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从一般指人对他人或团体的观点、 意见或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 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 迫于外在情境压力、 群体舆论、 规范的约束甚至为了逃避惩罚或获取报偿时, 既不违背也不反抗, 而是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保持一致, 表现出相同的行为倾向, 但在认识、 情感体验上却并不一定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1], 个案访谈中, 第一、 二次的最初参与活动基本属于依从阶段,因为深入访谈对象大多为长期坚持下来的, 所以本研究当中, 依从阶段的案例多为正向依从, 即对组织正向肯定的居多, 负面意见或对组织不够认同的个案暂时缺项。
从个案B2的访谈内容, 有这样一段: “刚来协会的时候就是跟着一个以前总来的一个大哥来的, 大哥说这儿的人好, 我想去其他地方还费钱, 这里不花钱还能赚人缘, 所以就来了。”
个案B15在访谈中说: “第二次来参加活动想着都已经来过一次了, 尤其是头一回一组的那个大姐人特好, 问啥都笑盈盈地回答, 搞得我那一整天都很高兴, 那我第二次, 要是放弃了, 对不起那大姐, 还让人瞧不起, 认为我没有责任感, 没爱心啥的, 想想还是坚持来吧。”
个案B22说: “我第一次来是因为发现周围的人有长期来参加活动的, 我第一次来就赶上协会活动, 又发纪念品, 又被受助人员感谢, 协会的群里面还表扬我第一次活动投入, 卖力气, 这要是再不来哪好意思啊, 真是不好意思再不来。”
个案B27说: “我第一次来之前, 是因为一个病人术后突发心脏病死亡, 自己的情绪很难调整过来。 我投入了那么多心力最终还是没有救活他, 病人家属很理解, 但我就是没有办法面对自己, 总是没有办法面对这个结果。 来参加活动就是调适个心情, 活动只要不是太离谱我都能接受。”
个案B6说: “我第一次来参加活动是冬天, 不开车, 不逛商场, 还不想走亲戚, 你说能去哪儿, 这有一伙儿人, 还有地方, 我还有个姐妹儿也一起来, 就来了。 结果感觉还不错, 这儿的人都热情。”
个案B23说: “第一次来就是好奇加打发时间, 对于这个组织是怎么回事不是太清楚, 只知道是做好事, 没做坏事, 而且还没啥规定就能参加, 这对于我这个没有单位的人是个好事。 所以就来了, 人家让咋整就咋整, 还都挺好, 没觉着不舒服。”
个案B26说: “第一次来是因为之前加的群里面发了通知, 我在火车上一待就是两天, 很想在地面上跟大家做个活动啥的, 帮助他人调整自己, 头一回来就是喊话的人让干啥就干啥。 那天我还碰上了我初中的同学, 好多年不联系了, 他学习好, 考上了医学院, 要不是这个活动, 我们可能再也没有近距离接触了,哈哈。”
个案B9说: “以前在单位啊, 学校组织的活动呢都参加过, 想想这种活动在有时间的前提下一定是个好事, 我们同时来的还有同局的其他部门的同事, 我们也是约好了, 结果参加了一回, 感觉还不错, 身体舒适、 精神愉快, 我们就约着再来, 只要工作啊、 家里面能抽出时间我就会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