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市百子亭,常会看到一个穿着橘色工作服,个头不高,浓眉大眼,面带笑容,认真打扫卫生的小伙子,他就是王修小。就是这样一个站在人群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伙子,却拥有着许多耀眼的光环:2007年南京市“城市美容师”;2008年南京市“十佳环卫职工”,南京市、江苏省和全国“优秀农民工”;2009年“南京好市民”,南京市劳动模范。他有许多的身份:80后、农民工、新市民、预备党员,2013年,他又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江苏省人大代表。
我喜欢我的工作
王修小来自山东苍山,18岁时跟着二哥来南京卖菜,赶上环卫所招人,他就拿起扫帚,成为玄武门环卫中队的一员,由此开始了他的马路生涯。省肿瘤医院门前百子亭路段,这里门面房多、小商小贩多、外来人口多、人流量大、卫生状况差,保洁员换过好几茬,但保洁效果一直令人担忧。初来乍到的小王接手了这个“烫山芋头”,而且一干就是12年。他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12年来如一日,坚持早来晚走,每天“三清扫”、“全天保”,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这股子蛮劲,硬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状况。
2004年环卫实行“一家管”,垃圾实行桶装化和垃圾点集中收运,尤其到了夏季,瓜皮垃圾极易腐烂,臭气熏天、苍蝇滋生,居民意见很大。小王从早上4点开始,每天要清洗20个垃圾点。冲洗完垃圾点以后,小王还要负责清洗中央路全线、百子亭、昆仑路、洞庭路、玄武湖隧道口共56个果皮箱任务,并且做到随脏随洗。如此大的工作强度,还要经常面临酷暑严寒等恶劣天气的考验,但小王从未抱怨懈怠过,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与同事相处,他总是热情礼貌,能帮就帮。逢年过节,或者遇到其他保洁员生病或有事请假,他总是主动帮忙,替人代班,没有一句怨言。曾有人打趣说他傻、老吃亏,他总是咧着嘴笑呵呵地说:“哪有那么多讲究,大家都不容易,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我就一个人,小年轻多干点没关系,再说吃亏也是福嘛。”王修小的成绩和为人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组织上也曾经考虑并和他沟通过,让他转作管理岗位,可是被小王婉拒了,他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做一名一线的环卫工人,他喜欢自己的工作。
大家都对我挺好的
提到王修小,百子亭附近的居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小伙子特老实、能吃苦、很勤快。
保洁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需要和形形色色的路人打交道,遇到素质较低的人,有理没理难免会产生争执,但王修小工作的12年来不仅从未和别人发生过口角,而且和许多人成了朋友。百子亭两边做生意的店铺,一直都有把垃圾往外倒的坏习惯,还有一些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也是随手乱扔垃圾,经常把刚刚清扫的道路弄得一塌糊涂,一点都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王修小不仅不与店家计较,还主动和人家打招呼,不厌其烦地把垃圾重新清扫,时间一长,店家也不好意思,主动把垃圾袋装化放到就近的垃圾桶中,周边卫生状况改善了好多。久而久之,王修小也与店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时店家看他工作很辛苦,还主动倒杯水、递个冰棒给他,遇到刮风下雨或烈日炎炎也会主动请他到店里避雨纳凉。用王修小的话说:“这就是将心比心。”小王感觉大家的素质在一年年提高,自己也越来越受到尊重,特别开心。
王修小当初选择做环卫工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做保洁员的大哥有环卫所提供的简易宿舍,他觉得不管怎样都有一个可以休息的家,很是羡慕。不过王修小现在住的房子——百子亭47号省出版社宿舍大院的门卫房,可比单位提供的简易宿舍好多了,那是2007年,大院居民觉得小伙子人很好,老实又勤奋,每天上下班不方便,就主动腾出门卫房免费提供给他,还免费提供水电,唯一一个要求就是每天早晚帮他们开关门。“大家对我都挺好的,居民们有什么好吃的都记着我,年三十还给我送春卷呢。”说这话时,王修小的眼里透着幸福和满足。
我有一个愿望
和许多的80后一样,王修小也喜欢上网看电视,不过他关注更多的是国内外新闻大事,自从被选上人大代表,他还为自己订了一份报纸,方便自己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小王很爱学习,由于人大代表对政治素养、法律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履职,做一名合格的代表,除了利用休息时间去书店买一些参考书,主动为自己充电以外,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积极参加省人大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主动向老代表请教履职经验,学习如何更好地履职。
作为最基层的劳动者,接触最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联系最多的是和他一样的农民工兄弟,小王希望在5年的任期中能成为一座桥梁、一根纽带,把大家的希望和遇到的问题,通过代表建议提出来,如实地带到“两会”上,为老百姓以及农民工兄弟争取更多的权益。王修小除了主动学习以外,还积极参加基层代表的联动,应玄武门街道之邀,多次走进街道“代表之家”以及社区“代表工作室”,和农民工兄弟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心声,为撰写代表建议收集资料、做好准备。
小王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任期内,多向政府部门反映农民工兄弟的声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惠,让农民工兄弟的生活越过越好。
□赵 晖
(载《人民与权力》2013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