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六大以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十六大以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农村党员思想意识活跃的特点,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不断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同时创设行之有效的载体,加强农村党员利益诉求渠道建设。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中老党员多、低学历党员多、外出流动党员多的“三多”实际,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重点突出服务这一主题。在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工作理念、政策制定、干部配备等方面入手,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逐步突破难点,积极有序地推进。

一、十六大以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1.加强规划,把好关口,在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上有新突破。

首先,落实规划优化结构。在制订农村党员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同时,我们党更加注重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对于规划中一些涉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除了在各项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加以明确落实外,还探索通过限定条件公开选拔入党积极分子等方式来进行。

其次,完善机制保质量。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的发展机制。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公开选拔,在支部大会讨论前先由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预审,在讨论党员发展时可以由村党委(总支)和村属支部进行双票决等,并在考察期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使得新发展党员质量有较大提升。针对偏远农村中优秀青年普遍在外务工的实际,许多地方建立以输入地党组织为主、农村党组织为辅的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方式鼓励其入党。

最后,畅通“出口”保纯洁。对于个别缺点较多、屡教不改、影响很坏的不作为、乱作为的不合格农村党员,我们党加大了规范组织劝退、党内除名等操作细则,及时处置,从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维护党自身的良好形象。

2.因人制宜,分类施教,在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实效上有新突破。针对农村党员思想意识活跃的特点,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不断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首先,拓展教育内容。注重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把农村党员思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比如,通过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提高党员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道德水平等。

其次,创新教育形式。注重简便易行,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如结合“联乡结村”活动组织农村党员和机关党员开展双向交流;将“社科普及周”“人文大讲堂”等社科品牌,通过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和最近全省推广试点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到农村,增强思想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对外出流动党员通过运用网络、短信等现代信息传输工具进行理论和形势政策宣传;以“菜单式”服务的方式组织类型相近的党员集中学习,多开展互动式的讨论活动,从而切实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创新设置,创设载体,在强化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上有新突破。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是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的有效方法。比如,浙江省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效扩大了党员参与面。同时创设行之有效的载体,加强农村党员利益诉求渠道建设。一些地方积极探索设立“村民议事日”,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民主决策;通过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民主监督;通过推行村级财务“流水账”公开,促进村务、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通过深化党务公开,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等。此外,为加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这一支农村党员队伍的“领头雁”队伍建设、“双述职、双评议”制度,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促进全体农村党员的素质提升和作用的发挥。

4.优化服务,加强关爱,在增强农村党员队伍凝聚力上有新突破。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中老党员多、低学历党员多、外出流动党员多的“三多”实际,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重点突出服务这一主题。

首先,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和村级党员服务中心功能,把服务中心办成党员办事的窗口、受教育的场所和作用发挥的平台,尤其是通过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做好外出流动党员的“安家工程”建设。

其次,保障经费。通过落实好农村党员活动经费,促进农村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建立农村党员关爱基金等途径,切实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

最后,完善机制。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城乡结对互助、走访慰问、谈心谈话、表彰奖励等制度,注重加强对党员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注重宣传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注重强化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关爱,从而有效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十六大以来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真正把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成为具备“带好队伍、带头致富、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开拓创新”五种能力的农村工作“领头雁”,需要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拓宽新的选拔、培养、教育、激励、管理等各项机制,真正建成一支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干得成大事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1.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首先,严格选任标准。把优秀党员中德才兼备的群众贴心人、实绩明显的发展带头人、群众公认的廉洁清白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人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其次,拓宽选人视野。主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的农民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并积极将优秀“大学生村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骨干、乡镇(街道)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纳入选才视野。再次,创新选才机制。在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公推直选”,并积极引入竞争性选拔、公开选拔等机制,努力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机制。最后,优化队伍结构。在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

2.建立健全后备培养机制。首先,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结合年终评议等工作,通过村党组织举荐、党员群众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审定等方式,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的推荐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考察分析,并根据实际及时作出调整充实。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加强跟踪培养,严格管理监督,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成才。其次,搭建培养平台。通过组织培训、接受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文化理论素质。及时安排后备干部到村“两委”、村长助理等岗位任职,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和实践培养的力度,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跨村培养。注重在抗洪抢险、山林防火、群体性事件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考察锻炼后备干部。最后,畅通使用渠道。届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原则上要从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中考虑。村党组织班子换届时,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应列为候选人预备人选。

3.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首先,加强理论培训。县、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利用“村干部论坛”“乡村大讲堂”等形式,不定期组织一些专题讲座,确保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积极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其次,改进培训方法。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和手段,通过任职培训、示范培训、素质培训、基地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再次,落实培训经费。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培训经费。村党组织书记经乡镇(街道)党(工)委同意参加大专及以上继续学历教育且取得学历证书的,给予一定的补助。最后,加强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送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村党组织书记跨村、跨乡镇或选派到外地进行挂职锻炼,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丰富阅历,积累经验。选择部分工作基础较扎实,具有示范性的村,建立新农村建设培训实践基地,开设现代企业、高效农业等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分期分批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观摩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首先,保障工作报酬。例如,按照《关于全面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意见》(浙组〔2009〕18号)精神,根据基本报酬全面覆盖、财政全额支付、公平合理、绩效挂钩的原则和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的要求,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保障机制。其次,拓展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人员的力度。建立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推荐县管后备干部制度,探索从村干部队伍中直接选拔县管领导干部工作,使具备相应能力素质的村干部直接进入县管领导干部队伍。这一做法在村干部中引起巨大反响,极大地鼓舞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注重树立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最后,加强党内关爱。继续执行好离任村主要干部定期补助政策。对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予以最大的关心和照顾。村党组织书记本人及配偶、子女有重大疾病或变故,乡镇(街道)党(工)委要上门看望,给予必要的慰问和关心。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选择部分工作勤奋、实绩明显、群众威望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不定期组织休养。

5.建立健全考核约束机制。首先,合理确定考核目标。全国许多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根据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党员承诺”机制(即公开承诺阳光选举、公开承诺廉洁自律、公开承诺富民强村、公开承诺“三务”公开、公开承诺恪守制度、公开承诺民主决策),合理制订村党组织书记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目标确定后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其次,严格进行目标考核。村党组织书记要根据年度工作目标进行个人述职、述学、述廉。建立上下联动的民主评议机制,在现有的党员、村民代表年底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组织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量化评价,奖优罚劣。最后,重视考核结果运用。民主评议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班子整体考核、个人奖励挂钩。对带领群众致富无办法,发展村级经济无活力,完成目标任务不力和民主测评末两位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诫勉谈话,促其整改;对村党组织书记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视情况扣发其基本报酬;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严肃处理,形成调整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的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