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开放前的救济式扶贫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救济式扶贫阶段

时间:2023-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年受到战争的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生产力水平异常低下,我国人口普遍处于落后和贫困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居民,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人口发展的限制,贫困状态更加严重,我国贫困的根源要归结于原有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限制,因此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我国贫困问题解决的唯一手段。总体来说,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在当时中国的发展条件下,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改革开放前的救济式扶贫阶段_湖南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

变革生产关系和加快工业化进程是这一阶段国际扶贫开发的重要体现,以推进为剥削铲除和发展重工业为目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年受到战争的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生产力水平异常低下,我国人口普遍处于落后和贫困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居民,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人口发展的限制,贫困状态更加严重,我国贫困的根源要归结于原有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限制,因此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我国贫困问题解决的唯一手段。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发展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我国有关农村的指导工作,受到了“左”倾错误思想的误导,又加之本就薄弱的经济基础。到1978年底,全国有将近1亿的农民面临温饱不足的问题。当时农村居民的贫困问题非常严重,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根本就不值一提。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的国家。从 1949 年一直到 1978年这段时间里,直接救助方式是我国对贫困地区采取的主要救济方式,国家通过对粮食和蔬菜进行调拨实现对贫困地区的救济限制。这种方式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输血式扶贫。这一时期,湖南省也在国家政策发展的大趋势下,在省内也实行了直接救助的扶贫方式,通过这种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虽然保障了在普遍贫困的情况下大多数贫困人口的临界生存需求,但是仍然没有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农民在等着救济的发展下,越来越懒惰,失去了劳动生产的积极性。所以这一时期的救济扶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脱贫致富。总体来说,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在当时中国的发展条件下,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