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和法律实施单靠法律界的智慧和努力是不够的,必须用系统工程学的观念看待并建构法律实施系统,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谋划、参与和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以智慧和勇气来探求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科学路径。
(一)促进宪法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法律实施首要是宪法实施。宪法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它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1992年纪念宪法颁布1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乔石同志指出:“贯彻实施宪法,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2002年纪念宪法颁布2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在2012年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由此可见,随着“法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生动实践的推进,宪法实施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彰显。过去相当长的时间,我国宪法实施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与理论上对宪法实施的片面理解有关。宪法实施不能简单地与西方国家的违宪审查、宪法诉讼等相等同。当前,我国并不是没有宪法实施,而只是宪法实施没有达到我们所要实现的目标和理想。惟有更加自觉地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才能使宪法实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实施,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得到落实,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为权力运行和权利保障确立总的依据、原则和准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大框架下,需要继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保障机制。
(二)保障落实公民权利
“保障私权、约束公权”始终是法治的精髓。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权利抵抗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部门法规定了其他的法律权利,为公民行使权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客观上要求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宪法的基本权利和其他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而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与此同时,权利的获取与享有,并不仅仅取决于公民个体的能力与行动;相反,其必须依赖政府权力所提供的保障。公民权利的保障,意味着对于公共权力的限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确保其正当运行,从而防止滥用权力,遏制权力腐败。
【《大戴礼记》西汉·戴德】是故仁者莫大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
【译文】仁义之人莫过于关爱他人,智慧之人莫过于知人识人,当政者莫过于为官贤明。
(三)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执政党对60多年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国几十年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宪法和法律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实践之中逐步认识到,执政的基本方式只能也必须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政党政治法治化的表现。执政党全面落实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正是要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变革社会中的政治有序化,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起主导作用,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宪法和法律能否得到实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施,也最终取决于党的领导和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才能推动宪法和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尊崇。
(四)营造法治环境
在法治社会的范畴内,法治意味着全体公民和法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良好法治环境对于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巩固多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宪法和法律实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其一,改进方式。适应形势变化和公众需求,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建设法治文化,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作用,扩大教育深度,通过释法说理、以案说法等方式增进群众对法治精神的理解把握,增加对于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心理认同。其二,完善内容。加强普法教育,组织全体公民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始终坚持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教育与义务意识教育并重,引导公民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同时严格依法履行法定义务,为宪法和法律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其三,突出重点。着重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守法的自觉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信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强化中小学法制课程教育,使法律观念和规则意识融入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使法治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使宪法和法律实施成为一种普遍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