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勋
民法的概念源于古罗马法的市民法(ius civile)。这之后,《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法典延续并发展了罗马法的精神和内容,为近代民法典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借鉴了一些外国立法的有益经验,以下简要介绍一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民法的基本情况。
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民法典
大陆法系是以民法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几乎所有大陆法系的国家都制定了民法典。但是,在这些法典中,对近现代各国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当属《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前者开创了近代法典化的先河,奠定了近代民法典的基本原则,而后者则以近乎完美的体系化和丰富的私法理论影响了其后民法体系的发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将若干个单行法合并在一起,定名为《法国民法典》颁布施行。一部有“公民权利的宝典,社会生活的《圣经》”之称的法典问世了。由于拿破仑本人对《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有着特殊的贡献,这部法典曾分别于1807年和1852年两度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
《法国民法典》的开头有几条导言式条文作为总则,规定了法律及其适用的一些基本原则,其后分成三编,共36章,2281条。第一编为“人”法,包括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二编是物法,包括关于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规定,实际是关于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第三编是关于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的规定,即民事权利客体转移的方法,简称“债法”。第三编的结尾是法定和约定的抵押,最后是时效。
《法国民法典》结构严谨,概念明确,语言朴实流畅,确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制原则,如自由和平等原则、私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原则、契约自由原则等。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第一部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统一了大革命前纷繁杂乱的民事法律规范,推动了法国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民法典》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典型的民法典,其内容浩繁,体系庞大,条文众多,影响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很多国家。它上承罗马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下接《德国民法典》,是近代民法史上的瑰宝,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900年《德国民法典》
1900年《德国民法典》从开始起草到正式公布施行,前后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除了含有若干国际私法实体规则的施行法之外,《德国民法典》分为五编,共35章,2385条。第一编为总则,主要规定涉及民法各部分的一般原则和基本制度;第二编为债务关系法(简称“债法”);第三编为物权法;第四编为亲属法,主要内容为民事婚姻、亲属关系和监护等;第五编为继承法。《德国民法典》的用语抽象而准确,概念严谨,法典的编纂体例具有科学性。
《德国民法典》所采用的五编制民法体系属于“潘德克顿体系”,创设了“总则编”,并将其放在民法典之首。总则编是对整部法典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作出抽象、概括的说明,并对一些概念、术语作出解释。其后的四编是总则编的扩展和具体化。此外,《德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体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结合。
《德国民法典》的编纂和施行,对统一德国法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成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此外,《德国民法典》还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如1898年《日本民法典》、1923年《苏俄民法典》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德国民法典》的严谨结构、抽象概念和晦涩的语言被认为是典型的德国产物,别国很难照搬,因此,《德国民法典》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是在法律理论和学说方面,而实际采用的却很少。
《德国民法典》的出现,打破了《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与前者并列成为民法法系的代表,使民法法系划分为法国法律体系(拉丁支系)和德国法律支系(日耳曼支系)。
近代英美民商法的特点
与大陆法系的民商法相比较,英美的民商法具有自己的特征:
第一,判例法是民商法的主要渊源。第二,民商法体系不完整和法律用语不明确。在英美两国,不仅缺少大的民商法典,而且也没有完整的民商法体系,其调整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单行法律和判例,分散在财产法、契约法、侵权行为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和信托法等之中。第三,民商法的首要目标是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第四,在英美两国,民商法的主要内容是对财产权的保护。第五,民商法所强调的是个人主义。第六,各州立法不一,民商法律制度相对杂乱。
(摘自《中国人大)》201 6年第1 3期作者系该刊记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