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彩回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彩回放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十三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论述。开启“十三五”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但是,天上掉不下来全面的小康。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时期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规划。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十三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论述。

——这是庄严承诺与宏伟蓝图的完美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为“十三五”规划指明了方向;“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发展举措,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支撑。

当新中国发展的车轮滚滚驶进“十三五”的时候,我们已到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这是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原则的有机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破蛹而出,让发展的“六大原则”更加坚定。

当“中国高铁”飞速驶入第一个百年的时候,一幅浓墨重彩的全面小康宏伟画卷正扑面而来。

“江山如此多娇。”当“十三五”的发展轴契合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节点之时,神州大地注定要在新的发展时期破茧化蝶,幻化出惊艳世界的“东方神韵”。

一、六大原则贯穿始终,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决战决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回答了在“两个一百年”奋斗征程,特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考和关注的发展课题。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列车也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面对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顺利实现?如何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前行?

全会旗帜鲜明,提出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六大原则。

全会目光深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一)人民主体地位——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归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把人民的主体地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然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第一原则牢牢地坚持下来。

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伟大论述,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真情告白,再到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解放与人民幸福顶在头上,熔铸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之中。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始终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从“一五”到“十三五”,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张白纸”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新最美的画卷”,在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征途上,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靠的就是一张又一张的发展蓝图,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接力,一番又一番的风雨兼程,我们党始终高扬着“人民至上”的旗帜,心中始终镌刻着“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坐标。

站在全面小康大门前,我们又进入一个历史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制定的“十三五”规划蓝图徐徐展开。开启“十三五”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它始终围绕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它牢牢锁定共同富裕目标,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所决定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

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原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忠实践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核心内涵。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民是否真正成为成果的享有者,是判断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标准。但是,天上掉不下来全面的小康。全面的小康,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需要海内外炎黄子孙一起努力,需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样的以人为本,人民信服!

这样的全面小康,人民期待!

(二)科学发展——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遵循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也有锁皱眉头的发展难题。如何坚持硬道理的同时,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进程中必须回答的一大课题。

我们不能苛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探索,正如我们不能苛求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所经历的坎坷一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和成熟的过程。“两个不能否定”也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结合国情,继承、发展的政治定力,更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开拓发展新境界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发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科学发展的崭新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又为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坚持科学发展,首要的是牢牢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围绕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科学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的理念,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今天,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前景,唯有创新,才能加速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协调得好不好,决定着发展的成败。绿色发展理念,决定着全面小康自然环境的基本色彩,决不能让黄烟滚滚、沙尘飘飘、雾霾漫漫成为一种常态,全面小康,不只是GDP的增长,更需要的是山清水秀、云淡天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放发展理念,就是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今天的开放应该立足于更高水平的开放,使开放更加丰富,更为深化,更具力度。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使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这样的科学发展,人民满意!

这样的发展理念,凝聚人心!

(三)深化改革——全面小康建设的内生动力

“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一条真理:不实行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遇到的挫折及惨痛教训也带给我们另一个深刻启示: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所谓“改革”同样也是死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即前往“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此后,他多次围绕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从两个“死路一条”的深刻认知,到两个“关键一招”的鲜明旗帜,深化改革向人们昭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立场坚定不移,必须破除一切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靠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同样也要靠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要靠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唯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和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样的深化改革,得民心、安天下,是人间正道!

这样的深化改革,是中华魂、是复兴路,是圆梦中国!

(四)依法治国——全面小康建设的可靠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没有一种社会氛围,比法治氛围更加公平正义,没有一种制度,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更为可靠。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坚守道德的底线,就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依法治国,不仅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可靠的保障。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用法治信仰凝聚社会正能量,用法治精神照耀百姓的新生活,用公平正义回应群众的新期待。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法治正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沐浴着公平正义的阳光,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这样的法治环境,人民崇尚,万众期待!

这样的依法治国,人民拥护,全力践行!

(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小康建设的胸襟胆识

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小康社会,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小康社会。它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就是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当中实现的,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也离不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中国作为拉动全球经济最主要的力量,我们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需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的力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既有着包容并蓄的宽广胸怀,也有着急公好义的品行节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开放胸襟,道义担当、传播文明的民族品质,不仅铸就了强汉盛唐的灿烂辉煌,也让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始终奔涌着创新的力量。

统筹好国内的大局,就必须立足于自身,把国内的事情办好,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统筹好国际大局,就必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增加我国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要在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中,把维护我国利益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担当。

这样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民族扬眉吐气,人民自豪激昂!

这样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前景更加广阔,发展更有力量!

(六)党的领导——全面小康建设的政治保证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回望历史,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两个“不可逆转”,靠的就是党坚强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90多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

我们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奋斗和牺牲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社会主义建设的举世成就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同样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目标既定,关键在于落实;落实之要,重点在于行动。要把全面小康“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党的领导就是“主心骨”。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属于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就能以最坚强的政治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

这样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然赢得人民的拥护!

这样的领导核心,坚强有力,必然能带领人民圆梦中国!

二、五大愿景心向神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阔画卷浓墨重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绘就了“十三五”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征程。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当“十三五”完美收官之时,一幅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壮阔画卷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经济运行“变速调挡”,百姓对美好愿景更有激励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增幅要求由过去的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质量上要求更具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上要求确保“两个翻一番”。增长速度、发展质量、发展目标的新要求,事关国家的大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意味着过去靠拼资源、拼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一去不复返,经济发展进入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新常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除极个别年份外,我国GDP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10年翻一番。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3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这样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

相应的,西方国家在3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逐步解决掉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因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资源浪费、工业污染、食品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在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集中显现。

这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如人的成长规律。30多年里,我们的经济实现了从成长期到成年期的跃升。从成长期到成年期,个头迅速长高、体量迅速变化;进入成年期后,个头和体量都不可能像成长期一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时候就需要把体格练得更加强壮。成长期的孩子一天一个变化、一天一个惊喜,这就是成长期的高速发展;进入成年期,生长速度慢了下来,但强筋健骨的任务却更加紧迫。这就是“变速调挡”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如何“强筋健骨”?就是经济发展在转向中高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产业曾支撑河北的半壁江山,玻璃产能也曾让河北光彩无限。但工业领域始终缺乏高新产业、高端产品,工业结构严重畸形;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落后;城市框架局促、三产活力匮乏,吸纳就业能力有限。这些问题既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成长期中必然遇到的“发展烦恼”“成长阵痛”,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强筋健骨”,就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体现到发展目标上,就是“两个翻一番”,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它衡量的是国家综合实力;一个是人民幸福指数,它满足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理念。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更为“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带动下,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取得重大突破:

未来五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整合的产业方兴未艾,想买个性化的汽车、家电、生活用品,通过智能手机就可直接向厂商订购。

未来五年,以航空领域为代表,我们的中高端产业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大飞机“C919”将翱翔蓝天,与波音、空客同台竞技,改革开放初期“衬衫换飞机”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未来五年,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将全面走向世界,在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基础上,“徒弟”终将超越“师傅”,新常态下先进制造业发展所带来的“高铁换大米”的景象必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未来五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在环保领域寻求国际合作、发展新的产业将成为人们的期盼,“资本换空气”将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未来五年,口袋鼓起来的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将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力“引擎”,马桶盖、奶粉再不用跑到国外去买,国产的品质更好、用得更安心。

未来五年,在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的过程中,进城入户的农民将与城镇居民一样,有着可靠的生活保障,无论是进城农民还是城镇人口,都享有一样的生活尊严,都拥有一样的发展机会,都梦想不同的出彩人生……

这样的“变速调挡”,让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显全面小康的“温度”。

这样的经济中高速增长,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凝聚起每一个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力量!

(二)居家生活殷实富庶,百姓对美好愿景更有获得感

未来五年,在国家政策兜底的前提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涌东方,各类新产业、新业态的大量涌现,为百姓充分就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未来五年,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和普惠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教育公平将成为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最大公平,沐浴普惠教育阳光的百姓,成长进步空间更加广阔,上升渠道更加通畅。

未来五年,医保医改和社保体系建设也将更加贴近百姓诉求,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基础设施的基层倾斜,让困扰人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医保和社保体系的扩面及全国统筹,让异地看病养老的人们彻底告别无法跨地、跨省结算的“烦恼”。

未来五年,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挤泡沫中,随着廉租房、保障房、棚改房等各项惠民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每一个家庭都将拥有一个圆梦的“温暖小窝”。

未来五年,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让精准扶贫更加温暖贫困百姓的生活。随着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到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到那个时候,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再是梦想,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也将带给百姓更多的获得感。

这样的奋斗目标,引领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样的全面小康,温暖着百姓对民族复兴的梦想!

(三)社会风尚昂扬向善,百姓对美好愿景更有自豪感

全面小康,核心是全面。它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铸造小康社会的精神之魂,让小康社会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劲,就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起中华民族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精气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的是理想信念,塑造的是道德素质,培育的是文明风尚。

未来五年,更加辉煌的发展成就和更加鲜明的精神引领,将激发起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成为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各种诋毁或抹黑党的领导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不良图谋,终将如螳臂挡车,被人民所唾弃、所不耻。

未来五年,我们将用思想、道德、法治等各种力量,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和诚信互助的社会氛围,将一扫“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阴霾,随之而来的,将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行动。

未来五年,我们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塞满“钱袋子”,更能充实“脑瓜子”,文化产业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随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持续扩大,我们带给世界的,不仅有精良的“中国制造”,更有精美的“中华文化”,在展示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中华文化也将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进一步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形象和中国气派。

这样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充实,激励人心、鼓舞士气!

这样的文化传播,生动而震憾,温文尔雅、大国风范!

(四)锦绣大地碧水蓝天,百姓对美好愿景更有幸福感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将引领我们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定了我们在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过程中,要把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作为重要内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未来五年,我们必将在突破环境和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转方式,要转出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调结构,要调出环保、节能的经济结构;补短板,要补齐治理污染、生态修复的短板。

未来五年,随着国家在环保领域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划分和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建成,森林覆盖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将明显增强,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必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头脑中深深地扎下根来。经济发展,将以不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政治进步,将以保护环境作为保障人民生存健康权的首要条件来衡量;社会文明,将以修复生态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指标来明确;文化繁荣,将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增强全民文明意识的重要内容来推进。

未来五年,我们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组合拳,必将彻底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污染排放物的循环再利用,将为环保产业的新发展开辟广阔前景,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出行,人居环境将明显改善。

未来五年,我们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率必将大幅提高。我们已经成为太阳能利用大国、核能技术开发强国,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把放错位置的污染转化为发挥效能的资源,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都将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将更加宽广。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样的美丽中国,人民期待!

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这样的生态修复,人民满意!

(五)中国道路独领风骚,百姓对美好愿景更有自信感

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铿锵有力,展示出中华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寻找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道路上艰辛探索。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在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课题过程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无比广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有机统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拓展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新境界。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

未来五年,我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将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石”将更加稳固牢靠。

未来五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民民主将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管理的渠道将更加畅通,各类关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听证会、咨询会不仅让各界代表直接质询,而且通过网络直播,普通群众用手机也能直接参与到意见征集中来。

未来五年,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整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法治之花将开遍中华大地。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的对外开放格局将更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特别是随着新时期军改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将让中国梦、强军梦变为现实。随着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将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将更加巩固……

这样的中国道路,让民族更加自信,令世界无比敬佩!

这样的中国形象,让人民更加鼓舞,令世界无比赞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万里长征,即将开赴抗日前线之际,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这首激励斗志、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80年后的今天,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华大地更加艳丽多娇。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戮力攻坚,共同绘就全面小康社会新画卷,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的灿烂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