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胜洪 刘鹏飞
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昭示了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体现了永不满足现状、永不固步自封、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目前,虽然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是“四风”并没有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束而彻底根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作风建设也不例外。作风建设就是不断克服坏的作风,培育好的作风的过程。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会完结,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不会完结。因此,这就决定了作风建设的广泛性、持久性、反复性。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感觉的一时一事易,时时处处难;一阵子易,一辈子难。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永无止境。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具有其局限性,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乃至无穷。人民在作风的认识上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对作风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昨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作风问题;今天,可能就是问题。昨天,已经解决的作风问题;今天,可能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
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社会根源和现实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脱胎而来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旧社会的痕迹是不会彻底地蜕化干净的,它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仍然不可轻视。比如说:官本位、家长制、一言堂……,至今没有彻底铲除,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甚至大行其道。这也说明了“四风”问题有着很深的社会基础。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的。对党的作风状况我们要有清醒全面的估计,看不到主流,悲观失望,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丧失警惕,不下大气力加紧解决,是危险的。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持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三、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1.历史证明,我们的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十分注意党的作风问题与党员个人修养问题,蔡和森、毛泽东等同志十分强调务实的作风、调查研究的作风,主张千万不要沾染旧社会的习气,提倡不标榜、不张扬、言必及义。毛泽东在对中国社会做了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堪称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篇章,为党性党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良好示范。1941年至1942年,毛泽东先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党风”的概念,并深刻论述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他强调,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次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947年开始的整党运动是全党范围的一次党性修养活动,经过一年的党性教育和锻炼,基本上克服了党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现象。1950年在全党开展大规模整风运动,重点是整顿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解决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1951年至1954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这次整党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党风与社会风气的互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路线,保证了党性党风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决定开展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任务的为期三年的整党,这次整党成功避免了以往政治运动中“左”的做法。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都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性党风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从1998年到001年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和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着重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作风,具有重大意义。
作风建设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如果没有优良的作风就不能带领人民实现科学发展、强国富民。其次,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来说,拥有好的作风就能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造就坚强的战斗力。可以说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作风,败在作风;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在作风,坏在作风。党的作风是否优良,既关系到发展,又涉及到和谐。因此,只有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才能进一步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团结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2.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反之,如果颠倒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失去执政之基,最终被人民和历史所抛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就是活生生的例证。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心中有杆秤,群众眼睛是盏灯。应当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位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问题较多、矛盾较多的地方,真心实意听意见,脚踏实地摸实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反馈,对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好建议、好做法及时采纳,不断深化群众监督工作,让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作风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利益、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这从根本上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要在党内生活中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
4.作风建设的关键是狠抓落实、常抓不懈。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作风建设,重在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继续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持之以恒地落实好中央、省市委的各项部署要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全年的各项立法工作。要坚持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决防止反弹,不断巩固扩大成果。
让作风建设一直延续下去,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严格自律。辩证法中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只有先抓好自律这一环节,才能把握住作风建设的关键。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位领导干部都要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任何歇歇脚、喘喘气的思想都要不得。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坚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经常抓、长期抓、认真抓,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作风建设的新成效,
(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