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最终引爆了瓮安“6·28”群体事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历任瓮安县委书记带领县委领导班子直面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力求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破解药方。8年来,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矛盾逐一得到稳妥解决,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以及民生上的历史欠账逐步得到弥补和完善,县委班子务实、亲民、为民之风扑面而来,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得到全面改善。
1.废墟之上化解矛盾
“6·28”事件爆发第6天,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龙长春,接过了黔南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这副沉甸甸的担子。面对满目疮痍的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大楼,他的第一“板斧”就是“县委书记大接访”,在废墟之上重拾民心、重塑党的形象。新华社从瓮安现场第一时间报道的新闻,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瓮安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 已接受来访198起
新华社贵州瓮安2008年7月11日电(记者周芙蓉 刘文国)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镇狗场村村民陈德义和陈德香11日一大早就赶到县城,代表村民到县里再次反映村委会的有关问题。
“这次上访和以往上访不一样,县委书记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我们的来访。”陈德义有些兴奋地对记者说。
在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后,现场工作人员将陈德义等反映的基本情况作了登记,他拿着登记表,领了号牌进入候访处,耐心等待接访。
瓮安“6·28”事件发生后,新任县委书记龙长春在要求各级各部门反思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的同时,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理顺群众情绪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瓮安县信访办主任秦综说,县委决定,从11日起到10月底,每月开展二次“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县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干部参加,直接面对群众、亲自接待来访,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请老百姓讲实话,为老百姓办实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条幅醒目地拉在“大接访”现场。来自县城、农村的至少四五百名群众,手拿材料,排队等待接访,场面十分热烈。
上午9时30分左右,瓮安县委书记龙长春接访了瓮安县林业局国有林场职工肖立仁。还没落座,肖立仁就有些激动地对龙长春说:“我在瓮安45年,第一次与县委书记面对面交流。解决我们的问题有希望了。”
肖立仁代表94名职工,反映要求县政府按省有关政策恢复原工资标准的问题。只见龙长春仔细翻阅肖立仁递交的材料,其间不断与肖立仁轻声交流,并叫来县人事部门负责人询问相关政策,签完处理意见后,边将处理意见拿给肖立仁看,边对他说:“你放心,结合瓮安实际,我们会按省里相关政策执行。”肖立仁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了,他紧紧握着龙长春的手说:“相信党委政府能为我们老百姓作主。”
龙长春对记者说,深入了解群众疾苦,逐一清理解决各种历史积案,拿出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是瓮安县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大接访活动,就是要探索建立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使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难有处帮。
据统计,截至目前,瓮安“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接受群众来访198起,领导接访105起。
“6·28”事件发生后,瓮安县通过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接访和县委书记大接访、干部大巡访、教师大家访、公检法司大联访、乡镇干部大走访等“五大访”,梳理出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在随后的3年里,通过加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加以有效化解和解决。县财政预算资金3600万元,解决了26个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投入324万元,为2945名代课教师给予经济补偿和补缴养老保险费;为76名原集体卫生人员(“赤脚医生”)补发工资37万元,每年县财政预算58万元,对其中退休的49人参照全民所有制卫生人员退休金发放;每年财政预算800万元信访调处资金、100万元法律援助资金、100万元司法救助资金、100万元特殊人群就业安置帮扶资金、100万元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奖补资金,切实解决诉求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大基层人民调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
针对大量信访案件中许多属于司法范畴的实际,法律救助资金用于帮助困难群众请律师、出鉴定费等,对依法判决因客观原因无法执行的,补助打赢官司的困难群众。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后,法院受理的案件呈上升势头,建立基层矛盾化解奖补机制,对基层发现问题和矛盾及时化解的,给予一定奖励和补助,实现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减轻了法院受理案件的压力。
据统计,到2010年,县级信访接待总量由2008年的2169件下降到693件,信访案件办结回复率为98.6%。省级交办历史积案除无理诉求和跨区域的外,全部化解,2010年无新增积案。
瓮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是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瓮安人民发自内心热爱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6·28”事件这副清醒剂,使县委、县政府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清了“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哲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人民与君王是对立统一的,人民能够成就君王,亦能推翻君王的残暴统治。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告诫君王要善待人民。中国历史上开明的君王尚且懂得善待人民的极端重要性,何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县委、县政府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弥补民生欠账,各级干部、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真心实意地对待群众,群众的眼睛雪亮,对党风、政风、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点点滴滴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通情达理,大肚包容,对党委、政府回报一片真情,理解党委和政府,用行动支持党委、政府工作。在“6·28”事件中,象征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政权的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办公大楼,被愤怒的群众一把火焚毁成一片废墟。人民总不能让执政党和人民政府长期在经烟熏火烤、斑驳脱离的残存办公室里办公,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县委、县政府要重新修建办公大楼的信息不胫而走,瓮安老百姓知道后,迅速作出反应,用配合征地、拆迁的实际行动支持党委和政府工作。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仅用两年时间,县委、县政府在抓大治、抓弥补民生欠账、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规划重建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办公大楼,规划选址重建了人民公安大楼。2010年,也是6月28日这天,瓮安县委、县政府新办公大楼落成,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迁入象征人民政权、现代、庄严、简朴的新大楼办公。
深入开展公、检、法、司“四长”接待人民群众来访活动,让百姓冤有地方诉、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评、困难有人帮。群众依法向检察长表达诉求。(县检察院提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县委、县政府为人民当家,替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在县委、县政府新办公大楼前,投资1.2亿元,为人民群众新建了渡江文化休闲广场。广场建设面积约10万平方米,广场上再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强渡乌江”情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猴场会议”、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政权及武装——珠藏桐梓坡农会和桐梓坡游击队、发育于瓮安地区震旦纪的多门类、多种属、多类型、保存完美的晚前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等雕塑,展示了瓮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广场附属假山、亭阁、瀑布、盆景、花卉等设施,为市民营造幽静、舒适、宽阔、和谐的休闲环境,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的理想去处,成了瓮安县各族人民开展重大节庆活动的集聚中心。
重新修建的瓮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办公大楼。
2011年接任黔南州委副书记、瓮安县委书记的陈昌旭说:“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在加快发展中,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最终是欲速则不达,跑得越快,栽得越深。解决好了,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就会实现加速和跨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瓮安“6·28”事件过去4年,县城日新月异,长期低矮破旧的木板房,被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大厦所取代;狭窄蜿蜒的街巷成为历史,宽阔笔直的新城区大道将现代城市气息带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可是,在县城中心,却一直保留着县委、县政府旧办公大楼残存的遗迹。2012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再三考量,作出大胆决定,保留县委旧大楼遗迹,以史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由自己起来加以纠正,教育当代,警示后人,轻装前进,开拓未来,而不是揭短,不是自扬“家丑”。形成共识后,在县委旧办公大楼遗迹旁边,建立三层楼房的“瓮安事件”警示教育馆,分8个展室,陈列“瓮安事件”各种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震撼心灵的反面教材,使广大党员、各级干部、青年一代对“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有更直观的感受,永远不忘历史教训,一刻也不背离根本宗旨。“瓮安事件”警示教育馆2013年开展以来,成了全县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和青少年的警示教育基地,贵州省各市、州、地党政干部、公安干警、省外一些党政干部,纷纷前往接受警示教育。
2.除恶务尽 警民回归鱼水情
“过去我们生活在恐惧中,敲诈电话、假冒职能部门勒索不断。”一位个体工商户回忆2008年前的社会治安时说。公安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成为群众仇警的深层次原因。正是这一原因,公安局大楼在“瓮安事件”中被付之一炬。群众对公安以罚代法,靠罚款保运转,个别干警甚至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乱象极为不满,警民关系陷入“水火不容”。
痛定思痛,县委提出最大限度支持、最大限度解决、最大限度予以组织保障,彻底废除公安罚没款制度,对公安、纪检监察机关实行收支两条线,采取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集中财力办大事“三保一集中”的支出安排,从制度上创造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环境条件。2008年以来,县财政投入公安装备经费达5000多万元。同时,下功夫抓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文化育警,打造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
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公安干警,重拳打黑除恶,开展“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全县立刑事案件614起,破案179起,打掉犯罪团伙15个,捣毁恶势力团伙7个,侦破命案9起;破获毒品案件24起,抓获吸毒人员149人;破获历年积案5起,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4名。3年奋战,共打掉5个帮派,16个黑社会团伙,涉及400多人。刑事案件破案率超过60%,大案要案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恶性案件,百分之百侦破。
抓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文化育警,打造高素质的人民公安队伍,重拾民心,重塑人民公安形象。2012年,瓮安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瓮安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慰问公安干警。(张辅成摄)
在修葺一新的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大队办公室,群众自发送来“利剑高悬斩黑恶警民和谐一家亲”“打黑除恶秉公执法”等锦旗,成了警民回归鱼水情的见证。
3.一任接着一任干 咬定发展不放松
2000年前,瓮安是烟财政,烤烟税收占财政收入的60%。随着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地方税源枯竭,县财政捉襟见肘。随后,瓮安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磷、煤等矿产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以磷化工、煤化工等为龙头的资源深加工项目成为经济支柱,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县财政收入由2000年不到7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4亿元。然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跟不上,无证开采、以探代采、以采代探情况严重,无序开采导致矿群矛盾突出,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增无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瓮安事件”以来,县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深对县情的认识,不断完善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更新思想观念,拓展思维空间,冲破体制束缚,扩大开放空间,激发创业激情,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为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科学发展赢得了民心。
咬定发展不放松。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给县域经济注入生机与活力。新崛起的瓮安县城。(李双华摄)
龙长春带领县委班子深入调研,摸清县情,集思广益,认真谋划,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理清了瓮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提出“融入贵阳、面向两广,立足乌江、挤进长江”的战略构想,坚持“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不动摇,实施城镇经济带动、重大项目拉动、人力资源推动“三大战略”,推进瓮安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跨越,封闭半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跨越,粗放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经济跨越。
瓮安县城文峰路10千伏瓮东输电线路进行技术改造施工。(县电力公司提供)
2011年,陈昌旭带领县委班子在继续坚持“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不动摇、实施“三大战略”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主题”。按照开明、开放、开发、开创;想干、敢干、实干、能干“四开四干”和公心、公开、公平、公正、公信;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生产安全、干部安心、群众安逸“五公五安”的要求,以实现“城乡统筹、三化同步、科学发展、强县升位”为目标,将瓮安打造成城乡统筹的先行区、三化同步的示范区、和谐发展的模范区。
2013年,黔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蒋映生接任瓮安县委书记后,带领县委班子深化县情认识,明确“立足黔中、融入贵阳、连接成渝、面向珠三角”的战略构想和“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文化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按照“交通为先、产业为重、城镇为要、民生为大”的工作部署,以“创建全省经济强县、推进改县建市、率先全面小康”作为近期目标,把建成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黔中商贸物流基地、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为远期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2015年9月28日,总投资50亿元的瓮安至马场坪铁路项目开工建设。这是贵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第一条以“PPP模式”建设的地方铁路,开创地方铁路自主运营模式,建成后将为瓮安县、福泉市“煤电磷”一体化循环基地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铁路运输大通道,实现与国家铁路运输网互联互通。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推进,给县域经济注入强大活力,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5亿元,财政总收入17.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6.8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3.38%、55.34%、69.47%、36.8%。2014年全面小康创建实现程度达92.5%,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瓮安建成黔中明星城市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