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析党报经济新闻的几个问题

浅析党报经济新闻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受众对于党报新闻报道的期待正集中于党报对新闻事实的权威报道上。而另一方面,党报经济新闻也存在重要经济事件报道滞后或缺失的问题。党报的经济新闻是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方针政策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有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重要使命,但是党报的经济新闻边缘化倾向损害了党报这一职责。可见党和国家对党报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重视。

浅析党报经济新闻的几个问题

王佳航

毋庸讳言,不断深化的经济变革和特定读者群的形成提升了经济新闻事件的受关注度,而党报经济新闻报道近些年来也发展颇快,诸如《人民日报》1996年关于股市的“12·16”社论及2003年9月29日发表的关于国企改革中的MBO(管理层持股)的文章都展示了党报报道的权威性,对政策决策及市场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仔细考察党报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不得不承认党报经济新闻也仍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党报经济新闻竞争力的焦点。

一、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的几点不足

受众对于党报新闻报道的期待正集中于党报对新闻事实的权威报道上。在复杂的、难于判断的经济新闻事件发生以后,受众希望能够从党报的经济新闻报道中得到权威的判断,从而形成决策的依据。作为一份读者群集中在党政机关等决策机构的报纸,党报经济新闻报道有相当宽广的市场空间,但是实际上目前党报经济新闻并未能充分展示出这种应有的影响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党报的经济新闻的报道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1.党报经济新闻存在主流报纸报道边缘化的倾向

党报作为影响决策机构的主流报纸,经济新闻应该体现主流媒体的优势,但从目前报道的趋向来看,有边缘化倾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材边缘化。以《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日经济版[1]为例,该版当天头条是《江西上高:农民可从超市“买”农技》,其余新闻分别是《搜索引擎互联网经济的车轮(网络经济观察系列报道之二)》、《百万种商品用上“身份证”》、《漓江渴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稳中有升》、《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广东:征地先存补偿款》。而同一天《第一财经日报》的新闻有:公安部关于户籍改革可能出现政策变动的《取消户口界限对城市管理是场挑战》,对前一天公布的海关统计数据进行报道与解读的《300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初显外贸升级绩效》,对统计局关于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字进行解读的《通缩通胀悬念能源价格捅破》,及重要公司报道《中石油回购子公司意在A股上市》等。很明显,与《第一财经日报》当天报道的新闻相比,《人民日报》经济版存在新闻重要程度不够和不及时的问题,《漓江渴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稳中有升》属于边缘经济事件,而搜索引擎和科技超市实际上都不算新鲜。《人民日报》经济版面并不多,有限的版面应该报道当天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而另一方面,党报经济新闻也存在重要经济事件报道滞后或缺失的问题。对于一些经济事件,党报往往有“不报”或“晚报”的情况。例如2004年的重要经济事件——德隆系崩塌,多只股票狂跌,德隆系旗下多个金融机构违规圈钱曝光。一时间众多公司牵涉其中,资本市场人心惶惶,全国众多媒体都对此事予以关注。但是《人民日报》除了在2001年有篇正面报道《德隆整形术》[2]外,在2004年德隆出事之后对于此事件悄无声息。

党报经济新闻边缘化的危害很大。从党报自身发展来看,边缘化倾向损害了党报的核心竞争力。诚然,边缘化的新闻也是新闻,也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变动,但是边缘化的新闻与核心新闻最关键的差别是边缘化新闻的新闻价值不及核心新闻事实。就新闻价值而言,重要、及时、显著等要素与吸引读者注意力是成正比的,新闻价值越大,越能吸引读者眼球。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边缘化新闻容易操作,不容易出问题,和其他媒体不存在短兵相接的直接竞争,但是对于党报而言,从长远来说边缘化就意味着受众的流失。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受众阅读新闻甚至往往只是浏览一下标题,有多少人肯费时间在不那么重要的新闻上?

另外,从受众角度来说,党报经济新闻边缘化往往不利于党报喉舌功能的发挥。党报的经济新闻是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方针政策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有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重要使命,但是党报的经济新闻边缘化倾向损害了党报这一职责。传播学者李普曼认为,人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后者则是人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传播媒介作用越来越大,人往往只能接触到大众媒介向他展示的虚拟环境。受众“总是把自己认为是真实的情况当成现实环境本身”。[3]党报经济新闻边缘化,重要经济新闻事件缺失和滞后,其结果就是不能完整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全貌,而党报是给决策机构提供信息的重要渠道,如果决策机构和期待看到决策信息的受众长久以来都接触一个和现实环境有距离的虚拟环境,其后果可想而知,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成败。

2.党报经济新闻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作用不够

江泽民同志1996年9月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见党和国家对党报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重视。不过,从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现状来看,在经济领域,党报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不够。毋庸置疑,当前经济报道存在炒作现象,这从银监会、证监会动辄出来辟谣就可见一斑。作为权威大报,党报应该在传闻很多、事件缤纷复杂的时候作出权威报道,以正视听。但是遗憾的是,可能由于经济事件本身过于复杂,一些党报往往不能在关键时候作出权威报道,造成主流舆论缺失。而更为令人遗憾的是,有时一些党报甚至会作出一些有误的判断,这给舆论引导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2004年6月3日,《解放日报》曾发表《房价涨速得到遏制下半年上海市场将步入“理性成长期”》[4],但是仅仅在5个月之后,该报就不得不续发观点相反的新闻《房价涨幅有所反弹中观调控十分必要》[5]。而2005年,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最终不得不动用九部委联合出重拳。显然,2004年6月的报道过于轻率,如若有读者相信了判断作出了置房决策就失败了,而这当然势必影响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专业化程度不够与写作技巧匮乏造成党报经济新闻可读性较差

党报经济新闻可读性不强一直困扰党报,这也是读者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读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党报经济新闻专业化程度不够。经济新闻由于其专业性,天然带有小众的色彩,与经济新闻不相关的读者一般并不阅读经济新闻,因此党报经济新闻的读者也应定位于阅读党报的经济界人士。但是,从目前党报经济新闻文本来看,专业化色彩很弱,大量的新闻是工作新闻或是经济生活领域的新闻,而专业性强的财政、金融、产经等经济报道数量、质量都不够,这造成的结果是专业人士不爱看,非相关领域人士没有阅读动机也不想看。另一方面,党报经济新闻对写作技巧重视不够。专业领域的新闻不意味着一定要晦涩难读,一定是充满了艰深的术语和数字,西方的财经报道在这方面有很多探索,目前多家市场化财经媒体也提出要学习“华尔街日报体”,这些也应该给党报经济新闻以启示。

二、提升党报经济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升党报经济报道的核心竞争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抢占经济报道主阵地,充分发挥党报舆论引导功能

作为影响党政机关等决策机构的办公报纸,党报的影响力和影响空间都不可小觑。在经济报道领域,党报也应充分发挥优势,抢占经济报道的主阵地。事实上,党报做经济新闻,有先天优势,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在采访资源上要胜于市场化媒体。例如在德隆事件中,在德隆系最扑朔迷离的时刻,德隆系主要领导虽回避多数媒体,但是接受了《经济日报》等的专访。而各部委的政策也更愿意在党报披露,因为党报长久以来累积的可信度更高。因而,在定位上,党报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注重核心经济事件的报道和舆论引导,在核心事件上发出更强的声音,以主流报道服务、影响主流人群。当然,做主流新闻,需要强势的采编力量,在主流新闻上发挥优势,则更需要采编队伍在与兄弟媒体的竞争中技高一筹。提升党报经济新闻的核心竞争力,从最根本上说,还是要完善党报的管理体制,提高党报经济新闻采编队伍的从业素质,党报经济新闻的采编人才应该更专业,更有职业道德,更有战斗力和执行力,当然这需要党报逐步建立起更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2.重视传播效果的提升

成熟的市场化媒体一般要定期做读者调查和广告调查,并通过合理的市场调查分析得失。目前很多党报对传播效果分析不够,决策仍是靠领导拍脑袋,这不利于党报竞争力的提升。事实上,由于经营模式不够科学,整体营销不到位,目前党报的传播效果还往往受到抑制。例如党报经济新闻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及时的报道,但是由于一些读者对党报的报道方式形成了刻板印象,对党报报道关注不够,往往不去看或看不到。党报应该整合资源,从整体出发,提升党报品牌。提升党报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也有很多技巧,例如党报应重视与商业门户网站的合作,随着新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媒体都在寻求与新媒体合作与共赢的机会,传统媒体的报道一经网络媒体转载,往往被放大数倍。党报在经营好自己的网站的同时,也应重视与商业门户网站合作,如共建栏目等等。

3.党报经济报道需要形式创新

近几年,市场化财经媒体的新闻报道样式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党报经济新闻整体变化不大。例如,目前党报经济新闻述评多,调查性报道、事件性新闻的数量和质量则不高,这实际上也影响了党报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述评当然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可以提升党报经济报道的权威色彩,但是述评往往是在已经公开报道的新闻基础上做出来的,加之调查性报道、事件性报道不足,往往意味着党报采编队伍采访突破能力不够,第一手的新闻缺乏,独家新闻缺乏,而新闻事实是最有生命力、最吸引眼球的。党报经济新闻报道应该注重经济报道结构的调整、采写技巧的提高,也应该不断学习和借鉴,注重报道样式的创新,写出好看的经济新闻。

〔王佳航:中国传媒大学报刊方向2005级博士生

【注释】

[1]《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日第六版。

[2]《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0日第12版。

[3]李普曼:《舆论学》,《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页。

[4]《解放日报》2004年6月3日第17版。

[5]《解放日报》2004年11月12日第九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