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群众观,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等主要观点,由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观、认识主体观、利益主体观、权力主体观、价值主体观等方面构成,彻底否定了以往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思想家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底层、统治压榨对象的谬论。能否坚持这个基本观点和立场,是衡量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试金石”,是判断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态度来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以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来深化贯彻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会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会有做好群众工作的高度自觉。我们党已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执政业绩世所公认,执政资源空前增多。这既为我们党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提供了良好条件,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淡化群众观点、漠视群众利益。历史和现实深刻警示我们,越是长期执政越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越是取得巨大成就越要防止忽视群众的倾向,能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
9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不断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领导干部要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是一个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过程,必须把群众观点贯穿到加强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必须把群众观点学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帮助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群众观点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必须把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努力做到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必须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实际,体会百姓生活的喜忧,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在深入群众中保持对群众的赤诚情怀。唯有如此,才能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切实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