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安使者”保平安

“平安使者”保平安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开展“平安聊城”创建,到率先开展治安保险、“平安使者”屯兵基层当好新“六大员”,再到创新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标志的社会管理服务,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平安稳定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新港湾,为聊城经济社会的崛起提供坚强保障。据统计,全市共有万余名“平安使者”遍布聊城基层,其中包括5672名政法综治干警、4765名平安志愿者。

平安是民生之需,稳定是发展之基。从古至今,老百姓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富裕,一个是平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富起来的百姓更盼望平安。

从开展“平安聊城”创建,到率先开展治安保险、“平安使者”屯兵基层当好新“六大员”,再到创新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标志的社会管理服务,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平安稳定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新港湾,为聊城经济社会的崛起提供坚强保障。

“‘平安特派员’老于来了一个月就把准了咱的脉,公司当月安全事故为零。”山东省茌平县万和通运输公司副总经理王超对民警进驻企业开展工作充分认可。“老于瞄准企业的难题,帮咱建立‘每旬安全例会’,真是凤凰头上戴牡丹——好之又好!”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实现末端管理和源头治理的有机结合,茌平县在积极推进“平安特派员”“四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中,以“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向全县28家重点企业派驻“平安特派员”,变事后处罚为事前介入,指导企业做好内部管理,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和法律咨询,使群众感到“平安使者”就在身边。

像老于一样的政法系统干警,茌平已派出800多名到732个行政村、35所中小学、28家重点企业和66个居民小区担任“平安特派员”,使“平安使者”遍布基层,形成了深化平安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茌平县“一村一警”做法,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得到聊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深入调研、及时总结完善的基础上,确定在全市开展平安特派员“下基层、筑平安”活动。即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综治部门组织协调,选派广大政法干警进驻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督导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基层的“小平安”铸就全市的“大平安”。

活动中,聊城市坚持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优势为保障,以“优势互补、统筹推进”为原则,确保平安特派员做到“四进驻”、当好“六大员”。

做到“四进驻”。进驻农村,以全市划分的603个网格(乡镇管理区)为单位,合理搭配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单位政法干警及民政等部门人员,形成“平安特派员工作组”,明确一名负责人,统筹本网格内平安特派员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工作的合力;进驻企业,从各行业中选出重点企业,各派驻一名政法干警担任平安特派员,指导企业健全内部防范制度,提供法律咨询等;进驻社区,每个城市社区派驻一名公安干警担任平安特派员,指导社区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进驻学校,每所中小学派驻一名平安特派员,指导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法制宣传、交通安全教育,维护校园安全。

当好“六大员”。当好基层信息采集员,平安特派员深入派驻单位,全面采集基础信息,系统梳理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时上报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活动开展以来,已整理登记各类基础信息12000余条,排查各类苗头隐患3600多起;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结合“两无”主题创建活动,发挥平安特派员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已成功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00余起,并将一大批矛盾化解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利用农村大集、农闲季节和重要节日等场所节点,通过普法大篷车、法律服务超市、文艺演出等形式,推动法制宣传“零距离”进入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去年来,已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次,开设法律课堂130多期;当好城镇化建设保障员,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解决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在棚户区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中,事前跟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中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实现了棚户区“无震动”拆迁,没有引发一起进京赴省上访案件;当好人民群众服务员,主动与科技、农业、金融等部门联系,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民效益增收;组织带领群众搞好巡逻防范和技防建设,加强群众防火防盗、防抢防骗等警示教育,有效提高了基层安全防控能力;当好企业发展护航员,依托全市27个重点企业警务室,建立374个平安特派员工作站,以“打黑除恶、打霸治痞”专项行动为载体,进工地、进项目,搜集霸痞线索,排查治安隐患,调解企地纠纷,解决了一大批影响企业发展稳定的治安问题。

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平安特派员工作守则》、《派出单位工作组组长职责》,与每个平安特派员工作组签订了责任状;建立了公示制度,统一制作了4800多块公示图版,公开干警姓名、工作单位、手机号码、工作职责、监督电话,悬挂在派驻单位醒目位置;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平安特派员每月至少8个工作日深入联系点,走访了解基层情况,与基层组织共同研究维稳工作措施;建立了工作日志,人手一本,用于走访座谈、收集信息、听取意见,做好工作记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全市共有万余名“平安使者”遍布聊城基层,其中包括5672名政法综治干警、4765名平安志愿者。分批分类进驻4821个村庄(社区)、1103个企业、172所学校、156个重点项目、32所医院,为群众办事11063件。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不仅锤炼了广大政法干警忠诚为民的品格,也有效推动了平安建设措施在基层的落实。

“由聊城首创的治安保险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充分肯定,并鼓励保险行业发展这一新型险种,这充分说明了治安保险在新形势下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在接受采访时说,“治安保险在聊城走过的这十余年,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实现了广大农村地区‘发案少,秩序好,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治安是社会治理的范畴,保险是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原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现在治安与保险亲密牵手保社会平安,这个创新,很有颠覆性。正因为是个新生事物,所以聊城市在工作中牢牢把握“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理念,把治安保险作为“党委政府满意、社会各界认可、人民群众称赞”的民心工程来抓,为困境中的基层治安防范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筹集经费的渠道,发挥了商业保险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独特作用,开辟了基层治安防控市场化、职业化、社会化的新路子。

治安保险在农村逐步实现了全覆盖,2014年,全市135个乡镇(街道)全部推行了治安保险,参保村庄5686个,参保率达100%,参保户达到113万户,参保率达98.9%,实现了乡镇、行政村参保全覆盖,并逐步向城市社区、沿街门店、专门市场进行了延伸,治安保险累计为社会承担风险保障金额70.65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基层治安秩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通过动员群众参加治安保险,用保险公司返还经费组建了农村综治大巡防队伍,弥补了基层警力不足的缺陷。综治巡防队员昼夜巡逻在村庄和乡间路段,有效地维护了基层治安秩序。2014年,全市治安保险巡防经费已达到2126万元,已组建综治巡防中队563支,招募巡防队员5395名,配备综治巡防车辆641辆,在重点路口、村庄社区、易发案区段设立电子巡更点11987个,安装监控探头总数达11.1万个,有效降低了农村基层可防性案件的发生,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平安和谐。农村盗窃、抢劫等可防性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分别达到96.1%和97%。

以通过治安保险组建的综治巡防队伍为基础,各县(市区)创新成立了平安志愿者协会,综治巡防队员和一些热心基层治安的老党员、退伍军人和志愿者纷纷加入平安志愿者协会,平安志愿者协会组织基层巡防、管理巡防经费,调动基层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维护基层社会平安稳定。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全部建立了县级平安志愿者协会,并通过了注册登记,135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平安志愿者协会分会。

治安保险的开展,进一步严密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使群众感到前所未有的放心、安心,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治安保险正在实现“我为联防出点钱,联防为我保一年,十元保一万,看家又护院,省心又省钱,平安过一年”的美好愿景。

家和万事兴,国泰民安宁。民间纠纷,居间调解,无伤和气。西方人把中国的调解手段称为“东方经验”,赞誉有加。如今在聊城“东方经验”之花,开得更加娇艳。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变化新特点,聊城市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网络体系作为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的基础工程来抓,根据当前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新特点,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向上延伸,在市、县两级建立了“矛盾调解中心”等调解机构,负责调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解决不了的重大矛盾纠纷,有利的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了市、县两级矛盾纠纷的管控能力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狠抓乡镇(街道)人民调委会建设的同时,聊城市还加强了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结合村换届,及时调整充实村(居)调委会,形成了以县级人民调解领导小组(调解中心)为统领,以乡镇(街道)调委会为主体,以村(居)调委会为依托,以村民调解小组和“十户三员”(每十户配备一名纠纷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为基础,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为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立体化调解网络,聊城市及时提出人民调解工作向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区域性领域延伸的发展思路,指导各县(市区)主动把职能延伸到行业、集贸市场、工业园区、大型项目工地等领域,扩大了组织覆盖面。市司法局与市公安交警、劳动、卫生等部门联合,设立了20多个专业调解组织。东昌府区、开发区则根据大型商贸市场较多的特点,组建了100余家商贸市场调解组织。临清市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在各系统建立起行业调解组织,并且在信访局设立了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温广斗命名的“老温调解室”,依法调处各类纠纷。冠县、阳谷等县在行政接边地区建立联合调解组织,提高了调处效能。使聊城呈现出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的身影的可喜局面。

为形成“大调解”的整体合力,聊城市还先后完善了定期排查机制、包案调处机制、处置突发事件联动机制,在县、乡两级分别以调解中心为主体,建立健全了信息队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上下贯通、纵横联系、反馈迅速、运转协调、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的信息预警体系,广泛收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和苗头性信息。

按照“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要求,坚持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按照县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村(居)每周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的要求,进行定期排查,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并建立排查台账,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分析梳理,落实责任,限期调处,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在完善预警和排查调处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启动了联动联调机制,将调委会、公安“110”,“12348”法律服务专线、信访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要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当地的调解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控制局势,及时化解。涉及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就地召开联调会议,依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置。

不只是“形式”上的联动,调解的理念和质量也在提升。无缝衔接、整体联动的“大调解”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各弹各调、各吹各号”的现象在聊城市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合力。

稳定才能发展,太平才能盛世。大调解带来大和谐,聊城的实践表明,“大调解”工作“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了实处,把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成为体察民情、维护民利、促进民和的有效途径,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项项措施、一组组数据,如同一支支色彩饱满的画笔,在聊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幸福和谐的美好画卷,画卷的底色是百姓的笑容,是市委、市政府那一颗勤政为民的赤诚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