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各项事业的整体推进指明了方向。
——这是发展布局与发展目标的相互交融: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棋局”,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气势如虹。
它让区域发展的“金角”“银边”开始同频共振,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得以破解,经济社会的“短板”迅速补齐,两个文明建设的推进更加协调,军民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这是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的相互促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协调发展的“先手棋”,让我们更加信心满满、豪情万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共同发力,中华大地迸发出蓬勃活力,协调发展理念为各项事业的整体推进找到了精确的“支点”。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当“十三五”的画卷上舞动起协调发展的“彩练”,一幅灵动的“水墨丹青”赫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区域发展的协调,让华夏大地满园同春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这首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传唱于80年代初的经典歌曲《我爱你,中国》,不仅生动地唱出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描绘了中华大地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和壮丽画卷。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自然条件差异、市场与资源环境不同、政府体制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存在较大差别。1979年的春天,随着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儿”,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战略“棋局”,从包括福建的厦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等在内的东南沿海一带省市率先突破。在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和物质基础之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继实施,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仍不平衡,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地区利益协调困难,基础建设布局重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缺乏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导致区域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难以流动和优化组合,比较优势不明显,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并带动产业集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当我们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三大战略”的实施,又为协调发展理念注入了新的内涵,开启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崭新篇章。
大战略彰显大手笔大思路,大胸怀源自大责任大担当。
这是推进华夏大地整体发展的当空“彩练”,更蕴含着协调发展理念的哲学思维。
它春风化雨,让区域发展的各项战略协调联动,共同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齐头并进。
它长袖善舞,与民族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让中华大地唱响一曲协调发展的时代长歌。
“一带一路”战略——舞动彩练“飞”起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东部沿海和西部沿边共同发力,中部腹地和沿海、沿边、沿江地区协调联动,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助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合作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渤海明珠”亮起来。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发达的中心,落后的腹地”这一囧状,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将得到有效化解,京津冀区域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新的城市群将如一颗明珠,在渤海之滨熠熠生辉。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身系彩带舞起来。纵观人类文明史,大江大河始终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发源地。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它既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又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也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它犹如一条彩带,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女娲补天裂、刑天舞干戚……中国古代创造了无数个超越自然力的神话故事,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发展进步中的祈盼和梦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项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我们必将以改革创新破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对宏观经济的促进、带动作用,培育更多新的增长极,创造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发展奇迹。
(一)“信天游”再奏新曲
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对接“一带一路”中迎来了“升级版”。2013年11月28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古都西安的新筑火车站正式开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始点,西安再一次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和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着眼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各项举措的深入实施,让西安这座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成为中国西部,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
放眼整个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战略为西部大开发拓展了广阔的国际空间,以兰新高铁、沪昆高铁为标志的西部十二省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缩短了时空和地域的距离,让过去封闭的西部内陆,变为面向中东欧、南亚和东南亚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从黄土高原上唱出的“信天游”,正穿透2000多年的丝路时空,化为协调区域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的“中国风”,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新曲”。
(二)“二人转”舞出新律
曾几何时,为新中国工业奠基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东北地区,受计划经济“烙印”和传统思维影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国企改革任重道远……居住在棚户区的职工盼望着衰落的“二人转”能再度崛起,重续辉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对东北全面振兴明确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绘制了宏伟蓝图。在中央政策引领下,东北地区开始破茧化蝶,舞动出“二人转”新的时代旋律。始建于1960年的老国企吉林化纤,通过转型发展,研发出阻燃、蓄热纤维等多项专利产品,远销海内外,让吉林成为化纤纺织的重要创新原料基地。在黑龙江,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哈尔滨锅炉厂,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凤凰涅槃,海水淡化技术紧跟时代潮流,老国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放眼东北这块黑土地,中车长客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了世界,全球轨道交通领域,“中国标准”已经领航世界。与此同时,吉图珲高铁、哈齐高铁、沈丹高铁、哈大高铁等高速铁路大动脉合纵连横,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形成了多个高铁“经济圈”,为东北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代的“二人转”,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的“暮气”“俗气”,取而代之的,是令世界赞叹的“中国风韵”“中国力量”!
(三)“龙船调”再增动力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相邻省份区位优势的真实写照。中部六省用全国10.7%的土地,承载着全国28.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20%的GDP,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在贯穿中部省份的同时,还连接着东西部其他五个省份,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带。2016年1月,中央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把长江经济带战略放到了实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联动的高度来谋划,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以武汉、长沙、郑州中部地区城市群为代表的中部崛起速度和崛起形象,开始比肩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湖北省在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提出了“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发展纲要,明确了建设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祖国立交桥”,长江中游核心增长极、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发展定位,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引擎。
诞生于湖北恩施大山深处的民歌《龙船调》,向历史和未来发出了“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的呼唤。如今,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正在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重要推动力量,加速崛起。长江两岸回荡着的新时期《龙船调》必将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持续发力下,增添新的动力,中部发展的航船也将在长江经济带的助推下,扬帆远航。
(四)“步步高”唱响东方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首富有广东民乐特色的通俗歌曲《步步高》,生动诠释了东部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敢闯敢做的大无畏气概。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热潮——环渤海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如火如荼,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蓄势待发;长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的“箭”已搭上沿海绷紧的“弓”,“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让“射天狼”的梦想指日可待;东南沿海和珠三角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航程已经开启,中国发展的“快车”欢迎任何国家“搭乘”……这是东方巨龙腾飞时特有的胸怀,这是大国崛起时特有的“东方神韵”,协调发展的理念为这种胸怀、这种神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刘三姐”再展歌喉
2015年11月13日,随着穿越高黎贡山6.68公里的特长隧道——独龙江隧道全面完工,这条连接大山深处人口最少民族独龙族的致富路、小康路正式建成通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独龙族人民表示祝贺。投资数十亿元,修建96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只为4000多名在大山深处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同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中央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中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发力,做出了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庄严承诺,让贫困弱势群体充分沐浴改革发展阳光,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系列脱贫解困重大举措的实施,让土地贫瘠、交通封闭、致富无门的群众再展歌喉,过上“边采茶边唱山歌”的幸福生活。
“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广西区委、区政府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整乡推进,以超常规力度向扶贫“硬骨头”宣战,特色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各类精准扶贫模式亮点纷呈,让好山好水的广西有了好产业,让想富盼富却无门路的农民有了新技能。瞅着山头长势喜人的核桃树和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核桃产业,广西凤山县同乐村村民陆祥明满脸喜悦,“再过几年,棵棵都是‘千元树’哩!”他身后,漫山遍野,一棵棵绿色“核桃银行”,正拔节生长,承载起村民们的致富梦想。
二、城乡发展的协调,让城市农村同频共振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我们处在从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协调发展的理念为城乡走向全面融合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全面的小康不能只是城市的无尽繁华而农村却旧貌依然,全面小康也不能只是城市经济的一枝独秀而农村发展却步履蹒跚。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全面建成的小康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小康,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协调共进的小康,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只有这样,才能使都市“交响乐”与农村“小夜曲”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才能实现我们的发展愿景。
(一)县域经济群星璀璨,县域发展充满活力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城市体量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城市街道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尽显城市发展的无限魅力。然而,在繁华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农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在城市发展巨大的“虹吸效应”下不断萎缩。如何在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立足中国国情,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这是中央给出的明确答案。
从“城市化”到“城镇化”,一字之差,协调发展理念已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但在资源利用方面却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就是要充分“盘点”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高效益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三增”目标。
在河北,全省有135个县(市),但县域经济始终是河北发展的短板。2015年国家公布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当中,河北无缘前十,前三十名中,仅有三河在第29名的位置上;前一百名当中,也仅有三河、正定、固安上榜。河北的县域经济已经到了必须扭转发展困局的关键时期。
这是一次在河北县域经济发展史上起重要推动作用的会议。
2015年9月23日,全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书记赵克志就县域经济发展,为各县(市、区)的党政领导、传导责任和压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突破……县域经济发展要贯穿一条主线、坚持两轮驱动、促进三个集中、实施四大战略。一条主线,就是建设经济强县、建成全面小康。两轮驱动,就是改革驱动、创新驱动。三个集中,就是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县城集中,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四大战略,就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开放带动战略。要通过努力,到‘十三五’末,推进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大台阶”。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河北的县域经济开始集中发力。正定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始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主动融入省会中心城市经济圈,大力发展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等服务城市经济的相关产业,产业增幅达80%以上;固安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则重点盯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上,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高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无人机产业化、OLED照明技术的引进,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联袂落户固安,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县情,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中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河北迎来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热潮。
(二)小城故事引人入胜,特色城镇蓬勃发展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上世纪70年代末,由台湾歌星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风靡大陆,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进入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寻觅乡愁的心灵企盼。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十三五”回应了人民对未来新生活的期待。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进入到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乡情乡韵有了别样的体验。
靠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农村城镇比不过现代都市;而靠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现代都市与农村城镇比起来却望尘莫及。
推进新型城镇化,让流转土地的农民就近融入城镇,把农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吸引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这是中央在“十三五”中关于协调城乡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类富有地域风情、文化特色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在广袤的田野上蓬勃发展起来。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家游、农家乐发展,开辟农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新途径,邯郸市明确提出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农村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邯郸市委特别要求,把农村变成城市不是美丽乡村,体现农村本色、具有城市品位才是美丽乡村;整齐划一、千村一面不是美丽乡村,彰显个性、体现特色才是美丽乡村;单靠财政投入、为打造而打造不是美丽乡村,产村融合、群众参与、良性持续才是美丽乡村;单纯提升硬件、为美丽而美丽不是美丽乡村,丰富文化内涵、美给群众才是美丽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邯郸市还明确了干什么和不干什么的问题,干什么——要做净环境、做美生态、做实产业、做出特色;不干什么——不刷白墙、不砍树、不推房、不填坑、不用彩钢瓦、不过度硬化。这种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回应农民呼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做法,把广大农民内心建设美丽乡村的强烈渴望有效地激发出来。邯郸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居则居”的功能定位,将全县划分为“文化古迹示范区”“枣乡文化示范区”等6个特色功能片区,倾力打造“让鸟儿回来、让年轻人回来、让民俗留下来”的乡村风情,走出一条符合县情特质的美丽乡村创建新路子。谢南留村的知青长廊、小堤村的纪念展馆、东堤堡村的葡萄架、东城子村的影壁墙……如今的邯郸县,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典雅的文化氛围清新扑面,一处处美景如诗如画,既提升了农村生活品位、改善了农民人居环境,也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开辟了新的空间,城市的人们在这里寻找久违的乡愁,农民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市农村共同繁荣
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共同繁荣,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十三五”时期,中央将加大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这些利好的消息无疑让广大农民朋友目不暇接——农村宽带畅通、农村道路便捷、农村自来水入户、农村照明完善、农村环卫清扫等等,这些城市有的,农民也要有;农村的健身路径完善、农村的文化中心修建、农村的卫生院改造、农村的办学条件改善等等,这些以前没有的肯定要有,不完善的会尽快完善;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农村的社会治理、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以及平安乡村建设等等,这些农民早就期盼的事儿,要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力度推进;对农村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对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等等,惠民政策会越来越多。
特色城镇让农民日子过得更舒心,美丽乡村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三、两个文明的同步,让民族精神自信自强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仅是物质文明,更包含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念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步繁荣提供了理论引领和途径遵循。
(一)坚定文化自信,筑牢民族精神信仰
没有精神信仰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更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引领,为精神信仰的坚定提供了强力支撑。中华民族之所以打开民族复兴的大门,就在于她的领导核心始终用先进的理论引领着民族前行的航向,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又在实践发展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民族发展更有“主心骨”,人民更有“精气神”。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人民三个层面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要求同频共振,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致力于民族复兴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体人民所践行,让中国梦深入人心,更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激荡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祝福;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回应着全体人民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企盼,也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在头脑中牢牢地扎下根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弘扬,让我们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更加富有缤纷的色彩和暖人的温度……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有着如此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中华民族何惧艰难万险?中国人民何惧污泥浊水?有了这样的精神风貌,有了这样的精神信仰,我们何愁迎不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增强文化自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015年8月4日,史诗级抗战大剧《太行山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创下了央视收视率的新高。这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邯郸市委市政府等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剧目,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透过历史对未来的思考。火火的电视剧,满满的正能量——这是河北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一个真实缩影。
“十三五”期间,中央将把建设完善、便民、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任务,突出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搞活群众活动“三个重点”,着力通过“文化民生”建设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而保障群众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由此,农村文化设施落后、文化活动单调的现象将大大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将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各类文化大院、村民文化中心,各类娱乐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城里放映的大片、城里好看的剧目搬到农民家门口来公演……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将不再是梦。
2016年3月22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群工部副主任王群星到邯郸市峰峰矿区调研,坐落于闹市区的“阅读吧”吸引了他好奇的目光,两间面积不大的屋子四周,摆满了由全区干部群众自发捐赠的各类图书,十几位读者正在明亮的灯光下专心阅读,由志愿者担任的管理员正小心地整理着图书,这是峰峰矿区建设书香社会的一个真实缩影。像这样由政府机关免费提供场地、群众自发捐赠图书、志愿者义务管理、无偿向群众开放的“阅读吧”,已经遍布全区11个乡镇,生动地诠释了中央倡导全民阅读的精神,营造了温馨的文化氛围。
(三)致力文化自强,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纵观全球,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的博弈、软实力的竞争,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领跑世界的重要载体。2014年8月3日,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该中心的成立,为邯郸太极文化的对外传播搭建了更加宽广的舞台。近年来,邯郸学院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与国家孔子学院战略融合,建立了太极文化国际培训基地,积极向海外宣传太极文化,先后向8个国家派遣了60名太极拳教师和志愿者,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海外太极拳爱好者参加该院太极拳夏(冬)令营。邯郸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和新水平,通过充满中国风韵、邯郸特色的太极文化,得以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文化也开始被世界所尊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已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它们在向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教学资源和服务的过程中,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主要内容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截至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进程中,由经济大国向文化强国不断迈进的引领力。
四、军民融合的加快,让强军之梦扬帆远航
家不可一日无门,国不可一日无防。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屈辱史、悲惨史更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守护。
(一)军改深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2015年3月29日,随着也门局势紧张、战火升级,一艘中国军舰停靠在也门港口亚丁,开始撤离中国公民。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挎着“双肩背”,一手拎着矿泉水瓶,一手拉着海军女兵,海滨漫步似的走向撤侨的战舰,这一幕被在场的新华社军事记者白瑞雪捕捉到,她用充满温度的笔触,写出了《国家有能力撤侨,咱才有机会撒娇》这篇充满震憾力的博文。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而见证撤侨场景的那幅照片也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无限自豪。因为撤侨这一饱含家国情怀的行动,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决心和军队的实力。
作为珍视和平、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我们不会谋求世界霸权,更不会与西方国家展开军备竞赛。但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必须与我们的发展步伐相适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统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牢牢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让中国梦强军梦有了更坚实的依托和更可靠的保证。
(二)军地良性互动,军民协同创新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全方位、高领域和更深层次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军地良性互动、军民协同创新中,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既是强军之道,更是强国之路。
以军事装备发展引领工业设备方向,用工业设备水平提升军事装备质量,这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几年,无论是网络上的消息还是媒体公开报道的内容,都让中国的“军迷”们大呼过瘾,J20一飞冲天、J31后来居上、J15整装待发、大“胖妞”风鹏正举……立志航空报国的中航工业被无数“军迷”和广大网民纷纷点赞。然而,更让人们自豪的是中航工业以军事航空带动民用航空发展所走过的辉煌足迹——靠着雄厚的技术支撑,中航工业研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JR21支线飞机已经开始翱翔于祖国的蓝天。2015年11月2日,这个大飞机梦想的圆梦时刻,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首架大型客机,在浦东基地厂房正式下线。涡扇客机特别是大飞机制造被称为工业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始终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这颗明珠,如今终于闪烁出了中国的光芒,而且一亮相便身手不凡。这是中航工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引以为豪的壮举。
不仅如此,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航的直升机也实现了由技术引进、测绘仿制到自主设计的重大飞跃,形成了军民结合、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产品格局。2013年12月19日,石家庄爱飞客航空俱乐部成立,担当主力机型的,便是由中航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共同研制生产的轻型多用途飞机——“小鹰500”。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人能买得起、便于驾驶的中国“小鹰”,在飞出国门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开展航空运动的需求。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十三五”时期的军民融合战略就要在促进经济领域和国防领域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上突破,在加强军地基础设施、产业、科技、教育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统筹发展上集中发力,加快军工体系开放竞争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工程,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新时代的军民融合发展,让中国梦强军梦更加贴近百姓,也更加温暖我们的生活。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1933年的夏天,身处逆境中的毛泽东,途径大柏地,回首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历程,有着坚定信仰的一代伟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这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不朽诗篇。
8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阶段,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样需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要我们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把“十三五”的宏伟蓝图描绘到祖国的大地上,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来“装点此关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