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是同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不是执政党的对立面,而是执政党政治上的同盟者,事业上的合作者。民主党派的加强思想建设、重视组织发展、强化功能作用,不是为了谋取执政地位,把执政党搞下去,而是为了支持和帮助执政党更好地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以推进共同目标的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民主党派具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建立后也经过了一个分化组合的过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召开时,有11个民主党派参加。新中国成立后,救国会解散了,其主要成员加入其他民主党派;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及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而形成八个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格局。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创建的一个民主党派,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宣布成立。主要创始人是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以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懈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第二次合作,反对国民党内部的对日妥协投降倾向。1941年,王昆仑、屈武、高崇民、王炳南、闫宝航等人在重庆秘密成立“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1943年,在中共南方局的支持下,谭平山、陈铭枢、朱蕴山、王昆仑等人酝酿组成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等另一部分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酝酿组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5年秋、1946年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先后在重庆、广州正式成立,并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积极参加反内战反独裁的活动。为了使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联合起来,民联、民促和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陆续在香港集会,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会议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1948年5月,民革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积极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小民革、民联、民促都作为党派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参加了人民政权。其中,宋庆龄、李济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谭平山、朱学范、傅作义、李德全、何香凝分别担任政府的部长和主任。1949年11月,国民党民主派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小民革、民联、民促统一为民革,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展成员,是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和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历任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何鲁丽、周铁农,现任主席万鄂湘。截至2017年底,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10万多人。
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同盟,主要是由爱国知识分子所组成的民主党派,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主要创始人是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1939年10月,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等人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开展民主宪政运动。1941年3月,正式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这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带有多种政治色彩的政治联盟,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会。成立时推举黄炎培为主席,同年10月由张澜继任。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至此,有“三党三派”之称。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张澜任主席。1946年1月,民盟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政协会议及国共两党和谈的过程中,民盟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力促和谈成功。与此同时,参加和支持学生的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在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之后,民盟与中共行动一致,拒绝出席,并先后把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的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由国家社会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而成)清除出民盟。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勒令解散。民盟总部宣布解散后,大多数民盟地方组织和盟员继续开展活动。1948年1月,沈钧儒、章伯钧等民盟领导人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推翻国民党反动集团,实现中国的民主、和平、独立、统一而奋斗。同年5月,民盟与各民主党派一道,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号召”,推派代表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1949年9月,民盟作为党派单位派代表出席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1949年9月,其主要领导人张澜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沈钧儒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政府任部长的有史良、胡愈之等。
中国民主同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历届主席为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史良、楚图南、费孝通、丁石孙、蒋树声。现任主席张宝文。截至2016年6月,民盟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盟员27.4万多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与工商界有联系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主组成的民主党派,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主要创始人是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
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盘剥下,民族资本濒临破产。为了生存,民族工商业者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要求政治、经济民主,并成立了几个工商业组织,发表政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推行独裁内战卖国的政策,民族资本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政策的影响和具体帮助下,以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教社和以胡厥文为首的迁川工厂联合会以及与他们相联系的文教界上层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业者,在重庆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性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会议通过了民建的政纲、章程、组织原则和成立宣言等,主张必须实行政治上和经济上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实行有民主的经济建设计划,全力培养民族资本。会议推举胡厥文、章乃器、黄炎培等人为理事。民建成立后,在参加反帝爱国和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中,逐步走上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正确道路。对国民党违背政协决议,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民建严正声明不予承认。1948年5月,中共发出“五一号召”后,民建秘密举行常务理事会,一致决议赞成中共的号召。1949年9月,民建作为党派单位派代表出席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其主要领导人黄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
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成思危。现任主席陈昌智。截至2007年底,中国民主建国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4万多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主要由文化教育界的进步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党派,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成立。主要创始人是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马叙伦、王绍鏊等就在敌伪统治下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积极投入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反对出卖国家主权的爱国民主运动。经过多次酝酿协商,他们发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并定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立后,发表了《对于时局的宣言》,主要领导人经常在《民主》、《周刊》等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还政于民,立即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等政治主张。在中共的领导和帮助下,民进联络上海60多个群众团体组织,组成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1946年6月,民进参与发起组织了上海人民反内战大会。民进领导人马叙伦、雷洁琼等还参加了赴南京请愿的和平代表团,在“下关事件”中被国民党特务围攻殴打,身受重伤。1948年,中共发出“五一号召”后,民进立即表示拥护和响应,主要领导人也先后由上海及香港转入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民进作为党派单位派代表出席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其主要领导人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其中,马叙伦任教育部部长。
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学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所组成。历届主席为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许嘉璐,现任主席严隽琪。截至2014年底,中国民主促进会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会员近14.5万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农工民主党,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由一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一些从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游离出来的人组成的民主党派,成立于1930年8月,先后数次更名,于1947年正式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创始人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等。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著名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辞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职务,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酝酿组织新的政党。1927年11月,邓演达、宋庆龄等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发表宣言,提出建立农工的平民政府,实现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等项主张。1928年春,在《莫斯科宣言》的影响下,谭平山、章伯钧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也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组织工农起义建立农村根据地,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当时被称为“第三党”。中华革命党为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打下了组织上的基础,在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历史上应作为酝酿建党时期。1930年8月,邓演达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反蒋的政治主张,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建立以农工为主体的平民政权,并认为当务之急是以武力推翻蒋介石政权。由于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活动对蒋介石集团构成严重威胁,蒋介石下令于1930年11月杀害了邓演达。为适应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该党提出“倒蒋抗日”的行动纲领,先后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和福建人民政府。1935年11月,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召开全国干部会议,将党的名称改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推选黄琪翔为总书记。会议响应中共“八一宣言”,以反蒋联共抗日为总方针,通过了临时行动纲领,主张团结全国、对日作战、土地革命、实行民主。会后解放行动委员会与中共密切合作,为推动抗日和抗战胜利后的爱国民主运动作出了贡献。1947年2月,解放行动委员会召开全国干部会议,易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彭泽民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会议发表宣言,谴责国民党发动内战,呼吁“全国同胞及民主党派共同推进团结,实现和平统一,建立独立、富强之中国”。1948年5月,农工党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号召”。1949年1月,宣布愿在中共领导之下,将革命进行到底。同年9月,作为党派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参与了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其主要领导人章伯钧任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长。
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现任主席桑国卫。截至2014年底,中国农工民主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成员14.4万多人。
中国致公党。中国致公党,是由一部分海外华侨改造洪门致公党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政党,后逐步发展为中国民主党派之一,于1925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主要创始人有司徒美堂等。
洪门是我国清朝初年出现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帮会组织。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到海外。洪门致公堂是海外洪门中最大的组织。1923年,洪门致公党领袖司徒美堂等酝酿把致公堂改建为党,开始建党筹备工作。1925年10月,美洲致公总堂在旧金山发起举行洪门团体恳亲大会,成立了中国致公党。1931年,把总部设在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致公党号召“各地党员以实际行动拥护祖国的抗日战争”,发动华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太平洋战争后,香港被日军占领,致公党总部的活动陷入停顿。1946年,在重庆的原致公党总部司徒美堂等人,在中共的帮助下,逐步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决心恢复致公党,得到海外洪门组织的响应。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谴责国民党当局实行独裁、发动内战,提出“为中国政治真正民主化而奋斗到底”的政治宣言。1948年5月,致公党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并号召广大华侨回到祖国怀抱,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不久,致公党领导人陈其尤应中共邀请,到达东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参加了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历任主席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罗豪才。现任主席万钢。截至2007年底,中国致公党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党员3万多人。
九三学社。九三学社其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于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成立。主要创始人是许德珩、潘菽、涂长望等。
抗日战争期间,许德珩、潘菽、涂长望、梁希、金善宝等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于1944年底创立了“民主科学座谈会”,表明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传统、提倡民主、科学精神,讨论时局,发表政见。1945年9月,毛泽东来到重庆,对许德珩等人说:既然有许多人参加,就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一历史性日子,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举行成立大会。提出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官僚政治,学术思想自由,奖励科学研究,普及国民教育,提高文化水平的主张。选举许德珩等16人为理事,梁希等8人为监事。九三学社成立后,团结和联系了一批进步的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积极支持中共的各项主张,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1949年1月,该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协会议。1949年9月,九三学社作为党派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一届政协全体会议,梁希担任了林垦部部长。
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现任主席韩启德。截至2015年底,九三学社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近15万人。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台湾省籍爱国民主人士组成的民主党派,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主要创始人是谢雪红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归还中国。台湾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在台湾的统治日益不满,终于导致1947年遍及全省的“二二八”事件。事件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斗争要取得胜利,必须有坚定的政治团体来领导。为此,转移到香港的起义领导人谢雪红(中共党员)等开始酝酿筹建台盟。1947年11月,在香港正式成立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谢雪红等人为总部负责人。台盟的政治主张,首先是赞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考虑到当时台湾同胞反独裁、要民主的强烈要求,也提出以实现台湾省的民主政治与地方自治为宗旨。1948年5月,台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表示坚决拥护和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并号召台湾同胞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中共的提议,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3月,台盟负责人到达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参加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历届主席为谢雪红、蔡啸、苏子蘅、蔡子民、张克辉。现任主席林文漪。截至2014年底,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2700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