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树立共享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树立共享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共享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回馈于全体人民,由全体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虽然实现共同富裕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要努力去做、不断推进。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水平越高,社会凝聚力就越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越高,国家发展也才有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蛋糕”在不断做大,各个地区、各个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生活都有了明显改善,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实现了率先富裕,但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成果共享不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6.4%。按照现行扶贫标准,2014年年底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还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5个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5%。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所以,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我们还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见也比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就要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来不断满足这些期待。因此,必须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根据实际条件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经济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都要继续推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议》从八个方面部署了推动共享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把这些方面落实好,推动“十三五”时期共享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