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发展促进健康平等,打造和谐社会

以发展促进健康平等,打造和谐社会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慢病已经取代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成为“世界头号杀手”。预防慢病的关键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强调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社会因素对于健康的重大影响。健康城市这一提法始于1994年。今年,芦淞区被评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到2015年,株洲市将首先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城。与试点前相比,门诊人均费用下降51.9%;住院日均费用下降45.1%;总诊疗人次同比增加16.7%。

一、丹麦叫停“肥胖税”

2013年初,实施仅一年多的“肥胖税”在丹麦被叫停。“肥胖税”的初衷是通过对高脂肪食品征税,用税收杠杆引导民众更健康地生活。然而,政府的善意遭到厂家、销售商和消费者的激烈反对,甚至被讽为“保姆式国家的最恶劣表现形式”。

肥胖易致病是常识。肥胖和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等已被证实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主要因素。而慢病已经取代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成为“世界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约63%的人口死于慢病,发展中国家慢病死亡率约80%,威胁着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步伐。

慢病极大地消耗着各国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成为有些国家财政困窘的因素之一。预防慢病的关键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是个体的自主选择,而是深深打着群体的烙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强调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社会因素对于健康的重大影响。例如,在发达国家,吸烟者显著地集中在社会中下层;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吸烟人群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肥胖也呈现出类似的分布。在英国的格拉斯哥,穷人区和富人区居民的平均寿命相差整整27岁。

“肥胖税”被叫停说明,防治慢病政府不能简单地把板子打到民众身上,而应该关注影响群体健康的各种结构性因素,从源头着手,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中下层,通过发展的平衡促进“健康的公平”。

二、株洲市加快建设健康城市

株洲市政府颁布的2012—2020年健康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力争到2015年,将市城区建成国家健康城区;之后延伸到县域,到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株洲特色的国家健康城市”的目标。

健康城市这一提法始于1994年。世卫组织对其定义为:城市发展追求的一种模式,是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的有机结合。株洲市在健康城市建设中,明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并借助“创卫”“创环模”以及医改等成果,立足当地实际,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时,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综合改善大气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健身设施完善、妇幼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控烟控酒等20项健康行动。各项行动都设置了科学评估体系与指标。

为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三年前,株洲市选择芦淞区作为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区示范点,投入2 000多万元,在全省首创“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室”,建立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创建无烟管理示范单位71家,还发放控油壶、限盐勺等健康用具10万余套,目前全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0%以上。今年,芦淞区被评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无烟株洲”也是株洲市创建健康城市的一大亮点。该市除了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外,还在医疗机构设立戒烟门诊,开展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商场、无烟家庭等创建和评比工作。到2015年,株洲市将首先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城。

三、淮安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

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传来消息称,淮安市自2004年以来实施的“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项目,由于实现了一定水平的卫生公平性,从而获得了“2012年世界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这是淮安市在建设健康城市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淮安市市委市政府2008年正式成为世界健康城市联盟会员后,紧紧围绕“十一五”建设健康城市目标,按照“突出健康、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科学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健康、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长远规划与阶段目标、健康城市建设与其他创建活动、整体推进与重点特色六个关系,抓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优化健康服务、强化城市健康管理、努力构建健康社会五个环节,开展了创建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饭店、健康家庭以及健康老人评选等活动,在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淮安成了创业者向往、投资者留恋、居住者舒心的健康城市。

四、樟树市深化医改惠民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农民参合率达99.99%,253个村卫生所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一串串数字、一件件惠民实事,这是樟树市深化医改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樟树市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统一化的同时,不断加大力度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卫生惠民工程,倾力推进樟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同享健康公平阳光。

该市通过免费实施居民健康档案、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让60万市民收到了沉甸甸的“健康大礼包”。近三年来,该市卫生部门以“固定一套人马、完善一个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为工作方针,破解人员不足、任务繁重的困局,先后建立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36.9万份,建档率达66.25%;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开展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7.2万人次;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8%;为7 028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增补了叶酸。

自2010年起,该市在18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全部实行统一网上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零差价药品直接为群众看病减负。同时,该市卫生局积极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中培训,改变基层医务人员用药习惯,促进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并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信息系统,扎实做好基药监测与分析评价。目前,该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药配备率达85%,基药使用率达83.6%。与试点前相比,门诊人均费用下降51.9%;住院日均费用下降45.1%;总诊疗人次同比增加16.7%。

该市还大力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完善卫生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健康提供保障。近年来,该市投入800万元完成253所村卫生所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投入992.6万元专项资金,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了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生化分析仪、B超、X光机等诊疗设备,并通过百名大学生选拔、三支一扶、招聘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培养医学院校毕业生151人,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才245人。在落实医改惠民政策的同时,该市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等一批惠民工程,真情呵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资料来源  洪延青:《以发展促进健康公平》,《人民日报》,2013年1月10日;郭畅达、李文峰:《株洲加快建设健康城市》,《湖南日报》,2013年10月28日;张德荣:《淮安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淮安日报》,2013年1月28日;肖龙天:《顺民意 解民忧 樟树市深化医改惠民生》,《宜春日报》,2013年1月25日。引用时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