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民主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律一样, 中国共产党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也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原则, 遵循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规律, 其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 合理有序原则
民主本身既是对利益的调整, 又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产物。因此,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不仅要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发展要求, 而且必然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 基层党员和群众对党内基层民主的认识不同, 对民主的诉求也不尽相同。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要符合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能导致局面混乱和失控, 必须要有风险防范意识。 那种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 认为只要中央高度重视, 上下齐抓共管, 就能使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大为改观的想法, 是不切实际的。 多年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表明,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何的超前或滞后,都是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要求相违背的。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同时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 尤其要注意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民主诉求的差异, 当然也要注意不同基层党员群体、 基层干部群体对民主内容要求方面的差异, 坚持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 着眼全局、 缜密规划, 坚持由简及繁、 由易及难, 一边试点、 一边总结, 一边总结、 一边推进, 不能脱离实际搞所谓的 “一刀切”, 急于求成。 否则, 一旦有过激的行为发生, 引起冲突和对立, 就会导致负面影响。 经验表明,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有领导、 有步骤地推进, 由浅入深, 由外围到核心, 避免盲目地 “掀风、 跟风”, 片面追求民主的轰动效应, 搞所谓的 “一哄而起” 或 “大起大落”, 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必须坚决克服。
(二) 同频共振原则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把自上而下的示范带动作用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 形成全党同频共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全体党员和党组织是党的活动的主体, 既是党内民主权利的享有者, 又是党内基层民主的建设者。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必须把加强领导机关与充分调动全党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 这是搞好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通常而言, 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处于关键位置和地位,对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 以此就把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愿望只寄托在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 “开明” 上, 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缺乏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在动力, 是不可能把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顺利推进的。 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上而下, 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另一方面要发动和依靠全党的力量, 特别是充分发挥下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创新促进作用, 上下齐心, 形成合力, 整体推进, 避免纯粹完成任务的 “单打一” 行为发生。 二是要与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总要求相协调。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坚持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不能借口实现党的领导而否定民主的作用, 也不能以基层人民民主取代党内基层民主,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在党内法规制度的框架内推进。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才能使民主真正实现制度化、 规范化、程序化。
(三) 重点突破原则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 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齐头并进。 只有选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点, 才可以达到以点带面, 全面发展的效果。 从近几年的实践和效果看,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首先从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入手, 实践表明, 离开普遍的、 周期性意义上的切实反映广大党员意愿的党内选举,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就无从谈起。 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主权利, 既是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方式, 又是培养党员民主意识, 提高党员参与党内基层民主能力的重要方法, 同时还体现了有效监督和制约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利, 是遏制党内消极腐败现象, 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措施。 选举实际上决定着党内权力的归属, 它解决的是党内领导集体及领导者权力来源的问题, 真正让广大党员群众选择自己信得过的 “当家人”。 落实党员对党组织负责人的选举权, 这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是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四) 互动发展原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决定》 提出, 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这既为基层党内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揭示了党内基层民主与基层人民民主的互动关系。 党内基层民主与基层人民民主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和表率。 其自身的民主实践, 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能够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民主素养,培育民主意识, 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内基层民主的训练和熏陶,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把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好经验、 优良作风和传统带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带动自己工作领域的民主作风, 从而在全社会树立起民主观念, 带动基层人民民主的发展, 可见, 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决定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
当然,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要顺利推进, 在坚持这些原则的同时, 还必须实现它与基层人民民主的对接和互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们的公众意识、 民主诉求日益增强, 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愿望和行为也逐步增多。 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实施监督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党内基层民主为基层人民民主提供了指南, 基层人民民主为党内基层民主给予了广阔的舞台空间和内在的动力。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第631页。
[2] 《中国共产党章程》,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43页。
[3] 许安标主编: 《宪法学习读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第27页。
[4] 《毛泽东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2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