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领导指示,6月27日,由省委活动办副主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康振海同志带队,省委活动办综合组、宣传组、成果组各抽调1名同志组成调研组,赴邯郸魏县就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了解。调研采取听取汇报、现场观看、个别访谈等形式,先后考察了惠菱空调、姚顺制衣、王派电动车、卡威重工、爱美森木材加工等项目和企业以及县政务服务中心、3个农业生态园区,听取县委书记梁振江、县长卢健有关情况汇报,召开由县领导、乡镇、县直部门负责同志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魏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冀豫两省交界,总面积863.6平方公里,总人口101万,辖22个乡(镇、街道),561个行政村(居委会),是河北省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国鸭梨之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坚持把“转变干部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凝聚强大合力,保障科学发展”作为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凝聚了加快科学发展的正能量,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充分体现在了项目建设的快速引进落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齐头并进上,实现了以活动促项目、促发展、促改革。
(一)突出问题导向,理清发展思路
1.带着问题搞预热。在活动预热升温阶段,该县就把活动作为解决突出问题,促进作风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提出要带着问题开展预热升温。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谈对活动怎么看,怎么办。解决好认识问题;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解决好站位问题;搞明白活动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解决好目标和方向问题。
2.审视县情查不足。结合活动开展,该县深入查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不足。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到制约发展的症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差。2012年,财政收入仅5.67亿元, 占GDP比重4.7%,低于全市6.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8.4个百分点;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71.9%,低于正常值10个百分点。二是项目建设缓慢,工业总量小。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9亿元,占GDP比重为9.6%,低于全市3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5个百分点。三是市场主体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2012年,千人拥有市场经济主体1.4个,低于全市1.2个。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慢,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大部分农民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农民收入低,还有15.3万人没有脱贫。
3.对标先进找差距。为切实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该县把与区位、自然资源、发展基础等方面相似的山东茌平县作为对标目标(2002 年,茌平县GDP30亿,魏县29亿,茌平县财政收入1亿左右,魏县7000 万;2012年,茌平县是全国百强县第83位,生产总值达332亿,是魏县.8倍,全部财政收入达32亿元,是魏县的5.6倍,规模以上企业393 家,是魏县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是魏县1.8倍)。对标茌平县,魏县主要差在了项目和园区建设上、差在了工业和产业发展上,深层次原因还是差在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上、差在发展思路和干部作风上。
4.解放思想理思路。为解决好发展思路和干部思想和作风方面的问题,结合活动的开展,该县认真学习领会本顺书记关于河北发展两大关键词(项目、干部)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和焦裕禄精神,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确立了“工业立县、项目突破”“龙头带动、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三年稳定脱贫,五年建成和谐稳定、更具实力活力竞争力的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二)突出为民导向,办好利民惠民实事
1.多举措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为实现三年稳定脱贫目标,谋划实施了扶贫攻坚“161”工程。“1”就是强化一个支撑,即强化项目建设支撑,增强发展后劲,促使全县财政收入健康快速增长。“6”即强化六项措施:一是强化经济开发区就业带动,新规划建设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企业在招录工人时,优先录用贫困人口和失地农民;二是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扩规提档,促使和兆益祥、亘博科技、中再汽配等龙头企业尽快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桑德集团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三是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依托服装生产等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服装加工、土纺土织、草编、柳编等专业村、专业乡镇,组织贫困群众为其进行定向加工;四是规划建设了河北绿农科技示范园区、邯郸博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5个现代农业园区,采取“公司+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租金、薪金和股金“三金”增收;五是发展高效种养殖业,培育专业种植、养殖村,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六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争取让所有的扶贫对象都加入到外出务工的行列中来,学习务工技能,提高收入。第二个“1”是建立一支帮扶队伍,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党员干部帮扶,每个村都有一支帮扶工作队。同时,建立社会扶贫引导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凝聚强大合力。2013年,该县实现了6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2014年预计可再完成5万扶贫对象脱贫目标,2015年全部实现脱贫。
2.多层面改善人居环境。一方面,抓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邯郸东部唯一一个推进中等城市建设重点县的历史机遇,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打造城镇建设“升级版”。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魏县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启动了县城控制性详规和各种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了北环路改造,文体中心、商业中心、休闲娱乐区域建设,重点街道包装改造等一批城建工程,加快供热、供气、供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绿美魏州”攻坚行动,完成城乡绿化造林8000亩;投资3000余万元,启动了环城河湖水系生态护坡和衬砌工程。成立了县园林局和城市水系管理处,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容貌治理。2013年该县城镇化率达到40%,较2012年提高2个百分点。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2%,环城水系66公里,生态水面9000多亩,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碧水环绕、大道通衢、风景秀丽”的园林景观。2013年11月份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另一方面,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在22个乡镇、街道办成立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办公室和保洁公司,重点打造5个争创全省“美丽乡村”的精品村、10个省级重点村、10个市级重点村、40个县级重点村及120个县级示范村;全力整治交通沿线环境卫生,打造靓丽风景线;对厕所改造、垃圾处理、农村燃煤、污水处理、民居改造、村庄绿化、农业现代化配套等七个方面的难题,逐一研究解决,实现了农村面貌“洁、净、美”。
3.多投入改善保障民生。在活动中,该县坚持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衡量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断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2013年全县投入民生资金7.6亿元,占可用财力的69%。2014年又安排了交通、卫生、教育、饮水等十个方面50多项民生工程,总投资.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新定魏线南延、北环路翻修、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迁建、特教学校建设、南水北调配套管网及配套水厂建设等正在积极推进,第二水厂即将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部分高层住宅小区用水难问题;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特别是今年普通高考再创辉煌,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续两年突破千人大关,其中县一中600分以上高分数段达到122人,全县理科状元陈换军同学以698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4.多渠道深化“平安魏县”创建。针对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政法队伍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加强流动党员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管理、大力制止婚丧事大操大办等四个专项行动。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压发案、清积案、打现形”专项行动,加强巡防体系建设和网格化巡逻,维护了良好社会秩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矛盾化解网络,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和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营造了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突出务实导向,健全项目建设机制
1.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县级干部、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全部承担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任务,并向全县人民公开作出承诺,每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每人至少引进一个10亿元以上项目,其他县级干部每人至少引进一个亿元以上项目,乡镇和县直单位一把手每人至少引进一个000万元以上项目,构建了“人人心中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的项目招商格局。为引进宗申集团北方生产基地项目,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持续一年多时间,七上重庆,五下徐州、北京、烟台、哈尔滨,锲而不舍、紧盯不放,为了赶时间,有一次到重庆宗申总部谈意向一天打个来回。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使全县迅速形成了千军万马抓招商、众志成城上项目的火热局面。该县大磨乡党委书记岳运东为确保引进的项目能早日落地建设,今年春节期间,冒着大雪陪客商六次深入工业园区进行洽谈,感动了客人,引进的卡威重工项目有望于国庆节前实现第一辆汽车下线。
2.实行专业招商制。围绕新型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纺织服装、果品加工、木材优化深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成立了五个专业招商推进小组,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负责常年专业、专题、精准招商,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汇报。负责新型装备制造产业招商的县人大副主任林双廷,为使台资装备制造在产业园区落户,不辞劳苦,千里奔波,多次到天津、上海、深圳等地与客商洽谈,以真诚实意感动了客商,促成了项目开工建设。
3.实行季度项目述职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述职测评大会,全县22个乡镇、92个县直单位就本季度上项目情况进行专项述职,现场测评打分。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第一次专项述职测评排在后3名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排在后3名且没有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任务的进行组织处理。在013年第三季度述职中,1名科级单位一把手因两次述职没有完成招商任务,经县委常委会研究,给予其停职检查处分。
4.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制。实行“两个零接触”制度,即项目业主“上”不与主管审批、收费部门接触,由项目分包部门负责全程代办;“下”不与征地群众接触,由项目用地所在的乡镇负责解决。该县东代固乡党委书记陈国辉不仅是亘博轮胎项目的引进者,也是该项目的承办者,从项目落户开始,就和行政服务中心的有关人员一起,全程代办项目环评、立项、跑办、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帮项目业主采购建材,联系施工队等,推进了项目的施工进程。
5.实行领导现场督办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县委书记、县长坚持每周至少两次深入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项目主管和分包县领导每周一半时间带领有关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到项目建设工地现场督导,解决问题;分包项目的乡镇和部门一把手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盯在项目建设工地,随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县长卢健同志在和兆益祥项目现场督促建设进度时,了解到因钢构设备厂家违约,未按期供应钢构材料,贻误了项目建设工期,当即与钢构设备厂家和所在地政府领导进行沟通协调,使问题及时得到了妥善解决。
6.实行双百日工程奖惩制。该县明确提出:凡是已经落地的项目必须在项目开工后100天之内完成围墙、道路、厂房等基础建设工程,在随后的100天之内完成设备安装、实现投产达效。所有进驻县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均与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入区协议》,对于按期达到协议要求的予以奖励;对于严重违反协议约定的,实行“退出机制”。截至目前, 对3个项目进行了奖励,对1个项目进行了处罚。
二、基本成效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魏县把工作成效作为检验活动的标准,创新举措,完善机制,狠抓落实,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了。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简会议、规范文件简报、改进新闻报道、规范出访考察、厉行勤俭节约。广大党员干部不遗余力做工作,不折不扣搞服务,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宗旨意识,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尤其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目前平均每天有3—5名县处级干部和科局一把手外出招商,有1-2家客商来县考察,干事更加务实高效,各级干部为民爱岗敬业的精神更加牢固,创先争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以前在全市较为落后的项目建设、农村面貌提升、计划生育等工作,通过努力不仅扭转了被动局面,而且走在了全市前列。宗申集团总裁在考察调研时说:“我们所以要把项目落户到既不占区位优势,又不占资源优势的魏县,主要是看中了县委、县政府招商、亲商、爱商的诚意,看中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看中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二)经济实力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当前,魏县“工业立县、项目突破”的发展思路深入人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三年脱贫、五年建小康等共识更加统一,大上项目、上好项目、加快发展的合力更加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3年,规划占地9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新区,仅用3个月时间实现了“七通一平”,同时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320亿元,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今年,又入驻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160亿元。该县建设的河北绿农科技示范园区、邯郸博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5个现代农业园区,引导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同时,园区内总投资200亿元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宗申白俄罗斯产业园、台资装备制造产业园3个产业园已经启动, 在2014年年初邯郸市项目集中观摩活动中,该县由连续两年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市第一。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经济发展先进县”。
(三)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了。坚持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准。魏县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大办民生实事。2013年,全县投入民生资金7.6亿元,占可用财力的69%;新农合报销医疗费用近2.8亿元,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00多个,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计生家庭奖励等近2.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2014年,又安排了交通、卫生、教育、文化、水利等十个方面50多项民生工程,总投资8.6亿元,持续推进民生事业改善;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该县到国家信访量同比下降85%,到省信访量同比下降82%,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四)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备了。只有建立完备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风建设才能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才能避免“一阵风”。该县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蹲点联系群众、部门领导干部对口联系群众、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连心卡”、领导干部亲自接访约访下访、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调查评价、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督查落实等8项制度。完善了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县委常委经常调研,领导干部宣传报道,部门服务承诺,机关人员首次接待负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帮扶,民生工作征询意见,农村医疗巡回义诊,信访问题倒查问责等制度,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干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三、几点启示
魏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改革发展,使群众看到了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为各地各单位开展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市情、县情、民情相结合,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与否,最终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开展活动必须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深入审视发展情况和群众生活状况,树立以实践为准绳的导向,以工作成效检验活动成效,避免“两张皮”,保证活动“不偏”“不虚”“不空”。魏县坚持在项目推进、城镇建设、农民脱贫增收、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等工作一线检验活动成效,找准了路子、把握好了调子,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本地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明特点,也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开展活动,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魏县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弱”“民穷”等突出问题入手,查找原因,剖析根源,谋划出路,确立了“工业立县、项目强县”的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强县富民的有效路径。
(三)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思为先、行为重,把立行立改贯穿始终。思想决定行动。“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以思想自觉启发行动自觉。坚持立行立改,最根本的是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突出问题改起,不断扩大作风建设的成果,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魏县从预热升温阶段起,针对征集到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高标准、高质量认真加以解决,做到了以看得见的变化取信于民,以扎实的成效让群众满意。
(四)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建章立制作为重要内容,形成行之有效的推进工作、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长抓不懈。要固化作风建设的成果,就必须用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进而达到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目的。魏县在活动开展中建立健全的十项机制,既有马上整改的措施,也有长久建设的机制;既有严明的监督检查,又有完善的惩戒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做到了按章办事、令行禁止、权责规范、有序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