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唱响绿色“好声音”

唱响绿色“好声音”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聊城工业凭借什么唱出了自己的“好声音”?尽管根治“五小”企业,要减少工业产值200亿元,但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忍痛割舍”。着眼长远,追求有后劲、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聊城人的共识。坚持“生态优先”,聊城市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强市名城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为确保达标排放,聊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全国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聊城工业凭借什么唱出了自己的“好声音”?凭的就是,把“生态立市”战略进行到底。

在实现“工业强市”和“生态水城”平衡发展的道路上,聊城主动适应新常态,将更多目光聚焦在考量生态数据、追求质量上。坚持源头治污不手软,确保环境监管无盲区,打造循环产业链……

要绿色、要崛起,不仅是民之所盼,更是政之所为。

取舍有度“绿”为先。2014年,聊城用行动作答!

伴随着两声巨响,矗立在开发区蒋官屯的两家小冶炼厂烟囱被成功爆破,至此聊城市列入淘汰计划的236座分散燃煤锅炉全部拆除,这也标志着“五小”企业在当地的终结。尽管根治“五小”企业,要减少工业产值200亿元,但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忍痛割舍”。

必须加快发展,必须负责任发展。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上不作为,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乱发展。着眼长远,追求有后劲、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聊城人的共识。

“进驻聊城高新区的项目需要经过6项评估,哪一项都是硬门槛。”说起在聊城投资上项目,日发纺机项目机建部主任张绍翎深有感触。

“门槛越高,反倒越有吸引力。我们一期‘智能化喷水织机-毛巾织机’项目采用世界先进装备技术,将在聊城打造世界无梭织机制造基地及微电子装备制造基地。”虽然聊城环评要求高,可却让日发集团看到了发展方向。

坚持“生态优先”,聊城市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强市名城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对有污染和低产能的企业绝不手软,仅2014年就先后关停了15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拆除了100多台小锅炉、废弃了3种落后生产工艺、关闭了17家黏土砖厂和21家小造纸厂。同时,抬高项目准入门槛,从“捡到篮里都是菜”到“不是好菜不进篮”,下大力气引进环保、高新技术、有潜力的好项目,坚决拒绝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全面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对招商项目严格实行产业政策、投资额度、纳税贡献、环境影响、节能降耗、社会效益6项评估。实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专家评议、部门评议、公众评议统筹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投资再大、税收再高也坚决不上,累计拒绝亿元以上高污染、高耗能、低收益项目50多个。

严把项目质量关,抬高项目准入门槛,不但没有影响发展,反而营造了更高层次的发展环境,引来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企业。2014年,全市共签约引进项目232个,签约额达到2117亿元,居全省第3位。

蓝天白云深呼吸,蓝天碧水最关情。

对于生态化工业新城来说,守住一片碧水蓝天,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严格管控是重中之重。

10月26日,笔者在凤祥集团废水处理厂,亲眼见证了污水的“清白”之旅:原本又脏又臭的工业废水经过两个污水处理池的处理净化后,变得清澈如鉴。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并安装了污水排放在线监测设备,日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将凤祥食品工业园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全部集中处理,处理后的中水全部通过密闭管道自压输送给祥光铜业作为生产用水,有效实现了工业园区废水零排放。

严守生态红线,聊城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强化对水和大气污染的环境监管力度。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9座空气质量监测站,每个县(市区)均增加了一座,并对各县(市区)原有的15座空气质量监测站进行了改造提升,目前全市各县(市)都建成了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且均已实现了4参数监测,走在了全省前列。以“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为标准,对150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对辖区内32家重点水污染源安装了COD和氨氮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对17家重点大气污染源安装了烟气和二氧化硫自动监测设备,对企业排放烟气及污水行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并推行“一企一策一人”监管制度、超标企业日通报制度和环境监察现场执法制度、重点监管企业巡查制度,实现了环境监管的“无盲区”,确保了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了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为确保达标排放,聊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茌平信发集团通过开展清洁生产,使氧化铝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5%,废水实现“零排放”;阳谷祥光铜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运用“双闪”技术,实现了铜行业的生态化转型,祥光工业园区也成为国家级生态园区。2014年,全市重点行业的92家重点企业已全部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

走进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第一个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祥光铜业,洁净的车间里,听不到轰鸣的噪声,看不到扬尘和烟雾,高纯度的阴极铜缓缓走下生产线,接着吐出黄金、白银。然后,铂、钯、铋等9种稀有金属一一被提取。同时,中水被循环利用,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制造出硫酸,尾渣被吃干榨净,制造出建材产品,真正实现了生态炼铜。

入选“中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的高唐泉林集团同样让人耳目一新:造纸行业的三大污染源:黑液、中段水和固体废弃物,在这里,它们不再是垃圾,而是资源。以麦草等非木纤维为主要原料生产纸浆,再将纸浆制成纸张或纸制品,造纸过程产生的白水全部回收利用,制浆过程产生的中段水经深度处理后用于生产,外排水用于农业和原料基地灌溉,制浆黑液则制成有机肥料,并作为沼气的原料。通过这样一条封闭式环型经济链,企业实现了产业内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泉林由此衍生出一个“互联”的企业集群。如今泉林不仅制浆造纸,而且涉足无菌包装、绿色肥料、热电化工等领域,这些企业彼此相依,互存共生,实现了园区内的生态循环。

这些循环经济的“巨无霸”为推动聊城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如今,资源永续利用,做百年产业。这是聊城上下提到最多的词汇,做法更是随处可见、可感。

为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聊城市打破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向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寻找增值空间,在产业链上跳起了绚丽“舞步”。他们依托“3+5”千亿产业园区,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研究和建立入园企业的链接关系,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打造出了多条企业内部、产业之间既独立闭合又相互交融的复合循环产业链。信发集团初步形成了以电、铝、汽为主的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鲁西化工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新上十几个化工项目,产生了较好效益。目前,全市有色金属、电力、化工、汽车及农业装备制造等八大行业产业链条、十个产业十种循环经济模式,真正实现了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逐级递进。

变废为宝,终点成了新起点。成为聊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据统计,目前,全市80%以上的工业“三废”得到利用,与此同时,聊城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7%,超过省下达的进度目标2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