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处置、区域合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行业多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应急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充分发挥驻瓮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的骨干和突击队作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教育训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重点对矿产资源开采、道路交通、消防管理、建筑施工、危化民爆物品等领域的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编修预案注重科学性,力求内容科学合理。在预案编制和修订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部门和基层一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预案更加贴近实际、科学合理。发动群众参与到预案编修中来,提高预案编修的群众参与度,把预案编修的过程变成宣传、动员教育群众的过程,使预案更加贴近群众、简单适用。构建预案体系注重系统性,编制构建了覆盖各乡镇、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重视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做到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无缝覆盖,使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乡镇预案、企业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单项预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有序、协调一致。预案管理注重动态性,实现预案管理有序有效。根据预案演练、应急救援实践实战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应急预案在动态中不断改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预案演练注重实效性,确保应急预案能落实。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掌握预案内容,检验预案文本是否内容清晰、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是否体现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使各种预案在实施过程中真正能够落实,达到预期目标。截至2015年9月,全县共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805个,其中县级预案90个,乡镇预案247个,企事业单位预案468个,基本实现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
抓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领导指挥机构。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按照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设立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具体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等职责;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有人员编制、专项预算经费、独立办公场所、专用办公车辆,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使办公室运转枢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场所、人员、职责“四落实”。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由县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牵头”和“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问责追究,使应急管理工作职责明确、责任清楚。
提升防范能力。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协调沟通,实现应急平台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建立社会应急信息联动处置机制,遇有突发公共事件或群众救助事件,县应急联动中心直接指挥调度公安各种警力和相关应急联动成员单位开展相关处置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建成雨量温度观测站24个,气象六要素区域自动站2个,建立了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和应对建议措施。推进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应急平台建设,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协调体系,提升突发事件防范能力。目前,正在开展贵州省应急平台体系一期工程建设,确保省、州、县三级应急平台如期实现互联互通。治安防范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2012年,在治安复杂地段和城郊结合部建立了警务室;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写进“村规民约”,在村寨成立组织管理委员会,开展村户联防、户户联防,织牢基层网底,全县实行全天候、无间隙、立体化巡逻防控。
提升保障能力。首先提供资金保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期分批将预案演练、宣传教育、物资储备与管理、应急平台建设及维护、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风险隐患排查、干部培训等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每年从煤矿事故预防救援服务费中安排20%用于设施设备的补充、完善、维护保养及技术更新;每年从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服务费中安排30%作为专项技术设备资金,用于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补充及维护保养。强化资源保障,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有机结合。组织近40个县直部门和各乡镇开展为期2个多月的全县应急管理数据调查统计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对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拥有涉及防汛抗旱、消防、农林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民政救灾、动物疫病防控等应急物资和装备,折合资金1000多万元;按照应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不低于1.5平方米,灾害发生后避难人员就近选择避难场所的原则,县城已建成渡江广场、公交客运站等15个地上避难场所和财富星城地下室、金龙豪城地下室等6个防空隐蔽避难场所。
提升处置能力。突出队伍建设,组建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水上搜救、矿山救护、消防救援、电力抢修等专业应急队伍和专家应急队伍。2011年,依托县消防大队,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大队。2012年,在贵州省率先组建了第一支反恐处突特战大队。2013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现有救援队为基础,组建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下设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特勤中队和救援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以武警、消防官兵、预备役民兵和公安干警为骨干,煤矿、卫生、林业、水利、供电等部门专业应急队伍为主力,各乡镇民兵应急分队等为补充的1166支、8000多人的各类应急队伍。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配备有水罐泡沫车、高喷车、平台登高车、大功率供水车、其他消防车、发电车、120救护车、呼吸机、防化服等应急救援装备和设备,其他各应急单位和救援队伍基本配齐了所需基本装备和专用装备。各乡镇、相关部门每年年初制定上报应急演练计划并按要求报审组织实施。通过演练,达到既检验预案、优化联动处置程序,又锻炼队伍的目的。2013年以来,已开展地质灾害、消防火灾、水上救援、矿山救护、动物疫病防控等33项应急演练。2015年6月24日,贵州省2015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演练在瓮安举行,一个容积为3000立方米的液氨球罐“发生泄漏”,各有关部门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通知安全环保部门相关人员、消防队、120急救中心、气象等部门,救援人员携带应急器材赶赴“现场”,将事故污染指数控制在可控范围。这次演练检验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组织能力以及施救水平,加强了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效提升了面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反应、协调、救援等综合能力。
为确保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着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监管。坚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每年初制订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细化分解,实行督查通报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及信息报送和值班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各乡镇、各部门应急管理执行力。
实行督查通报制度。由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抽人组成督查组,适时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督促检查,按照完成的进度、质量、效果,按季度进行督查通报,对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并在年底考核加分;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效果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年底考核扣分。
实行目标考核制度。按照重点纳入、全面考核的原则,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严格绩效与奖惩挂钩,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每年年初,县政府下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提出完成时限和要求,年终严格按要求进行考核。
实行信息报送和值班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及值班工作责任追究相关事项,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突发事件信息和政务值班人员擅离职守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涉及违规、违纪的要问责,违法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