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省政协年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之八

省政协年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之八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区域协同发展上,既要高度重视与京津及其他周边省份的协同发展,也要重视省内各行政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限制,加大协调推进力度,促进全省各区域文化产业协作协同协调发展。13.高度重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建立与京津对接联动关系和高层协调机制,实现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的协调发展,同时要突出河北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省政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组

2014年7月

3月至6月,省政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组深入到市县、园区、企业认真开展调研,赴北京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泛协商和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省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体系建设、经济效益,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和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近12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8%以上,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940多亿元,占GDP的比重升至3.25%。近三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在30%以上(以上数据来源于省委宣传部),超过了其他传统支柱产业的增长速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总的来看,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态势良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小差距,整体实力居全国中游水平,一些重要指标明显落后。如,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487.7亿元,占全国(18071亿元)的2.69%,居全国第14位,占GDP的比重为1.84%,居全国第23位(省内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全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3年我省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大幅提高,但与2015年达到5%的目标,仍有1.75个百分点的差距。多年存在的产业规模小、重大项目少、产业结构不够好、企业活力不够足、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河北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我省作为经济总量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和拥有“两环”区位优势省份的地位相比,还不够相称、不够协调。

二、问题分析

问题和差距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思想认识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对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的深刻内涵认识不足,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发展文化产业在推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思想上的不够重视、认识上的不够统一,导致工作力度不够大,组织程度不够高,难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二)宏观指导方面。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亟待加强,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还不够强,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思路、大手笔和战略性举措还不够多;全省文化产业的整合、协调和联动还不够到位,分类指导不够有力;组织领导的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宣传、文化部门单打独斗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都不够优化。

(三)政策措施方面。落实力度不够,不少优惠政策没能落地,一些部门尤其是垂管部门对政策执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够,一些政策偏于笼统、没有细化;系统性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实惠性不够,不少扶持政策与先进省份相比优惠力度偏小;宣传和服务不够,一些文化企业不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及申办程序。

(四)产业发育方面。创新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整体处在“河北制造”和“河北仿造”阶段,企业的活力和后劲不足;融合发展不够,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以及科技、金融、旅游等行业融合度及地区间融合度明显偏低;转化提升能力不足,难以将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身结构欠优化,在传统产业、现代产业、新兴产业三者之间,尚未形成符合河北“文化省情”的结构比例。

归纳起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发展偏慢”,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

周本顺书记提出,发展文化产业要有大思路、大手笔。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认清发展大势,提高思想认识,抓住历史机遇:深刻认识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的科学论断,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深刻认识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紧紧抓住我省转型升级和大力治污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我国人均GDP超5000美元后物质和文化需求空前旺盛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

提高思想认识,关键是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重点是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树立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抓河北未来的意识,增强“建设文化的强省”和“通过文化实现强省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培育,作为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建议省委、省政府:

1.将文化产业发展写进每年的省委工作要点,加重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分量,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2.提升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建设文化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3.适时召开由各市、省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文化产业发展相关工作。

4.对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并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对文化产业发展不想抓、不会抓,抓而不力、抓而无功的问题。

(二)搞好顶层设计

——重视重大问题的研究

5.对于如何统筹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和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如何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如何促进传统文化企业升级、如何加快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研究和探索,以科学指导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科学决策

6.由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文化厅、省统计局等部门,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文化产业年度统计发布机制,设立文化产业台账,健全信息数据库,及时公布有关信息。

7.对全省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和调研,为科学规划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8.建立智库机构和平台,建议在省社科院成立河北省文化产业研究所,在有条件的大学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及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9.重大决策前,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咨询研讨,切实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加强整体谋划

借我省“十三五”规划启动之机,进一步全方位谋划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10.在思路谋划上,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文化产业发展,体现大思路、大手笔的要求。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创新式、融合式和差异化、特色化河北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11.在内容谋划上,对文化产业发展定位、目标、布局、战略尤其是组织协调、政策措施、路径方法等重要问题进行系统性谋划,在哪些方面突破,对哪些区域优先,都应作进一步的审视和明确。每年谋划和推出几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举措、能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

——重视区域协同发展

12.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功能和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四带一区”中的环京津文化产业带、沿海文化产业带和冀中南文化产业聚集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上,既要高度重视与京津及其他周边省份的协同发展,也要重视省内各行政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限制,加大协调推进力度,促进全省各区域文化产业协作协同协调发展。

13.高度重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建立与京津对接联动关系和高层协调机制,实现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的协调发展,同时要突出河北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一方面利用京津优势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园区、壮大产业;另一方面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在文化旅游、印刷包装和文化产品生产、商贸、物流等领域,实现规模经营和产业聚集。两方面结合,打造一批“大块头”的企业、园区(基地)、物流中心和产业带,形成跨区域协调发展的环京津文化产业带(圈)。

——力促产业融合发展

14.树立双向融合、立体融合的理念,引导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以及科技、旅游、金融、城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在所有的物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融入文化符号,提高各种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促进以文“化”企业、“化”产业、“化”经济,实现文化物质化、物质文化化的良性发展。

15.建立和健全整体或分类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建立和优化工作协调机制。尤其是要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一手抓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以“文化科技的融合与创新”为主要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总结推广保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地经验,加快文化科技合作平台与合作机制建设,探索并形成“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文化科技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加强分类指导

16.在发展战略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些地方如与京津接壤地区,省级以上“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等,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文化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上,切实改变“以GDP论英雄”的考核办法,不走传统经济发展老路。鼓励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实施文化产业主导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或创新化发展等不同的发展战略。

17.在分类推动方面,将我省文化产业分为四大类型,即意识形态类(如出版广电)、产品制造类(如工艺品文体用品)、体验感受类(如旅游休闲)和科技创意类(如数字技术创意设计)。我省的产品制造类和体验感受类实力较强,科技创意类和意识形态类相对较弱。在大力发展科技创意、意识形态类产业的同时,还是要发挥优势,把发展重点放在产品制造、体验感受类产业上,不宜在弱项上与京津和发达省份硬磕,如我省动漫产业遍地开花却成果寥寥,就值得总结和反思。

(三)强化政策支持

制定文化产业政策,要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为宽松优惠的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瘦身激活、推陈出新、配套量化,完善我省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加大现有政策落实力度

18.中央和我省出台的不少重要政策尚未真正落地。如,关于文化产业项目用地方面,“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可以协议出让方式批准用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符合划拨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冀发〔2011〕2号)。再如,征收文化设施建设费方面,“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中办发〔2001〕21号)等等。建议省委、省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认真梳理政策落实情况,加大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力度,确保管用的好政策逐项落实到位。

——搞好政策的协同、配套和细化

19.积极争取京津冀文化产业政策的协同化、一体化,使驻冀企业、单位享受与京津同样的政策待遇。如对于绿色认证印刷企业,在北京可享受一定的财税补贴,在河北就没有补贴。在张家口申奥过程中,将迎来文化、体育、旅游设施和产业的建设开发热潮,我省应积极制定和争取与北京同等的扶持政策。

20.及时出台重大国家政策的具体贯彻意见(办法),如尽快出台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21.重点完善相关部门配套措施,如制定金融、土地、财税等支持办法并相互衔接,形成宏观、中观、微观全覆盖的政策体系。北京市构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1+X”政策体系(“1”为文化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X”为部门配套措施)的做法值得借鉴。

22.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将重点文化产业政策措施具体化、程序化、手册化,以便实施和反馈。

——强化重点领域的政策扶持

23.完善专项引导资金的使用办法。一是增加支持方式,借鉴北京等地做法,除项目补助外,采取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奖励等多种方式。二是严格管理使用,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和“问责制”。三是增大资金规模,省级3亿元的资金规模已明显偏低,县级专项资金数量偏小甚至没有专项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并加快解决。

24.对优秀文化企业税收的本级财政所得部分,通过项目支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等形式进行奖励和返还。

25.借鉴和推广各地经验,推出新型文化企业融资产品。如衡水市建行、农联社为乐器制造企业提供担保公司服务、速贷通、联保贷款业务等新型信贷产品;北京依托北京银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并推出文化创意贷款模式等。

26.探索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办法,并设立权威机构,建议先在文化创意企业、工艺美术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27.探索利用工业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对停产转产厂区厂房进行改造利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土地空间。借鉴《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及其成功经验,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28.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认定办法和机制,协调落实工商认定和税收、用地优惠政策。如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创意+设计”的文化创意企业,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纳税时却按照建筑装饰行业的税率执行。

——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29.鉴于我省尚无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的专门的文化产业政策文件(除《规划》外),建议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决定、若干政策),以增强政策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30.借鉴深圳、太原等地做法,研究制定《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31.鼓励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公司。成立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参照财政部及浙江、吉林等省做法,由财政、金融机构、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共同出资筹建。如,以一定比例的省引导资金为基础,吸引金融投资机构和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等国有骨干企业注资,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同时,出台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设立文化基金企业,自主采取公司制、合伙制等企业组织形式。

32.省、市两级应制定培育和激发民众文化消费的具体政策措施,对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两类文艺演出(活动),对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文化经营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给予补贴,拉动文化市场消费。北京市推出“文化消费卡”(市民持卡文化消费享受优惠,受理企业按照营业额领取一定财政补贴)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33.鼓励有条件的传统工业企业向文化企业转型。面向企业,做好产业政策及“企业重组业务”、“文化企业重组”方面鼓励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参照新办文化企业或节能环保企业的优惠政策,前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于转型开发文化产业园区的工业企业,提供税费减免和资金支持。上海市对此类创意园区给予三项优惠政策:营业税扶持税额60%、增值税扶持3-5%、所得税三免二减半,其做法可资借鉴。对于企业出资创办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文化场馆,省、市两级应设立专项资金予以补助。

(四)壮大项目企业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34.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强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把具有河北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增设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专项资金,设立省级重点文化企业、产品出口目录,促进企业对外文化贸易。在渤海新区、曹妃甸等地,规划建设文化保税孵化功能区,促进“大文化”贸易产业发展。

——着力发展重点行业

35.重点发展传统优势行业和富有潜力的行业,如出版印装、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制售、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现代传媒等。我省印装业分布广、规模大,应加快产业集聚步伐,组建产业联盟,进驻产业园区,以环京津地区为重点,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我省文化产品生产、商贸、物流具有较好基础,应重点在环京津和冀中南地区,建设和做大一批文化产品商贸物流市场,把石家庄建成华北地区文化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我省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应在办好现有各类会展的同时,吸纳京津等地前来举办展会,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会展基地和品牌。加大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邯郸等市会展场馆建设力度,尽快解决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没有像样会展场所的问题。

36.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一是调整工作方向。适应旅游理念、方式的新变革与新趋势,在抓好传统“观光游览”的同时,更加注重向高品位的“休闲度假”和“知行体验”转变,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提升项目开发水平。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谋划旅游项目,加强与高层次专家和专业团队的业务合作,突出创意设计,提高经营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资源整合。规划和协调好红色文化、皇家文化旅游以及太行山、燕山、坝上草原、长城、大运河、白洋淀等跨区域旅游项目,避免无序开发,实现良性发展。

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反映,景点功能单调和开车乘车不便是赴冀旅游最大问题,建议优化旅游线路,丰富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体育健身方面的内容,开通北京至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的城际列车,开通北京至周边重点旅游县市的公交车,提供抵达城市至景区的租车服务,推动赴冀旅游大发展。

——倾力打造大项目、大园区、大企业

37.抓好项目。向各地及有关部门提出要求,要用同等或高于抓传统经济工作的力度,抓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商洽谈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文化产业项目。抓好与恒大、万达、阿里巴巴、中建宏达的战略合作项目,积极为项目落地、开花结果创造条件。要高度重视发掘和利用我省丰富文化资源,谋划具有河北文化特色的项目。抓住张家口申奥机遇,谋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38.建好园区。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是新建一批承接京津要素转移、功能疏解的文化产业园区;二是加强现有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完善和提升,吸引高端文化企业入驻;三是鼓励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聚集区以及正定新区、冀南新区等各类新区,开辟文化产业板块,形成“区中区”。

39.壮大企业。省及各设区市要加大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行业“旗舰”和“航母”。全力支持河北出版传媒集团、金大陆文化产业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尽快上市,鼓励类似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应积极扶持包括民营在内的各类中小文化企业,鼓励民间文化、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个体户成立公司、生产经营,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

40.建议借鉴北京等地做法,提高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规格,加大领导工作力度。

41.优化组织和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制度,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42.探索大部门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在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市、县,将旅游、体育等部门并入文化局(文广新局),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发展。在省级层面也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加大考核督促力度

43.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并增加权重,制订具体的指标量化体系,严格考核奖惩。

安徽省在“十二五”之初,把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体系,细化项目,分值达到10分,催生了文化体制改革“安徽现象”,其做法值得参考。

——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44.抓好培养、教育和交流工作。制定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和干部培训计划,注重向骨干文化企业选配优秀人才,重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业绩突出的干部,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能力水平,着力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文化的管理队伍。

山东省近年来持续组织省直和市县领导干部、重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赴北大等地进行文化产业学习培训,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45.分类实施人才政策。对于高层次人才,应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借智借脑;对于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员,有关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增设专业或适当扩招,加强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

——提高服务水平

46.加强行业组织建设。鼓励成立各种文化中介组织、文化产业协会、文化产业商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发挥其业界协调、引导、服务、自律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47.改进政府服务。转变政府职能,营造“领导重视”的政务环境和“效率最高”的服务环境,努力使企业享受到国内先进地区同等待遇。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时提供政策法规、投资融资、项目建设、人才技术、行业信息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执笔人:王张鹏、方伟)

附:省政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省政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三堂  省政协党组成员、省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副 组 长:边发吉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省政协常委、民盟省委主委、省文化厅巡视员

     武鸿儒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离湘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王景武  省政协委员、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白 石  省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

     王张鹏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成  员:鲁 平  省政协常委、民盟省委驻会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

     方 伟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李燕燕  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文广新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郑一民  省政协原常委、省民盟原副主委、省文联原副主席

     邓素雪  石家庄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王立岗  省委宣传部文事办调研员

     尹长森  省文化厅产业处副调研员

     郭晓杰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工作人员:尚根树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马增辉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张建平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干部

     张 凯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干部

     温辰光  省民盟参政议政部干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