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美认知的共同点与分歧点

中美认知的共同点与分歧点

时间:2024-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方认为,防务领域是中美两国关系的最薄弱所在,构建两军的新型军事关系,通过建立务实的、可持续的两军关系可以确保两军交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带动两国关系整体跃升。美方认为,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全球商业、政治和安全事务的中心。2014年,房总长访美期间,将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原则重申为“尊重、互信、合作、稳健”,再次把“尊重”放在首位。

从目前双方的军事交往形势来看,更多是为了“不冲突、不对抗”的否定式军事合作,加强合作以深化两军战略互信的肯定式军事合作相对较少。在策略层面则体现为美国“防范+接触”的两面下注和中国的“两手对两手”的低互信度的交往现实。根据美国防部2014版和2015版《中国军力报告》的表述,美同意构建新型军事关系,其目标是“引导中国在遵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发展,从而确保亚洲的安全与繁荣”,即通过“新型军事关系”引导中国的军力发展方式。虽然两军相互防范、战略互疑仍存,但美更多视中国军队为规制对象而非遏制对手。总体看,双方在认知上的交集已经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推动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美认知的共同点

迄今,虽然中美双方还未就新型军事关系的具体内容和路径达成一致,但双方已然在实际交往中开始探索构建路径,在构建愿望与认识上已经有了如下重要交集。

1.中美都对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在两国总体关系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共识

无论是新型大国关系还是新型军事关系,中美双方都对这一概念有着明确指向。中国官方明确这一关系的对象仅指美国,而美方回应中方提出的这一倡议时也表明专指中美,美国从来没有用这个表述来界定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91]。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崛起过程伴随着外部风险的加大和安全压力的增强,与此同时,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而两国安全互疑则呈有增无减之势,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可防止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冲突面上升,有效管控两国在安全领域分歧和危机,促进两军交流与合作,以两军关系的良性互动促进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美方认为,防务领域是中美两国关系的最薄弱所在,构建两军的新型军事关系,通过建立务实的、可持续的两军关系可以确保两军交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带动两国关系整体跃升。

2.中美都认为新型军事关系对亚太稳定意义重大

亚太稳定既是中国持续崛起、走向世界的依托,也是美国攫取战略利益、维持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撑。双方都希望通过构建新型军事关系,缓解相互战略焦虑,减少周边国家“选边站队”的困惑。对中方而言,在中美互为防范对象的背景下积极推进两军关系向好,可向亚太各国展现维护地区安全的意愿和责任,可压缩周边国家利用中美矛盾从中渔利的空间。美方认为,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全球商业、政治和安全事务的中心。中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包含的一部分,美国要在这一地区着力建设一个稳定且多样化的安全秩序,就需要与中国军队扩大在该地区的安全合作,很好地管控分歧,避免误判。

3.双方都认为构建新型军事关系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明确表示愿意建立“健康、稳定、可靠的”两军关系,认为两军各层面持续、具有实质的军事接触有助于减少信息的错误传达、误解及误判风险。中方领导人强调的路径主要是:加强战略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重大分歧和敏感问题,管控危机;推进务实合作,增进战略互信。美方强调的路径主要是:开展持续、实质性的对话,在利益交汇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开放与沟通管理竞争与分歧。赫尔维则将其概括为三种能力,即相互理解的能力、务实合作的能力和管控分歧的能力。

二、中美认知的分歧点

当然,在一些问题的认知上中美双方还存在模糊与分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原则不同

中方强调“相互尊重”,美方强调“持续稳定”。中方将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列为诸原则之首,充分照顾到对方舒适度,不将一方意愿强加于人,也不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2014年,房总长访美期间,将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原则重申为“尊重、互信、合作、稳健”,再次把“尊重”放在首位。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则,中方所关注的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中美军事关系发展中的“三大障碍”,在美方看来这些对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并不构成障碍。美方认为,中方所提“相互尊重”概念模糊不清,接受这一提法可能会限制美推广民主价值观,另一方面,担心这将导致美方不得不默认中国过于泛化的“核心利益”,认同中国日益增多的领土主权要求,接受中国对国际秩序、机制的解读和修改,包容限制美介入中国与美盟国间的冲突,影响美对其盟友履行安全承诺。甚至有媒体分析,认为“合作共赢”就是以中国为主导的中美共治。在两军交往实践中,美方更强调持续对话,认为建立新型军事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能够打破原先的“走走停停”模式,使交流互动按计划进行。

2.期待目标不同

中方期待合作稳定,美方期待巩固其“领导地位”。中国期待通过构建“新型军事关系”与美军合作共同维护周边安全环境,促进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形成和平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同时,也对通过合作借鉴美军队建设经验。美国则期待通过构建“新型军事关系”来实现自身的安全关切,希望借中方之力,解决令其头疼的诸如朝核、伊核、阿富汗稳定、国际反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一系列全球热点问题,这些都关系到它的全球“领导地位”和它所极力维护的现存的国际秩序,而对中方期待通过交流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理念则保持高度警惕。

3.侧重点不同

美方更多关注着“我”,而中国除了关注“我”,还关注“我们”。美方希望通过新型军事关系加深与我的接触互动,以摸清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军队发展走向,意在用其主导的国际制度和规则引导我军事现代化发展方向,使中国在其主导的国际规则和规范下行动。而中方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塑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同时也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实为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需要休戚与共地推进地区安全与稳定。在具体议题上,美方往往关注“移动的目标”。相对前些年美国所关切的伊拉克问题、利比亚问题、本·拉登问题和“基地”组织等问题,其关注的问题又不断转变为中国军力增长、朝鲜、伊朗核问题、海上通道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中方关注的领域是反“台独”、反对台军售、美军对中国的抵近侦察,美国在钓鱼岛、南海岛屿等中国周边安全问题上的立场、美国维持的亚太军事同盟是否针对中国等问题。

4.构建手段不同

中方强调包容和合,美方突显冷战范式。中方提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根植于中华传统战略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于不同文化主张相互融合,对于矛盾冲突主张求同存异。中方所提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理念,并不仅仅是超越冷战对抗思维,更要超越西方军事文化的“丛林法则”,希望通过软实力而非硬实力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实现军事透明与军事互信的统一、军事合作与军事竞争的统一,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的统一。这一创新理论背后突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向世界宣示了“坚持不称霸、不结盟、不率先使用核武器”三原则的国家,合情合理合法地发展与自身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国防力量不是为了军事霸权,而是为了实现地区共同和平。以这种理念反观美国,很难从美国的现实作为中得出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同盟不是“冷战的延续”,不是针对中国;更使得中国难以对其对台军售、介入东海、南海议题并使地区局势复杂化等一系列举动视为美方所认为的“使中方受益”之举。

而植根于美国“上帝选民”和普世价值理念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则表现为美国维护国家安全不是通过国家间合作,而是通过单方面有效的威胁防御来实现。其手段包括海外投掷军力、保持绝对军事优势的、以提供公共产品换取区域安全机制的主导权等。尤其是其近年来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体系,凸显其战略思维延续着的“冷战”色彩。对于中国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美方则认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体系使中国受益良多,不希望中方把新型大国关系及新型军事关系与其亚太联盟体系划得那么清楚。

三、中美认知分歧的背景原因分析

自2013年以来,中美双方已经在共建新型军事关系问题上达成一系列共识,但正如学者于洪君所指出,“理念上的相通和认识上的相近,仅仅是政策与实践的基础和前提,真正要落实双方重要共识,实现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美好愿景,还需要中美双方坚持不懈地做出共同努力”[92]。因此,明其就里,知其根源,进一步分析中美认知分歧的原因是继续前行的必修课。

1.源于对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的判断不同

中国认为,“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93]。当今世界是“一超”主导,但多极化趋势已经显现,虽然这一发展趋势在曲折中行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主导世界体系的能力在不断下降。2014年5月31日,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讲,声言“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所以,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94]。诚然,伴随着苏东阵营的解体,美国开始了独步天下的美国世纪。与世界历史上曾经的世界霸权国的历史周期相比,美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帝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仍会保有强国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随心所欲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美国主导全球体系的能力在下降,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估自身能力的变化,重视与世界其他力量,尤其是新兴国家力量的合作。但从现实状况来看,美国对自身能力信心满满,始终认为,21世纪仍是美国的世纪,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不会动摇。

2.源于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不同

源于自身对于近代强权即公理的世界秩序的体验,中国对包容、公正的世界秩序具有本能的强烈诉求。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坚定支持者,积极推动其宗旨和原则的贯彻实施。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课题,主张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促进公平、公正、开放、平等的国际秩序。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向世界各国呼吁:“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95]

与此不同的是,在国际政治领域,美国坚持排他性而非包容性的价值观,在全球秩序领域,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因具有强烈的集团政治特点更易引发冲突和不公,甚至将其与盟友的利益凌驾于非同盟国家的安全利益之上,这些都成为其欲主导的世界秩序破坏大于建树的根本原因。

3.源于对“新型”的理解不同

中国对“新型”赋予的丰富内涵是基于双方都把彼此的发展视为共同机遇而非威胁,通过合作而非遏制,各求进取而非单一取向,认同差异而非排斥和对抗,承认中国崛起事实并寻求合作这一前提。虽然美国认为新兴大国并不必然意味着国际格局会发生改变,但现实主义理论长期主导西方大国关系理论,这一理论掩盖了第三种路径的存在,束缚了美国的思维,在并非冷战时期的今天仍认为,崛起国必然通过战争等非和平手段挑战既存霸权国,而霸权国也必定以暴制暴,从而使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4.源于实力变化之下中美心态不同

2014年,中国GDP达到美国的58%,经济总量有望超越美国;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亚投行、“亚洲新安全观”等经济政治新主张;在东海、南海坚决维权。这些都刺激了美国敏感的神经。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者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全球霸主地位构成现实挑战,双方结构性矛盾不可调和。由此推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具可行性。同时,中国基于西方人熟知的“修昔底德陷阱”创造性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使得中国在中美关系中首次掌握话语权的主动,改变了一直以来由美方主导的状况。这一倡议的提出出乎美方意料,也令其陷入被动,既没有恰当的理由拒绝,也不甘心话语权就此易位。因此,美方抱着消极心态,采取“冷处理”方式,希冀通过搁置倡议抵消我话语攻势,以维护自身在双边关系中主动塑造者的地位。

【注释】

[1]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2014”,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4_DoD_China_Report.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

[3]两个半战争,即同时在欧、亚两洲各打一场大仗,并能打一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小仗。

[4]一个半战争,即重点准备在欧洲与苏联军队及其他华约军队打一场大仗,同时也在其他地区特别是中东、波斯湾地区参与一场小仗。

[5]“四种威胁”:第一,核武器等大规模毁伤武器造成的危险,包括核、生、化武器及其投射系统的扩散引起的“威胁”,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仍保留大量核武器本身所孕育的“威胁”。第二,地区冲突爆发的危险。它不仅包括与美敌对的国家发动的攻击,还包括由于种族、部族或宗教仇恨引起的小规模国内冲突。第三,传染病、难民潮、国际犯罪,特别是毒品走私、恐怖主义活动等跨国危险。第四,“新兴民主国家”倒退的危险。原苏联、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充满了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转轨过程中存在形势逆转,甚至重新出现与西方敌对的极权主义政权的可能。

[6]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01”,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features/defenseReviews/QDR/qdr2001.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7]六项核心任务,即国土防御和民事支援、实施维稳和反恐作战、增强伙伴国的安全能力、在“反拒止”作战环境中威慑并击败对手、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效进行网络空间作战。

[8]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14”,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4_Quadrennial_Defense_Review.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9]《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mod.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_4442839.htm,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5月25日。

[10]同上。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

[12]寥政军、温宪:《美军航母开始更新换代——“福特”号正式下水,“福特”级首舰启用》,《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1日,第21版。

[13]“半月回放”栏目,《环球军事》2015年11月上半月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

[15]同上书,第10页。

[16]同上书,第13页。

[17]袁野:《毛泽东的军事外交思想》,《国防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8]David Shambaugh,“A New China Requires A New Strategy”,Current Histoty,September 2010,p.225.

[19][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20]同上书,第10页。

[21]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Sustaining U.S.Global Leadership: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http://www.defense.gov/Defense_Strategic_Guidance.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9日。

[22]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Sustaining U.S.Global Leadership: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http://www.defense.gov/Defense_Strategic_Guidance.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9日。

[23]John C.Marcario,“Recruiting Evolves:Navy Works to Hone Its Message to a More Diverse Population”,Sea Power,April 2011,pp.78-79.

[24]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Redefining Americas Military Leadership”,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ucuments/pubs/2011-National-Military-Strategy.pdf,最后浏览时间:2016年2月26日。

[25]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14”,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4_Quadrennial_Defense_Review.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26]2012年2月13日,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2013财年国防预算申请,计划5年内(2013—2017财年)削减国防预算2 594亿美元,10年内(2012—2021财年)削减国防预算4 869亿美元,如经济长期衰退还将追加削减5 000亿美元。

[27]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2014”,http://www.defense.gov/pubs/2014_DoD_China_Report.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28]崔天凯:《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求是》2014年第10期。

[29]《范长龙访美首提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内涵》,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6/13/c_127912408.htm,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8日。

[30]牛新春:《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几点思考》,《和平与发展》2013年第2期。

[31]《王冠中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演讲(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6/01/c_1110952373.htm,最后浏览时间:2016年2月26日。

[32]《孙建国副总参谋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5/31/c_1115464025.htm,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33]林东:《宽广的太平洋如何容纳中美两大军力——以新型军事文明引领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构筑》,《当代世界》2014年第1期。

[34]《孙建国副总参谋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5/31/c_1115464025.htm,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35]赵小卓:《中美冲突不可能有胜利者,矛盾将长期存在》,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5-09/7674139.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3月7日。

[36]李志斐:《非传统安全治理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37]钱彤:《习近平会见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3-04/23/content_16439594.htm,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38]罗朝文:《房峰辉与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举行会谈——双方共同举行联合记者会》,《解放军报》,2013年4月23日,第1版。

[39]周峰:《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国防部外办主任钱利华就总参谋长陈炳德访美答记者问》,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5/12/c_121406766_2.htm,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40]杨毅:《中美两军良性互动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战略研究》2014年第2期。

[41]鹿音:《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行胜于言》,《解放军报》,2014年4月7日,第3版。

[42]张沱生:《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增信释疑》,载王缉思、李侃如:《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9—104页。

[43]张沱生:《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问题研思》,《战略研究》2013年第3期。

[44]赵小卓:《中美此前军事交往水平低,曾至少中断6次》,人民网,http://fangtan.people.com.cn/GB/147553/368161/index.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4月2日。

[45]熊争艳、白洁:《解读房峰辉访美:达成共识·广泛接触·妥处干扰》,搜狐网,http://roll.sohu.com/20120210/n399679630.s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3月9日。

[46]袁鹏:《积极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第1期。

[47]张沱生:《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问题研思》,《战略研究》2013年第3期。

[48]张旗、梁蓬飞:《范长龙会见美国陆军参谋长奥迪尔诺——房峰辉会见美国陆军参谋长》,《解放军报》,2014年2月22日,第1版。

[49]张旗、梁蓬飞:《范长龙会见美国陆军参谋长奥迪尔诺——房峰辉会见美国陆军参谋长》,《解放军报》,2014年2月22日,第1版。

[50]张沱生:《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问题研思》,《战略研究》2013年第3期。

[51]赵小卓:《中美冲突不可能有胜利者,矛盾将长期存在》,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5-09/7674139.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3月7日。

[52]张沱生:《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增信释疑》,载王缉思,李侃如:《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9—104页。

[53]金灿荣、赵远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探索》,《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3期。

[54]同上。

[55]刘鸣:《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一项议题:国际规范与对外安全战略关系的协调》,《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第6期。

[56]杨鲁慧:《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57]赵小卓:《中美军事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环球网,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2014-11/5206955.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3月8日。

[58]姚云竹:《对中美关系的评估与展望》,《战略研究》2013年第3期。

[59]Carl Osgood,“U.S.-China Military Ties Take Another Step Forward”,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August 2013,pp.33-36.

[60]王缉思、仵胜奇:《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当代世界》2014年第10期。

[61]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2014”,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4_DoD_China_Report.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62]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2015”,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5_China_mitition_Power_Report.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63]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of Amercia,“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2015”,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5_China_mitition_Power_Report.pdf,最后浏览日期:2015年12月5日。

[64]Henry Kissinger,On China,The Penguin Press,2011,p.526.

[65][美]罗伯特·佐利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避免修昔底德思维》,田光强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

[66]王缉思、仵胜奇:《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当代世界》2014年第10期。

[67]Carl Osgood,“U.S.-China Military Ties Take Another Step Forward”,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August 2013,pp.33-36.

[68]郝智慧主编:《世界智库战略观察报告(2014年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6—57页。

[69]王丰丰:《美专家认为中美将利用战略安全对话拓展两军关系》,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7/08/c_116448356.htm,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70][美]罗伯特·佐利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避免修昔底德思维》,田光强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

[71]同上。

[72]Joseph S.Nye,“Work With China,Don’t Contain It”,The New York Times,January 25,2013.

[73]Chen Weihua,“Experts debate China-U.S.grand bargain”,China Daily,http://usa.chinadaily.com.cn/epaper/2013-06/12/content_16610793.htm,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74]Robert A.Manning,“The Future of U.S.Extended Deterrence in Asia to 2025”(October 6,2014),Atlantic Council,http://www.atlanticcouncil.org/publications/reports/the-future-of-us-extended-deterrence-in-asia-to-2025,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4月19日。

[75]J.Stapleton Roy,“China Defense Chief and Hagel Need to Find Balance for Pacific”,Wilson Center,https://www.wilsoncenter.org/article/china-defense-chief-and-hagelneed-to-find-balance-for-pacific,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芮效俭(J.Stapleton Roy),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驻华大使,在曼谷、香港、台北、北京、新加坡、雅加达和莫斯科等地担任外交官45年。出生于中国南京,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76]郝智慧主编:《世界智库战略观察报告(2014年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

[77]Denny Roy,“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Western-pacific”,East-West-Center,http://www.thediplomat.com/2014/01/us-china-relations-and-the-western-pacific/,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78]王丰丰:《美专家认为中美将利用战略安全对话拓展两军关系》,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3/detail_2013_07/08/27264816_0.s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79]David M.Lampton,“A New Type of Major-Power Relationship:Seeking a Durable Foundation for U.S.-China Ties”,Asia Policy,2013,16(1):51-68.

[80]J.Stapleton Roy,“Chinese Defense Chief and Hagel Need to Find for Pacific”,China Daily,August 19,2013.

[81]王丰丰:《美专家认为中美将利用战略安全对话拓展两军关系》,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3/detail_2013_07/08/27264816_0.s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82]刘易斯·邓恩(Lewis A.Dunn),美国前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助理署长(1983—1987在任),曾主持一系列有关防扩散、核裁军和核安全等问题的研究项目。

[83]黎弘、[美]刘易斯·邓恩、[美]拉尔夫·科萨主编:《构建长期稳定、合作的中美战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第216—224页。

[84]Avery Goldstein,“Chinas Real and Present Danger”,Foreign Affairs(FA),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9651/avery-goldstein/chinas-real-and-present-danger,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10月19日。

[85][美]罗伯特·佐利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避免修昔底德思维》,田光强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

[86]Scott W.Harold,“Expanding Contacts to Enhance Durability: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U.S.-China Military-to-Military Relations”,Asia Policy,2013,16:103-137.

[87]王丰丰:《美专家认为中美将利用战略安全对话拓展两军关系》,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3/detail_2013_07/08/27264816_0.s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2月26日。

[88]Avery Goldstein,“Chinas Real and Present Danger”,Foreign Affairs,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9651/avery-goldstein/chinas-real-and-present-danger,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10月19日。

[89]Mark Lionard,“Why Convergence Breeds Conflict”,Foreign Affairs,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9650/mark-leonard/why-convergence-breeds-conflict,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10月9日。

[90]郝智慧主编:《世界智库战略观察报告(2014年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65页。

[91]王缉思、仵胜奇:《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当代世界》2014年第10期。

[92]于洪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5期。

[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

[94]“Obam Speaks at West Point”(May 28,2014),Politico,http://www.politico.com/story/2014/05/obama-west-point-commencement-speech-full-text-video-107158,最后浏览日期:2016年4月19日。

[95]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第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