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支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需要,连接中国云南、缅甸、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陆路通道,应当是联通多条道路的路网结构,而并非简单地修建一条道路。因此,孟中印缅陆路通道是一个连接该地区的路网结构。
从古至今,中国云南通往缅甸的陆路通道就有多条,目前涉及孟中印缅互联互通主通道中比较重要的主要有:
一是经腾冲出境通往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的“腾密路”,该路段的中方出入境口岸(猴桥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缅方出入境口岸(甘拜地口岸)为国家二类口岸。该路的地理位置靠北,被称为“北线”或“腾冲线”。
二是经瑞丽出境通往缅甸腊戍、曼德勒的“瑞丽路”。该路段的中方出入境口岸(瑞丽口岸,包括姐告和畹町两个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缅方出入境口岸(木姐口岸和九谷口岸)为其国家级口岸。该路段的地理位置居中,被称为“中线”或“瑞丽线”。
三是经临沧耿马出境通往缅甸滚弄、腊戍的“临沧路”。该路段的中方出入境口岸(孟定清水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缅方出入境口岸为滚弄口岸。该路的地理位置居南,被称为“南线”或“临沧线”。
此外,云南还有一些设有边境口岸的对缅通道,如盈江的那邦口岸、陇川的章凤口岸、普洱的打洛口岸等,但都不在主要通道上,故不进行专门分析。这些较为次要的通道或口岸可以作为主通道的辅助通道或备用通道,故也应包含在对主要通道的规划之中。
上述三条主要对缅通道各自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具有不同的定位。
笔者认为,“腾冲线”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连接中国、缅甸、印度三大铁路系统最便捷的路线,是搭建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南部通道的必经之路。该路的定位是铁路线(准轨线),在缅甸密支那实现中缅铁路网的连接,在印度雷多实现中、缅、印三国铁路网的贯通,经印度阿萨姆邦的铁路,可通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和孟加拉国的达卡及吉达港,从而实现孟、中、印、缅四国铁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因此,该线的战略定位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陆路通道主线。
“瑞丽线”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连接中国和缅甸之间的陆路主通道,从中国瑞丽出境后经腊戍到曼德勒,再从曼德勒南下至沿海的皎漂港或仰光,为中国提供南下的出海陆路通道,与开发建设皎漂港经济区结合,共同服务于中国的海洋战略。其次,该路在缅甸的曼德勒可以向西连接缅印主要边贸口岸德穆,由此进入印度曼尼普尔邦的英帕尔,再由曼尼普尔邦进入孟加拉国,由孟加拉国到达印度东部重镇加尔各答。这一走向也可以实现孟、中、印、缅四国的陆路互联互通,但近期只能实现公路联通,从曼德勒到英帕尔之间没有铁路,从英帕尔到孟加拉国也没有铁路,因此,该路的铁路线需要新建,路程长、周折多,涉及四国的协调,不确定因素多,难度大。
“临沧线”所发挥的作用与“瑞丽线”几乎一样,主要是连接中国和缅甸之间的陆路主通道和出海通道,次之是实现孟、中、印、缅四国的陆路互联互通。区别在于:其一,“瑞丽线”比“临沧线”的道路、口岸条件更好,瑞丽口岸更为成熟,从昆明到瑞丽已经基本贯通高速或一级道路,相对更具备发展国际大通道的基础条件。而“临沧线”至今还未通高速路,从临沧经耿马出境的道路还是二级柏油路,弯道多,路面窄,通行量有限。[11]出境缅甸的物流也主要是从瑞丽而不从临沧走。其二,“临沧线”比“瑞丽线”更便捷,路程更短,修建铁路的地质地理条件都相对较好。其三,“瑞丽线”所经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通道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相对更高;“临沧线”相当路段所经过的地区开发程度较低,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看法:
其一,“腾冲线”与“瑞丽线”之间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定位不同、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构成中国连通缅甸、印度直至孟加拉国陆路通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可或缺。因此,可以根据条件和时机,考虑分先后逐步实施。
其二,“瑞丽线”与“临沧线”之间也不是“二选一”的关系。显然,“瑞丽线”更具现实可行性,更具备首选的条件;当然,“临沧线”的优势条件是“瑞丽线”所不具备的,可作为“瑞丽线”的重要辅助路线予以考虑,现在可以纳入整体规划,逐步创造条件,分段完成,以形成“瑞丽线”和“临沧线”共存的“双回路”路网结构,扩大该方向的通行能力。据《人民铁道》报2015年12月30日报道,2015年12月以来,大理至临沧铁路开工建设,全程202千米,工期5年。保山至瑞丽铁路也开工建设,全长196.4千米,设计时速140千米。[12]这样,“瑞丽线”和“临沧线”同时开工建设,区别在于:“瑞丽线”是国内段全线开工建设,完成后即可出境与缅甸铁路相接;而“临沧线”则是先建大理至临沧段,临沧至清水河出境口岸则待大理—临沧段完成后,再考虑择机推进,即国内段分阶段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