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像她领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领导了中国最初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样,我们党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种领导核心的地位不仅是由历史形成的,而且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对共产党的性质、历史地位、社会作用与理想目标进行了深刻论述。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心脏是共产党,“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0]。共产党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必须深刻了解自身的历史任务与历史使命。就像无产阶级只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一样,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共产党也必须了解客观的历史现实,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并懂得运用这一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来制定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也就是说,共产党的理论原理不是以某个世界改革家的思想、意志或原则为根据的,而是现存社会的阶级状况、当前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
列宁在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历史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形成了完整的党建学说。“只有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成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先锋队……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31],共产党作为先锋队在无产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先锋队决不意味着可以精英主义地脱离人民群众,恰恰相反,它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一切实践活动中,不同群众相联系,就根本谈不上共产党的先进性。不仅如此,党作为先锋队的先进性还应体现在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中,“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一切东西。但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当利用无产阶级的道德影响、强大的组织和纪律”[32]。唯其如此,才能保障党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那么党的组织和纪律又要靠什么来维持和保障呢?列宁对此提出了三个要点:首先是依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对革命的忠诚,靠其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其次是依靠最广大的劳动群众,要真正深入劳动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基础性作用;最后是要依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科学战略和决策,因为只有科学的战略、决策才能真正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为无产阶级的政党理论勾画了蓝图,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是这一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是这一中国化的初创成果。毛泽东思想首先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因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33]其次,中国共产党要能够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成为领导核心,就必须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领导方法。毛泽东把这一思想路线的本质概括为“实事求是”,亦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又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概括为群众路线,亦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思想路线和领导方法既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前提,又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最后,为了使这样的思想路线和领导方法始终得到保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就必须经常整顿党的作风,从严治党。例如,延安整风的基本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正是通过不断地明确党的性质和使命,通过不断地强调党的思想路线和领导方法,通过整风和治党,我们党在长期的历史性实践中形成了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和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突出的贡献首先在于恢复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34]在对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阐释过程中,邓小平突出地强调了解放思想以及实践标准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即不仅要把群众路线作为一般的工作方法,而且要把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全部工作的价值基点。最后,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这一时期,党风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恢复了三大作风,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建立群众监督制度,并开始贯彻实施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构造,也不是一部分人的主观意图所决定的,而是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的,是为客观的历史进程所证明了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35]。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民族为实现其复兴所需的基本前提,即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同样,新中国建国以来60多年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化基础的形成,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没有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说,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推进,那么,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依然至为关键。因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逐渐建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在今天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