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找回丢失的自己

找回丢失的自己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应立足自我、积极准备、充满自信、沉着应对,在未来知识经济的环境中找回自己,找到原本适合自己的准确定位。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的“类型”,重新发现自己、自觉定位自己、主动整合自己、及早找回自己,找到适合自己这种类型的生存环境,如此才能各尽其用,才算把持住了自己。

尽管在前文里就经营自己提出过许多建议,然而这是我专门对“知识型”类别的人所进行的又一次忠实劝慰。不论你是否属于此类,或者是否愿意接受,我都不厌其烦并中恳地提出。因为我始终坚信,这个建议是超前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具有一点前瞻性、预见性,绝不像许多“马后炮”式的建议与批评,这对许多有意得到长效发展的人来说或许有益。

有一种现象不知是否引起了你的注意,那就是,现在有许多人在探求个人发展的方向时都丢失了自己。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且看一种现实,在时下不平等竞争日益加剧和机会收益大大高于正常收益的今天,许多“知识型”的人们为了获得暂时的生存,得到眼前的实惠,不少人都调转了船头,迎合了低调的生存环境,竟然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优势,选择了低层次的生存和就业方式。比如:放弃技术、放弃业务热衷于从政,放弃学业、放弃本分盲目于经商……总之都是在狂躁不安的生活中,本末倒置,仿佛迷失了自己。此等做法,其实是愚蠢的选择,也是最可怕的,是对自己的最大浪费,是丢掉了原本具有长处的真实的自己。岂不知,这些无视自身条件而跟随“潮流”的做法不仅是短效的,对自己一生的正常发展过程来说也是暂时的,是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不负责任,这其实就是丢掉了原来的自己。

丢失了自己的人常常有许多种情形。比如:不考虑自身条件而盲目攀比;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忘却了自己的天生不足而盲目跟进;忽视了自己原本属于的“类型”而选择错位。当然,还有更为可惜的是,有些“知识型”的人竟丢掉了自身的优势而混入了低档次行列。这等等一切做法,都使得一个人的本真丧失殆尽,甚至面目全非,如此采取不惜将自己丢失的行为,又如何指望在经营自己的过程中发展和提升自己呢?

试想,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类型”摆到位,自然容易把自身的优势因素置入到自己的经营范围,必然容易与自身所适应的环境实现很好地结合,势必容易将自身的某种优点转化成后发优势,从而形成个人发展的增长极。而且用这种方式培植出来的优势是长效和有持久生命力的,也是其他任何短期行为所不能比拟的。

谁都不能抗拒,未来社会就要迎来“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必然伴随着一个现象,就是使社会不同阶层间的发展拉开距离,而这个距离恰恰是个人间实力差异的体现。具备这样一个根本特征的时代将是未来社会中长期的,“知识型”的人应积极接受这种挑战。

就如同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伴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一样,纵观各种典型经济形态下的社会特点,我们认为,知识经济社会必将表现出的首要特征,就是要出现人才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人才与经济的最紧密结合,即人才得到了最合理使用,人才作为知识的活性载体且属最具活性和再生性的资源,将被空前得到重视,人才将活跃在经济生活的主战场,具体地说有如下特征:

第一,人才真正被得到重视,且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观念中,所有的人将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人才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

第二,人才与所有领域高度组合,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人才必将为社会带来最大的贡献率。

第三,人才资源的社会价值将最为昂贵,同时,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肯定是价格不菲。人才不再遭受冷落,不再受到排挤,人才也绝对不再贫瘠,不再有脑体倒挂和知识与收入成反比等荒诞现象。

第四,在知识经济的氛围里,谁有了知识,谁就是操纵经济活动的主体。到那时,权力将不再进入市场,权力经济现象这种低层次经济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将从社会经济舞台中退出或绝迹。

因此,我们还是乐观地奉劝并有理由相信,但凡学有所长和属于“知识型”、“技能型”的人,不应一味降低自己的身价,即降格使用自身的长处,甚至于放弃自身的长处而被迫屈从于低级的生存范围,更不要进行错误的选择,或者不切实际地与他人攀比,从而丢掉了真实的自己。而应立足自我、积极准备、充满自信、沉着应对,在未来知识经济的环境中找回自己,找到原本适合自己的准确定位。

如此说来,一个人还是最好先正确估计自己,将自己准确摆到位,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避免浪费。当然,如何摆到位,还要基于一种判断,那就是看你究竟属于哪一类。

说起人的“类型”,那可真的是复杂多样、千差万别。造成其个性迥然的原因,既有先天的遗传,又有后天的修炼,尤为重要的还是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当然,每个人其成人后的“类型”定格,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仅从行为科学中组织管理、个性特征方面的角度而言,人天生就有多种类型:有智谋型和策划型,有控制型和指挥型,有执行型和操作型,当然也有管理型、创新型、冒险型、被动型、服从型,还有激进型、保守型等多种多样,可以说,每个人的天然类型绝不可一概而论。有的人天生就具有某种特性,比如,强烈的驾驭力和指挥才能,这样的人万不适合辅佐别人。相反,有的人天生只能作个助手,是个辅助、依赖型的人,充其量,只能帮助他人做事,这类人如果非要作个首席指挥,不但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更不利于那个被指挥的团队。不同类型的人天生适合做不同类型的事情,倘若错位,势必一错百错,这应该成为今后个性发展中应该遵循的规律,必须引起注意。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的“类型”,重新发现自己、自觉定位自己、主动整合自己、及早找回自己,找到适合自己这种类型的生存环境,如此才能各尽其用,才算把持住了自己。

当然,除了主张经主观努力确定类型、对号入座,从而创造预期结果的积极思想观外,也有持被动的环境决定论者。有不少人认为人的一生发展重要的是环境,认为环境好了就等于机遇来了,环境就是机遇。这就有点像乘车现象:有的人苦苦等待,却一直没有等到车,这就叫做没有机遇;有的人刚到站点,正逢那辆车迎面而来,于是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还有的人等得好苦,兴许还搭错了车,怎么也不能到达他预定的目标。这个比喻其实就是环境决定论者对不同的人命运的诠释。

与环境决定论的事例相反,在法制严密、规则明晰的西方,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闯劲和个人的主观努力,而很少单纯依赖外部环境和机遇,因为外部环境大家几乎一样(难怪出国图谋发展的人都那么努力)。只有在我们这种文化的国度里,“机遇”与“努力”显得同样重要,有时甚至难以说清谁轻谁重。就机遇而言,比如有了某个上级领导的真心支持与拉扯,你即使再不行也能四平八稳地坐上几年,吆喝几声。反之,没有这种机遇,你的一生兴许就算运背,也许还会被世俗与旧有势力给扼杀。这也是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造成许多人重机遇、轻努力,总是企图投机的社会文化背景。

不可否认,我们的本土文化确实造就着一种并不合理、又不得不让人默认的现实,外部机遇与个人努力总是此重彼轻、此轻彼重重复地交织在一起,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因而,这自然使许多短见的人大失所望,因为他们看不见自身努力也会带来成功,从而轻易地丢失了自己。况且,在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上,任何人的成功经验都不可复制,只因每个人所处的外部条件与自身情况完全不同。看来,并非存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让每个追求它的人获得成功。

还有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注意。许多人起先很有雄心大志,甚至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事业的念头,并一直为之不遗余力。随着世嚣尘土和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变得身陷世俗,忘却了本来的自己,逐渐怀疑并低估了自身价值,仿佛在每天的生活圈子中,不可自拔、不能自己。突出的表现是生活空荡荡、飘飘然、醉生梦死、物欲膨胀、充满自私,结果是理想泯灭、追求丧失。随之带来的结果是,使原本丰富多彩和充满想像的生活空间变得冰冷、色灰、狭小、前景黯然失色,无法展现自己这个生命应该具有的意义,此等表现,不都是丢失了自己吗?

其实,我们没有理由丢失自己。不知你是否感到,我们所生活着的时代将是极不寻常的,每个人的压力都在与日俱增。我们正在迎来子孙后代们即将面临的科技进步、信息爆炸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将迅速而深刻地改变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及生存方式。敏锐的人想必已经紧迫地预感到,只有严肃认真并极端务实地调整和升华自己,才能应对这一富有挑战性和千变万化的未来,这才是每个同处这一时代人的责任。你说,面对这样的生存压力,我们又怎能轻易丢掉自己呢?

聪明的人们,还是奉劝你着眼未来、立足现实、知己知彼,老老实实地找回真实的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忠诚劝慰。不管它多么笼统,甚至并不是对哪一个人的具体指教,然而它却是一个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建议。

对照与反思

□一个人可以用理性把握自己,用信心战胜自己,用目标超越自己,但不可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失去自己。轻易失去了自己的人不仅是丢掉了灵魂的表现,更容易迷失方向,是自我经营中的大忌。朋友,也许你正在筹划着美梦般的未来,也许你早就背负着无法脱逃的生活责任,不论你是谁,不管你的事业已有所成抑或不如意,你始终应该学会自问:我是否丢失了自己?

作者录语

机会总是与守株待兔者无缘,大多属于先行一步的人。

Opportunities don't always belong to the people who wait for a rabbit in a stake of tree,but belong tO the people who take ae—tions firs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