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决策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深入职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带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意见。企业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建工作植根于职工群众之中,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关心和爱护”主题,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增进党组织、党员与职工群众的情感联结。围绕企业的“急、难、险、重”任务来组织活动,凸现党组织自身地位和作用。从实际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因所处的生产岗位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十六大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和党的组织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不断提升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法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必须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导向、党员先锋骨干、团队凝聚能力、利益趋向共同、发扬优良传统等方面优势,使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活力。

1.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灵活多样发挥党组织作用。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各异,各企业党建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企业党组织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本企业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工作方法上,可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企业决策相结合,既利用各种机会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又注重向非公有制企业主、企业各层面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群众宣传、灌输党组织的意图,实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形成工作合力。在活动方式上,做到独立自主开展活动与建设企业文化、引导工会等群团组织活动相结合,找准载体,拓宽渠道。在活动规模上,把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散、小型、业余为主,搞活形式,提高实效。在活动内容上,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组织党员、职工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既使党员和广大职工受到教育,增强素质,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在工作力量上,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优势,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协调企业主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保持正常生产秩序。

2.发挥参谋和促进作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当好企业决策的参谋,保证和促进企业守法经营、文明经商,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企业党组织要从源头上参与企业决策,推动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通过管理层党员参与企业各项决策,表达并实现党的意图;通过设立建议箱、召开职代会、座谈会等途径,广泛征集职工群众对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革新、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采取各种有效办法,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在决策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深入职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带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意见。在决策中,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企业决策的合法性及可行性。决策后,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宣传企业决策,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把党组织的整体作用与发挥党员个体及群团组织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组织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发挥团结凝聚职工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生产经营行为的不断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凝聚职工群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建工作植根于职工群众之中,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关心和爱护”主题,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增进党组织、党员与职工群众的情感联结。具体做法:一是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激励人。通过举办篮球赛、书画摄影展、征文赛、联欢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组织职工群众外出参观访问,学习先进管理知识、生产技术等形式,既寓教于乐,又增进职工群众之间的理解,团结和凝聚职工群众。二是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和凝聚人。在企业中开展“送温暖、解忧难、办实事、讲奉献”的主题活动,节日期间组织慰问困难党员、职工;在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职工群众救急解难基金”,党员带头发动职工群众向基金会捐款捐物,定期补助生病或生活有困难的职工群众。三是用优质的服务关心和爱护人。例如,以“职工周末学校”等为载体,定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现代管理、先进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开展“凝聚力工程”,建立党员骨干帮带普通职工制度、党组织和党员联系走访困难职工制度等,真正把群众凝聚起来,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企业党组织牵头,创办企业职工休闲舞厅、职工服务中心和职工托儿所,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帮助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

4.发挥协调和维护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劳动矛盾、维护企业安定稳定,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一方面,可采取设立党组织意见箱、热线电话、建议台和定期举行党内外群众座谈会、劳资对话会、“职工群众约谈日”等形式,加强业主与职工之间的协调沟通。另一方面,发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向政府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热点、难点问题,借助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党组织在协调业主与职工关系时,坚持主动挑担不推卸、具体事务不包揽、坚持原则不迁就、讲究方法不乱来、化解矛盾不激化、借助法律不盲动,做到既支持企业生产正常运转,实现生产经营高效益,又注意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5.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树立党组织的形象,是发挥党组织作用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来发挥一个个党员个体的作用。围绕企业的“急、难、险、重”任务来组织活动,凸现党组织自身地位和作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坚持把企业发展的重点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心,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组织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党员突击队”“共产党员工程”等,做到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互动双赢。从实际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因所处的生产岗位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职工党员,主要是在做好本职工作发挥示范作用,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发挥突击作用,在表达职工意见、维护职工利益中发挥沟通作用。管理和技术层次的党员,其发挥作用的层次更高一些,主要是在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传播作用,为企业合法经营提供思想保证;在调整企业主和职工关系方面发挥协调作用,引导企业主尊重职工,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参与企业决策方面发挥先行和参谋作用。处于控股地位或独资经营的企业主党员,其作用有独特之处,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领头作用;在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在团结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凝聚职工群众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发展事业、扶贫帮困、回报社会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企业中不同层次的党员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共同在企业、业主、职工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以有为获得有位。

6.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当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的力量还相对薄弱,党的工作影响力还不大,需要通过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有效工作,把党的主张意图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方面,党组织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指导他们按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使群众组织成为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党组织和群众组织负责人的配备上,采取交叉兼职的方法,由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工会主席,符合条件的党员团组织负责人兼任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目前,有七成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工会、团组织负责人。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和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优势,积极配合党组织的工作。党组织通过共青团组织把企业中的优秀青年特别是管理层中的青年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并依托这些青年骨干开展党的工作。对于涉及调解劳资矛盾的一些问题,党组织通过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独特优势,将意图交给工会组织,由工会出面协调。同时,党组织还通过支持和指导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并监督合同的履行,参与企业劳动争议的协调,实现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优势的有机结合,努力使党群之间形成合力,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及时调整理顺党组织设置和强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1.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着力构建“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新型组织管理体系,即原则上以非公有制企业所在地的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党组织管理为主,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可根据情况,分几个层次,由上一级党组织管理,或辅之以归口管理和指定管理等。从近期看,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开放的党员管理网络。具体要求,一是单位管理:在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管理本单位党员。二是社区管理: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三是行业管理: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在律师协会、会计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对本行业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四是挂靠管理:在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人才代理机构建立党组织,对部分有人事挂靠关系,暂时未能纳入其他管理渠道的流动党员实施挂靠管理。五是片块管理: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可把企业党组织划归若干片区管理,以片为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推行“以党建先进企业为中心、带动周边若干企业”块块工作模式,发挥典型示范、帮带功能,以片强化管理、以块促进提升。六是动态管理:要尊重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针对部分企业关停并转的实际,建立企业党组织撤销和合并机制,防止党员管理上的空当。

2.选配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企业企业主对党组织支持、信任与否往往与党组织的负责人有较大关系。党组织自身的职能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党组织负责人,因此,要认真选配好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视推荐党性强、作风正,善于与业主合作共事特别是参与行政管理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具体地说,要坚持“四条标准”,从“五个渠道”来选配。“四条标准”,即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党性和奉献精神;熟悉党的基本知识,会做党的工作;有较强协调能力,善于与企业主或外商合作共事。“五个渠道”,即在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任职的党员中挑选;在退休后二次就业的从事过党务工作的党员中挑选;在辞职后被聘用的熟悉党务的原国家行政、技术干部中挑选;在部队复员的党员或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中挑选;一时无合适人选的,由上级指派兼职党组织负责人。上级党组织委派的党组织负责人,其行政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可由上级党组织与企业协商解决;私营企业主推荐的党组织负责人,必须经过上级党组织考察、同意;联合党支部的负责人,一般由当地工商所、私营企业工会或私营企业协会的负责人兼任;对改制后已经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私营企业主,要进行必要的考察、筛选,对其中素质较好的可以留任,素质差、不胜任工作的,由上级党组织及时进行调整。

3.强化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党务干部素质。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强对党务干部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党务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际工作技能培训,包括WTO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计算机网络、外语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从非公有制企业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编写培训教材。在培训方式上,运用集中培训、电视讲座、外出考察、自学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改善知识结构,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4.建立党务干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党务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解除党务干部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党组织的作用在企业中更好地得到发挥。具体做法:一是提高政治待遇。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务工作者纳入人才管理范围,置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视线之内,将人才管理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打破所有制界限,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纳入与镇村干部一并考核、一并交流、一并使用。对从事党务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成绩较突出的党务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增强党务干部荣誉感。二是保障经济待遇。有条件的地方,上级党组织要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享有与企业中层技术或管理人员以上同等的经济待遇。同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保障基金。基金来源可从多渠道筹措,如从党建经费年度节余中挤出一部分、财政补助一部分、社会赞助一部分等,用于党务干部因坚持原则开展工作被辞退,尚未再就业期间的物质救济,避免失业后衣食无着;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实行党务干部固定补贴制,每月给予一定的固定补贴。三是维护合法权益。逐步做到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实行统一的建档管理,企业解雇党务干部,必须事先向上级组织说明原因;当企业党务干部与企业发生劳务争议时,要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仲裁,仲裁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党组织应予以充分重视,维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党务干部劳务市场。把党务干部劳务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特殊部分,建立党务人才储备库,适时向有关企业推荐,指导和帮助被辞退或因各种客观原因而失业的党务干部再就业。

三、用主流思想引领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业主、党员三支队伍的政治热情

1.用主流思想引领非公有制企业,激发员工的政治热情。充分利用企业的宣传栏、广播、厂报厂刊等宣传渠道,职代会、总结表彰会、动员会、班前班后工作会、员工培训等机会,在企业中不断灌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史、党章、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省情、市情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教育,用党的思想理念和先进文化占领企业思想阵地,增强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激发政治热情。

2.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引导,增强他们对党的感情。一是强化宣传,以理服人。针对企业主存在的一些思想疑虑,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反复宣传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有关文件规定。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对新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团组织,可通过举办集体授牌、授印仪式,有意识地邀请一些企业主参加,激发他们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热情。二是抓好培训,知识育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党员业主和规模较大、影响较大企业业主,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着重抓好共同理想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技和管理知识教育。三是排忧解难,以情感人。建立完善各级领导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通过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调研,与业主交朋友,在座谈和交换意见中,及时掌握业主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做好其思想工作。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劳资纠纷等,及时加以协调解决。倾听业主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尽量给业主一个满意的答复。四是树立榜样,典型励人。注意运用其他单位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本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激励和赢得业主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五是加强领导,制度管人。建立健全对党员业主的“双重管理”制度,实行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为主,上级党组织和工商联、行业协会党组织为辅的双重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党员业主定期汇报制度。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意见,认真对党员业主进行评议。

3.坚持教育、关怀和管理并重,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与国有企业存在差异,加之党员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心态不相同,流动性较大,从而增加了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要在认真分析和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思想状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做到教育、关怀和管理并重,使党员做到“离企”不“失家”。教育方面,要突出经济形势、先锋意识、纪律观念等内容教育,并着力开辟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网络教育、手机党建短消息等新渠道,突破流动党员受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关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开发区企业党员立体关怀网络,强化与党员的情感联结,对流动党员“知情、解难、暖心”,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管理方面,要及时把握党员流向、结构状况、分布情况,严格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主动服务和跟踪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避免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现象。

4.立足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发展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对仅有个别党员或无党员的企业,通过与企业协商的形式,向这些企业选派党员职工,也可通过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向这些企业推荐党员职工。对企业规模大、员工人数多、对本地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的企业,应抓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优秀员工入党。通过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月”等活动,集中时间帮助外来务工党员解决接转工作中的困难。同时,采取“党员身份确认”的办法,利用网络、电话、信函确认党员身份,灵活接转组织关系。在坚持党员标准的前提下,注意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在员工群体中有人格魅力、影响大、威信高的优秀人员纳入党组织视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由于非公有制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和从业人员来源的广泛性,在企业中往往产生了一些“威望型”的员工,这些员工在企业和党组织中虽然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在企业员工中有自然的人格魅力,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得到员工认可,在员工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把这些人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员吸收到党内来,通过他们组织开展活动,实现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制度和法规建设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如何,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只有从法律、舆论、政策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创建良好的环境,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作用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1.党内基本制度要更加健全有章。实践证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制度健全,发挥作用就较好;反之,效果就较差。当前,越是困境中越要加强企业党组织制度建设,强调党建工作规范化。要健全日常规范运作机制,逐一指导企业党组织建立“三项制度”,即每季度党员例会制度,每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要健全争先创优机制,在继续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比的基础上,深化优秀党建活动阵地、优秀党员攻关组、优秀党员主题实践评比活动,拓展创优内容,丰富争先形式。此外,要继续推行党员先锋承诺、党务工作及党员行为双公示等系列制度。

2.工作保障条件要更加强势有力。要积极改善企业党建工作条件,在继续争取企业主对党建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做到党建经费“不减少”:一是上缴党费全额返还作为活动经费;二是本着自愿原则,由党员个人承担部分经费;三是通过发挥作用,赢得企业尊重和依赖,争取企业主拨出部分经费,甚至实报实销;四是根据企业的纳税数额,按一定比例由财政安排一部分经费;五是企业党组织通过承揽企业一些科研攻关等“急、难、险、重”的项目,把企业奖励经费的一部分作为活动经费。推行企业党建阵地“四个一”工程(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设备、宣传栏、党建牌匾)的同时,强化典型企业党建阵地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区一级党校教育基地、党员图书社、党务公开栏,做到阵地建设“不撤退”。

3.外部工作环境要更加优化完善。要加大法律保障力度,使党组织发挥作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在党章中增加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有关内容,并尽快出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指导思想、地位作用、基本任务、隶属关系、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今后,在修改有关企业的法律时,应增加党组织设立及开展活动等内容的法律条文。例如,在设立党组织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规定,而不能完全取决于企业主的意愿;在维护和保障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合法权益的程序、办法上,应有法律依据。同时,要借助公安、工商、税务、劳动、安监、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杠杆作用,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通过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表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1.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是《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要求,是党的基本纲领的现实要求,也是初级阶段非公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能否发挥作用,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它事关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是党执政的必然要求,是初级阶段非公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和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作用的发挥,这二者之间不仅没有根本的冲突,而且有着许多相融性,这是初级阶段非公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种相融性主要体现在:党的任务与企业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党的活动与企业活动的相对一致性,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相对一致性。

3.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并且企业中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特殊定位和职能。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应当是企业员工中的政治核心。其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主要是引导职能、监督职能、协调职能、维权职能、统战职能和管党职能。

4.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必须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思想政治导向、党员先锋骨干、团队凝聚能力、利益协调、维护和发扬优良传统等方面优势,使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活力。同时,要通过及时调整理顺党组织设置,强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员工、业主、党员的政治热情,加强制度和法规建设等,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好坏,与企业党务干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坚持“四条标准”,从“五个渠道”来选配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同时,通过积极探索、提高政治待遇、保障经济待遇、维护合法权益和建立党务干部劳务市场等形式,建立和完善党务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解除党务干部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党组织的作用在企业中更好地得到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