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间,我有空闲时总是在思考成功励志方面的问题。大概出于怕盲目跟风,丢掉主见的缘故,照直说,几乎不敢多看所谓成功学方面的书籍,觉得其中有些说法过于玄乎,有些干脆东抄西凑,无视国情,洋为中用。
每当与朋友一同讨论或撰文阐示这类问题的观点时,总是喜欢采用引导的方式,提出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运用说理、激励的方式居多,有时也有些责备之辞,但求读者从中借鉴与参考。也许是一种偏爱论理逻辑的缘故,我的文字一般少用故事和寓言,总喜欢说服与推理。
忽有一天,与几个朋友闲坐,谈论起现今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许多年轻人,在工作环境中过于理想和浮躁,常常是眼高手低,自以为是,谁也不服谁,总是动辄咒骂社会不重用他,云云。朋友问起对这种人我持什么观点,应如何帮助并说服他们?顿时,我油然想起了我的孩子某日在不知什么报刊上剪下的一篇署名王星的文章,印象很深,题目叫做“使自己成为珍珠”,读后觉得很是耐人寻味,值得推荐给他们。于是,我破例没有采取说服与推理,而是找出后给他们读了。他们听后都觉得那个故事就像寓言,比喻得很有教义。在此不妨引用,以资共勉并能受些启示。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觉得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人从这里走过,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你自己是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
若要使自己卓然出众,那你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这篇短文告诫我们,一个人应善于正视和把握自己,走出是难以认清自我这个常常存在却又不知不觉的误区。既要观评价自身的优点,同时更要准确估计自己的不足。切不可自视轻高、孤芳自赏,更不能眼高手低、自以为是。更为重要的,一个人倘若能在客观公正认识自己的前提下,不断注重自修炼,及时修补自己的“软肋”,他才有可能变成一颗闪闪光的珍珠。到那时,即使被混在沙堆里,也迟早会被人发现。
对照与反思
□每个人都曾从年轻中走过,学会自我认识也有个从年轻到成熟的过程。问题的关键是,倘若你已经不算年轻,还尚未学会准确把握自己,那就应该从本文中领受一点启示了。
作者语录
事物中常有许多相互联带关系的体系,通过有机的合结,形成了事物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协同过程和内在规律。这种过程与规律,是推动所有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力量,是一种主观愿望与外力所不可抗拒的枢组织纽。这种相互的作用机理,就像一部机器中的齿轮、零部件、润滑系等统彼此间的默契一样,其实这就是人们惯常所称谓的机制。
A matter always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systems related to each other,they can be formed into a.set of coordinate process and inherent regular which are not only‘the pow— er to compel the matter to change but also a pivotal system that can not be influenced by the external force through organic combina- tion.This mutual principal is like the tacit agreement of gear,spare parts and lubrication system of a machine,as a matter of fact,it is the system as we often put i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