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李玲
人物小传:李玲,中国农大附中物理老师。2007年年底,她被调到该校任 “高班”(班里学生为从新疆到内地读高中的学生)物理老师,从2008年9月开始担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8年来,她把全部精力和情感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为帮助学生们尽快适应从新疆到北京的学习生活,她用自己无私与辛劳的付出陪伴着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她带教的疆高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她被学校聘为第一届班主任工作室指导老师,主持并承担校级班主任培训工作。2013年12月被评为 “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市级)。2013年3月被评为首都 “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市级)。2015年9月被评为海淀区优秀 “四有教师”。2015年12月被评为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
清晨,迎着朝阳,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声在中国农大附中校园回响着。列队整齐、高唱国歌的近两千名学生中有来自新疆“内高班”的群体。这些俊朗、漂亮、充满朝气的新疆学子们在旗帜下显得格外引人瞩目。1年、2年、9年过去了,一批批 “内高班”学子们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来这里读书,感受着首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着第二故乡的亲情,感受着老师们的浓浓爱意。 “内高班”班主任李玲老师带教的学生们升学率达100%。她像母亲般陪伴着学生们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 “李妈妈”。每当听到这样的称呼时,自豪感和价值感在李玲心中激荡着,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总在她脑海里闪现着……
内高班,让梦想从这里启航
绿茵茵的草地、宽阔的大操场、线条流畅的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规模壮观的图书馆,让整个校园到处散发着温馨、浓郁的书香气息。物理老师李玲是一名军属。她的爱人从河南部队被调到北京某部后,2007年年底,她也被调到中国农大附中任 “内高班”物理老师。从踏进这座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对这里有一种亲切感。
2008年7月12日,李玲接到学校通知:“内高班”的老师到校开会。她暗想:快开学了,不知对 “内高班”的代教老师有什么新要求?
她早早来到学校会议室,高兴地跟老师们打着招呼。
这时,赵运乾副校长郑重地对李玲说:“李老师,开学后,你来当高一‘内高班’班主任吧!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啊!”
“什么?让我当 ‘内高班’班主任?我能行吗?”李玲有些忐忑不安,自己被调到中国农大附中任教时间还不满一年,全身心给新疆孩子们教课还行,若是当班主任怕是干不好。再说,儿子马上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可是学生生涯的起点,也是帮儿子学会读书的关键时刻。有着10多年教学经验的李玲,早就为儿子迈进校园第一步做了详细的学习规划,但突如其来的事,把她的计划全打乱了。她低头深思着,内心纠结着。如果接下这个任务,就意味着不能把太多精力用在儿子身上了。
赵副校长见李玲沉默不语,又用征询的语气说道:“学校考虑让你当 ‘内高班’班主任,是因为你在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任教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尤其被调到我们学校后,你讲课的方式和待人处事的方式很受学生们欢迎。师生们对你评价高!”
李玲听了赵副校长的话,谦虚地问:“您看我能干好吗?”
“行,肯定行!不过,你在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在你儿子身上的多一些。要不,你先跟家人商量一下再回复我吧!”
有着山东人直爽性格的李玲,不再多想什么,干脆利落地回答:“既然领导信任我,把重要的担子交给我,我就一定干好。我爱人也会支持我的!”
现场几位领导和老师都向李玲投来敬佩的目光。
“咣当,咣当”,列车与铁轨在撞击声中强有力地行进着,由乌鲁木齐向首都北京驶去。2008年中国的铁路交通不如今天快捷,行程3100公里的路程,需要70多个小时。坐在车厢内的李玲,看着她和同事们从新疆带来的80名优秀新生,心潮澎湃:自己将与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了。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要营造一个氛围,让他们学习有所提高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沙漠、戈壁、田野、村庄和隐约可见的城市建筑,从车窗外一闪而过。学生们兴奋地睁着大眼睛望着窗外,似乎要把外面的景致全部收进眼里。他们带着对首都北京的憧憬,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神情显得格外激动。
“内高班”是国家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而专门设立的。自2000年开班以来,每年内地一些学校都要招收一批新疆各民族应届初中毕业生。李玲所在的中国农大附中,从2007年开始便成为海淀区唯一一所开设 “内高班”的学校。
为了尽快拉近与新疆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李玲来乌鲁木齐之前特意把带有照片的名单看了许多遍。她要求自己要在短时间内记住名单上80个孩子的姓名,在回北京的列车上,李玲基本上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这让学生们既惊讶,又有一种亲切感。
“老师,我们去的学校是什么样呢?”“我们能吃上羊肉吗?”“北京有多大?那里有许多汽车吗?”“那里……”听着学生们好奇的问话,李玲微笑着说:“我们的校园很安静,有着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干净整洁的宿舍,还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汉族同学。北京很大,很漂亮,周末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学生们满脑子想象着北京的一切,太想尽快了解那所神秘而又向往的学校了。
聊天中,李玲也问学生们:“你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呢?”“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家乡美丽吧?”“你在北京读高中时有什么规划吗?”学生们看到李玲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纷纷举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回答着,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神情,露出孩子们活泼的本真,让原本陌生的学生们也开始了交流,让原本安静的车厢里立刻充满了欢笑声。
“会唱家乡歌的同学,来一曲吧!”为活跃车厢里的气氛,为调动学生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李玲鼓励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们率先亮相。她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果然,3名男生大大方方地站在车厢里唱起了自己民族的歌曲,博得了阵阵掌声。
“你们谁会唱国歌呢?”李玲看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学生问道。
有几名学生高兴地举起了手,大声说:“老师,我在学校里学过。我会唱。”然而,还有许多学生面面相觑,不好意思地挠着头。
李玲没有失望,笑着对他们说:“开学那天,学校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现在就学会唱国歌,好不好?”
“好!”学生们高兴地回答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经过李玲一句句认真教唱,国歌声立刻在车厢里沸腾了。这些来自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等民族的学生们被高亢激昂的歌声感染着。心与心的距离在飞奔的列车上一点点拉近。他们的心早已飞到令人向往的首都北京,飞到中国农大附中的校园里。他们渴望着,让美好的梦想在 “内高班”里启航。
成长岁月,有 “妈妈”倾心守候
步入高中班的学生正值如花的年龄。对于他们来讲,眼前的一切跟李玲老师描述的一样,既陌生,又熟悉,置身其中,校园里温馨舒适。一些农牧民的子弟露出了笑容:“这里比我们家乡的校园环境好多啦!”
中国农大附中在开设 “内高班”的第一天,就为所有代课老师们树立了“先做父母,再做老师”的教导理念,让老师们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化解孩子们远在异乡的孤独感。在这方面,李玲可以说信心满满。她以加倍的努力做足了功课。
李玲看着被分在自己班里的46名学生,暗自思忖着:他们各自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区别。他们的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汉语很流利,而有的仅会用简单汉语交流。以后要因材施教,先让他们认识到说汉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多帮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生活上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
“内高班”的学生大部分从偏远边疆的农牧民家庭里走出来。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北京这样现代化的大都市,眼前的一切都很新鲜。
“老师,卫生间的这个桶是干什么的?”“老师,这个管子怎么出水呀?”面对学生们提出的简单问题,李玲耐心给他们解释,还让他们养成定期洗澡的好习惯。这些在内地孩子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细节,她要亲自照顾到位,手把手教他们尽快习惯北京的生活。
正处在发育阶段的 “内高班”的孩子们,其思想尚处在未成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正确引导。如何管理好这些学生?如何让他们在这里圆满度过高中生涯?李玲感到挑好肩上的担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她和同事们经常交流经验,分享与 “内高班”学生们打交道的感受及收获。
为了让 “内高班”学生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学校专门新建了清真食堂,聘请维吾尔族师傅做清真饭。李玲在观察学生就餐情况时发现,几名性格内向的学生每次都等大家吃完后才走进食堂。于是,她主动找那几名学生谈心,了解到他们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与大家进餐。找到原因后,她主动陪他们在食堂就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集体生活观念。一天、两天、半个月过去了,这几名学生逐渐卸下思想包袱,解除了紧张感和防备心,主动与其他同学打招呼了。看到学生们欢快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都能融入大家庭的生活氛围,李玲打心眼儿里高兴。
8年里,李玲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把全部母爱都倾注在这些学生们身上。她能熟记班里每个学生的生日,若看到有的男生踢球或是在大操场上活动时划破了衣服,就及时给他们缝补好。发现有的女生痛经了,她会及时为女生送去红糖姜热水,以减轻腹痛。发现有的学生眼睛近视了,她就带孩子去同仁医院验光配镜。
教师节和母亲节来临时,李玲总能收获来自孩子们的贺卡:“李玲老师,您跟妈妈一样关心我,爱护我,今生难忘……”“李妈妈,是您让我树立了信心,在很短时间内提高了成绩。您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好妈妈……”这些来自学生们心底的感恩和祝福之声,让她感受着孩子们质朴情深的纯真。
“如果 ‘内高班’的学生有病了,就带他们去大医院或是专科医院就诊治疗。”这是中国农大附中为新疆学生们定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2010年12月15日,高一 (3)班 “内高班”漂亮女生阿依努尔参加课外活动时突然摔倒在地,被同学们搀回宿舍,但剧烈的疼痛让她掉下眼泪。李玲知道后心里很着急,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李玲带着阿依努尔到积水潭医院检查。
经诊断后,骨科医生对李玲说:“这位女生先天性骨骼发育有问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病痛。随着她的年龄增大,病情还会加剧。建议最好做手术。”
这个结果让李玲吓了一跳,让阿依努尔也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学校领导研究决定:要为她治好病,不能让一名 “内高班”的学生掉队!
住院后的阿依努尔看到病房里的患者发出痛苦的喊声,心里很害怕。为缓解阿依努尔手术前的紧张心理,李玲每天在学校讲完课后都冒着寒风匆匆赶到医院,陪在阿依努尔身边,让她吃到可口的清真饭菜,给她讲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为她补习落下的物理课,看着她把饭一口口吃下去。
然而,医院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允许患者亲属晚上在病房里陪护。李玲不忍心看到阿依努尔失望、害怕的眼神。遇到查房的护士,她就跑到厕所里躲起来,等查完房后,再带着笑意悄悄回到阿依努尔的身边。
就在做手术的前一天,阿依努尔仍露出惊恐的眼神,紧紧握着李玲的双手。此时,她最需要亲人的温暖。她把李玲已经当成自己的 “妈妈”了!
“不怕,孩子,有我陪你呢!”李玲笑着安慰阿依努尔;同时,她想到孩子手术后短时间内不能下床活动,就对阿依努尔说:“走,我带你到医院附近的清真饭店吃饭吧!给你换换口味,还可以到外面逛逛。”
那些天,阿依努尔看到李玲老师在自己住院前后去排队挂号,为自己送饭,每天不顾自己的疲倦往返于学校与医院之间,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的关爱,每时每刻感动着她的心。
第二天,阿依努尔在进手术室前的那一刻向李玲露出了坚定的微笑。
原定两个小时的手术,因病情复杂时间延长了。
李玲和从新疆匆忙赶来的阿依努尔的父母焦急地在手术室外等候着。
李玲清楚地记得,12月22日中午12点,阿依努尔被推进手术室,经过5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护士推着躺在滑轮床上的阿依努尔出了手术室。她欣喜地看到父母来了,还有日夜守护自己的李玲老师、古则力老师,感动地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学校领导安排出院后的阿依努尔住进学校病号房。出院的第二天,正是中国传统节日元旦。那天清晨,阿依努尔正在吃李玲老师送来的早餐时忽然听到轻轻的敲门声。让阿依努尔没想到的是,来人竟然是赵校长、李主任和几名教课老师。他们手里提着慰问品关切地问:“好些了吗?注意好好休息!”“别担心,有我们守护着你呢!”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如春风般在阿依努尔心中轻拂着。她和父母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阿依努尔养病的日子里,清真食堂的杜师傅及时送来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李玲、徐强、谷黎芳、姜平、毛春桃等一些代课老师们先后为她认真耐心地补习功课。
几天后,阿依努尔的生日到了。李玲带领全班同学到病号房看望她,给她送来精心制作的贺卡,给她买来生日蛋糕。大家围在她的床前,鼓励着她:“你会很快好起来的”“我们一起来北京上学,也要一起毕业!”“我们要一起上大学!”看到一张张善意的笑脸,听到一声声真挚的祝福,接过一个个饱蘸深情的小礼物,躺在病床上的阿依努尔在这个冬季里被 “大家庭”浓浓的友情温暖着,幸福的暖流在她心里翻滚着,沸腾着。
一首首用不同民族语言高唱的 “生日快乐”歌曲,在房间里汇聚成爱的海洋,在大家心中涌动着。那天,尽管阿依努尔用双手拼命擦着眼泪,但泪水不争气地潮湿了脸庞,浸湿了枕巾,让阿依努尔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难忘的生日。
阿依努尔的父母看到眼前的情景,激动地流着热泪,对李玲说:“我没想到女儿能在北京这么好的环境里读书,能遇到如同父母般关爱的老师,还有这么多如同兄弟姐妹般热情的同学,真是太谢谢啦!”
热情与无私感动着这对新疆朴实的牧民夫妇。回新疆前,他们特意为李玲献上一面 “大爱无疆,春风化雨”的锦旗。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握着李玲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2013年7月,阿依努尔以优异成绩考上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英语系。李玲听到这一喜讯时,那种丰收后的喜悦在她心中久久缠绕着,难以忘却。
热血沸腾,随祖国脉搏一起跳动
“我终于看到故宫啦。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宫殿型建筑。”“我游览了被誉为 ‘皇家园林博物馆’的颐和园。”“哈哈,我还登上了雄伟壮观的长城,当上好汉啦!”“我在国庆节那天,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升国旗啦!”“我终于看到大海啦!”
“内高班”学生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了北京的著名景点,感受着这座具有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大都市散发的勃勃生机;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时,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祖国的日渐强大,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感在他们心中荡漾着;让这些离海洋最远的孩子们到北戴河感受大海潮涨潮落的气息。他们带着满足的笑脸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记录参观后内心的感受,及时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向远在新疆的父母汇报。
“内高班”学生们在感受秀美景色的同时,学校还组织他们参观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等,让他们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艰难历史和百年沧桑,认识到如果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就没有幸福的今天。让李玲倍感欣慰的是,这些活动对学生们触动很大。许多学生主动申请加入共青团组织,表示一定要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争做新疆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在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学习,还能在京城饱览秀色怡人的风景,是 “内高班”的学生们即便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冬去春来,“内高班”的学生们从点点滴!中感受着海淀区政府给他们的全力支持,感受着党和国家给新疆农牧民子弟的深切关怀,认识到自己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学校以各种形式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他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共同分享祖国腾飞的喜悦,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各种文艺活动、科普活动、公益活动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在北京读书的日子里,收获着希望,收获着梦想,自己的血液也早已融入祖国跳动的脉搏中。在李玲的电脑里珍藏着许多 “内高班”学生们课外活动的照片。看着孩子们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她总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些孩子学业有成后,将对新疆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是新疆未来的栋梁,而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学校自成立 “内高班”以来,孩子们也很争气,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升学率达100%。有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的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2015年被调到中国农大附中工作的校长王军,在前任领导工作的基础上,为 “内高班”的学生们制定了长远的规划,将邀请毕业的学生重返校园,用自身体会鼓励学弟学妹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争做国家发展建设的栋梁。
学生们在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凝聚着 “内高班”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大家拧成一股绳,为 “内高班”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铆足了干劲。
每年暑假开学后,李玲都要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让来自新疆伊犁、阿克苏、和田、库尔勒等地的学生们登上讲台,讲述自己回家乡的感受,讲述家乡的新变化。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有的人说家乡新修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有的人说当地政府投资进行棚户改造,家人都住进了新房子,还有的人说自己家的果树收成好,有不少收入。
“同学们,知道吗?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你们的家乡很难有这么大的变化,你们也不会来这里学习。我们要学会带着感恩的心上路。”李玲在总结班会时那亲切、朴实的话语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们把感恩祖国、回报家乡的理念深深植入了心底。
风雨中,面向北京深深鞠躬
中国农大附中有一张特别绘制的新疆地图,上面有一条条用黑色水彩笔勾勒的线条。这是 “内高班”老师们去新疆家访时走过的路线,足迹几乎遍布 “内高班”学生所在的每个地州县市。
每年放暑假,老师们都把全部学生送到乌鲁木齐火车站,随后还要深入到各个学生家中,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把学校给学生们录制的专题纪录片播放给他们看。
每一次家访,李玲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每一个场面都让她难忘。家长们看到一年没见面的孩子面色红润了,个头长高了,身子比以前壮实了,人也乐观了,还非常知书达礼时,感动地连声道谢,纷纷拿出家里的水果让老师们品尝,为老师们弹奏新疆乐曲。还有的家长想让老师们在自己家里多待一会儿,便悄悄锁上门,甚至有的执意留老师在家里吃饭。虽然学生家长的举动让老师们感到很无奈,但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朴实和善良。
学校曾组织 “内高班”学生参观航天博物馆。当翟志刚、费俊龙、聂海胜3位航天员身穿威武的军装,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场内顿时响起了欢呼声,兴奋、快乐、激动让学生们热血沸腾。能近距离看到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军人,亲耳聆听他们对自己亲切鼓励的话语,也成为激励学生们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
当然,他们那天的合影照也成为最珍贵的礼物。
李玲和李萍等一些代课老师到伊犁家访时,一名学生高兴地把那张与航天员的合影照拿了出来。他的家长手捧照片,认真看了好几遍,激动地流下热泪,因为有的家长祖祖辈辈没走出过新疆,如今看到孩子在北京增长了见识,还能看到举世瞩目的航天员,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这件事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全村大街小巷里传播着。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完的关爱与感动。李玲和同事们乘大巴车去家访,一走就是10多天。虽然路途遥远,每天都在奔波中,因水土不服,她每次回到北京都会病倒,但是李玲从没有落下一次家访,没有感到有什么苦,因为在她心里盛满了对孩子们甜甜的爱。
李玲每年都在新疆与北京之间往返两次。每次她和同事们送学生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场面都令人难忘。深情的拥抱、流淌的热泪、握紧的双手、亲切的鼓励,在师生之间传递着爱的暖流。各个州县教育部门来车站接学生的负责人看到这种场面,也为之动容。尤其是挥手道别前的瞬间,毕业班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让老师们站在东边,学生们面向北京,面向辛勤哺育自己4年的北京老师们深深行鞠躬礼。
每一次的送行都是那样难舍难分。让李玲最难忘的一次送行是2013年6月10日那次。她们经过近33个小时的旅程后,又一次把学生送到熟悉的乌鲁木齐车站。就在出站的时候,只见天空乌云翻滚,瞬间刮起了狂风。狂风夹杂着雨点,不停地击打着地面,击打着停车场上的车辆,击打着纷纷避雨的行人。
狂风猛烈地刮着,似乎要把车站顶棚掀翻,路边的电线杆也在晃动着。暴雨如注的场景,让李玲和老师们很是着急。前来接孩子们的车早已等候在停车场。接站的工作人员急切地找寻着自己要接的学生。
“快,孩子们,接你们的车来了,赶紧上车吧!”李玲、王维民等老师们大声招呼着学生,但学生们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他们列队整齐,固执地站在广场上,任凭瓢泼大雨淋湿了小脸,淋湿了自己的衣服。
李玲非常担心孩子们患感冒。在她眼里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她把满腔的母爱献给了他们。她不允许孩子们有任何的闪失。风雨中,李玲大声劝着学生们:“你们听到没有?快找个地方避避雨或是赶紧上车,不能感冒!”
但是,这群充满活力的男生女生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固执地站在那里,面向北京,弯下了腰,面向老师,深深鞠躬。
那一刻,雨水伴着泪水在师生们脸上尽情流淌着,既没有豪情壮语,也没有丝毫的做作。那是学生对老师真情的流露,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举。
感恩贺卡,我充足的 “精神食粮”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生之间凝就的情谊如同太阳般散发出熠熠的光芒,温暖人心,照亮前进的路。
李玲任 “内高班”班主任期间,共带了320名来自新疆的学生,升学率达100%。每当学生们拿到大学通知书后,都会及时给李玲打来电话 “报喜”。此时,她心里如喝蜜般香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是,当她想到一天天长大的儿子时,心里充满了愧疚。
8年前,李玲的儿子成为一年级学生时,也正是她担任 “内高班”班主任之时。儿子常打电话生气地问妈妈:“你为什么不接送我上下学?你学校里的哥哥姐姐比我还重要吗?”李玲为难地安慰儿子说:“儿子,妈妈教的哥哥姐姐们,他们的家在很远很远的新疆,一年也见不到爸爸妈妈,而你能天天见到爸爸,我还有空能回家看你呀。”
夜晚来临,忙碌一天的李玲回到学校宿舍,很想跟儿子通电话,但此时的儿子早已进入了梦乡。望着天空中那点点繁星,她心里默默念叨着:儿子,你要理解妈妈所做的一切呀!
就在李玲担任班主任没多久,儿子患肺炎住进医院。刚下课的李玲接到家人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儿子微弱的声音:“妈妈,我在输液。你现在在哪里?我想你啦!”听到这话,心肠再硬的人也会变软。李玲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下来,但她一想到 “内高班”的学生们更需要自己时,狠狠心,还是选择留在学校。那9天,爱人始终守在儿子身边。
李玲的儿子读小学五年级时,和男生打架了。两人都受了点伤。老师让李玲到学校处理这件事。那时,她带学生正进入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她不忍心放下学校的 “孩子们”,就让在部队忙碌的丈夫去学校调解。那段时间,李玲的心也往下沉着。
一晃8年过去了,李玲看到儿子长高了,人也帅气了,就连思想也成熟了,还以良好的成绩考入附近的重点中学,让她既内疚,又欣慰。2015年放暑假前,儿子得知李玲又要送 “内高班”的学生去新疆,就用自己积攒的钱买了许多袋小食品,递到李玲手中,说:“妈妈,您把这些食品给哥哥姐姐们吃吧!”
一句看似普通的话,一袋袋普通的小食品,诠释着儿子对自己多年来工作的最大理解。那一刻,她激动地把儿子拥在怀里,高兴地说:“儿子,你真的长大啦!”
李玲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她带的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2013年被推选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她还被学校聘任为第一届班主任工作室指导老师,主持并承担过校级班主任培训工作。2013年3月,被评为首都 “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2013年12月,被评为 “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5年9月,被海淀区评为优秀 “四有教师”;2015年12月,被评为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玲的抽屉里珍藏着许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世上只有妈妈好”“下辈子还做您的学生”“我是您永远的儿子”。有的学生在贺卡上写满了在学校的感受,还有的及时向她汇报自己的大学生活……
每当李玲累得快撑不住的时候,就拿出这些如同精神食粮的 “宝贝”,看一看那些发自肺腑的感恩之辞,顿时让自己内心释然了。那种被孩子们需要的感觉,让她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那些 “宝贝”如同爱的动力,促使她坚定地一路走来。
常言说:人心换人心,铁石也成金。2013年国庆节那天,李玲曾教过的学生们大学毕业了。他们担心参加工作后再相聚的机会不多,于是从天津、大连、武汉、山东等不同城市赶到北京,想再来看看心目中最敬佩的 “妈妈”——李玲老师。
“你们还没工作,今天我请客。谁也不许掏一分钱!”李玲给眼前的 “孩子们”下达了命令,由她做东选择了一家清真餐馆团聚。
那一天,李玲在一声声温馨的祝福中感受着丰收的快乐,在一个个温暖的拥抱里感受着孩子们的真情,在热烈的气氛里感受着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
那一天,尽管不是母亲节,也不是教师节,但李玲手里又收获了孩子们精心绘制的贺卡。一张张贺卡,如同一条条爱的小溪,在她心中汇聚成一片爱的海洋,欢快地奔涌着。
作者手记:她把珍藏多年的贺卡取出来让我看,高兴地对我说:“这些都是学生们自己制作的贺卡。我能准确说出每个学生的姓名。这8年来,让我难忘的事太多了!”一张张贺卡里都包含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就像一条条爱的小溪,汇聚成了爱的海洋。北京海淀,中国农大附中,就是坚固的岸!李玲,就是岸上的守望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