与装备部署,核阴影一直笼罩着整个世界。虽然《新条约》生效,奥巴马又打出了“无核世界”的旗号,但美国的核战略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分析家认为,一方面,按照奥巴马总统的思路,美国在全球的核威慑优势不会改变;另一方面,美国拒绝采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其核战略依然保持着进攻性。毋庸置疑,拥有核武库还是销毁核武库,关乎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战略及其国际地位,在这一问题上,各国必将相互观望与掣肘,慎之又慎。
2.美俄双方在批准条约的同时都通过了各自的附加条款以防不测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如何在维持战略稳定的同时加强合作,处理影响双方共同安全的事务,是正在讨论的议题。讨论内容可能包括联合分析、联合演习、共享预警数据。她说,美俄将讨论更多军控议题,包括非战略核武器和未部署的核武器。针对双方在现实安全领域中的诸多分歧,美俄立法机构在批准核裁军新条约时均提出不具约束力的“附加条款”,就一些议题释放不同信号。在《新条约》中,虽然这些附加条款不具有约束力,但却体现了两国间的互不信任,为未来围绕条约落实而可能发生的争端预留了“活口”
比如,美国国会参议院在附加条款中再次要求政府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作出承诺,对核武库实施现代化改造并就限制战术核武器与俄展开谈判。作为对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新条约》附加条款的回应,俄罗斯的附加修正案则规定,如果美方单方面部署威胁到俄国家安全和防卫能力的反导系统或其他常规武器,俄将退出新核裁军条约。《新条约》序文中有关进攻性战略武器与反导系统之间联系的内容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俄美双方应严格遵循。俄方还强调,将维持自己的核威慑能力,继续研发和试验新型武器。美俄作为首屈一指的核大国,其缔约国作用应该更多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言”和“行”的差异上。可见,要建立一个“无核世界”,必须消除相互间的敌意、误解或防范,建立一个完全互信的国际环境,积极解决双方在安全领域的诸多分歧,真心实意地朝着“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方向努力,在条约中不含任何附加条款。
3.美国绝不会率先清空自己的核武库
按照乐观的估算,即使两国遵守并实施《新条约》的规定,完成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既定目标,美俄依然拥有世界核武器总数的90%以上。那么10年后,两国又将何去何从?观察家认为,无论对美国还是世界各国而言,未来更有实际意义的目标,是如何确保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奥巴马和希拉里已多次表示,美国面临的“最可怕威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落入“包括恐怖分子在内”的敌人之手。实际上,美国完成销毁核武器是有先决条件的。奥巴马在布拉格非常明确地表态: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所有核武器销毁之前,美国不会率先清空自己的核武库。当今世界,除了美、俄、英、法、中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有核国家外,另有十几个国家也已或明或暗地拥有了核武器,而以拥有核武器为努力目标的国家也不低于此数。分析人士指出,如何使之弃核?是谈判还是制裁,是通过双边谈判、多边谈判,还是通过国际机制?仅就伊核问题和朝核问题双双陷入僵局而言,奥巴马还远未谋划出成功脱困的良策。按这样的态势,美国清空自己核武库的时间表将是遥遥无期,“无核世界”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就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