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共知,任何财富的产生,都源自于有效的社会经济活动。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任何单项因素可独自完成的。许多人也许还没有理会,所有集团或个人财富的生成,无一例外,都是一种内在的条件或优势与外部一种或几种“要素”经过紧密组合后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财富的实现,决不是某项单一要素所具有的功能。也就是说,没有几个“要素”间的亲密接触,就不可能催生某种社会价值,当然也就创造不了什么财富。
本文试图说明这样一个规律:任何人即使具有再宝贵的某个单项优势,比方说一个优势项目,或某个技术特长,只要它是孤立存在的,没有实现与外部某种因素或条件(比如资金、人才等)的有效结合,没有寻找到与市场切合的机会,甚至与那些必要因素间始终保持着距离,那么,它终究不能孕育出财富,从而也就无法实现这个单项优势本该具有的经济价值。
其实,参与并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有环境要素、资源要素、项目要素、资本要素、社会关系要素等。这其中的每一项所谓要素,又都包含了许多具体内容。比如,环境要素,又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等;资源要素,又包括自然物产资源、地方条件资源、人力人才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等;社会关系要素,又包括政府关系、业界关系、其他人脉关系等;项目要素主要指科研成果、专有技术、各类策划、专门创意等;资本要素则更为直白,主要指现金资本和实物资产等。以上诸项“要素”,都是创造财富的经济活动这条循环链上不可或缺的“节点”。
如此说来,并不是所有某个优势要素的拥有者都是财富的持有人。就像不少人讥讽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往往与财富成反比一样。其实,这之所以成为事实,必然有它形成的道理。其中,我认为,抱怨这一所谓不公平现象的许多人,其实还是没有看清真相,没有认真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创造财富,原来并非一厢情愿的事,它需要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要素”间的组合,或称“零距离”。即是说,即使你拥有非常强的某个优势,也未必能创造出财富。要想把优势变成财富,一定得找到另外的“要素”,并且按市场化要求进行整合,惟独它们间达到了零距离,财富的大门才有可能被开启。
零距离,就是指你所拥有的某个单项优势并未被孤立、独守和深藏不露,而是创造了与其他因素共同搭配的合作条件。如果你是设法寻找零距离的人,这证明你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你的优势只有在遇到必要因素或借助某种外部力量后,才能转化成经济价值,这说明你正在觉醒。我们所说的零距离,就是这种“互需”要素间的紧密结合,就是它们间的不期而遇,就是这些要素间的顺利嫁接、彼此联姻和有效配对。零距离,有时就等于强强联手、互补余缺,有时又像是血肉相连、东西合璧。实现零距离组合,完全是各要素持有者之间彼此互动而产生的双赢结局。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生硬组合和牵强搭配的零距离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寻找到了理想中的零距离,才能将单方面的要素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从而体现各自的经济价值。
正是因为实现了零距离,从而走向了财富之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了解柳传志的人都知道,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又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他之所以走向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将自己对软件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去,从而使自己原本单一的技术知识优势转化成创造财富和实现赢利的能力;有着“杂交水稻之父”美誉的袁隆平,通过将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现代商业投资的完整融合,实现了知识与资本的对接,从而孕育出独特的产品,终于使他富甲天下;人们熟知的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全球首富,并不完全因为他有着“软件之神”的智慧之脑,其成功还依赖于他那高超的商业运作与市场整合能力,也就是说,他的聪明头脑能通过与商业环境嫁接,不断被开发成商品,从而不断地创造着商业奇迹。
纵观所有大小财富的创造者,几乎都具备一个相同而本质的特征,那就是:要么,他们实现了项目与资本的对接;要么,就是个人的一技之长在单独存在的环境中一筹莫展之时,获得了与贵人的相遇;要么,就是某项技术准确及时地切入了市场,甚至走上了产业化路子;有的即便起先是个小小的个体,只因将自己哪怕极其简单,抑或冷门、单一的服务瞄准了需求它的市场,即实现了该项服务与需求环境间的零距离,最终也转化成了财富,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总之,他们之所以都能孕育大小不等的财富,都因找到了他们各自不同形式的“零距离”。
那么,怎样才能寻找到这个零距离呢?
首先,需要我们能将自己跳出圈外,对自我进行一次立体式、全方位的理性分析。这样是为了帮你看清自己,以便准确把握自身的优势要素到底是什么。
继而,你必须深入研究(必要时完全可以和朋友讨论),若要使这个优势要素转化成财富或发展为一种个人增值力,尚需哪些外部环境或条件的配合?即这些个人优势与哪些因素实现嫁接,才能变为市场优势或经济优势?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优势或强项基于这种价值判断,才有可能出现创造财富的机会。因为,只有具备如此理性的人,才能理清思路、确立目标,才有可能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和行动,寻找搭档、实现联姻、整合资源,构造一种“零距离”。一个人也只有为自己创造如此条件或切入机会,才能将自己的“要素”逐步纳入“再生性”经济运动体系(可否开辟“要素经济学”专门研究,今后再讨论),这才是一个人优势要素得以发展所应寻求的增长极。
现在,我们在心里自然理解了一种现实,社会上有许许多多“能人”,为何始终没有赢得财富,甚至我们都曾经目睹过,生活中有许多人死守着高级技术或深奥知识而遭受贫困,为何他们原本具有的社会价值没能在经济上得以实现,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这个“零距离”。
基于这种分析,有些社会现象就并非不可思议。比如,前些年人们广泛议论社会收入不公、痛责社会经济体制时弊,曾有个流行说法,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握手术刀的不如拿修脚刀的,云云。类似这种不公平现象被统称为“脑体倒挂”。一时间,这种倒挂现象着实让人难以理解。事实上,通过我们的以上分析已不难做出解释,那些所谓倒挂现象,原本是再正常不过了的。理由很简单,你造原子弹的没有找到与市场的结合点,没有实现与市场的“零距离”,当然要受穷。而人家卖茶叶蛋的虽然出卖的是一点小技术和苦力,然而它却与市场亲密接触,当然实现了经济价值,理由就这么简单。
总之,孕育财富,必须设法找到那个特定的“零距离”,这不仅应该作为今后经济学说中的一条重要理论,还应该成为每个人尤其是创业者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思想,一种观念。毕竟,大量的事实和结论已经向我们发出了启示:
第一,一个人只拥有专业知识和某种项目等任何单项优势,不等于拥有财富。决不能空守着这些东西津津乐道,必须与必要的因素或条件紧密结合,实现“零距离”。只有如此,才能生成经济价值。与那些必要因素或条件间保持一定距离而孤立存在的所有技术、项目、资金、人才等独立要素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直到目前还没有取得财富的人,并不证明他没有技术、特长等自身优势。但可以断定,他肯定没有找到实现他个人价值的“零距离”。
第三,单纯对优势项目或某种知识的拥有,在未来的社会中已不再是一种能力,而能使自己的知识广泛传播与流动,并将知识不断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才是一个人应该着重发展的能力。
对照与反思
□孕育财富,要寻找零距离——这是本文关于“要素”在经济运动中的有效性提出的一个鲜明观点。读者朋友,请结合自身优势要素与其他必要因素间的“距离现状”,观察你的财富状况,从而按照这个观点反思自己:应怎样将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作者录语
一个人一定不可轻易放弃他所具有的优势,因为,他所具备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条件,如果使用得当,也许就会成为将来走向事业成功的直通车。
One'S advantages must not be given up easily,because,they are likely to be a path—way to the success Iif they are properly made use o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