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的生态系统模型(见图4.1),要建立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的国家创新体系,我国需要在供给、需求、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保障四个层面共同改进。
一、创新要素供给方面
一是要加大对共性技术、竞争前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计划,围绕行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竞争前技术和前沿技术,组织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逐步增大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比例。二是要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应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并逐步提高科技投入中用于企业的比例;明确企业研发投入比例和国家配套资金安排,通过政府的公共财政改革和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建立面向企业研发的低利率贷款;建立激励性的税制,对于高科技研发企业,给予低税率或税收返还;对已设立企业内研发机构的企业,在科研项目安排、课题招标上要给予倾斜。
二、创新需求方面
一是要大幅提高国内居民收入。可从“一增一减”两个方面入手:“一增”是增加最低工资标准,“一减”是减低针对个人和企业的税费,这样才能真正在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提升居民收入。“十二五”计划中,提高居民收入已经作为政府施政的重点所在,计划在今后5年内居民的平均收入可以较期初提升一倍,成为支持国家创新体系有效需求的重要一环。二是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取向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在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上,应当体现国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则。只有加强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的市场拉动作用、导向作用、风险分担作用和法律保护作用,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三、政策环境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联动合作体制。措施包括:加强国家各部门间的协作,引导和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若干个产业技术联盟;共建熟悉行业、经验丰富、联系广泛的行业特色高校;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加强教育部不断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高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等。二是市场经济下法制化的提升。具体包括: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在经济生活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做到法律规范的与时俱进;加强执法水平,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树立法制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形象;等等。三是财政和税收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提高地方政府税收比例;加强对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税收返还和补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适当补贴财力薄弱地区;等等。
四、基础设施平台方面
一是要提高政府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和安全性。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有效的资金运用审计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媒体等),发挥全社会的作用。二是要建立研发机构间的信息资讯网络。措施上,不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扩散基础体系,同时也必须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化环境的建设,只有在法制化的基础上才能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研发成果公开、普及利用,以促进研究成果实用化。三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措施包括:建立绿色GDP的考评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等等。
最后,针对这四个层面总结了16种政策工具和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如表4.2所示。
表4.2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工具与建议
政策工具
释 义
相关政策建议
供给
层面
1.公共事业
与公共事业成立、营运及管理等相关的各类措施
公共事业的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引进新技术、参与民营企业
2.科学与技术开发
政府直接或间接鼓励各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资助各类研究实验室,支持科研单位、学术性团体、专业协会等
3.教育与培训
政府针对教育体制及培训体系的各类政策
一般教育、大学、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再训练等的资源投入和支持
4.信息资讯
政府以直接或间接方式鼓励技术及市场信息资讯流通的政策措施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资讯网络的构建,图书馆、顾问与咨询服务、资料库等的建立
需求
层面
5.政府采购
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各项采购的政策措施
完善政府采购法规体系、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制定并及时更新政府采购目录等
6.居民收入与公共服务
增加居民收入与有关解决社会问题的各项服务性政策措施
建立居民收入增长计划,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公共建筑物、交通运输、电信服务等
7.贸易管制
政府各项进出口管制措施
8.海外机构
政府直接设立或间接协助企业海外设立各种分支机构的政策措施
加入各类国际贸易组织,方便本国企业海外开设分支机构
政策
环境
层面
政府直接或间接给予企业的各项财务支持的措施
提供企业专项基金、贷款、设备、贷款保证、出口信用贷款等
10.租税优惠
政府给予企业各项税费上的减免措施
公司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减免抵扣,个人所得税减免抵扣
11.法规与管制
政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措施
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健康保护等
12.政策性措施
政府基于协助产业发展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包括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奖励创新、鼓励企业合并或联盟、提供公共咨询及辅导等
基础
设施
平台
层面
13.基建投入
政府调动各类资源,包括财力、人力和物力来完善必需的基础设施的政策措施
加大财政收入投入基建比例、发行国债、鼓励民间资金投资、适当利用外资、资本市场筹资等
14.效率监管
提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时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减少投资风险的政策措施
对大型基建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反复论证、建立完善的工程监督体系、树立法制威信、加大对贪污贿赂案件的执法力度等
15.项目管理组织设计
改进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运作方式的政策措施
从项目操作的源头上进行改革,支持有能力的大企业进行总承包的操作,培育其核心能力,在条件成熟时从资金、资源等方面配套支持其国际化的发展
16.环境保护
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到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检讨和研究现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合理性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