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阳光梦”

“阳光梦”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人们看到他的第一印象,都觉得他是一个 “阳光男孩”。刘一锋今年已经22岁,算是一个大男孩了。“在我的心里,阳光是电。它的热量是转换的电流。它的明亮是伴随红外线的可见光。它的火光是热力激荡时所产生的电能。这样的阳光,就是我的梦想。”14岁开始研究太阳能,刘一锋从未停止追逐阳光的脚步。一个22岁的阳光男孩,如何能拥有如此的 “魔力”?如今,回忆起苟老师,刘一锋还是由衷地 “点赞”。

阳光男孩刘一锋

人物小传:刘一锋,1994年10月生于陕西省留坝县,2013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曾先后入选清华大学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 “学术优才计划”、清华大学本科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纬度集团清华区负责人,创办过爱可知教育。2014年组建八度阳光创业团队,创办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CEO。曾获国际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奖项2项,国家专利8件,省级奖项十余项。

初次见到刘一锋,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微笑。他脸上始终保持的微笑,正像和煦的阳光。

他说话轻声细语,风趣幽默,言谈举止都让人感到舒心;他热爱运动,喜欢滑雪,在全省的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他见多识广,个性鲜明,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他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有很多男生、女生追求的特质……于是,人们看到他的第一印象,都觉得他是一个 “阳光男孩”。

刘一锋今年已经22岁,算是一个大男孩了。可是,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便有了一个梦想,关于阳光的梦想。

“在我的心里,阳光是电。它的热量是转换的电流。它的明亮是伴随红外线的可见光。它的火光是热力激荡时所产生的电能。这样的阳光,就是我的梦想。”刘一锋说。

于是,世间有了一个叫 “八度阳光”的公司,有了光电宝、太阳能台灯、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灶、太阳能屋顶、太阳能手机后盖、太阳能电动车充电器等产品。

14岁开始研究太阳能,刘一锋从未停止追逐阳光的脚步。8年时间过去,梦想的种子已经发芽。他研制的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在国内太阳能行业无出其右,拥有8项国家专利。

阳光普照大地,带给世间光明与温暖。刘一锋掬一束阳光,储存在他的百变魔盒里,不仅随时给人们光明与温暖,还支撑人们的通信、交通,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就像一个魔术师,让阳光幻化出巨大的魔力,闪耀出绚丽的色彩。

一个22岁的阳光男孩,如何能拥有如此的 “魔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人生,探访他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寻找答案吧。

1994年国庆节刚过,秦岭南麓一个名叫江口的小镇上,传来了刘一锋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个秋日,阳光灿烂。

刘一锋的父亲名叫刘兴柱,是江口镇法庭的一名法官;母亲叫刘志琴,是江口镇中学的教师。父母都知书达理,对小一锋的茁壮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山里的和煦阳光和新鲜空气对他的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山区小镇,江口的教育相对落后。母亲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申请调到了留坝县高级中学,把他带进县城上幼儿园。不久,父亲也被调到了县法院,一家人团聚。

2001年,7岁的刘一锋考入县城的城关小学,开始正式读书。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班主任苟新楠。苟老师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上课总喜欢独辟蹊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那时,留坝县城里没几台电脑,苟老师就开始用电脑教学了。她号召家长集资,给班里买了一台电脑,还买了一台投影电视。每天最后一节自习课时,她就在电脑上查一些新知识,放在投影上,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苟老师不仅课讲得好,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一次,她在班里选了七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指导他们备好课,让这些学生分别站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刘一锋成绩很好,也有幸成为苟老师的选择对象,也备了课上台讲了。

“给别人讲一遍,和自己听一遍,效果完全不一样。”刘一锋说。

如今,回忆起苟老师,刘一锋还是由衷地 “点赞”。他觉得,苟老师对他的启蒙,为他日后的学习、科研,乃至创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说:“我上完小学后,苟老师也被调到汉中市教书了,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现在她还在教书,经常通过微信关心我。”

谈起童年时光,刘一锋感触最深的是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我们那时更自由一些,作业不多,负担不重。我父母的家教理念也比较超前,不太看重分数,注意让我全面发展。”

当时,因为母亲在中学工作,刘一锋就随母亲住在中学里。学校里有一群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子,经常在一起玩。他们最爱玩的是滑旱冰,经常一入冰池就忘记了时间,玩得很投入,很开心。

“我最爱玩,旱冰滑得不错。后来,我又喜欢上了滑雪,曾参加县里的滑雪比赛,得了第四名,还被授予 ‘滑雪达人’的称号,可以免费在滑雪场滑雪。”刘一锋说起这些,脸上溢起自豪。

小学毕业时,刘一锋参加小升初考试,考出第七名的好成绩。他可以选择汉中市的中学,而母亲觉得在县城读书更方便,便让他报考了县高级中学,也就是母亲工作的学校。

当时,刘一锋的家就在学校的院子里。他如果在这里读初中,每天上学连校门都不用出,确实方便。可是,填报完志愿,他又有些犹豫了。几天的思想斗争后,他还是觉得 “好男儿志在四方”,应该走出县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父母,还是得到了支持,于是,他修改了志愿,决定去汉中市最好的中学。

2007年9月,刘一锋离开留坝县城,来到80公里外的汉中市。

汉中是一座山水相依的 “千年古城”,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 “汉人老家”的美誉。它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刘一锋来到这里,感觉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界大开。

刘一锋考的中学是汉中市第四中学,是一所校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高的好学校。这里管理科学规范,设施设备精良,教学手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育人环境优美,是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省、市青少年科普实验学校,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 “陕西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刘一锋来到这里,如鱼得水,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为了给刘一锋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帮他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外公从乡下过来跟他同住,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外公不识字,在市里也没认识的人,就是一门心思照顾他,帮他煮饭、洗衣等。

每天,外公总是五点多就起床,去菜市场买菜。买回菜,再做饭,让刘一锋一起床后就可以吃上饭。看着刘一锋美美地吃完,去上学了,他才吃饭,收拾家务。天天这样,他乐此不疲,而且从来没有延误过。

夏天早起还可以,天亮得早;冬天5点多起床,可就不容易了。而且,外公不会用手机,也不会用闹钟。冬天的5点钟天还很黑。他无法判断时间,只能凭生物钟尽量早起。老年人觉少。他有时3点多就醒了,怕误事,也不敢再睡,只能早早地起床。他像往常一样去菜市场,可卖菜的都还没来。他就顶着寒风在那里等……

如今,刘一锋谈起外公,还是满怀感激:“那两年,多亏外公照顾我。他虽然没文化,但做事特别踏实,特别认真,可以说无微不至。他话不多,不懂言传身教的大道理,但潜移默化地教了我不少东西,尤其是作风与品质。”

外公常住汉中,父亲也是经常来,有时利用出差机会,有时专程。父亲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父亲每次来,总会给他带些好吃的,还会带他和外公到外面 “改善生活”。如果是双休日,父亲还要带他出去玩,让他放松身心。有时,他还在做作业,父亲不但不督促他,反而说: “别太累了,先去玩会儿。”

在这种家庭氛围里,刘一锋的学习生活一直很放松。除了报一些休闲益智类的辅导班,他没有利用任何形式补过课,基本没有压力。每天除了上课,他最大的爱好是回家看动漫。他喜欢的动漫是 《海贼王》,喜欢空岛上不可一世、自称为神的霸主艾尼路。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当时我为什么那么喜欢他。原来,我喜欢的并不是他强大的能力,而是他控制电流的样子。”刘一锋说。

2008年5月12日下午,刘一锋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语文课,突然感觉地面晃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发生了什么,看到别的班的同学都在往外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跑出了教室。很多女生都吓坏了,不停地尖叫,甚至哭闹。

震级虽然不大,汉中市内的损失却不小,很多楼房受损,有的还成为危房。为了安全,学校停了课,学生们都各自回家。

刘一锋回到了留坝的家中,住进了帐篷。帐篷里没有电,只能点蜡烛。有一次,别人家的一个帐篷因为点蜡烛时不小心,发生了火灾,让他特别怀念有电的生活。

后来,他们搬回家里,却仍不能正常用电。由于地震的破坏,县城的供电很不稳定,经常会没有预报地断电。有时,他们正看着电视,突然就黑屏了;有时,他们正做着饭,电又停了。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停电后,我帮爸爸把放在地下室的煤气灶又搬了出来,累得大汗淋漓。”刘一锋说。

当时,刘一锋觉得最难熬的是停电的夜。点着一根蜡烛,光线很暗,做什么都不方便,更何况全城的蜡烛几乎都脱销了。

熬过了一个蜡烛脱销后的漫漫黑夜,迎来了灿烂的阳光时,刘一锋突发奇想:可不可以拿阳光发电?那该多么方便呀!将炙热明亮的阳光转化成如蛇般流动的电流,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好美。

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深深地刻进了刘一锋心里。他上网查了有关资料,知道当时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外已经开发出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并逐步进入应用阶段。国内的太阳能电池也已被应用到军事和航天领域,正在进入工业、商业、农业、通信及公用设施等领域……只是,它的成本很高,大规模使用仍然受限。他也查到了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

“我妈听我说了这个想法,也很支持。她专门在她们学校给我找了一个物理老师,挤时间给我讲了高中的物理知识。”刘一锋说。

自此,刘一锋的脑海里种下了 “太阳能”的种子,只等合适的时机萌芽。

2010年12月,初三上学期快要结束时,刘一锋迎来了一个机遇。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来到汉中,要在四中选拔优秀学生。刘一锋有幸成为选拔对象。

西安的老师带着卷子来了,临时通知刘一锋第二天参加考试,根本没给他准备的时间。考试地点离他的住处有点远,再加上交通不便,他迟到了半个小时才进考场。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举考进了西安交大附中。

到了西安,刘一锋又参加了各门功课的考试。由于他已经学习过高中物理课程,物理的优势特别明显。交大附中有一个物理竞赛班,选拔的就是具有物理特长的学生。他因此被提前录取到高中的物理竞赛班。

这个暑假,刘一锋没能休息,而是被通知参加夏令营,其实就是开始学物理竞赛了。

物理竞赛班的学习内容以参加物理竞赛的相关内容为主,任课老师也是有竞赛经验的物理老师,还请大学的教授讲大学物理课。在这时,刘一锋终于有机会与物理,乃至太阳能真正结缘了。

在物理竞赛班,刘一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 “玩物理”。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他觉得,这不是一种单纯的只为了结果或是为了成绩的努力,而是一种力与自然,电与流动的不懈探索。

“我相信每一个热爱物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尤其是当实验室里的现象与推算丝毫不差的时候,那种激动与快乐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刘一锋说。

醉心于物理之后,刘一锋总觉得上课的时间太短,还没听够就下课了。好在西安交大附中有完善的实验室系统,下了课他就钻进实验室,继续钻研物理。

当时,西安交大附中除了为竞赛班的同学们提供实验室,还为他们联系了西安交大、西安理工大的实验室,方便他们进行物理竞赛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刘一锋接触到了很多大学教授,趁机向他们请教了不少关于太阳能方面的知识。

为了实现他的 “阳光梦”,刘一锋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小组,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太阳能。他和同学杨帆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太阳能房屋的课题,很快就研发出一套家用太阳能系统,理论上可以为家庭解决每天的生活用电及热水,成本只有三四万元。

刘一锋知道,实验室里的设计和真正的使用总会有一点区别,便想把它推向家庭,检验他们的科研成果。可是,他家不在西安,不方便在自己家里试,也没办法说服其他同学在家里安装这个太阳能系统。

没办法,刘一锋和杨帆商量后,决定用有机玻璃搭建一个太阳能房子。暑假里,他既当 “设计师”,又当 “包工头”,先设计好系统在房子里的合适安放位置,再现场指挥工人们施工,终于把房子建成了。

凭借这项设计,刘一锋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国际大奖—— “中美清洁能源技术竞赛”一等奖,而且是第一名。

有一次,刘一锋想去外地参加比赛,可是他无法挪动巨大的房子,不由得焦急万分。当时,有个同学笑道:“太阳能都是装在屋顶上的,哪有人成天背着一个太阳能房子四处奔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启发了刘一锋。他思忖: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可以拿着走的太阳能产品呢?

刘一锋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当时已经有两种太阳能电池。一种是他们已经用过的装在房子上,装在电站中的晶硅板电池,虽然成本很低,效率也还不错,却是一个厚厚的面板,不方便挪动;另一种是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能够随身携带,但它相当昂贵,价格是晶硅板的7~8倍,而且效率也只有晶硅板的一半。那么,为什么不能开发出可以随身携带的晶硅板呢?

从此,刘一锋便走上了研制柔性晶硅板的道路。他的高中生活基本上就是上课、吃饭、睡觉,去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和朋友们一起做实验,搞研究,为了一个课题争执不休,为了等待一个结果熬个通宵。

交大附中负责科技创新的刘全铭老师听刘一锋说了他的想法,立即为他联系了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作为指导老师,使他的研究获得了更多的指导,实验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扩大知识面,他开始自学大学物理,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吃”完了大学物理的全部课程。

在科研的过程中,刘一锋也不断有收获,先后获得了不少 “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奖项。他把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的数万元奖金捐给了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基金,并组建了相关社团,带着同学们一起学知识,搞创新。

实验室外的白杨树,叶子绿了又黄。同学们高二升高三,都在紧张地努力备考了。刘一锋仍坐在实验室里,埋头对着那块薄薄的晶硅片,不停试着上千种组合里的某一种。实验、上课、吃饭、睡觉、实验……他的每一天都这样周而复始。

可是,刘一锋也要面对考大学的问题。他和物理竞赛班的同学一样,开始冲击保送上大学的机会。然而,他却三次与保送擦肩而过。

高三开学不久,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陕西省决赛成绩出炉,前36名为一等奖,有保送资格。刘一锋是第38名。再去转战数学竞赛,他又差了十几名,被保送的希望再次破灭。

听说 “明天小小科学家”创新大赛二等奖以上获奖者也可以被保送。刘一锋踊跃报了名,并远赴北京的101中学参加了比赛。那次比赛规格很高。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好几个院士都来到了现场,教育部的一些领导也来了。他很兴奋,也很期待能取得好成绩。然而,这项大赛前50名是二等奖,而他只获得了第56名,又没拿下保送资格。

2013年1月,能够获得保送资格的所有比赛都比完了,但刘一锋最终没能获得保送资格。他有些失落,只能放下手中的科研项目,把精力转到复习备考中。他虽然反感 “一考定终身”,但也期望上一所好大学,期望上一所像清华大学那样的理工科特别强的大学。

阳春三月,刘一锋正埋头突击复习,突然听说清华大学有个 “拔尖计划”,便立即找来相关资料准备报名。

这项计划的宗旨是在全国选拔各领域的特长生,为这些特长生提供成长土壤,帮助其在所擅长的领域继续探索,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的措施很诱人:根据考生的兴趣和特长,推荐名师作为导师,并可加入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拥有指导教师、创新经费、活动场地、实习机会等全方位支持;优先推荐参加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了解了计划的详细情况和具体措施,刘一锋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即加入。可是,他再看计划的实施程序,却不由沮丧失落了。程序要求学生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报名,并寄送各类材料。他显然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

一夜无眠,刘一锋还是想加入这项计划,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写了一封自荐信。

这封信改变了刘一锋的命运。

清华大学招生办收到刘一锋的信后,破例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参加了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刘一锋已经自学完了大学的物理课程,物理成绩起码达到很多大四学生的水平,考试的结果自然是 “成绩优异”。由此,他获得了50分的辅助加分。

2013年6月,刘一锋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取得了657分的好成绩。加上50分的辅助加分,清华大学向他敞开了大门。

2013年9月,刘一锋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清华园,成为热能工程系的一名新生。

刘一锋选择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这让很多关心他的人不甚理解,包括他的父母。大家都觉得,他那么热爱物理,为什么不选择去物理系呢?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发现了,我并不喜欢理论物理,而是喜欢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将合力的平衡制约运用到生活中,以物理为阶梯研发出更多的新型产品。我沉醉的是物理的外延。我热爱的是创造。”刘一锋如此解释。

由于高中时期就学完了大学的很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一锋在大学里就轻松了,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次,刘一锋与室友去圆明园游玩,室友的手机没电了。室友向他抱怨手机耗电太快,充电宝不方便,也不安全。看着圆明园草坪上灿烂的阳光,他想起了高中时研究过的柔性晶硅太阳能材料,暗暗决定继续研究下去。他想研制一个为手机充电的太阳能电池,简单方便地给手机充电。

于是,刘一锋又像高中时一样,开始把业余时间交给实验室。清华大学的研究实验条件让他如鱼得水,同学们的无私协助更让他如虎添翼。他很快在清华的论坛等平台上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者,很多热能专业的同学也加入了科研攻关的行列。

曾经的 “阳光梦想”在他心里又发芽了:他要做出把阳光变成电流的新产品,以此来改变整个世界。

从春到秋,刘一锋埋头在实验室里,与灰色的墙胶、陈旧的仪器相伴,还有充溢在鼻端的实验楼沉闷的味道。楼外,情侣们在清华主干道旁的银杏林里漫步,天鹅湖舞剧在礼堂里上演,校园歌手大赛在广场上进行……他不为所动,继续沉醉在他的科研攻关中。

在科研过程中,刘一锋发现,要做出一项设计、一个产品,所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热能相关知识与实验,还涉及材料、电子等各个方面。他想到了招募,就在清华的论坛和公众号上发了宣传广告,招募材料与电子方面的人才。很多有想法的同学来响应,其中不乏各地的 “高考状元”。他每天抽出2~3个小时,和这些各自专业的 “学霸”们聊天,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对太阳能光电板的研发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让我感叹这个大学不愧为中国理工科最好的大学,让我对这些学长、学姐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由衷敬佩。”刘一锋说。

通过招募,刘一锋的团队得到了扩充和加强。他不仅招来了各个专业的人才,也吸引了相关专业的教授与老师。教授们在了解情况后,非常大方地给他们提供相关院系的实验室……

随着更深入的研究,刘一锋发现,晶硅电池之所以很硬,是因为它采用导电金属作为栅线电极,而想要让它变 “软”,就得找到柔性的半导体材料。这一点,也正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国际上也找不到相关的研究成果。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摸索着前进。

一开始,有人就提出用隐形栅线替代导电金属,但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根据常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尝试过金属半导体、碳分子半导体等多种材料都失败后,有人又说:“那就试试隐形栅线呗,万一成功了呢?”

于是,他们又从头准备,开始试用隐形栅线。起初也是失败的,但不像其他材料那么硬,也似乎可以通过调整而改变,让他们看到了曙光。他们顺着这个方向不断研究,改变实验的温度、接触面的大小,以及接通方式,一次比一次更好。

2014年夏天的一个早上,他们终于成功了。通过隐形栅线、表面绒化、涂层等技术和工艺的突破,柔性晶硅太阳能材料通过了测试。经测算,这种材料光电转化率达到了20%,硬质晶硅板约为17%,非晶硅薄膜只有10%。

“那一片薄薄的还不完善的电池板,现在还被我收藏着。”刘一锋自豪地说。

解决了硬的问题,刘一锋还要让它更 “安全”,以便将其使用在各种物体上。如何能使整流电路稳压,是他面临的第二个问题。那段时间,他白天泡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翻外网去看国外的最新研究,晚上就去电子实验室做实验。最后,他们不仅开发出了稳压整流电路,还在研究中设计出了新的电池涂层工艺。这两个发现,使他们的电池板充电效率大大提高,稳定性也进入世界前列。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他们终于创造出了奇迹。他们发明的 “柔性晶硅电池板”不仅造价低,只是市场价的一半左右,而且效率高,是大多数光电板转换效率的3~4倍。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十分轻薄,只有两张纸那么厚。在薄薄的 “金属片”背后,集成了隐形栅线技术、稳压整流电路、封装技术、涂层工艺、表面绒化技术、减反射膜技术等多项技术。刘一锋把这些技术全部申请了专利。于是,他们一举获得了7项国家专利。

首战告捷。刘一锋欣喜和满意之余,也考虑到了大家的辛苦,便想放几天假,让大家休息一下。没想到,团队成员都很兴奋,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在微信群里,大家面对他的提议,纷纷表示了拒绝。

“Boss,我们不累!咱们应该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这个市场!”

“对呀Boss,这一年跟打了鸡血一样,我的生物钟还处在亢奋状态,你突然让我们闲下来,会不适应的。”

“Boss,不管你想做什么,都带上我。”

……

看着屏幕上不断弹出的对话框,刘一锋不禁热泪盈眶。对于 “Boss”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被这么叫的称呼,他觉得受之有愧,又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大家的支持和厚爱,让他不能不继续前进。

这时,有一个朋友对他说:“一锋,你们创立一个公司吧。”

刘一锋没有犹豫:“好。就创立一个与 ‘阳光’有关的公司。”

2014年9月,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20岁的刚读大二的刘一锋任公司董事长兼CEO,成为清华,乃至北京最年轻的创业者之一。

刘一锋给公司制定了业务范围及目标:专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及经销推广,致力于创新柔性晶硅技术,并开发新一代便捷高效、简单实用且经济实惠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终端产品,真正让太阳能走入大众消费与生活。

“将来我们要做家用太阳能系统,力争用太阳能为家庭提供每天所需的8度生活用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叫 ‘八度阳光’的原因。”刘一锋说。

创办公司和做研发是不同的概念。刘一锋所付出的心力和精力都有增无减。他不仅仍要与数据、实验打交道,还要处理人际关系,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在创立公司的过程中,他曾坐着地铁跨越大半个北京城,只为盖一个公章;也曾为了一个签字,天天跑 “有关部门”。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创立公司以后,高负荷的工作、学业上的冲突,以及不同的选择,让团队的一些朋友选择了退出。

有一个朋友坦率地直言:“一锋,我们这个项目虽然很好,但办公司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血本无归。和你一起做,可能要花掉我整个大学4年,有可能浪费了时间,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去大公司做的话,虽然只是一个打工的,但我可以得到人脉,也会给我带来实质的好处。对不起了!”

当时,这位朋友已经拿到了一家著名公司的offer。刘一锋只能衷心地表示恭喜与理解。只是,夜深人静时,他会觉得有点难过。毕竟曾经一起走了那么久,他从没想过谁会离开。

一个人走了,活儿还在那里,还得有人干。刘一锋一边招人,一边做事,总觉得时间太短,事做不完。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个人当10个人用。好在还有不少朋友陪着他,每次做事到天亮,都一起疲惫又充实地哈哈大笑。

刘一锋暗暗给自己加油,咬牙坚持着,陪伴他的团队也不离不弃地坚守着。“八度阳光”终于撑过了那段最艰辛黑暗的时光,慢慢迎来了黎明。

2015年,八度阳光开始进入收获期。他们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份产品:太阳能背包。

这款背包体积与普通电脑拎包差不多大,将3块柔性晶硅电池板铺在包的外表面,一根USB充电线在不起眼处伸进包内的手机。冬季雾霾天,一场测试下来,在一边充电一边使用的情形下,2小时47分钟后,一部苹果手机已经充满电。这个时间和插电源充电相差不多。如果在其他季节阳光更好时,充电时间会更短。

随着公司产品的不断研发更新,“八度阳光”这个名字也渐渐被大家所熟知。在朋友的推荐下,刘一锋加入了清华创加成长计划,并成功入选、参与了清华X-lab孵化器计划。

在校园里的成功,让刘一锋和他的团队看到了希望。他们将目光放远,走出大学的校园,积极参与各种创业大赛,很快就获得了校园黑马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

“八度阳光”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创新技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投资机构,在公关部门的不断协调和不懈努力下,3家投资机构为 “八度阳光”投资了300万元之多。

最让刘一锋和团队欣喜的,莫过于在清华创业嘉年华中得到了校长邱勇的 “挺好玩的”评价,以及被CCTV采访,并在当天的新闻中播出。

2015年4月,清华大学104年校庆的日子里,学校党委为了进一步推进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业项目与高校、社会之间的桥梁,更好地培育清华创业氛围,举办了首届创业嘉年华。

在清华大学游泳馆南侧篮球场上,“八度阳光”设计推出的太阳能充电钱包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款便携式的创意产品,造价只有150元,使用寿命却在5年以上。只要把钱包面向阳光,就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电源。

在创业嘉年华的展示台上,刘一锋向邱勇校长介绍说:“这款钱包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它具有22%的光电转化效率,在阳光下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只要通过USB线连接手机,两个小时就能把一部手机充满。”

别看刘一锋这时自信满满,对答如流,此前的准备过程却让他们紧张得够呛。接到通知时,距离嘉年华开始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但准备拿到嘉年华上展示的产品设计还没做出来。大家为了美观和实用争执不休。厂家不断催促。如果图纸再不出来,很有可能会错过嘉年华。

这天,来自清华美院的产品总设计师张志强去食堂吃饭。就在他从钱包里拿出饭卡准备买饭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 “钱包概念”。他顾不上吃饭,立即拿了张餐巾纸,在饭桌上画出了概念图。三折的简约设计,极大地利用了光电板的特质;纯黑与迷彩的不同颜色,在低调中又顺应潮流。这个设计一经讨论,立即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另一位设计师还创造性地把清华的象征做成图标,添加在产品上,让产品看起来又多了一些时尚与纪念气息。

钱包型的太阳能充电器终于在嘉年华之前赶制完成,手感质量一流,图案时尚精致,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女生们更是爱不释手。在这次活动中,卖价229元的300件充电包被一抢而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华建敏在清华参观时,特别受邀观摩了 “八度阳光”的太阳能充电产品。他高兴地说:“用科技改变生活,替代原有的充电模式,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领导的赞许、媒体的宣传,让刘一锋和他的 “八度阳光”备受关注。20多家投资机构纷纷表示,愿为这个刚刚起步的公司注入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八度阳光”的市值飙升到了2000万元!

2015年下半年,刘一锋本该读大三了。谁也没有想到,为了创业,他决定休学两年。

“两者没有办法兼顾。对于学习来说,我可以暂停一段时间,但创业如果暂停,可能两年之后团队散掉了,时机错过了,技术也被人赶超了。”刘一锋说。

为了八度阳光,为了 “阳光梦想”,刘一锋义无反顾。

7月31日,刘一锋站上了央视财经频道 《创业英雄汇》节目的演播厅。他穿的T恤上,赫然印着 “火力全开”4个大字。

“我们干创业,就要火力全开地去干。只有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这个事业上,才能干成一件事。”刘一锋说这话时,双手挥舞着,可能是想以此来增加表达的力度。

这句话,刘一锋首先是说给自己听的。由于创业时间紧张,他刚跟女朋友分了手。其次是说给坐在台下的父母听的。父母不希望他休学,劝他毕业后再创业。

刘一锋的父母一贯支持他,这次也不例外。父亲说:“到北京以后,处处都是他照顾我们,安排我们吃住行,各方面都很周到。到学校、公司看了看,觉得还可以。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能顺其自然吧。”

如今,“八度阳光”已经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刘一锋并不满足于公司拥有的产品体系。他觉得,太阳能与生活结合的产品虽然有很多,但仍很局限。他的梦想,就是让产品更轻、更薄、更便宜,真正让人们把太阳 “穿戴”起来。下一步,他要与军工、电动车厂商、房车厂商展开新一轮的联合研发,开发出更多、更实用的太阳能产品。

我们相信,刘一锋的 “阳光梦”一定会实现。“八度阳光”定会不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作者手记:刘一锋作为一个 “90后”阳光男孩,却已有了丰硕的成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太阳能领域备受瞩目的专家,不能不令人由衷 “点赞”。然而,成功并不是轻易得来的,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却始终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为了他的 “阳光梦”不懈努力,最终广有收获。他说:“无论创业成功与否,创业都让我们在个人经历、处理事情的方式、管理团队的方法等方面收获了巨大成长。这些经历就是最大的财富。所以,人的一生还是应该有一次不顾一切的创业之旅。这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他作为团队的领导核心,始终阳光、自信,相信他一定能带领他的 “八度阳光”,一步步走向灿烂与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