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挑战公有制

挑战公有制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迅速上升。由此,减弱了所有“公家人”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力。至于公有制中人的问题,那更是焦点,也是所有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既然是公有,每个置身其中的经营、管理与生产者都是公家人,无法产生自有意识和主人意识,永远无法将其当做自己的事业去经营,这样注定在所有经营过程中埋下了先天性病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迅速上升。据2002年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在浙江这样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省份,工业经济的竞争性领域里,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38.7%上升到了目前的95%上以。即便像上海这样昔日的国有工业基地,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如黄浦江潮般涌动。2003年上半年以来,上海市新增的私营企业就达3万多家,相当于平均每天诞生170多家。目前私营企业已占上海市各类企业总数的53%,注册资本超过300亿元。”可以预言,今后随着“私有”的增加和“公有”的减少,这两者之间的跨度将越来越大。

应该说,公有制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确实是一种美好的制度。曾经多少年间,令无数人向往和垂涎。然而,就跟任何事物的发展形式总是随着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规律一样,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存在的历史条件,其实正在悄然改变。

如今,社会生活组织和运行体系虽然早已实现了高度组织化,尽管人们普遍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和社会化大生产意识,而一改过去的零散与局部观念,尽管不同行业、产业间的依存度在前所未有地提高,但追求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与期待生产组织的更有效整合,以激活更高的生产力水平,这已经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人们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猛然发现,过去习以为常了的一直供许多代人休养生息的公有制,其原本存在的条件甚至必要性正在被打破。人们再不需要用某种固定的、死板的形式去机械地组合,去少、慢、差、费,伴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人们间更愿意通过某种鲜活的机制去链接。就如同在原始社会,比如人们不得不依靠自觉而高度的组织,才能创造出共同生存的环境条件;比如只有实行公有制,大家才能共有,否则别无选择;再比如,谁想单个生产或活动,那是绝对不能进行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等等。

由此亦可见得,选择哪种生产形式或者所有制形式,比方说是公有,还是私有抑或其他,决不是人们主观上的设定与喜好,而应该是为了更方便实现各自的目的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趋同,或者说是一种认同。

在传统的公有制存在的条件逐渐被打破的同时,其继续存在的弊端也愈加凸显:

因为产权的归属原因,决定了其全部投入过程的公共性和成本的粗放性,无论经营结果怎样,这种昂贵的成本都将由全体“公共人”构成的整体去承担,而这些公共人,即是被法律上界定的所谓所有者,其实质是一个抽象的国家或集体。在实际上每一个都按照其特定角色“嵌入”到这一体制中的人,包括负责管理这些公有资源的人,从来都不能从法律上拥有上述经营成果,只能从国家或集体那里领取工资。尽管工资的确定已考虑到岗位的重要性、贡献等因素而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但这相对固定,且少得可怜的工资绝对无法与他们苦心经营的庞大的公共财富相比。也就是说,表面上公共利益的增长与个人利益的分配间存在着某种几近正比例的关系,但由于二者间的真实距离较大,依存度不高,导致个人行为对公共利益的增减反应迟缓,甚至二者间关系扭曲,出现背离。由此,减弱了所有“公家人”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力。甚至造成人们可以忽略“公”而只是关注“私”。

因为投入的生产要素如资金、人力等均是公有的,势必造成人们普遍缺少对风险的顾虑。每个投资过程对个人而言几乎是“零成本”,也就不难想像,这没有成本的生意能否做好,谁还会很在意。本来,对一项经营过程来说,投资问题,包括谁投资和投入资本的多少,是个最重要且敏感的问题,不少公有制的实践,恰恰重复地制造着这一问题,并始终回避着这一根本性矛盾而无法破解。难性,在国企改革中总是试图寻找以资本为纽带,将这个最敏感的东西作为治疗公有机制痼疾的突破口,探索试行各种所谓股份制。其实,在当今的不少股份制操作中,也并未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有的只是把原来的“大公有”演变成了另一范围内的“小公有”的形式,比如把全民所有的国家式变成部分人所有的集体式。但无论如何,其体制性动力机制远未建立,这难道还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当然,这都是改革实践中需逐步规范和探索的问题。上述这些在资本投入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其本质还是个所有制问题。至于公有制中人的问题,那更是焦点,也是所有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既然是公有,每个置身其中的经营、管理与生产者都是公家人,无法产生自有意识和主人意识,永远无法将其当做自己的事业去经营,这样注定在所有经营过程中埋下了先天性病根。

面对公有制日益凸显的弊端,在今后日趋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禁开始反思:公有制与私有制相比,究竟谁优谁劣?自己当做何考虑?在这艰难的抉择中,人们更多地是基于理性和实际,而不再空谈什么主义。

——传统的公有制存在着诸多体制性缺陷,牵动它的发展靠的是经营管理者在无压(或压力有限)条件下的原始自觉性,这本身就很苍白乏力,因此,全社会还应积极创造公有制的其他更加灵活的实现形式;与之相比私有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单位、生产形式的高效整合与突破,是经济持久产生暴发力的必需,只有在普遍私有的条件下,经营者才置身于持续的高压下,才能不断生成无与伦比的主动性和牵动力。

——公有制条件下产生的利益,对个人而言无论从拥有或者到支配,总归是虚幻的,个人利益似乎才是具体的。讲一万条理由给一旦醒来了的人们,他们绝对听不进去。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只有私有才是塌塌实实自己的东西。

——在公有制条件下,即使你付出百倍的努力,有时也于事无补,未必能取得所谓成功,有时还换得一声叹息;私有制则不然,只要你肯努力,必定能赢得成果,迟早应验天道酬勤的道理。

——公有制能使勤奋之人沦为懒汉,它是无为者的休闲港湾,无从实现个人价值;私有制能将惰性嬗变为勤奋,它是有志之士的天地,能助人实现个人价值。

毕竟,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越加理性。大多数人都更愿追求所有新的和更为有效的生产、生活形式。也许,谁都不愿启齿的私有化,至少早就应该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展开。在今天看来,有人终于敢大胆呼唤私有,并勇于挑战公有,确实不失为一种思想观念的解放与进步,或者说终于有许多人勇于正视不断发展的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正在向求真务实转变,这种转变其实正是为求得发展而向旧有模式的挑战,真得是可喜可贺。

与此相反,谁还念念不忘公有制,百般依恋公有制,在自我发展的大量选择中,不敢向公有制发出挑战,只能证明其实力的薄弱、自信的丧失,只能说明其觉悟的落后、头脑的愚昧。

在选择“公有”还是“私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比喻,所有制这东西就像是鞋子,不同的脚该有不同的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最清楚。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人们应该学会让鞋子去适应脚,而不是让脚去适应鞋子。

市场经济,使人们格外关注发展,社会各种积极因素都被空前激活。在举国上下力求发展而戒谈概念的今天,在许多地方仍存有许多原汁原味的传统公有制,这其实很不正常。不知你想过没有,在它们那里,不知消度了多少人的无辜生命;在它们那里,也曾令许多人才窒息;在它们那里,仍有许多人整天忙碌着的无为之举,到处都是资源浪费……面对此情此景,不知已经注重经营自己的你,在今后尚还漫长的奋斗之旅中,当做何选择呢?

对照与反思

□朋友,你那里也许已经“私有”了吧,或许你早就在给自己打工。这说明你真得走上了正道。倘若还守着大锅饭,那你还等什么呢?莫非现在对不住自己,将来还想对不起儿孙不成?

作者录语

所有制就像鞋子,不同的脚该有不同的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最清楚。因此,人们应该学会让鞋子去适应脚,而不是让脚去适应鞋子。

Ownership is just like shoes,diefrent size of feet should have different size of shoes and only feet know whether it is suit-able for the shoes or not.So we should learn to make our shoes suitable for feet rather than make feet suitable for sho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