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保障。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市场规则的基本作用是明确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格,协调和规范市场主体进出市场行为、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市场规则的基本要求是公开开放透明,即对所有参与市场活动的各类经济主体都是统一的、透明的和非歧视的。
一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就是要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其优点是放松管制、提高监管效率。正面清单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其缺点是无法全覆盖投资领域,大量行政审批项目滋生了腐败和降低了监管成本。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带来的是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变化,由“严进宽管”的审批制变为“宽进严管”的备案制。与之相匹配的认缴登记制,“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
【《淮南子》西汉·刘安】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译文】做事为公众谋利益,公众就帮助他;做事为自己谋私利,公众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二是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依法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保健器”,通过市场依法监管,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强化市场法制,加快推进法制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和犯罪、犯错成本,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在全国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抓好直接关系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惩处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逃骗税和金融证券犯罪,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着力解决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商品经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治乱要用重典”,要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