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隔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重启

时隔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重启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1955年4月15日举行的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双周座谈会改为不定期举行,由秘书长根据情况召集。双周协商座谈会有三个主要特色。全国“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体现了“政协是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和“在政协进行协商”的原则。

2013年10月22日,十二届全国政协首次举行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出现的“双周座谈会”的继承和创新。在政协第一至四届全国委员会时期,“双周座谈会”曾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之一。1950年3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由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所派的代表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为主体的时事政治座谈会。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1955年4月15日举行的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双周座谈会改为不定期举行,由秘书长根据情况召集。1957年以后,双周座谈会改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人民团体不再派代表参加。从1950年4月至1966年7月共举行了114次座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2013年9月18日,在全国政协第六次主席会议上,主席团审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使得“双谈”这一参政议政重要渠道又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双谈”采取的是专题协商座谈会的形式,重点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关键性课题,研究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课题,每次会议都要求所提建议突出务实性、可行性、前瞻性。从已经召开的座谈会情况来看,座谈会的主题既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问题,也包括像建筑产业化、加强汽车尾气治理、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等某一产业和领域发展的问题。参会人员主要是与专题座谈会主题相关界别的委员,其中大多数是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此外,还邀请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直接听取意见,以推动建言献策成果转化。参会领导同志和委员们互动讨论,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共同探讨、增进共识,务实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委员们在座谈会上所提的很多意见建议已被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纳,推动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双周协商座谈会有三个主要特色。第一,计划务实。在程序设计上,座谈会是在广泛充分征求各民主党派、各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基础上,由全国政协主席办公会议讨论、审议年度“双周协商座谈会”计划安排,经报请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后,由全国政协办公厅、各民主党派中央、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会议由全国政协主席主持,相关副主席和民主党派领导人出席会议。参会领导同志和委员们互动讨论,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共同探讨、增进共识,务实建言献策。第二,选题务实。在会议的议题选择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以“小题目作大文章”,坚持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关键性课题、研究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课题,每次会议都要求所提建议突出务实性、可行性、前瞻性。例如,第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推进建筑产业化”为议题,第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减少城市大气污染”为议题,均取得显著的参政、议政成效。委员们所提意见建议均被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纳。第三,结构务实。参会人员安排结构是每次20位委员,民主党派委员占七成,中共委员占三成,比例为七比三。全国“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体现了“政协是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和“在政协进行协商”的原则。

“双谈”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有政治学者认为重启这种形式的“双谈”是中共十八大后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信号,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构的意义不可小觑。从媒体报道情况来看,所有受邀参加座谈会的政协委员对“双谈”均给予了高度赞誉。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高级律师施杰认为,“双谈”把委员日常活动的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发挥出了常态化的“智库”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认为,政协可称为一种“超级智库”,它的协商与普通智库不同,因为它本身其实是一种政治制度,它的成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制度上和平台上有保障,“提出的提案是必须要回复的。”刘峰认为政协的作用一旦激发就不可小觑。

(资料来源  吴工睢:《什么是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红旗文稿》2014年第6期;《时隔48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重启》,《南方都市报》,2014年2月17日;白煜章:《谈谈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务实参政意义》,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4-01/07/content_10046889.htm,最后浏览日期:2014年10月16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中国政协网,http://www.cppcc.gov.cn/zxww/2014/03/25/ARTI1395734217563330.s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4年11月10日。)

【注释】

[1]罗振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袁廷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提出、内涵及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袁廷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提出、内涵及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3]同上。

[4]佟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搞好对民主党派的政治引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5]陈喜庆:《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需要着力创新的十大课题》,《中国统一战线》2012年第10期。

[6]陈喜庆:《关于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三点意见》,《民主》2012年第4期。

[7]陈喜庆:《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需要着力创新的十大课题》,《中国统一战线》2012年第10期。

[8]朱维群:《巩固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日报》,2012年12月6日。

[9]“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重要思想——令计划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9月1日。

[10]袁廷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提出、内涵及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1]同上。

[12]罗振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重要思想——令计划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9月1日。

[14]任世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逻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5]孙瑞华:《再论民主党派的性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研讨会纪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17]贾小明:《论“参政党”概念属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罗振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8]贾小明:《论“参政党”概念属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9]同上。

[20]袁廷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提出、内涵及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1]同上。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研讨会纪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3]王彩玲:《论参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一种解读》,《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24]罗振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25]《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人民日报》,2013年2月8日。

[26]俞正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人民日报》,2013年7月23日。

[27]沈慧虹:《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若干思考》,浙江民进网,http://www.zjmj.org/show.asp?ID=16201,最后浏览日期:2014年10月16日。

[28]本节中绝大部分参考文献来自2013年7月4日至5日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和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的论文集》(内刊),本书编者已获得会议主办方的授权,特此说明。

[29]黄天柱:《“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0]沈崇是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1946年12月24日夜,去看电影途经东单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等两人架至东单操场施行强奸。适有路人经过此地,闻呼救声即赴军警机关报案。警员当场抓获美兵一人。北大女生发生被强奸消息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北京、天津、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爆发了共有50万学生相继参加的抗暴活动,并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31]岳庆平:《民主党派与中国文明传承》,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257—264页。

[32]黄天柱:《“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3]叶烈窑:《参政党推进我国科技发展的路径研究》,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99—112页。

[34]刘菊香:《参政党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48—63页。

[35]谢建美:《民主党派如何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作用》,《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6]崔珏:《民主党派与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113—138页。

[37]虞崇胜:《政治文明概念辨析》,《理论前沿》2002年第4期。

[38]岳庆平:《民主党派与中国文明传承》,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267—268页。

[39]黄天柱:《进一步开发参政党民主监督功能的几点思考》,《统战理论内参》2013年第7期。

[40]张惠康、黄天柱:《参政党能力建设动力机制研究》,张惠康主编:《参政党功能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41]李春生:《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研究——问题如何变成议程》,《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11期。

[42]施雪华、孙发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价值及其开发》,《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43]陈立明、程芳:《加强和完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功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44]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1页。

[45]张丙宣:《民主党派动员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机制研究》,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193—208页。

[46]王小鸿:《民主党派与协商民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7]陈立明:《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164—179页。

[48]唐勇:《论民主党派推进中国法治的方式》,《民族论坛》2013年第3期。

[49]唐海军、代金平:《我国民主党派在凝聚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8期。

[50]郑宪、李梦奇:《转型期参政党与社会组织关系探析》,《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9期。

[51]许奕锋:《民主党派社会功能的三维分析》,《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52]阙忠东:《参政党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编:《“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刊),2013年7月,第279—284页。

[53]同上,第285—289页。

[54]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55]齐卫平:《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桂海论丛》2013年第1期。

[56]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369页。

[57]同上书,第505页。

[58]修改后的表述方式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59]齐卫平:《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桂海论丛》2013年第1期;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李祥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基本内涵》,《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吴辉、袁为海:《落实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考》,《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60]肖存良:《人民政协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基本路径》,《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61]刘学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2期。

[62]肖立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制度体系及价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7期。

[6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64]郑宪:《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若干思考》,《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65]郑万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4期。

[66]罗振建、林华山:《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67]俞可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学习时报》,2013年12月23日。

[68]罗振建、林华山:《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袁忠:《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路径的选择》,《岭南学刊》2013年第4期。

[69]高建:《两种不同的协商民主》,《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70]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71]同上。

[72]张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个大概念》,《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3期。

[73]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74]张平夫:《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论述的几点认识》,《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75]刘翔宇:《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年第2期。

[76]肖立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制度体系及价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7期。

[77]侯书和:《论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执政方式》,《中州学刊》2014年第3期。

[78]房宁:《发展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建设的重点》,《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

[79]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80]张平夫:《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论述的几点认识》,《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81]叶小文、张峰:《协商民主与现代国家治理的高度契合》,《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

[82]王长江:《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学习时报》,2014年3月10日。

[83]刘学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几个问题》,《内蒙古日报》,2013年1月18日。

[84]刘在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考》,《新长征》2013年第12期。

[85]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86]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1—28页。

[87]2005年5号文件明确指出:“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从中央层面看,无党派人士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历次民主协商会、座谈会及谈心会。因此,尽管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他们实质上具有党派性,也应该是中国党际协商的主体之一。

[88]佟一:《多党合作中的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中国统一战线》2013年第5期。

[89]徐锋:《党际协商在中国式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90]杨健:《推进党际协商民主的宏观思考和措施》,《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91]陶建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党际民主协商之发展和完善》,《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

[92]刘俊杰:《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93]同上。

[94]杨健:《推进党际协商民主的宏观思考和措施》,《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95]陶建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党际民主协商之发展和完善》,《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

[96]刘俊杰:《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97]刘俊杰:《中国党际协商民主运行的问题及其完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98]杨健:《推进党际协商民主的宏观思考和措施》,《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