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题为“现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殖民地社会”,就是指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所谓“半殖民地社会”,就是指帝国主义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居于控制地位,但表面上仍维持中国的独立;所谓“半封建社会”,就是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资本主义的因素,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解体,中国就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在这一节中,文章分析了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严格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根本的原因则是英国方面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而实行殖民扩张政策。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同商定等。在随后签订的附属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英国在中国又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美国、法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特权,从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更为严重的是,鸦片战争开启了帝国主义列强武力侵略中国之端。此后,西方列强或单独或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继鸦片战争之后,又有1857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它瓦解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毛泽东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26]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这样,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产生了,并逐步得到了发展。
毛泽东进而分析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指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还在十九世纪的下半期,还在六十年前,就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到了同世纪末年和二十世纪初年,到了四十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便开始了初步的发展。到了二十年前,即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期,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于中国的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7]
可见,中国资本主义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在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60年代以后,晚清政府发起“自强运动”,洋务派兴办了一批军用工业,这是中国人最早经营的近代工业,但这批军用工业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并不具备资本主义生产性质,顶多是一种官僚资本主义的最初形态。真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那时,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新式工业。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业、缫丝业,继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的兴起,之后又有采矿交通、纺织、冶炼等业的出现。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小、资金少,但都采用雇用劳动,产品主要用于交换,以营利为目的,因而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间中国出现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舆论和政策的宽松环境。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实施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的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据统计,1895—1913年间开设的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达549家,资本总额达12028.8万元。[28]第三个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产生和发展起来了。毛泽东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如果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那末,一部分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两个特殊的社会阶级来看,它们是新产生的,它们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阶级。它们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构成了新的社会阶级。它们是两个互相关联又互相对立的阶级,它们是中国旧社会(封建社会)产出的双生子。但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29]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新生阶级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当然,上述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伴随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化,只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所带来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并且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泽东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归纳为以下十条:第一,帝国主义通过发动多次的侵略战争,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的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抢去了或“租借”去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又索取了巨大的赔款;第二,帝国主义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驻军权、领事裁判权等,并把全中国划分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第三,帝国主义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海关、对外贸易和交通,从而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第四,帝国主义在中国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地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第五,帝国主义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从而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第六,帝国主义通过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剥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他人民大众;第七,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形成反动的政治同盟,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成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第八,帝国主义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以镇压中国人民,并造成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第九,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方式,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第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更使已经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帝国主义正是通过上述手段,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可见,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30]
总之,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31]如果只是片面地看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促进的一面,而看不到它对中国的阻碍和破坏性的一面,那么必然会错误地歌颂帝国主义的侵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从历史角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却丝毫也不意味着落后国家应当欢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正如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一样[32],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但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决不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而是为了把中国当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帝国主义者常常把自己打扮成“文明的传播者”,实际上却是侵略者和掠夺者,是中国文明进步的障碍。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毛泽东指出,自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东北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33]
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半”,当然不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而是指这一社会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封建主义的因素。这种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结合就是这一社会的最大特点,它最鲜明的体现是在政治、经济两个方面。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独立性。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土地,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列强还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了领海和内河航行权、领事裁判权、协议关税等特权,破坏了中国的财政权和司法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政权很快落入了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手中,中国社会并没有本质变化。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军阀统治的实质仍然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地主阶级的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代之而起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国民党政权同样不能解决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统治而独立的问题,事实上,它自己的生存就是靠帝国主义支持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
经济上,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首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手工业与农业开始分离;其次是买办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形成。所谓买办,是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间人或经理。随着买办制度的形成,买办阶级在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中也逐渐积累了资本,并投资于近代工业,从而形成了买办资本。洋务运动兴起后,一部分官僚投资近代企业,又形成了官僚资本。这种官僚资本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最后是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有了某些发展。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造成的,而不是中国社会经济内部演变的结果,这就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又由于帝国主义实行扶植中国封建主义的政策,导致地主制经济与官僚资本、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相结合,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族资本主义非常微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仍然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明显的优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落后的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传统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官僚资本、买办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剥削与超经济剥削同时存在。所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也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
毛泽东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具体化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34]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之后,毛泽东进而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35]
早在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就指出,中国很久以来就是处在两种剧烈的基本的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但是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矛盾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36]随后,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特点。毛泽东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当着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都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然而在另一种情形之下,则矛盾的地位起了变化。当着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压迫而是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形式进行压迫的时候,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就会向帝国主义投降,二者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人民大众。这种时候,人民大众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同盟,而帝国主义则往往采取间接的方式去援助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动派压迫人民,而不采取直接行动,显出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中国的辛亥革命,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1927年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都有这种情形。还有半殖民地国家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内战,例如在中国的军阀战争,也属于这一类。当着国内革命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派的存在的时候,帝国主义就往往采取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企图维持其统治:或者分化革命阵线的内部,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国内反动派。这时,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完全公开地站在一边,人民大众则站在另一边,成为一个主要矛盾,而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发展状态。十月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援助俄国反动派,是武装干涉的例子。1927年的蒋介石的叛变,是分化革命阵线的例子。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37]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强调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是就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说的,但是,由于两大矛盾交错上升,在每个具体发展阶段上,主要矛盾的侧重点不同。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主要矛盾就是中日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贯穿了近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所以毛泽东指出,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38]无论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都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1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1页—第622页。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2页。
[4]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6]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二》,中华书局影印,第8页。
[7]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一》,中华书局影印,第4页。
[8]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香港)《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创刊号,2002年2月。
[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0期。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21页、第755页、第759页—第760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2页—第623页。
[12]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02页—第127页。
[13]《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7月17日,第1版。
[14]雅斯贝斯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15]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页。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49页。
[1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3页。
[1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3页。
[19]亚当•斯密著:《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中华书局1949年版,第85页。
[20]黑格尔著:《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页。
[2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4页。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页—第107页。
[2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3页—第624页。
[2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5页。
[25]白钢编著:《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战的由来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2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6页。
[2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7页。
[28]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657页。
[2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7页。
[3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页。
[3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页、第630页。
[32]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3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6页。
[3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第631页。
[3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3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2页。
[3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第322页。
[3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