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问题”调研组
2014年7月
发展我省现代服务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从区域定位、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为先导,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统筹推进,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建议如下:
一、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为先导
我省虽为东部沿海省份,但“小沿海、大腹地”的特点十分突出,除去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临海市外,其余八个市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1.2%,人口占全省总量的75.49%,2013年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2.83%。按照我省2013年推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秦、唐、沧将占全省GDP总量的50%。在这一进程中,如果把沿海经济比作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引擎,那么腹地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就是支撑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力量,而加快物流服务业发展无疑是建设富民强省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我省“南出北联、东出西联”的互动格局,实现腹地与沿海快速发展。我省现代物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不匹配。一是物流行业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整合。就省级而言,我省分别由省发改委、国资委、商务厅、工信厅、交通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口管理物流业,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多式联运发展缓慢,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部门相互独立,部际协调成本高,统筹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二是城市管理与物流发展不协调。“物流围城”现象和“最后1公里”问题突出。城市物流规划与城外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进城的货物需要在多个批发市场中转,物流环节被人为地加长。城市周边仓库、货场供给不足,导致租金不断提高,仓储成本占整个物流成本的比重达到35%左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配送车辆不能合法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名目繁多的罚款已成为加大物流费用的主要推手。三是物流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部分园区片面追求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而设施能力、服务功能欠缺,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设施配套性差、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联动效应较弱,产业链割裂现象较为突出。四是信息系统不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共享机制匮乏,导致物流车辆空驶率高,物流资源非优化配置现象普遍。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不充分。目前,我省拥有5000多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仅有412家重点物流企业(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员工50人以上),占8.2%,2/3的物流量仍由生产方和销售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等问题,多而不聚,大而不强,散而未联,全而不专,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承接大型综合性物流项目以及参与供应链建设的能力不够。我省亟需培育和壮大几个本土龙头物流企业。
(三)交通设施总量不小、功能欠缺。一是路网结构与沿海腹地互动不相适应。我省港口在东部,广阔的腹地在西部,但“东出西联”的交通格局尚未形成,承德与秦皇岛铁路,黄骅港与邢台、邯郸地区的高速公路至今没有打通,石家庄没有通向港口的铁路,有些跨省高速公路长期拥堵甚至是“断头路”,大秦、朔黄铁路两条“大动脉”也只是国家煤炭运输直达通道,与南北国铁干线没有联通成网,造成货物服务在河北境内运量大、增值小。2013年我省货物周转量为11715亿吨公里,在全国排第1位,但单位货物周转量创造的增加值却排在10位左右。二是港口功能与临港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现有港口功能还不能满足加快壮大临港产业的需要,如保税区、保税仓库、产业配套等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集装箱码头发育严重滞后,2013年我省三大港口集装箱运输完成134万标箱,仅为辽宁的8%、山东的6%。三是机场建设起步晚、站场少、航线少,航空物流没有形成规模,临空产业处在起步阶段。
措施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上的主导作用,综合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物流总量以及企业物流成本,围绕产业园区、商贸园区、物流园区布局物流功能,推动物流集聚区发展,努力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以信息平台带动现代物流业的整合提升。一是在重点城市规划建设与物流市场相适应的区域中心城市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形成以中心城市信息网络平台为中心、各类物流企业为主体、分工协作的现代物流信息体系。二是政府投入必要的资金给以引导,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包括大型物流企业、相关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内的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三是依托钢铁、煤炭、矿石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专业化交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
(三)对大型企业物流业务进行整合,提升我省物流产业水平。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成立跨国物流企业,以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带动物流资源与需求的整合提升。二是将大型生产型企业的物流业务独立出来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靠专业化提升物流效率,形成规模效益。三是打造河北省物流投资运营公司。河北物流集团是河北省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建议把其改组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河北省物流产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金来源是将省物流业专项资金经省发改委等部门审核确定后,由省财政厅以增加资本金方式拨付河北物流集团。投资运营公司再将增加的资本金作为股本金拨付项目业主,从而实现政府投资的企业化运营,实现省级物流业专项资金的良性循环,发挥更大的杠杆和聚集作用。
(四)发展公路港突破物流瓶颈。在影响我省物流效率的诸多制约因素中,首要者是占货运总量60%的公路物流。长期以来,我省公路运输体系中缺乏城际之间的指挥调度系统,货运车辆的社会化组织程度低,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导致了公路物流效率低下,车辆空驶率达40%以上。为改变我省公路物流缺少指挥调度系统的局面,类比于空港、海港和铁路运营系统,建立符合各个城市需求的以公路为干线、以货运车辆为工具的枢纽平台体系,形成“一个平台、几千个物流服务单元、几万家货主企业、上百万台社会车辆”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条。这样,可大大提高我省公路物流短板,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五)以港口为重点带动物流产业的整合提升。一是完善港口功能,形成以港口为龙头、以出口型企业为重点、以腹地城市为节点的现代港口物流网络。二是大力发展与临港产业配套的现代物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与临港产业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使港口成为现代物流业的聚集区。三是重点支持成立为各类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与设计、供应商管理库存、国际分拨配送中心、进出口通关、国际国内货运代理、信息技术外包、供应链结算等现代物流企业。
(六)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构建以空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借鉴首都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天津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发展经验,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对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以石家庄机场建成全国大众化枢纽机场、河北地区的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首都机场的分流和备降机场为目标,整合北京首都、北京南苑、天津机场资源,促进北京、天津、河北航空运输协同发展,为实现产业转移,构建新的增长极,架起河北与国内重点城市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空中桥梁。
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
生产性服务业,既不是一般制造业,也不是一般服务业,它是促进生产、为之配套保障的服务业,是结合点上的新产业,也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一是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行业为主,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高技术、商务服务业等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2013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10038.9亿元、35.5%,全国平均水平为46.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几年一直排在全国第25位以后。二是市场发育不健全。我省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较慢,一些高技术、通信等福利型和垄断型行业,尚未进入市场,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服务薄弱,市场决定服务产品价格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三是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13年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12.6亿美元,占全省的19.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仅为6.5%,远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二)为生产提供协同配套的服务业短缺。一是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弱。装备制造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高速动车组、造船省内配套率不足20%,汽车产业零部件省内自给率不足50%。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配套产业发育不足,发展迟缓。二是为生产提供服务的要素市场缺失。环顾我们周边省份,河南有郑州商品交易所,辽宁有大连商品交易所,山东有以寿光蔬菜为代表的10家交易所,更不要说北京、天津。我省作为消费大省、流通大省,产业基础和规模在全国举足轻重,但要素市场体系却不发达。以钢铁为例,全国钢铁现货交易市场前10强无一在河北。综合性、现代化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平台严重滞后,致使我省上千亿的钢铁原材料、中间产品及产成品的交易是通过外省交易平台实现的。由于这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严重缺失,服务功能不完善,造成我省缺乏产品价格上的话语权,产销衔接不畅,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迟钝,直接影响到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难以催生做大新兴产业,税收损失巨大。三是技术支撑能力弱,创新不足。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平均水平为2.09%,我省为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8%建有研发机构。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而周边的河南51家、山东109家;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2008件,而河南11249件、山东8913件。对创新认识有误区,当前我们对创新的考核,是对各种专利、人才、科技园等的考核,较多关注增量,忽略存量,关注硬环境,忽略软环境,一提到创新,就认为是科技创新,一提到孵化,就想到技术孵化,事实上创新不只是这些。
(三)环境服务业发展落后。环境服务业是指基于环境需求、实现环境效果,为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系统服务产业。环境服务业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环境要求提高而兴起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内容。我省环境治理工作任务重,但环境服务业发展落后,环保工作方式单一,重行政手段,轻市场手段,环境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低。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产业本身的绿化,还需要与之配套的服务产业获得相应的发展,如咨询服务业、监测、评价行业和工业设计行业等。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了近3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既是破解我省环境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也会对改善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四)金融服务业作用发挥不够。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社会融资较多进入房地产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较少进入新兴、科技、农业等行业,对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支持力度不足。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偏低。二是我省现有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50家,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排中游偏下。全国排名前六位的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广东376家,浙江251家,江苏237家,北京225家,上海200家,山东151家。产业振兴基金、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发展滞后。资本市场不活跃,与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位的位置很不相符。三是自河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我省唯一一家地方性非银行金融机构被海南航空收购以后,受金融许可证限制,截至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家与国际资本市场海外投资机构和国际金融服务机构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影响了我省招商引资、企业走出去、国际金融资本、创新金融服务理念、资本运作方式的引进。
(五)生产性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为生产型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等发展缓慢。由于受北京的虹吸效应和我省收入偏低、环境不佳的影响,优秀人才外流严重。政府缺乏对中介机构的政策支持,与兄弟省市相比,发展差距较大。
措施建议
(一)多举措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1.强化产业关联,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应立足于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及时更新发展理念,努力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将一些非核心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实现二、三产业的融合与“无缝链接”。
2.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目前我省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还不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城市产业、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立足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色,科学合理地布局不同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形成特定服务行业、企业集聚式发展的新格局。
3.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准入制度。除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有特殊要求的行业需要有严格的进入限制外,其他生产性服务行业原则上都应放开,并废除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差别待遇。在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时要与各项配套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国有企事业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推进服务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转向市场为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4.实施政策创新工程,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有力保障。我省政策制定要解放思想,在结合河北实际上动脑筋,在可行、管用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与京津相比具有“梯度差”和含金量高的政策。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对创新成果的考核不能再局限于专利、技术成果、科技园等,还应包括创意、品牌、产品、商业模式,甚至是人才,尤其是有多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行业领军型企业和企业家等。
(二)大力发展要素市场
1.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分为现货市场、中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期货市场由于具有金融杠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等作用,是市场的高级组织形式。我省应整合现有的煤炭、钢铁等现货市场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组建河北省商品期货交易所,催生出煤炭、钢铁行业的“河北价格指数”,增加我省企业在行业定价的话语权,为实体企业提供所需产品和其他多种服务。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中俄天然气项目签约,以及我国天然气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人民币直接结算增多,我国正在取代欧洲成为国际天然气定价中心。我省应抢抓机遇,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和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建议国家将天然气期货交易放在我省,从而结束我省没有金融属性交易平台的历史。
2.在廊坊或涿州建立河北省蔬菜及生鲜食品拍卖市场。蔬菜生鲜食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以竞价拍卖形式交割,其优点通过竞价方式促进了产品的标准化,提高规范了产品质量,搭起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易的平台,减少了交易环节,由于拍卖采取会员制(在我国可以是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用会费建立的风险基金,对未能拍卖出的商品采取3天后按市场最低价的80%给予生产者补偿,既稳定了生产,也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市场采取一条龙管理服务,既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还经济环保。荷兰生鲜拍卖市场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模式之一。
3.在京津周边建立以中介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让及技术交易市场。充分利用京津的研发成果,用市场的手段与河北的产业进行嫁接,以促进河北的产业结构升级。
4.在京津周边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一方面,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到河北工作;另一方面,也为河北乃至全国进入京津务工的人员及大学毕业生提供供需信息,充分发挥河北桥头堡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
1.支持建立综合环境服务试点。根据各地不同特点和市场需要,积极创建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综合服务模式试点,加快企业间以联盟形式提供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综合服务,推动工业园区逐步提高社会化运营的比例,鼓励企业环境服务外包,合同减排等,推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通过购买专业化、社会化的环境服务,更好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责。
2.出台扶持政策。一是将环境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录,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在相关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对于实现环境服务业产业分离的企业,分离后的税负高于原税额的,高出部分由地方对企业予以扶持性补助。三是建议环保部门将现有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整合,设立综合环境服务采购专项资金,通过采购、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加大对环境服务业的支持。促进环境服务业创投基金发展,以政府产业引导性资金为基础,吸引社会资金,按照市场运作,促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稳步发展碳汇交易。
3.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一是支持技术创新,围绕环境服务业发展重点,扶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二是鼓励业态创新,鼓励环境咨询服务企业向集成服务商转型,鼓励环境工程公司提供系统环境解决方案,鼓励设备和装备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形成能够满足更高环保需求的综合性现代环境服务业。三是建立开发和引进人才资源的有效机制,为加快环境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4.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综合环境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打破市场封锁,制止不正当竞争,为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环境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环境服务业集聚地。
(四)加大金融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1.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扶持力度。一是找准着力点,加大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积极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门当户对”的商业融资体系。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现代金融的特点是市场化与标准化运作,农业与金融对接,需要创造必要的基础性条件。但我省农村较难达到这些条件,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瓶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议鼓励支持农民以自行集资方式成立以互助为主的“民办信用社”,自负盈亏,政府不参与经营,适当给予支持。“民办信用社”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商业银行、农信社的交易成本,而且可减少道德风险,方便对农民直接提供金融服务。
2.完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股权投资具有要素集成、筛选发现、企业培育、风险分散等功能,大力发展直接股权投资,完善股权投资链体系,让更多“闲钱”和“游资”进入实体经济,使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得到支持。一是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构建投资信息平台、培育金融生态文化等方式壮大投资家队伍,促进股权投资体系发展。二是通过减免税费、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创新跟进投资等方式,鼓励股权投资者参与企业主体架构,引导风险投资由重晚轻早、急功近利行为向更多关注早期创新型企业转变,进而改变股权投资的短期逐利性,营造长期投资氛围。拓宽风险投资基金来源,让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基金设立。
3.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软环境。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基准利率(6%)上浮50%以上。同时,银监会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费用、抵押评估等费用。经测算,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中,除了银行融资成本,其他费用占60%。中小企业融资费用高的背后,是我省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未来我省需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征信系统数据库,培育并发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市场,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加强金融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4.以现有专业投资公司、河北银行、河北省农信社等为基础,组建河北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切实解决我省投融资平台渠道单一、实力较弱、融资能力不强等问题,及时筹措社会发展所需资金,促进我省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
(五)扶持生产性中介机构的发展
鼓励支持其参与有关政策制定、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兼并重组、对外投资合作等业务。省金融办、国资委等政府有关部门要优先推荐我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IPO业务,提升我省事务所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提倡政府部门服务外包,做到能由中介服务机构来做的工作,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交由中介机构来完成。
(六)加强电子商务环境建设
1.政府部门要率先垂范。政府各级部门在数据方面占有天然优势,有专门的统计部门、干部队伍,日常工作中也积累了大量与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但是,很多数据没有被利用。一些企业拥有专业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却只能望洋兴叹。若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加强合作,必将激活各方面潜藏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水平。因此,我省应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打破数据垄断,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政府数据资源运行机制,按市场规律和风险等级分级开放政府数据资源,授权和鼓励第三方参与政府数据资源开发,并向市场购买社会数据及服务,鼓励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和运营模式创新。
2.为电商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我省应抓紧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认证体系,以及寻求在法律框架下的信用制度安排,鼓励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法律机构、信用评价、秘书服务等中介机构发展,支持电商企业在保税区内成立跨境电商平台,鼓励跨境服务贸易发展,并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京津冀大通关为契机,整合海关、商检、税务、外汇、工商等信息资源,加快我省电子口岸建设,为贸易企业提供服务。
(七)发展“第六产业”,壮大农村经济
所谓“第六产业”是国际经济界近年来提出关注的新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该产业是三次产业的叠加产业,同时具备一、二、三次产业的特点。如,葡萄种植属第一产业,葡萄酒加工属第二产业,葡萄园观光属第三产业,其模式就是将种植、采摘、酿酒、售卖、观光、丰收庆祝等融合成新型的第六产业,从而产生传统单一产业没有的叠加乃至乘数效应。因此,建议我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从政策和规划上加强旅游与农业的融合,适当以第六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创新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村镇经济服务业,提高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实现科学的产业配置。更重要的是,农村广大人口不用背井离乡,就近就业,在原住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也符合我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定位。(执笔人:陈虎、何海东、刘合强、魏鹏、刘栋涛)
附:省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问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省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问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组 长:崔江水 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副组长:陈 虎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主任
张彦杰 省政协常委、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世奎 省政协委员、省通信管理局局长
成 员:吴晓军 省政协委员、河北利来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 蕊 省政协委员、省项目管理协会会长、瑞和安惠项目管理集团董事长
张宏斌 省政协委员、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一级律师
何海东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刘合强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魏 鹏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副处长级秘书
刘栋涛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