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博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明确地揭示了中国梦的实现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同时也表明了实现中国梦与贯彻群众路线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全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全面建设服务型的高校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需求
(一)高校管理团队的健全是真正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群众路线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高校管理团队,这一团体对贯彻践行“群众路线”负有重要责任。在高校贯彻群众路线,能够帮助高校管理团队更好地把握高校发展动态,更好地创新发展理念,更好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破解发展难题。要充分实现群众路线并使之发挥效果,我们必须进一步在群众路线指导思想下进行高校管理团队的建设。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团队,要紧密契合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列主义群众观点教育与学习,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提升团队成员的党性修养与思想觉悟,强化干部的执行意识,提升高校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着力解决学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提升干部综合素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服务内涵的扩展是真正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建立在“为民、务实、清廉”的基础之上。高校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贯彻群众路线,就要求高校的管理团队要更好地团结和领导高校中的非党员师生。扩展服务内涵决定了高校管理团队要把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工作技巧,探索总结群众路线的方法与路径,切实提高办学质量,落实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服务型管理团队的建设,是树立党的形象的重要举措;做好服务,推动服务,能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党的正面形象,维护和推进党群干群关系。
(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各项工作的载体。高校中的全体干部以及老师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服务型高校的总体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坚定性、自觉性和实效性。同时,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个大局,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转变工作之风,着力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宗旨。
三、以群众路线思想推进服务型高校建设的途径
(一)在学生党员中树立人民群众重要性的观念。我们首先应该在学生党员中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决定力量的思想。学生党员应该要依靠同学,相信同学,汲取同学的智慧,尊重同学的创造,接受同学的监督。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干部克服“官本位”思想,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努力建设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
(二)提高高校党员教师和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在高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意义,针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思考如何保护他们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如何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因势利导,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为高校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工作中,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展现良好的师德风貌,自觉把师德与党员义务结合起来,保持党员教师和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学生、老师的意见,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各机关要做到“不转移目标、不转移矛盾、不转移注意力”的责任担当。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的矛盾,要积极主动去解决,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增强建设服务型高校的信心。党员干部要以清正廉洁、老实做人、扎实做事的正气,为学生树立榜样,为老师树立模范。
(四)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根据学生党员特点和需求,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党内活动,比如对学生党员践行群众路线的态度和途径进行组织讨论和总结。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方式。采用无记名随时透明投递意见,吸收普通学生对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多和非党员学生交流。比如还可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出缺乏群众意识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深化学生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五)积极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活动。以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运用读书讲座、主题报告、知识竞赛、服务标兵评选等方式,激发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党员榜样的教育作用,通过选树先进典型,用实际的学生实践教育影响学生党员。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学生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探索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方式,注重教育寓于服务,服务体现教育。比如开展“中国梦”的活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体活动,让广大非党员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领导干部多提出意见。
(六)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扩大学生党员服务学生的范围,为了更大范围地联系服务学生,增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学生党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访校友、社会调研、生产实习、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党员更加深入地与群众交流,树立群众观点,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
(七)增强学生党员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党在转型时期对党的建设模式的重要创新。学生党员是一支求知识、学本领的成长型党员队伍,学习、服务、创新是其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也是彰显学生党员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中实践创新是推动学习、促进服务的关键因素。优化学生组织,在原有的学生组织中建立专门的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主要由学生党员担任,倾听学生的声音,建立普通学生与党组织的沟通机制,拓展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公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发展途径,进一步增进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党群关系。此外,学生党员要自觉把服务同学视为重要责任,在宿舍、教室、班级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亮牌服务;以多种形式结对帮扶学生弱势群体,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亲和力。
(八)完善考核评价,构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激励导向机制。要对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情况进行全面、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完善奖惩制度。可以把单项工作独立评价和各项工作综合评价结合。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履职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态度、解决学生以及群众反映问题的情况等,还应该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工作业绩应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对于不认真履职、办事拖拉、态度恶劣的高校教职工要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教职工党员要表彰并可以作为重点提拔对象。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