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全文化建设在矿区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安全文化建设在矿区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杨万明,男,1971年8月出生,陕西澄城人,1992年参加工作,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荣获澄合矿业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铁运分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持续发展的安全投入观,是“安全第一”方针在企业安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铁运分公司 杨万明

杨万明,男,1971年8月出生,陕西澄城人,1992年参加工作,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铁运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政工师职称。曾多次荣获澄合矿业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铁运分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长期以来,我国依然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煤炭企业也取得了跨越发展。然而由于煤炭开采、运输全过程中的环节特殊复杂,安全生产依然是矿区科学发展的头等大事,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效益,事关矿井的改革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因此,安全是矿区发展永恒的主题,永远是重头戏。安全工作只有始点,没有终点站。要真正做好安全工作,需要下真功夫,下大力气。

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种能够促进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煤矿企业文化来说,安全文化则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一旦形成制度、规范、习惯,就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去规范和调整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推动矿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们开展的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展示了能动的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使安全工作初步从行政管理经济管理阶段发展到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阶段。但用全面的观点、以理性的思维、从机制的角度来认识,还需要继续探索系统化、深层次、规律性的问题。

一、强化安全文化制度建立,打造责任落实平台

安全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面、综合、系统地规划、推进和落实。安全工作上升到文化层面,首要的是必须确立安全的系统观,用系统思维来解决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庞杂问题,强化安全文化制度的落实,建立完善安全理念体系执行监督机制。

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的环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随着矿区煤炭产量不断增长,安全生产的要求愈来愈显得重要,企业应当从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工作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入手,逐步形成本质型安全的条件。做到既有宏观上安全环境监测机制,微观上有精细化的安全管理机制,又有全员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管理的大环境;既有安全设备设施环境有大的提高,又有人员关注安全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使“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安全重于泰山”等方针、政策、原则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责任,通过实施细则、工作程序、行为规范,使其实现具体化、刚性化、人格化,成为人们不愿、不敢、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建立持续发展的安全投入观。安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持续发展的安全投入观,是“安全第一”方针在企业安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要求是:涉及安全的投入是硬投入,是必须的投入,是第一位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投入。作为煤炭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就要坚持把安全投入作为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的第一位,严防在安全投入上的不作为或“打折”现象,同时从政策上建立安全投入考核奖惩制度。

建立超前的安全预防观。煤炭企业安全工作的特殊性、长期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维性。地质条件复杂,各工种安全生产相互制约关联,任何一人一点疏忽不慎都可能造成重大隐患甚至导致重大事故。因此作为矿区生产的每个岗位上的每名职工都要要注重突出预防这个特点,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把遵章守纪、防范各类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根本职责;注重强化超前防范这个难点,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技能。要注重源头治理这个重点,坚持开展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消除工作,实行釜底抽薪,切实把事故苗头和隐患消除在初期阶段。切实做到对安全管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落实每个环节的责任。

二、强化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建立,打造素质提升平台

安全文化渗透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做好安全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综合性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配合来完成。

要大力宣传,深化教育。在安全文化宣教上,要做到不遗余力、重投严管、载体丰富、措施有力。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氛围环境,使职工在工业区域随时感受到企业安全核心理念。可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营造时刻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如开展全员“讲案例、谈体会、献良策”安全宣讲活动,在党员中开展“安全与我同行”主题活动,在职工中开展“做安全事,当安全人”的安全行为观教育,树立全员关注安全,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要注重实效,知行统一。学习宣传安全核心理念,绝不是简单地接受几句口号,而要将理念渗透融入到职工的思想深处,把无形的理念体现到管理者的决策上,物化到职工的岗位操作和行为习惯上来,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因此抓理念深化关键在干部职工行为养成,必须从细节抓起,从职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抓起,从每一天抓起。做到“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人人有标准”,做到管理精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质量标准化。

三、强化安全文化载体建设,打造创新活动平台

如果说培育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是凝练安全文化灵魂,那么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则是塑造并固化安全文化管理形象。只有塑好这个“形”,让载体落地生根,安全文化建设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文化管理部门要立足实际,坚持开展内容丰富的系列“亲情”文化主题活动,并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如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关怀帮扶等多管齐下,体贴与关怀备至。通过无微不至的亲情关怀,让员工从缕缕温情中感受慰藉,从细语叮咛中感受到重视安全的重要与必要,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职工归属感,提升企业安全和谐发展。

坚持安全文化培训与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同步进行,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良好的作业环境与设施、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三者是并重的,缺一不可。当前,在安全制度日趋完善,机制逐步健全,作业环境与安全设施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提醒教育,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可能就会有所淡化,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从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与加强安全意识同时进行,加强教育与培训,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综合素质。

四、创建安全文化品牌,打造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

充满活力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奠基石,它能够培养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不断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企业安全和谐发展;充满活力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广告牌,它进一步创造了企业的良好美誉度,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为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打下了基础;充满活力的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润滑剂,它进一步提高了制度化、精细化管理程度,促进了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规范了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者在情中拉近距离、在理中推进管理。

文化的形成是一种长期的积淀,同样,理念生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的过程。安全文化建设如同抓安全生产一样,只有加油站没有停车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让充满活力、内涵丰富的安全文化充满澄合矿区的每一个角落,深入每名职工的心中,成为构建安全文明富裕和谐澄合矿区的助推器,有力地促进着澄合矿区的科学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