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刘波,随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刘波放弃学院推荐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报名到农村任职,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湖北黄冈市麻城市龟峰山,干起了龟峰山村书记助理一职。
在任期间,刘波始终把带领村民致富当成自己最大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推进全村茶叶产业发展,2010年,刘波带领其他4名大学生村官借着湖北省 “扬帆计划”的资金扶持,创办了优质绿茶示范基地,盘活60亩茶园,将全村茶产业年产值提高到300万元。
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刘波还带领另外几名大学生村官,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填补了景区无旅游纪念品的空白。他筹资10万余元创办了“龟峰山留念”旅游纪念品商店,成立了麻城市第一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2011年旅游旺季,龟峰山游人如织,日销售额突破了1万元大关。刘波还组织村民利用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兴办 “农家乐”。目前,龟峰山村已兴办“农家乐”50多家,成为全村一大产业支柱。
景区旅游火了,龟峰山村经济发展了,村民更富了。在这里,刘波坚守自己的梦想,凭着敢想敢干的创业激情,在广阔的基层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青年知识分子的参与,青年知识分子亦需要从基层得到磨炼,加深对国情的认识。这一“双赢”的过程并不简单,肯定伴随着冲突和妥协,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农村的面貌才会得以改变,而青年人也才会更加成熟起来。
大学生到乡村要经历怎样的磨炼,不说做出成绩,就是能够融入农村并被村民接纳,也非常不容易。克服这些不易,虽然有阅历不深、环境反差等表面原因,但是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必须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利益,才能够被广大民群众所接受。因此,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不应该仅仅止于“大学生有了职业”、“农村有了活力”和“新的上山下乡”之类的表面现象。大学生要真正地融入农村,必须要为农村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生时期做好立足农村,立足基层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和创业准备;要了解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到农村建功立业;要培养市场竞争意识、自主创业精神,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
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崇高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光荣的使命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党和人民寄厚望于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 考 题
2.1 “三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怎样?
2.2 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2.3 你认为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链接阅读:
1) 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政府是在1970年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的,目的是动员农民共同建设“安乐窝”,因为当时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韩国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落后,而政府也没有钱。在“新村运动”初始阶段,政府向全国所有3.3万个行政里(行政村)和居民区无偿提供水泥,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韩国政府又筛选出1.6万个村庄作为“新村运动”样板,带动全国农民主动创造美好家园。“新村运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改变了农村破旧落后的面貌,并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新村运动”由此逐步演变为自发的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70年代初期,重点是大规模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政府推出了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
第三阶段是70年代后期,建设的重点又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
在“新村运动”的头10年,韩国政府累计投入2.8万亿韩元,参加人数累计达11亿人次。1971~1975年,全国农村共架设桥梁65 000座,每村都修了2~4千米长的进村公路,新建自来水管4 440千米,新建村会馆36 000座,全国98%的农户用上了电。到2004年,韩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0.84。
2) 国内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华西村地处江苏省江阴市东北部,北临长江。这个面积只有0.96平方千米,人口1 500人的小村庄,靠着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内地的首富村”。那里的500多户村民,每户存款少的有100多万元人民币,多的超过1 000万元。家家有汽车,少则1辆,多则3辆;户户住别墅,面积大的600平方米,面积小的也有300多平方米。华西村作为中国内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每天都会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年接待游客200万人。
华西村是20世纪60年代组建的,70年代,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工业生产。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华西村是20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典型,当年的不少模范人物,今天仍在村领导班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起着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作用的设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陆续建造的。这些设施主要包括: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等等,既具有“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而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