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代特赐翰林邓树標轶事

清代特赐翰林邓树標轶事

时间:2023-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定居广普一带,属邓禹的五十代孙的树字辈五大房十四子中,竟出了一名太学生、二名国学生、四名贡生和一名举人特赐翰林。邓翰林名树標,字群望,别号燏村。邓树標未被赐为翰林之前,云游天下,喜与文人墨客唱酬为乐。邓树標性情高傲,为人刚正不阿。邓翰林回想起当年在来凤驿放鱼鳖的往事,就从此处试题,题为“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论”。邓树標为家乡人争了光,至今受到巴渝地区百姓的怀念。
清代特赐翰林邓树標轶事_璧山来凤鱼文化

居住在来凤、丁家、广普一带的邓氏多系一脉相承,是东汉第一功臣大司徒邓禹的后代。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定居广普一带,属邓禹的五十代孙的树字辈五大房十四子中,竟出了一名太学生、二名国学生、四名贡生和一名举人特赐翰林。

邓翰林名树標,字群望,别号燏村。他上有七兄下有六弟,多已科考有为。邓树標自青年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坚持应考,直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七十三岁仍信心百倍地参加四川乡试。按照当时规定,高龄参试者可以免试请邀恩赐举人。地方督抚也曾多次为他造名欲上报朝廷,都被他竭力谢辞了。邓树標认为:“科举名定分也,老手未颓。吾生必考中,以为耆儒一吐气也。”就在这一年,他终于考中了举人。两年后,即嘉庆十四年(1809),逢皇帝五十诞辰开恩科会试天下举人。已经七十五岁的邓树標也进京参加了进士会考,被嘉庆帝免试,“钦赐(为)翰林授任国子监学正”。专司为朝廷层层选拔到中央学校的学子讲学。同时,还听旨入侍皇帝,“钦命讲学”,为帝解释疑难问题。

邓树標未被赐为翰林之前,云游天下,喜与文人墨客唱酬为乐。他博学多才,精通琴棋诗书画,还喜爱烹饪做鱼菜,尤其是善以青竹筒加辣佐料烤制泥鳅鱼。他制做的烤泥鳅,曾被皇帝品尝,被时人称名“翰林竹烤贡鳅”。

当时京城国子监中北方官宦子弟很多,许多人是通过科场关节作弊和用金银购买进入的,并无多少学识。这些国学生自认为关系特殊,往往目中无人,看不起监中的教授学官。一些诸生对南方人和距京城偏远的巴蜀地区的官员更是存在有偏见。他们听说新任的国子监“学正”邓翰林来自四川重庆小县,都流露出看不起的表情。

邓树標性情高傲,为人刚正不阿。他第一天上任来到国子监,就听到几个国学生在议论:“新学正来自乡村?”“啥子树標、燏村,纯属山野草民!”“重庆翰林,也配来京师做学正!”

一名自称善作联对的诸生还轻蔑地呤出一嘲笑的上联:“山沟鸟化凤”。恰好此言被站立窗外多时的邓翰林听到,他有心挫一挫诸生的傲气,当即答道:“江湖鱼成龙。”

那名诸生不知是邓翰林,又讽刺地呤道:“山野老鼠,只知稻梁菽,麦黍稷。”话音刚落,邓翰林下联已从口出:“城市小子,未晓诗书易,礼春秋。”

当国子生们知道出口成章者就是新任学正邓翰林时,都垂头丧气地溜了。

此事后不几天,国子监例行月考。这次考试按惯例由学正出题。前几天败下阵来的几名诸生对人说:“看他邓学正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总不能出个‘百人名’把我等考倒吧?”

邓翰林要教训那些狂妄自大的官宦子弟,就出了一道论孔子七十二弟子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建云台画二十八元勋将军像的试题。该题为“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该题需达述的人还真的应了诸生之言,恰好为一百人。

这道试题确实有难度,除了有真才实学的学子能回答,那些才疏学浅的官家子弟一个个绞尽了脑汁,无从下笔,根本不能应答。有勉强凑合一篇交卷的,也是笑话百出,洋相出尽。

一场月考下来,国子监的学生都知道了学正邓翰林是“才高八斗”,肚子内有真货的能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了。

不久,国子监又进了几名学生。他们是当朝权相、军机大臣、大学士的子弟。这些人听说僻壤地来的翰林学正考住了众官宦子弟之事后,很不服气。大学士的儿子还嘲笑说:“学正少时在重庆撒网打鱼,还喜欢弄点鱼虾吃,总不至于出道鱼题把我们当鱼整吧?”其他人哈哈大笑应道:“对,对,对,看他下次怎么考!”

到了月末,邓翰林继续主持考试。他决定刁难一下那些不知好歹的高官子弟,思考出一道涉及鱼的试题。他回忆起在家乡时的鱼事,那是嘉庆初年发生的事。当时年近七十岁的邓树標还未被选为贡生,也没有中举人,更没有进入翰林之列。这一天,天降大雨,璧江河涨大水时,他住在原来凤镇小桥临河客栈吊脚楼楼上,店主一日三餐都为他送上焦油白鲹鱼,用以佐酒。

当夜过去,次日早上雨停天朗。邓树標听河岸人声杂嚷,就上前去看,原来是本地老渔翁父子下网捉到一鼋、一鼍、一条黄鳝、一条大红色鲤鱼和一条小青色岩鲤。鼋即鳖,当地人称名“团鱼”。鼍,本是一种鳄鱼。渔翁捕捉到的本是一条四脚“娃娃鱼”,人因不识就将它叫作“猪婆龙”,读书人则称名为“鼍龙”。

围观的乡民都认为网捕之鱼物非常奇异,有人指点道:“看那条大红鲤鱼,简直就像是跳龙门的龙鱼,只可惜怕要被谁买去吃了!”

邓树標眼见这些猎物在网中使力挣扎,顿生测隐之心。他问老渔翁:“我欲买网中数物放生,你要多少银两?”

老渔翁回答:“我打鱼几十年,今天遇到的也是稀奇。既是作放生,随便秀才你拿几个钱,老夫不作计较。”

邓树標从怀中摸出五钱纹银,拿给渔翁。他在大家的帮助下,逐一将可爱的龙鲤、岩鲤、娃娃鱼、鳖和相传能引发洪水,其形状如蛟龙的大鳝鱼放回河中。只见那大红鲤鱼通人性地在河水中游数步远后,突然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形,而后落入河心沉没不见。

围观人群中有几名来凤秀才,见此状竟不由自主地呼喊起来:“奇观,鲤跃主人贵。奇观,鲤跃上龙廷。”

不久,邓树標就被选考上了贡生,接连又考中了举人和翰林,进入朝廷为官。

邓翰林回想起当年在来凤驿放鱼鳖的往事,就从此处试题,题为“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论”。同时,又出了一道“一一滚出去”的试题用以羞辱不学无术的官家学生。

奸相、军机大臣、大学士的子弟拆卷一看考试题目,真的是以鱼类为题,不禁暗笑。他们开始以为浅显易作,谁知提笔行文,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却不知怎样去答这题,一个二个手忙脚乱都慌了神乱了套。这场考试下来,高官子弟全都曳白,交了白卷。

邓翰林所出之题又怪又难,没有才学是难于措辞的,其所论鱼鳖又涉及性理,那群衙内草包哪里能荅上,结果按照规定就全被取消了国子生资格。

大学士之子还不服气,轻声说道:“来年吾将鱼化龙。”邓翰林哈哈大笑当众口呤一联:“螺圆蚌扁鼈头尖,壳空多;鳅短鳝长鲶嘴阔,鳞实少。”狠狠嘲讽了草包考生。

这时,同在监试的一名官员挥毫作诗一首,嘲刺无才众生。诗云:“京师监生誇才全,无德不学轻翰院;可笑尽入邓公网,鱼鳖 ——滚监前。”

众生闻听,羞愧难言。草包子弟无奈,先后从国子监滚了出去。

至此,国子监的官宦子弟再也不敢轻视重庆士人了。邓树標为家乡人争了光,至今受到巴渝地区百姓的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