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党群优势互补

党群优势互补

时间:2024-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猴场镇大金星村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原则,采取党建、群建优势互补和硬件设施共享的办法,对活动阵地实行共建共享,一室多用。二是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联村助小康。三是向企业和社会组织派驻“特派员”,帮扶发展壮大。2013年、2014年加大力度,共选派48名改非领导干部为“特派员”,入驻27家企业。2015年继续选派33名领导干部为“特派员”,入驻33家企业。

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原则,采取党建、群建优势互补和硬件设施共享的办法,对党建、群建活动阵地实行“四位一体”、共同建设、共同使用、一室多用,挂“党群工作室”牌子。在阵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三个统一”: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活动阵地提出统一要求,统一制作制度版面,统一设计活动标志,做到标识化、标准化、规范化。截至2015年7月,全县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群建活动阵地建设基本到位,初步达到“活动场所标准化、制度建设系统化、台账资料规范化、电教设备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有活动才有活力。努力寻找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生产经营上的优势和共产党、工会、妇联、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实行优势互补,找准相互优势结合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群建活动。

猴场镇大金星村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原则,采取党建、群建优势互补和硬件设施共享的办法,对活动阵地实行共建共享,一室多用。

一是选派干部联系企业,助推发展。2015年4月,按照“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出资人支持”的原则,县委明确17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建立1户企业为联系点,涉及企业工作的28个单位主要领导和2015年驻村工作组的124名党员队员,分别捆绑联系服务1家企业。要求联系企业干部每月至少深入联系企业1次以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2015年7月,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联系服务1000多次,代办审批事项125件,开展技能培训4000人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800件,为职工群众办实事306件,上党课85次,参与党内活动134次。

二是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联村助小康。遵循“村企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营业收入过千万元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与贫困乡镇结对,从整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对贫困乡镇进行帮扶;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帮带能力的非公企业对贫困村进行帮扶,从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捐赠帮村、文化兴村等方面进行帮扶;鼓励和引导有帮扶意愿的非公企业与贫困户结对,帮助实现脱贫致富。截止到2015年7月,帮助建立产业合作社6个,开展技能培训4000人次;指导协助创业24人,解决就业2000人;参与公益事业建设16项,公益捐赠86万元。2013年6月成立的江界河云中鸿兴养鱼专业合作社是江界河镇党委、政府帮助建立的产业合作社。这是在鱼病防治专业技术协会基础上成立的技术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本着“服务行业,连接市场,沟通政府”的原则,突出服务,上联政府,下联农户,外联市场,以“合作社﹢基地﹢会员”的运行模式,为社员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两年来,合作社发展团体成员4个、社员58人,固定资产增加到102万元。2015年1~9月,已实现销售总额1560万元,实现纯收益517万元,直接返还社员200万元。示范带动农户320户,养鱼户人均纯收益5000元。

三是向企业和社会组织派驻“特派员”,帮扶发展壮大。2012年,通过动员、申请、考察等环节,县委结合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申报、需求情况,选派政治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15名改非领导干部为“特派员”,入驻15家非公企业。2013年、2014年加大力度,共选派48名改非领导干部为“特派员”,入驻27家企业。2015年继续选派33名领导干部为“特派员”,入驻33家企业。明确所有“特派员”与原单位工作全脱钩,指导企业发展生产,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协助企业做大做强。对企业遇到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主动协调解决,助推非公经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在全县GDP中的比重已达5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