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涵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涵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八大报告对“旗帜”的论述更深入、更全面了,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涵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十八大报告对“旗帜”的论述更深入、更全面了,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现在国内外、党内外最关心的就是中国下一步怎么走。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同时又进入了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还应该加上一个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局势的巨变期。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共产党下一步怎么执政,向着何处走,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所有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举什么旗的问题。这面旗帜的内涵是什么?这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干的三件大事,或者说三项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今后执政就是高举这面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其内容而言,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一次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党的十七大首次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科学界定,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十七大的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次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做出了进一步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十七大比较,十八大的表述增加了三句话:“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理解和把握这条道路,前几句话可以归结为“一个基本路线”,中间五句可以归纳为“一个基本布局”,后三句可以归纳为“一个发展目标”。

“一个基本路线”,就是“—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是简单的要素相加,从最初的“四个现代化”,到“两手抓”、“三个文明”、“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包含了认识和发展程度的双重演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不是单向的分兵突进,其内在关系是: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要求。

“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是经济方面的要求,民主是政治方面的要求,文明是文化方面的要求,和谐是社会方面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把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结合起来。

从以上分析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一个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基本路线是路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总体布局是发展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发展目标是目标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和目标。

实践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主题、主线和精髓。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说明我们已不再一般谈论建设社会主义,而是探讨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这个理论体系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彻其中,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四大基本问题;理论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个层次是围绕主题和主线有一系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在基本理论中,有的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有的指导意义仅限于某一领域。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果说,毛泽东开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新纪元;那么,邓小平开创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第一个基本问题,创造性回答了第二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社会制度,是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新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紧密联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道路是发展方向,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理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度则是行动的章程与行为守则,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5]作为实践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作为思想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作为制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为守则。“社会主义”是本质,“中国”是国情,“特色”是样式,三者连在一起,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曾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6]。从这个意义上说,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毛泽东所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探索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提出要“以苏为诫”,独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初期,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是,从1957年以后,由于指导思想越来越“左”,把阶级斗争问题提得过高过重,先后发动了“反右派”、“反右倾机会主义”、“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走偏了方向,导致重大挫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在探索中坚持了毛泽东正确的做法,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标志:一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和框架中进行,从而保证了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邓小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构成这条道路的三项基本内容在党的十三大上以基本路线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以保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这条道路。以后江泽民、胡锦涛又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举措,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进而拓宽了这条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所找到的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在中国走什么道路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回头路,也不走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一贯重视理论指导、理论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具有先导性和根本性,实践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理论来解决。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7]

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8]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把它作为“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原则”。这是他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独创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标志的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历史起点和实践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其中,邓小平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快慢,和它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及其完善程度有密切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两次历史进程。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其中经济方面较多的是学习苏联经验,如纯粹公有制、单一的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政治方面更多的是自己的独创,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自觉地对过去的制度进行了调整、转型和完善,其中包括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即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经济方面,所有制结构,既不搞西方的私有化,也不搞纯粹的公有制,而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分配原则,既不搞西方的按资分配,也不搞单一的按劳分配,而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带动全社会共同富裕;经济体制,既不搞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搞传统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政治方面,国体,既反对西方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简单照搬传统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直接标志着政权具有民主和专政两种职能,不断扩大民主范畴,并避免无产阶级专政的滥用;政体,既不搞西方的议会制、总统制,也不照搬苏维埃,而是实行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既不搞西方的多党制,也不搞传统社会主义的一党制,而是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文化方面,意识形态,既反对西方的自由化,也不搞思想垄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多元兼容并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领其他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思想教育,既反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又不硬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也要关心和照顾个人利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术领域,既不搞西方所谓的绝对学术自由,又反对权力干预学术,给不同学派贴政治标签,而是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和科学中的问题,由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综上所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有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只有通过改革使之不断完善,才能使这种制度固有的优越性得到发挥,生机和活力得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支撑和依托。

总之,旗帜统领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意味着和体现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亮点。这四大亮点,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社会主义是思想理论、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我们必须全面把握这四大亮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实践相联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道路拓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