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大开发,人才首当先

西部大开发,人才首当先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欲发展,冷落人才是疾患。西部大开发,应立足国情、把握关键、强化弱势、人才当先。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应以启动“人才工程”为先导,以建立一个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区域性、开发开放型的人才供应、分配体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引导开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而,促进和吸引区外稀缺人才的引进,为地区的“人才工程”的全面实施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与之相比,西部差距已日渐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区域性矛盾已日趋明显。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已严重困扰和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

为此,党中央早在几年前就做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抉择。无疑,它预示着历史已开始关注西部,并将机遇和责任交给了西部人。

西部开发召唤人才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既要把握历史机遇,又要认清困难与挑战。东部地区的先行发展,为西部地区揭示了一条成功经验: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固然有赖于丰富的自然和物质资源以及必要的行政、强制性开发手段。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凭借能够征服与改造自然的生产力手段,这是内涵式开发所必须依靠的硬件。现实生产力的形成,无一例外,只有通过人才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合理配置才能实现。

西部欲发展,冷落人才是疾患。与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物质资源,但人才资源的先天不足与人才政策缺陷,已经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发展的羁绊。

地理环境等历史积淀,造成地区人才奇缺;东西部人才观念差异,造成原本不足的人才资源外流;政策制度原因,造成人才引进困难;传统的用人机制与落后的人才配置手段,导致人才贬值、无用,人才的社会价值不能实现。凡此种种,其后果只能是人才与经济脱节,制约社会发展。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冷静思考西部地区的传统作法与未来挑战,不难悟出:西部地区只有坚决走出人才资源存量开发与合理配置这条路子,尊重知识,呼唤人才,真正把人才资源分布在开发与建设的关键岗位,扎实有效地构筑出充满活力的生产力手段,才能为西部地区谋求大开发创造首要条件。

传统方式亟待改变

几十年来,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主要靠行政方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又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完全的市场手段。两种方式共同作用,存在着许多体制性特点与弊端。

行政分配方式,具有浓重的指令性与强迫性,其实质是依靠政府力量分配市场资源。因此,人才与用人单位失去了自主选择市场机会的可能,致使人才与岗位需求不能实现最佳组合,从而降低人才效用或不能满足岗位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才已不再是单位私有财产。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人才同样具有寻找市场机会的要求。因此,近十多年来。各地政府都相继组建了“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职业介绍所”、“人才市场”等中介机构。然而,此类机构业务的开展,大多尚未脱离政府色彩,存在着部门分割、机制不活、服务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封闭型不完全市场形态。

由此可见,在西部地区,传统的人才资源开发与配置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市场化进程滞后于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这种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亟待改变。

建立人才市场启动“人才工程”

西部大开发,应立足国情、把握关键、强化弱势、人才当先。为建立地区人才优势,营造人才与经济结合的环境条件,所有西部地区都应首先制定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用人才资源开发产生的活性带动其他资源开发,进而向经济深度开发转变。

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应以启动“人才工程”为先导,以建立一个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区域性、开发开放型的人才供应、分配体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引导开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人才大市场促进人才的大流通,实现本地区现有各类人才的最佳组合与高效配置。进而,促进和吸引区外稀缺人才的引进,为地区的“人才工程”的全面实施创造条件。

科学的人才供应分配体系的模型设计,就是试图建立一个极具竞争性、开放型的综合性人才超市。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全国现有各类人才全面、集中聚集,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动态管理,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人才网络格局。

建成的人才市场,应坚持“人才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源源不断的人才开发为依托,通过科学的用户界面设计,为社会各界提供灵活多样的人才自选服务。同时,为网络中所有人才创造被市场发现的机会。

人才市场应按照企业的组建办法依法登记设立。其性质是:以社会化人才资源为资本,以高效的人才自选服务为目的,全面开发、利用社会人才资源,独立经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与其他市场不同,人才市场应更具竞争性,且具有大市场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市场的全面性。它可以近乎集中本地区乃至全国全部各类人才资源供用人单位选用,从而,改变了不完全市场状态下的局部性、偶然性和离散性。二是市场的开放性。任何用人单位只要到透明、开放、专门的人才市场,而不需经过其他途径,即可获得平等、公道、满意的选才服务。三是市场的优化性。由于供需双方经自由选择,自动撮合成交,其选才过程具有科学、规范、公正的特征,从而克服了选才的盲目,减少了失误。四是市场的高效性。因人才市场建成了人才资源的信息网络系统,加之高效的服务手段的运用,从而,提高了成交机率,降低了选才成本。

人才市场的经营可设定如下内容:一、通过人才网络系统,为社会各界提供选才环境与中介服务,从而实现人才资源向社会的合理供应与分配;二、凭借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设计优化的人才组合方案,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根据人才市场导向,为政府和社会进行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服务指导更新观念

服务和指导,包含以下方面:一、政府各部门应切实认清建立人才市场的重要性和其突破口作用,努力为人才市场的建立和运行提供政策保证和舆论支持。二、政府有关部门应逐步为人才的市场化创造制度环境,并运用其管理经济的职能,自觉培养功能完备、管理规范、运作灵活、配置高效的市场机制。三、政府应依靠行政和宏观调控手段,依法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并为人才市场提供相关的政策指导和法律服务。

更新人才观念,就是要摒弃官本位思想。一切不惟官、不惟权。善委重任于人才,敢让内行说了算。

更新人才观念,就是要做到对事业的最终效果负责,不打个人私利这个小算盘。在人才使用上,图效绩、谋发展,不怕人才“奓刺”、“冒尖”,更不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损失为代价,任人惟亲、以次充好、买官卖官。

更新人才观念,就是要有“相马”的标准、“用马”的魄力和“护马”的胸怀,能识别人才真假,杜绝用人腐败。善于使用人才的“脑”而不仅仅是“手”。彻底改变大材小用、有才不用和人才穷困现象,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激活能量意义非凡

大量事实证明,只有为人才匹配与其所具有技能相吻合的工作岗位,同时,构造一种能产生内驱力的制度环境,才能保证人才资源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进而,激发其深层次的创造潜能。将人才推向市场,正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调查表明,我国中高级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国有事业单位,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现象相当严重。而企业普遍缺乏人才优势,缺少发展后劲。传统的人才配置机制和就业性质使这部分人不能合理流动,更不能发挥潜能。想必,人才市场的建成,必将为广大中高级人才进入产业竞争前沿提供市场环境。

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中的优质部分。因为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供需脱节矛盾的共同作用,使不少大学生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闲置浪费也相当严重。想必,人才市场的建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及时、有效就业提供了广阔前景,同时,由于改革后分流人员、新增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等不断增加,分配和安置如此众多的人员,仅仅依靠政府行政手段已不再可行。人才市场的建成,为这类闲置资源的分配和再就业提供了可能。

对照与反思

□也许你已经坚信,人才是未来社会最具增长力的活化资本,为此,抢先占据极具开放的人才市场或人才超市这个先机必将是明智而诱人的。朋友,你如果真有这方面的动议或设想,请继续关注我们将要为您解析和提出的项目操作建议。

作者录语

我们尊重并青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是因为它对人才的发现是公正的,使用是动态的,选择是永恒的。

We value and favour authentic andmeaningful market, because it is fair forfinding people of talent,dynamic in usingthem,and permanent in choosing the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