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干部一线培养

干部一线培养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重视干部教育培养工作,明确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和目标要求。为增强全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县政府年初拟定培训计划,通过县委组织部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实、抓细、抓好,全县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艰苦环境锻炼干部。实行年轻干部“四个一线培养工程”: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艰苦地区一线、复杂环境一线、关键岗位一线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对选派到一线工作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直接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实行3个80%:新招录公务员全部派驻到村工作1年以上,其中80%安排到乡镇工作;县直机关补充人员80%从乡镇公开遴选;县直机关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除专业性、结构性岗位外,80%要具有乡镇工作经历。乡镇领导干部职位出缺时,原则上在乡镇选拔产生。明确机关正职人选必须从乡镇比选,机关科级副职干部无乡镇工作经历的必须到乡镇“补课”,年轻干部必须到基层一线锻炼。2013年,选派200名县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选派32名机关优秀干部到县信访维稳、招商引资、城镇拆迁等工作一线锻炼,选派10名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省直机关挂任处长助理,选派18名干部到州直机关挂职学习,选派13名干部到广东、江苏等地交流学习。2014年,共调整19名无乡镇任职和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科级干部到乡镇任职,提拔5名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工作,优先考虑23名长期在乡镇一线、工作兢兢业业的干部到县直部门任职和工作。

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对新提拔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由党政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人联系帮带;结合各阶段对培训工作的要求和中心任务,采取“走出去”的“菜单式”培训和“请进来”的“订单式”培训,要求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任务、带着工作参加培训,培训后要求有心得体会、有调研报告、有座谈讨论等。探索在乡镇设置组织部长职务,主抓干部和党建工作,改善和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组织结构和整体功能,优化基层干部力量配置,夯实基层基础,有效改变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谈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和“上紧下松”的状况。

重视干部教育培养工作,明确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和目标要求。每年培训计划由单位申报、县委组织部统筹,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确定。每年预算不低于200万元培训经费,抓上级“调训”、县级“主训”、组团“外训”和基层“普训”,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位置,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举办专题讲座和各种干部培训班为教育主阵地,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持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廉洁意识、创新意识,使干部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强调干部教育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始终把增强教育效果放在第一位,不再走干部教育培训只注重过程不注重效果的老路。近3年来,全县培训干部开展专题讲座、主体培训班、业务培训班120期,培训3万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干部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为增强全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县政府年初拟定培训计划,通过县委组织部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实、抓细、抓好,全县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2014年,组织实施了“全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全县执法大队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化解行政争议纠纷调处培训”和“规范性文件制作与备案审查培训”等4次县内培训,共培训相关干部1000人。2014年5月和12月,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组织县直行政执法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执法大队和法规科负责人60人,分两期到中国政法大学参加为期5天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研修班”和“行政执法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丰富了行政执法部门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提高了法律素质,开阔了行政执法视野,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2008年以来,全县投入培训经费1200万元,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等280期,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10万人次。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培训调研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制度、“五不准”(不准无故迟到、早退、旷工以及离岗、脱岗、串岗;不准在工作时间看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打牌等;不准在工作日午餐饮酒;不准有不文明的言行和举止;不准发生不守承诺、不讲诚信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管理制度和学员“七项”(治理干部“走读”规定、干部上下班纪律规定、干部上下班期间纪律规定、公务接待规定、公务用车规定、会议纪律规定、请销假规定)纪律要求,规范培训管理。建立人才培训帮扶制度,与广州花都区签订了《2013~2015年“花都区·瓮安县”对口帮扶人才培养合作和交流框架协议》,花都区每年免费为瓮安县培训干部150~200人。

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和干部“能力在一线提升、业绩在一线创造、干部在一线提拔”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瓮安从乱到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最宝贵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截至2015年6月,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35946名,按年平均常住人口38.65万计算,全县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930人,在贵州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排名第四。

多层次引进人才。分别建立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等人才信息库,分类梳理出2014~2016年紧缺型人才目录,紧盯三大产业和“一县四路”、工业、“一城四区”、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教育基础设施、卫生基础设施、社会创业就业、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和行政区域调整布局等10项重点工作,拟制人才引进规划和方案,每年统筹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共建、挂职和柔性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引进创业创新人才,打造“贵州人才发展创业示范县”。两年来,先后从天津、湖北、重庆、湖南等省外高校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00多人,其中研究生130名。聘请行业学科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为县管专家,每3年选聘一次,每次选聘15名。划拨100万元作为全县科研基金,用于科技、项目研发,对年度考核合格的给予每月500元专家津贴,并享受带薪休假、考察培训及其他福利待遇。

多举措留住人才。紧扣全县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对人才队伍进行分析研判,先后出台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教创新的实施意见》和《优秀人才引进办法(暂行)》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相互配套的政策文件,整体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等队伍建设。对教育、卫生、城镇、企业、园区等领域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中小企业人才支持的暂行办法》《青少年及各类人才成才奖励办法(试行)》《教育教学优秀个人奖励办法》《企业优秀人才奖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形成人才引进、激励和保障政策体系,每年奖励各类优秀人才资金均超100万元,完成人才公寓建设96套,以后每年新增50套,形成用事业、真情和待遇留人才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