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等五项功能的现代大众传媒,在瓮安主要有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印刷类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中央、省、州和县报纸发行量大,覆盖城乡,受众面大、影响大。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贵州日报、黔南日报等中央和地方报纸,所载信息详细全面,传递及时,报道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消息权威,特别是中央和省委党报,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发挥“龙头”“压阵”作用。相对电视广播而言,报纸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紧,虽然报纸刊载信息量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与工作、生活贴近的加以重点阅读。报刊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可以长期保留,以备索用。广播声声入耳,电视声画同步,富有冲击力、感染力甚至震撼力,却转瞬即逝,难以重复收听收视,更难保留深入研究。报纸价格相对较低,群众能够接受,普及率高。我们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有一部智能手机,有网络信号,每个人就是一个传播源,可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一经传播,很快就会有媒体介入求证报道,大量网民浏览、甚至跟帖,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短时间内形成锐不可当的舆论洪流,将当事方推到风口浪尖上。瓮安“6·28”事件爆发头一周的舆论发酵,就是主渠道失声、舆情失控的“标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提速,在短时间内,省部级以上“老虎”相继被关进“笼子”,其中,不少因群众举报、网络曝光而被立案调查或被免职,截至2015年11月上旬,全国已有59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网络反腐风起云涌,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反腐的利器。瓮安县委、县委宣传部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互联网已经成为传递县委、县政府声音,凝聚正能量的主渠道。
1.牢牢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县委、县委宣传部及全县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在依靠党报党刊、中央和省电视台牢牢占领思想宣传和文化阵地的同时,从瓮安推进依法治县的实际出发,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影、政府网站、文艺演出、《瓮安周讯》《瓮安普法网站》《法治瓮安》和大型户外广告、法治文化宣传栏等载体和形式,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县水平。
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已成为县委、县政府倾听民声、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与传统信息渠道相比,网络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没有县界、省界、国界等显而易见的优势。网络又是一柄“双刃剑”,按网络规律办事,引导有方,管控得力,就能传递和凝聚正能量,为我所用;引导不当,管控缺失,任其自由发布失实、虚假信息,甚至恶意炒作,就会误导社会舆论,造成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危害社会政治稳定,影响国家安全,广大人民遭殃。因此,县委、县委宣传部及公安、国家安全部门,与时俱进,依法切实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党委、政府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全新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一方面,加强引导和设置专门机构、专人24小时监管网络舆情,尤其监控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言论和舆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完善互联网行业科学管理制度,规范网络监督管控,依法查处制作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网站和个人,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瓮安网站、QQ群、微信群、微博等现代网络总体健康向上,发挥正确引导舆论、传递和凝聚正能量的主导作用。
2.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以来,县委重视宣传思想及文化队伍建设,首先从配齐、配强干部员工队伍做起,全面加强思想宣传和文化队伍建设。2009年以前,县委宣传部仅有11名干部职工(含县文联),到2015年,县委宣传部编制增加到30人。县文联2009年以前挂靠在县委宣传部,无专门编制,2012年编制单列,目前共有事业编制9人。
瓮安县加强宣传思想及文化队伍建设,是在2011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决定之前打下的良好基础。2010年以前,黔南州委宣传部考核各县市文产事业发展状况时,瓮安县无人抓文产事业,穷于应付。瓮安县文联目前发展成为全省最大县级文联,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繁荣,得到省文联、中国文联的肯定,并参加全国文联经验交流。2012年全省市州、县文化馆馆长会议上,省文化厅充分肯定瓮安县重视文化工作。
3.建立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建立“六员”队伍管理机制。县委宣传部要求宣传干部努力做合格的理论调研员、形势宣讲员、舆情信息员、新闻通讯员、网络评论员和文艺作品创作员。自2011年以来,宣传部全体干部人人争当“六员”,人人有调研文章、人人有宣讲课件、人人写舆情信息、人人参与网络评论、人人采写新闻报道、人人参与文艺创作。通过“六员”角色锻炼,宣传文化系统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在省、州、县公开招考干部时,有12名干部分别被选调到省、州宣传和其他部门工作。瓮安县委宣传部继2014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后,2015年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挂帅,定期听取舆情信息工作汇报,定期布置下达任务,检查监督舆情信息工作落实情况。凡是向省、州报送的舆情信息,凡涉及政策性和敏感性强的重要舆情,均由部长把关。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为推进舆情信息工作常态化,一是完善舆情信息奖惩激励机制,要求宣传部全体干部员工每月收集上报舆情不少于4期,其他单位舆情信息员每月上报舆情不少于1期。在年初下发的《舆情信息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将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与年终目标考核奖励挂钩。二是健全舆情信息审核制度,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后统一上报。三是实行舆情信息通报制度,适时对舆情信息上报数量和采用情况进行通报,增强信息员“比、学、赶、超”的紧迫感。四是明晰舆情信息员责任,每天利用瓮安宣传QQ群,下发舆情重点选题,鼓励信息员积极撰写舆情。2015年6月,瓮安县被中宣部列为舆情信息直报点。
县委宣传部把“反映社情民意、服务发展大局”作为舆情调研工作的着力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亲自审、干部职工齐动手”的舆情工作格局。仅2014年,瓮安县向省、州报送舆情信息1159期,其中,中央相关部门采用80余条,省、州采用800余条,在全省同级宣传部门舆情调研工作中,瓮安县舆情信息报送数量及采用情况均位居全省第一。自2013年以来,瓮安县先后被省、州宣传部表彰为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5人被表彰为优秀舆情信息员,3篇舆情信息被评为好信息。2013年,贵州省委宣传部舆情监管中心成立,面向全省遴选7名工作员,瓮安县3人被录用。
近年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都把舆情信息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组建了由宣传文化系统、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组成的舆情信息工作网络,共设立舆情信息点81个,形成强大舆情信息工作合力,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畅通社情民意汇集渠道,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大众传媒融合发展
2008年11月,将《瓮安时讯》、瓮安县政府网站、瓮安广播电台、瓮安电视台合并,组建瓮安县广播电视台,加挂瓮安县新闻中心牌子,形成全县大众传媒融合发展格局。
为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闻中心在相关媒体上,设置“瓮安新闻”“视频点播”“政策法规”“招商引资”“政务公开”等多个栏目,紧紧围绕全县工作重点,对一些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和政策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及时报道。在网站开设“书记县长信箱”,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了解、批评、监督和推动的作用,畅通县委、县政府领导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及时准确传播县委、县政府的声音,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通过实施县乡光纤联网和无线调频广播覆盖工程,广播、电视在全县城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央、省、州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通过自办节目及时传达到广大农村,覆盖千家万户,广大群众及时了解中央、省、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增强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大众传媒凝聚正能量,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
5.积极引导正确舆论
充分利用《瓮安周讯》、瓮安电视台、瓮安广播电台、瓮安政府网站、瓮安手机报五大媒体优势,发挥“腾讯微博微瓮安”“新浪微博瓮安宣传”“微信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等新媒体的作用,积极做好敏感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同时,以社会治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城镇化发展、招商引资及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民生事业发展、党的建设、旅游文化为主线,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仅2014年,瓮安县各类新闻稿件被国家级媒体采用800余条,省级媒体采用956条,州级媒体采用1981条。这些新闻稿件全方位反映了瓮安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状况。
为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县政协联合新闻中心在瓮安电视台开辟了“政协之音”电视栏目,探索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相结合的新路子,电视台设置了“委员风采”“提案追踪”“社情民意”和“瓮安文史”等4个专栏,每月轮流播出2次,展示政协委员履职情况。
开办提案追踪专栏,每期选定1个群众关心的政协提案,采取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政府办理情况开展跟踪问效,督促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开办社情民意专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位置超脱、知识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就全县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大事和涉及民生民本的大事参政议政,为县委、县政府分忧解难,为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提供渠道,架设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开办瓮安文史专栏,发挥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挖掘瓮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提供以史鉴今的生动历史教材,倡导全县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助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15年已播出8期,社会反响热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