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世界以从未有过的眼光在关注中国。今天,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乘着改革开放之舟,采用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各个领域取得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并逐步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纵观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无不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无不依托于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外部环境。虽然国人已渐渐懂得,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毕竟图谋发展是一情厢愿,充其量是个“内因”而已,殊不知,内因只有通过外因才能发生作用,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然而,如今的人们,似乎大多数都是个“目的论”者,关心结果的多,重视过程的少,“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不论你通过何种途径去谋求发展,只要一朝获得成功,便赢来一片喝彩,在盲目欣赏和崇拜成功之余,人们对历经的过程甚至采取的方式总是淡忘,甚至不去追究。这说也不怪,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成功才是一把尺子,惟有发展才能证明你的成功,也只有成功方能证明你存在的价值。然而,我以为,这恰恰是“目的论”者们的缺陷,至少它误导了不少人为达到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光盯着某种结果的出现常常是有害的。我是更为关注塌塌实实的过程的,因为我深知,只有与目标合拍的实实在在的过程,包括努力,成功的希望才更大一些,概率才更高一些,也才有必然性。也就是说,过程是因,结局是果,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当然更谈不上实现预订的目标了。至于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靠钻政策空子的少数精明人,在不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中暗箱操作的有权人或有权人子弟,流氓、劳改犯和不务正业的社会渣滓,还有那些无知、法盲和胆大妄为之人,尽管都领先发了财,凭借的是各种各样的胆大和机遇而绝非自身实力。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其中不少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残缺不全的市场经济与政策环境的产物。这类人中不少都是些“瞎猫”,尽管一时间拿到了老鼠,充其量也是撞上的而已,瞎猫肯定是没有持久力的。
事物的任何情形,都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人过去的贫瘠与落后,并不能证明国人缺乏上进之心,而只能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所造成。翻阅一下中国历史,就能证明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间,从未缺少过渴望发展的愿望与谋求幸福的内因,而缺少的是实现安宁与富裕结果的外部环境,即外因。中国近20多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本质功能,就是给国人营造了谋求发展所必须的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
与传统的政策环境相比,如今的改革开放政策,确实攻克了许多阻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顽症,也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生产力。与所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任何时代的改革,都有它的局限性与渐进性。如果将改革比作一种行动,那么,可以说这种行动人类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中。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人类历史,改革就从未有过停顿。改革作为一种行动方式,是一个渐进的、相对的概念与过程,虽然,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今天改革开放,也绝不是终极目标,还需不断完善与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调整的过程之中。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对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出现的许多现象,包括不公平现象,不平等现象,不平衡现象,各种反差现象甚至是消极现象,就不难容纳了。
既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的过程,那么,在不同阶段,其内容与侧重点则不相同。改革,不仅能砸烂禁锢人们思想的旧有模式,还能迫使人形成新型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近些年来,改革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改革的政策与措施不停地出台与翻新,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国人谈论改革之声不绝于耳。从农村联产承包制到城市经济改革;从国企改革到其他所有制改革;从政府机构改革到科学、教育体制改革;从金融税制改革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经贸体制改革到流通购销制度改革,等等。一时间,各行各业无不进行改革,改革,几乎成了发展的代名词。
事实终究会告诉人们,衡量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其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其出发点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看其具体操作是否符合发展中的社会规律、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离开了这个,必然是不长久的。纵观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实际,足以说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所推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开放措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成功改革的典范。诚然,今天的改革开放毕竟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渐进的历史进程之中,正确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规律性,就能帮助你理解许多现象,明鉴许多是非。
让我们锁定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现实,反思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障碍,直面社会经济现象留给我们的若干启示,拓宽我们每一个人自我发展的想像空间。
启示一:财富,你应该流向哪里?
时下,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莫过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问题。分配不公,其实质就是社会财富的流向不合理。这不仅仅是个扭曲了的市场现象问题,更进一步地说,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公众价值取向的偏离。因为分配不公现象客观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身就证明社会对不合理定价的趋同,对不公平交易的默认。按理说,一个人获得财富的多少应该与其为社会所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成正比,至少也应成正比趋势。且在不同行业的劳动之间理应找到一个合理的对比关系,这个对比关系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完全可以测算得出。正是由于这种对比关系的真实存在,使得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间的劳动能够进行比较成为可能。这也为社会进行收入分配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然而,在我们生活着的经济社会中,由于社会财富的不公分配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十分严重。其突出表现是:第一,社会财富越来越凸现向少数人集中的倾向。据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8(注:基尼系数指占人口总数20%的高收入者占全社会收入的比重,它反映了社会财富在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分布状态,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目前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另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中国4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20%的高收入者拥有42.5%的财富。既然是居民自行申报的“家庭收入”,这其中,我敢肯定地说,还有许多“收入”未被统计在内。比如:灰色收入、隐形收入、为瞒税而未登记的收入,更不用说非法收入了,还有怕“露富”而不愿公开的收入等等。如果全部计入,肯定超过42.5%这个概念。看来,确实是少部分人占有了大部分人的钱。第二,行业及产业间由于垄断因素、比价因素、市场炒作因素等长期存在,导致了不同产业、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据许多媒体公布的行业收入排行榜显示,某些高收入领域人均年收入是低收入行业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看来,悬殊真的不小。第三,某些新型产业、文体明星、官商、国企承包人或改制后的法人、非法经营者及部分握有实权的领导,过高收入、不合理收入、甚至非法收入高得离谱,还有增长空间,已经滋生演变成中国目前的暴富群体。
令人不解的是,在今天的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里,有时真的是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难道有些实际问题用早就成熟的理论不能解决,非要拖待时日?其实,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理论,我们中国人最顶礼膜拜的马老先生早在百多年前就已提出。许多专靠研究这个吃饭的经济学家们也讨论了一个世纪,为何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解决分配问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政策性的操作问题。为此,我认为,从制订和建立规则入手远比高喊“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口号来得有效和容易。有了规则,就很容易衡量学者作篇文章、农民种两亩地、歌星唱首歌和工程师盖幢楼的劳动量;有了规则,社会财富自然通过有效劳动量这一媒介,进行合理的分配。
我不禁断想,当今社会如此庞大的经济管理体系,还有专门负责调控社会分配的职能机构,倘若稍微克服一些调控乏力、管理不足的缺陷,倘若稍微加强些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以此为切入点,制订些相对科学、合理的分配规则,打造一种公平的交易、分配机制,想必,社会财富注定向着它应该且合理的方向流去。
可以预见,在科学、合理的分配规则指导下,社会给予一个人财富的多少,必将真正体现出这个人对社会所创造的价值。财富将不再盲目属于那些胆大、无知和投机之辈,财富将不再与知识、能力成反比,财富再也不单纯与机遇结伴,而成为对所有为社会提供有用价值者的必然回报,财富终将属于并回归真正创造它的人。
启示二:最可怕的是思想贫困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改革开放政策,犹如一剂猛药,给久病的中国经济肌体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纵观中国近20年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就会发现:哪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哪里的经济就先得到发展,哪里的人们就先摆脱贫困;哪里先大胆推进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哪里就成为竞相发展的热土,哪里的经济就有暴发力。多少年来,过惯了贫困日子的大多数中国人,目睹了这突出其来的变化,不禁都反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不少原本非常落后的地区和人们摆脱了贫困?为何改革开放政策能产生如此魔力?面对这些年社会经济生活深刻变化的事实,去深刻反思改革开放的原始涵义,不禁发现:改革开放其实质不就是通过政策手段迫使整个民族对思想的大解放吗?不就是通过制度环境唤起整个民族对贫困的大觉醒吗?不就是通过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事实引领整个民族在富裕路上的飞跃吗?只有看清了这个方向,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懂得究竟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才能全面领会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意义所在,也才能认识到解放思想的无比重要性。
可以说,改革开放就是给民族发展注入了无比强大的思想,或者说是给整个民族创造了一种为谋求发展而产生思想的条件,是它让民族的思想走出了贫困。
不难想像,一个在思想上贫困的人群,永远只因闭门守旧、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而停止发展的脚步;永远像井底之蛙、鼠目寸光、愚昧落后而不思进取;永远难以意识并无法剪去束缚自身发展的羁绊;永远无法跳出穷困但又不知穷困、更不愿改变穷困的怪圈。任何民族或人群,只有他的思想充实而富有,视野才能开阔,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发展,才能不断认识并接受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才能深切体会发展永无止境的道理,才能因自身发展较他人缓慢而产生压力感,才能通过参差不齐的大千世界的广泛比较,意识并找到自身的差距,也才有可能不停地产生谋求发展的动力。
民族尚且如此,个人更不例外。思想对一个人来说是最最重要的。思想的贫困将是一个人一生中的第一杀手,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悲哀。每个人都是个复杂而高级的生命现象,一个人一旦缺少了思想,就如同没有了灵魂的行尸走肉,是那么的平淡和悲哀。缺乏了丰富思想的人群,就像是茫然行走在世间的动物,而毫无任何生存目的。因为他们面对纷繁多变的自然社会肯定是束手无策。当然,更谈不上拥有改变自身前途命运的愿望与能力了。其实,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身体中即已存在的东西,是一种不断增长变化着的客观存在,是高级生命现象的附属物。它除了遗传等先天原因外,几乎都是自身后天学习与修炼的结果。一个人只有靠拥有正常的思维和不断获取丰富的知识能力,才能形成充盈健全的思想体系。此外,相对于外部其他所有物质而言,思想绝对是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是真正称得上属于自己的东西,是身内之物,这个认识绝不可含糊。而其他东西,比如人们一生中都在追求的物质财富等,则完完全全是外部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身外之物。虽然这些外部东西具有永久的诱惑力,但终究不属于自己。因为它能随着思想的存在而获得,也能随着思想的缺乏而丢失。这也是我们主张思想不可贫困的依据。
当然,称思想贫困完全是借喻财富的多寡的一种提法,是对一个人思想丰富程度的一种形象比喻。贫困与否,完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富有与贫穷。一个思想富有的人,其生命的目的性就强,其生存的方式多、空间广,其生活与事业的美好设想,全靠丰富的思想去实现。相反,一个思想贫瘠的人,其生活必定是盲目的并黯然失色,其感受肯定是麻木的并无动于衷,其行为大多是愚昧的并安于现状。
我们在谈论贫困方面的话题时,有不少人都信奉“穷则思变”的道理,我却不能苟同。我以为,物质贫困的原因可能有多个,但思想贫困的结果却只有一个。一个在物质条件方面贫穷的人,当他思想也很贫穷时,他是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贫穷的,这种穷而不知的人,怎么可能去“思变”呢?反之,一个在某种条件下,物质条件暂时贫困的人,当他的思想很是富有时,贫穷就不可怕。这种人,贫穷对他来说是暂时的,因为他有持久的储备力与暴发力,有后发优势,只不过是时机而已。为此,我劝人们还是将“穷则思变”修改为“知穷思变”才是。
这些年来,从东西部的发展比较来看,东部地区富有,则得益于他们拥有天然的市场经济观念,并因此使得大多数人拥有财富,而西部人穷,也正是穷在了思想观念上。正如郑梦熊在某报撰文说得很精彩,西部人穷穷在哪里?“在东部人身上,市场经济观念绝不是形式和标签,不是只停留在大脑中、口头上的新时髦名词,而是表现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东部人身上解读市场经济,就是'以富为荣、以富为能'的经济,在'乌纱与铜板'之间毅然选择铜板,用铜板来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而在西部人眼中,至今还有较浓重的'官本位'思想。在东部人看来,市场经济就是满足需求、争吃第一只螃蟹的经济,表现在实践上就是干什么事情从来不看书本上、文件上有没有,领导讲过没讲过,别人做过没做过,而是看市场有没有需求;而在西部,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人干什么事情习惯于先看书本、找文件、查讲话,找出依据才干,只有看到别人干的事情自己才干,找不到依据明明能赚到钱的事情也会放弃。东部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开发市场,把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英雄'的标准;西部人总觉得推销产品去求人低人一等,把残酷的市场竞争当成了'请客吃饭',结果不仅自己产品打不出去,反而自己的市场让别人占领。东部人理解的市场经济就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市场里面有财富,市场里面有作为,讲的是自主择业、自由就业,在他们看来,只有转岗没有下岗,只有创业没有失业,就是遭了灾,也要依靠自己救自己,从不去找政府;而在西部人的观念中,至今视政府为'靠山',遭了灾等政府救济,下了岗等政府重新安排,宁可受穷,不愿受累。”(略有删改)
看来,说思想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根源性、致命性的,是所有地区包括个人发展的第一杀手。
启示三:机会大多属于先行一步的人
机会就好比在市场上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会让你丢掉赚钱的可能。你若能适时抓住,必然获得一次成功。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机会老人总是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顶。的确,机会对所有人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幸运。
有人说,机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均等的,所不同的是,看你如何把握或能否抓住。细细想来,其实不然。诸如,有的人一生都安于现状,苦苦等待着机会的降临,结果,一无所获;有的人虽然平庸,却偶然碰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偶有所成;还有的人能独立观察并思考问题,且勇于果断行动,结果好运频频。难道说,机会对于不同的人平等吗?应该说完全是不平等的。机会总是与守株待兔者无缘,大多属于先行一步的人。
假如你是个先行一步的人,你注定比别人首先遭遇各种困难与情形,也注定早于他人了解行情。在这种情况下,你既可率先抢抓空白的市场与无人光顾的商机,也有可能在少有对手的实战中一举成功。这时,是因为你的先人一步而首先使你成为内行,也使你在有别于他人的探索之旅中路遇良机。也许,是因为你的及早涉入,使你能多次从失败中走出,并使你今后的创业之旅更加稳健与厚重。生活中有些现象总是那么奇怪,有时,某种机会或领域只属于少部分人,后来者总是那么被动。假如,此时的你领先抢滩,那么,很有可能更早获得成功。再说,每个人一生中从事什么领域或者能干什么,也不是天生注定,很多都是一种机会使然,甚至是一个巧合奠定终生。可以说,大多数人在许多选择面前只能屈从一种被迫,这正是许多人以命运之说对自身无奈的一种自我诠释。
先行与否,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你大胆地跨越一步,你就是先行者。只要你今天行动,永远不言迟。相对于今天彷徨明天还犹豫不决的人们,你永远是个先行者。只要你果断行动,勇于先行,你必定先于后人登上顶峰。
作个先行者,首要的是不可缺少自信。一个人失掉了自信力,就什么也做不成。当然,自信是要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这个基础不是别的,就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我们观察一下在改革开放年代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无一不是先行者,率先富裕起来的人,无一不是先行一步的人。但愿所有注重经营自己的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观察时机,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赶快行动起来,作一个先行一步的人。
启示四:爱拼才会赢
2003年初,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第十次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在京发布。关于企业经营者成功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经营者对事业感到满意,认为自己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个人的努力。《经济日报》在报道中形成的结论是,爱拼才会赢。
在生存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爱拼才会赢对所有人来说,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劝慰。这是明智之人面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为经营自己而建立的一种理念,是为了谋求自我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也是为实现自我成功所必须进行的一种挑战。
如果你已不算年轻,想必还清楚地记得,在20多年前,仍然是你现在生活的这片土地,到处都充满了封闭的计划经济环境下的大平均思想。所有人都分享着“大锅饭”、“铁饭碗”、“供给制”(这似乎已成为那个时代的历史符号)给各自带来的安逸与快乐。每个人的潜意识和习惯中,都牢固地刻有这种历史痕迹且挥之不去。
谁知,历史的脚步悄悄地走进了1978年。仿佛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搞活的浪潮在中国腾然掀起。改革乍来,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全国,逐渐形成由点成面的推广之势。面对起始的变革,许多人曾心存疑虑,也有侥幸。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格局,总是不愿被打破,许多人都祈求不要冲击到自己。一时间,图安稳、怕变革的心态像不散的乌云。岂料,现实是残酷无情的。随着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验,20多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的趋势如滚滚潮流,已经形成势不可挡之势。历史将期待改革开放,并依靠它把中国陈旧落后的东西涤荡一新。从政府到企业,从机关到学校,从职工到领导,面对这触及社会各个层面和所有领域的深刻变革,所有的人都没有了退路,一种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优胜劣汰的新型机制正在形成。面对改革开放所打造的新型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生成了一种复杂且难以言状的微妙关系。这是相互间默然存在的对比关系,是一种手足间的竞争关系。在不经意的流露中,人们似乎看到了几乎所有在职场上拼搏的男人们、女人们、中老年人、甚至青年人的心理压力,还有人人身上都生成的不堪释去的重负与自危感。
这——就是你生活在其中且无法逆转的活生生的现实。
难道不是吗?这是一个正在变动着的时代。许多在原来看来似乎是合理的方面将不再因为你的想像和愿望以及旧有惯例而存在。所有资源,比如人力资源将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重新整合。此时在某个领域供职或服务的你或他们,都将像一叶普通小舟,仿佛在充满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远航,究竟是到达彼岸还是被无情地沉没于途中,全要仰仗你的风帆对暴风雨的抵御力与你自身的能力。弱者被淘汰,强者被推出,时代正以大变动的加速度进行着新的组合。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比如许多名目繁多的企业家、各种暴富的老板、舶来的CEO、排行榜上的富豪、名商巨贾、一夜走红的文体明星、一年收入超过你一生收入的年薪族,还有顷刻间靠改制将国有资产转为个人股份的董事长们等等,诸如此类的时代英雄层出不穷。他们是新时代拥有个人资本最多的群体,是改革开放搞活的最大受益者,也可谓是率先拼搏成功的典范。当然,时代英雄也不是永恒的,也有风去云涌、昙花一现的可能。关键看他们在竞争与角逐中如何打拼了。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代。因为所有社会因子都将被激活,都在被迫寻找合适的生存方式,以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将收获各种可能与希望,每个人的现在都存在着潜力与空间,看你如何打拼和增长。
这是一个崇尚个人成功的时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已成时下不少人的座右铭。为此,在许多集体里,不顾团队利益的个性张扬愈加凸现。每个人都希望打造一个真正属于个人的新天地。追求个人发展将成为时尚。事实表明,谁注重个人表现与打拼,谁就有可能走向前台,谁就增多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应该说,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环境为所有人都提供了用武之地和竞技的平台,对于注重经营自己的你,恰好是身正逢时。面对这种机遇,你当如何呢?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首先在象征着自己的纵坐标上,不断地拔高标准,用自信去战胜自己,用恰如其分的目标去超越自己,做一个自我拼搏的赢家;其次,在象征着对手的横坐标上,比对手做得更多更好,执行的速度更快捷,争取更多的新优势,做一个竞争场上的赢家。
对照与反思
□面对时不我待的发展要求,面对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形势,面对人人都在抢抓机遇、且一部分人已率先得到发展的现状,面对前所未有和充满个性的发展环境,还有这活生生的现实留给人们的启示,等待发展的你不知在思考些什么?
作者语录
更新人才观念,就是要摈官弃本位思想。一切不唯官、不唯权,善委重任于人才,敢让内行说了算;更新人才观念,就是要做到对事业的最终效果负责,不打个人私利这个小算盘……
Renewing the idea of talents is to getrid of the thought of persuing power, not todo everything according to the leaders'ideas,not to be dominated by authorities,to appro—priately appoint the talents,and to be braveto let the expert make decisions; Renewingthe idea of talents is to be responsible forthe results of one'S undertakings,and not to do everything out of complete personal pu【r—pos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